• 68.84 KB
  • 2022-03-30 发布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说明:试卷号:2071。一、单项选择题题库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1.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D)。D.色彩形体声音2.(D)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D.均衡3.欣赏艺术美,要学会通过具象的画面、形体,去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内层的(A)意味和情趣。A.抽象形式4.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C.奇异征实逼真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1.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C.费希纳2.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B.蔡元培3.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4.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B)。B.情感性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B)。B.席勒2.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A.人的启蒙和解放3.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D.自娱自乐4.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C)。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B.朱光潜2.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D)D.伊斯兰文化3.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A.德国4.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C)。C.知识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2018年7月试题及答 案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B)。B.马蒂斯2.直观具象性,是指(D)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D.造型艺术3.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A.高雅文化4.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B)。B.情感性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因而被视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的是(B)。B.鲍姆加登2.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D)。D.审美情感3.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A)。A.丰富、多变、浪漫4.教学艺术的特点不包括一下哪一项?(C)C.适应性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1.美学主要是一门(A)。A.人文学科2.提出著名的“净化”理论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A.亚里斯多德3.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陶,获得(D)的审美愉悦。D.精神上4.以“感性愉悦”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D)。D.大众文化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1.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了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B)。B.王国维2.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B.埃里克森3.从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角度来划分,可以把审美文化形态分为(A)。A.古典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性文化4.教学艺术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C.教学设计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心灵关照艺术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1.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向”发生于大约(D)。D.19世纪末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D)。D.色彩形体声音3.欣赏艺术美,要学会通过具象的画面、形体,去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内层的(A)意味和情趣。A.抽象形式 4.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C.奇异征实逼真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1.“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A.柏拉图2.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观点的是(C)。C.李泽厚3.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B.蔡元培4.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1.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提出的美学观是(A)。A.“有意味的形式”2.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B)。B.席勒3.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A.高雅文化4.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C)。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1.美学主要是一门(A)。A.人文学科2.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B.审美情感3.在中国,自然事物开始作为普遍的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B.魏晋南北朝4.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A)。A.“畅神”说5.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D)。D.蒙太奇6.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A.德国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1.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C.费希纳2.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D)。D.鲍姆加登3.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B.蔡元培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B)。B.线5.蕴藉是(D)的基本特征。D.古典性文化6.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B.埃里克森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B.朱光潜 2.中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提出“审美静观说”的是(A)。A.叔本华3.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B)。B.马蒂斯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B)。B.自然5.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D)D.伊斯兰文化6.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C)。C.知识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1.提出著名的“净化”理论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A.亚里斯多德2.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提出的美学观是(A)。A.有意味的形式3.提出“寓教于乐”的是古代罗马人(D)。D.贺拉斯4.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观点的是(C)。C.李泽厚5.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A.高雅文化6.教学活动的性质具有(D)。D.创造性主体性个性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1.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最为重要的是(B)。B.德国古典美学2.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A.王国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A.人的启蒙和解放4.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D)。D.蒙太奇5.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D.白娱自乐6.提山“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A.德国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1.美学主要是一门(A)。A.人文学科2.中国古代美学家中,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的是(C)。C.姚鼐3.由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C)。C.“美是生活”4.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B.审美情感 5.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B)。B.情感性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B.朱光潜2.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美在关系的人是(B)。B.狄德罗3.对于美的直接感受能力,西方叫“敏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A)。A.“妙悟”4.中国现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C.蔡元培5.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C.奇异征实逼真6.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A)。A.丰富多变浪漫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1.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向”发生于大约(D)。D.19世纪末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D)。D.色彩、形体、声音3.(D)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D.均衡4.欣赏艺术美,要学会通过具象的画面、形体,去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内层的(A)意味和情趣。A.抽象形式5.蕴藉是(B)的基本特征。B.古典性文化6.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C.奇异、征实、逼真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1.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C.费希纳2.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德国美学家是(D)。D.席勒3.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指的是(D)。D.均衡4.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B.埃里克森5.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A)A.戏曲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C)。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A.朱光潜2.提出著名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古典美学家(C)。C.黑格尔 3.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了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B)。B.王国维4.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B.埃里克森5.从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角度来划分,可以把审美文化形态分为(A)。A.古典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性文化6.教学艺术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C.教学设计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心灵关照艺术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1.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提出的美学观是(A)。A.“有意味的形式”2.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B)。B.席勒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A.人的启蒙和解放4.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D.自娱自乐5.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A.高雅文化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C)。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掏”大致发生于(D)。D.19世纪末2.申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提出“审美静观说”的是(A)。A.叔本华3.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B.马斯洛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C.蔡元培5.中国书法的造型特征是(C)。C.线的抽象6.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D.自娱自乐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A.柏拉图2.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C.费希纳3.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观点的是(C)。C.李泽厚4.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B.蔡元培 5.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画派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他们被叫做(A)。A.野兽派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B)。B.情感性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A.柏拉图2.美的基本特征是(C)。C.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3.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B.审美情感4.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是(D)。D.均衡5.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B)。B.情感性补充资料试题及答案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A.柏拉图2.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因而被视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的是(B)。B.鲍姆加登3.提出“自上而下”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C.费希纳4.从20世纪初年起借鉴西方美学观念撰写美学与美育论文,因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A.王国维5.《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B.朱光潜6.美学主要是一门(A)。A.人文学科1.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B)。B.美是生活3.清代著名学者(A)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A.姚鼐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B.魏晋南北朝5.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B.朗吉努斯6.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1.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式是(B)的产物。”(B)。B.全部世界史2.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D)。D.人类的符号实践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A)。A.人的本质理论4.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D)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角度作出论证。D.审美态度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A)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感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A.夏夫兹博里6.中国南宋时代著名画家(C)提出了“畅神说”。C.宗炳1.直观具象性,是指(D)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D.造型艺术2.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A)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A.时间3.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B)的审美愉悦。B.情感上4.(B)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语言中,真实的意义被字面意义有所掩隐,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B.含蓄5.(D)称赞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苏东坡6.要获得对于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把握,还必须置身于建筑物的(C)中,才能真正领略到由其情绪氛围所表现出的精神蕴涵。C.空间二、判断正误题库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5.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3分)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4分)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4分)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4分)共15分。6.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答:对。(3分) 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3分)对于艺术创造而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3分)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3分)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3分)共15分。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5.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答:对。语言艺术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感官,而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体味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6.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答:对。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5.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6.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答:错。 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5分)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5.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答:错。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6.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答:错。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5.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答:错。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的确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有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6.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答:对。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5.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答:对。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6.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答:错。通俗化是民间文化形式上的特征,它出自天然,是贴近民众生活并采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等的结果,其朴素自然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而大众文化则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产物,它所追求的感性愉悦是来自于有目的的吸收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某种特点而创出模式,继而流行开来的形式,是有效创生感性愉悦的形式,这是与民间文化通俗化的朴素形式特点不一样的。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5.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答:对。 声音直接诉诸人的听觉,以其音响对人的感官产生直接、快速的刺激,从而可以迅捷地引起人即时的情绪反应。声音与人的生理心理机制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朦胧而抽象的情感色彩,引起人不确定的审美感受,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6.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答:错。理由: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这些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的审美效果,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5.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答:错。美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人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引入美育机制。6.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答:错。 因为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才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而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完全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样化,带给人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5.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6.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答:对。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对于艺术创造而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5.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答:对。语言艺术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而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体味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6.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答:对。 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5.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6.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答:错。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7.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答:对。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8.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答:错。 通俗化是民间文化形式上的特征,它出自天然,是贴近民众生活并采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等的结果,其朴素自然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而大众文化则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产物,它所追求的感性愉悦是来自于有目的的吸收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某种特点而创出模式,继而流行开来的形式,是有效创生感性愉悦的形式,这是与民间文化通俗化的朴素形式特点不一样的。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7.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就获得了美的属性。答:错。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建构的力量把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但丑的事物其自身属性并未改变。8.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声音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答:对。声音直接诉诸人的听觉,以其音响对人的感官产生直接、快速的刺激,从而可以迅捷地引起人即时的情绪反应。声音与人的生理心理机制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朦胧而抽象的情感色彩,引起人不确定的审美感受,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答:错。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7.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答:错。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的确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8.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答:对。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7.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具有表现性的符号系统,与观众没有直接的关系。答:错。 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创造、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生命的完成者和延续者,艺术的价值只有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8.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答:对。因为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同时,它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具体美的形式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所以形式美有着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7.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同当前的审美文化生活并不相干。答:错。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8.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答:错。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个体身体发展的加速期,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它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青少年发展是个体的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是个体在消除认同性危机的过程中建立成熟的自我人格的决定性转折点。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7.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答:错。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8.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同一个意思。答:错。虽然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它并不等于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2.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答:对。 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对于艺术创造而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7.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答:对。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8.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答:对。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1.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答:错。美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人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引入美育机制。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答:错。 因为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才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而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完全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样化,带给人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1.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答:错。色彩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象征性,即观念蕴涵特性。人们通过联想将色彩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某种固定的联系,长期积淀演变为某种象征意义,从而成为蕴涵和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答:错。 因为从审美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1.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2.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育。答:对。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那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邑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二者不能完全等同。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答:错。 大众文化虽然受商业机制的制约,难免在文本中出现庸俗化倾向,但是它所具有的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的审美特征,使大众文化的优秀文本在美育中具有积极作用。优秀的大众文化产品以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感染人、激发人,愉悦大众,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2.纪实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答:错。电影因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它的确具有真实再现生活的逼真性,这是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但电影作为艺术符号,同时还具有假定性,即它绝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实录,而要通过故事、结构、场景、角色等的假定,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思和审美追求,在电影再造的时空中塑造形象。电影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不能片面地将纪实性当作电影区别于其它艺术的重要特征。三、简答题题库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7.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请简要作答。答:第一,创造何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4分)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内容;(4分)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4分)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3分)共15分8.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6分)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3分)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3分)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3分)共15分。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7.简述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审美情感是一种蕴涵着理解、经过想象创造和升华了的情感。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在美感心理中,审美情感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是美感心理的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8.根据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简要回答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优势与负面因素。答: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其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入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7.简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特征。 答: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这个特性在再现性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中尤为突出。8.简答自然的美育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美育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自然的美内涵丰富,在陶冶青少年情感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第二,自然的美可以全面启迪人的感性;第三,对自然的深切体验可以唤起人的爱心;第四,对自然的体验引发对人类自身的深切关注。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7.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答:第一,创造何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8.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7.简述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答: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美学的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它的意义在于将其它各门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献学等)在人类审美过程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对人的整体的探讨。8.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答:审美体验是生命整体瞬间的体验,但可以看作是一个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逐渐深化的完整过程,包括虚静、感物、会心、畅神四个层面。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7.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第二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8.如何理解美育这一概念?答: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7.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答: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主体直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敏锐能力。它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是美育的基础。8.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答: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像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7.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答:审美移情有四种具体类型:一是统觉移情,即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经验移情,即主体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即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即主体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于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8.简述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答:青少年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变化很大,他们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个性人格的差异、性别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7.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直观具象性? 答:直观具象性是造型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这种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并且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中又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意蕴。直观具象性是所有造型艺术都具备的特征。8.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7.如何理解“活的形象”?答:“美”借以呈现的纯粹直观形式是“活的形象”。首先,“活的形象”是变动着的生命形象。第二,“活的形象”是体现了人类精神活力的形象。这里的人类精神活力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人类普遍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爱、民主、公正、正义等。二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气质,它往往具体化为生动的直观形式。8.根据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简要回答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优势与负面因素。 答: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其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人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7.如何理解美学的对象?答:美学所关注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学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第二,美学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8.简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特征。答: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这个特性在再现性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中尤为突出。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9.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 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10.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第二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11.如何理解美育这一概念?答: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9.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答: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主体直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敏锐能力。它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是美育的基础。10.节奏感在音乐和舞蹈中各有什么表现?答:音乐、舞蹈都以节奏为重要表现手段,节奏的变化又构成情感的律动,即韵律。音乐的节奏感主要是通过乐音有规律的反复形成旋律线来抒发感情。舞蹈以人体动作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动作流来表达情感。11.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答: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像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11.简述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答:青少年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变化很大,他们的审美活动具有一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个性人格的差异、性别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9.简述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答: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美学的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它的意义在于将其它各门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献学等)在人类审美过程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对人的整体的探讨。10.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答:审美体验是生命整体瞬间的体验,但可以看作是一个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逐渐深化的完整过程,包括虚静、感物、会心、畅神四个层面。 11.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戏曲,其基本特征有三个:歌、舞、剧三者融合;程式性;虚拟性。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9.简述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答: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必须表达对丑的否定性评价;必须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将丑转化为美。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11.简答艺术实践对于提高教师审美修养的意义。答:投入艺术实践可以使教师获得一定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能力,保障具体的美育活动的实施。艺术实践可以使美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投入艺术实践也使教师通过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强烈地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进而增强审美底蕴,提高审美修养。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9.如何理解美学的对象?答;美学所关注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学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第二,美学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 美学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总之,美学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10.为什么说美感来源于人类的符号实践?答:符号实践是创造性的劳动,它创造了人类的感觉器官;符号实践还使人类的感性能力得到发展;同时,符号实践使人类的美感日益丰富。美感活动是主体与对象互动的过程;美感作为一种生命活动,是感性力量这种动力因素对心理结构的超越。11.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直观具象性?答:直观具象性是造型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这种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并且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中义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意蕴。直观具象性是所有造型艺术都具备的特征。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9.简要回答人的美表现为哪些层面?答:人是社会美的中心,人的美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首先是个体形象的美,包括人体形式和人格意蕴;第二是社会关系的美,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第三是社会文化的美,包括风俗与时尚两方面。10.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答: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看。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地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1.自然具有哪些方面的独特美育效应?答: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美育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然的美内涵丰富,在陶冶青少年情感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第二,自然的美可以全面启迪人的感性;第三,对自然的深切体验可以唤起人的爱心;第四,对自然的体验引发对人类自身的深切关注。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请简要作答。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2.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直观具象性?答:直观具象性是造型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这种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并且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中又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意蕴。直观具象性是所有造型艺术都具备的特征。 3.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请简要作答。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10.简要回答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审美情感是一种蕴涵着理解、经过想象创造和升华了的情感。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在美感心理中,审美情感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是美感心理的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11.简述外来文化的具体特征。答: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化。从中国文化视野来看,外来文化具有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奇异;征实;逼真。奇异指文化意义上的奇特和差异,在价值观念上的对比和补充。征实指追问本体、以实体为本的传统。逼真指对形式的确定性追求。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1.审美移情有哪几种类型?答:审美移情有四种具体类型: 一是统觉移情,即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二是经验移情,即主体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三是气氛移情,即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四是表现移情,即主体把自己的价值理想寄托于客观事物。四种移情现象都是把生命与世界统一,把情感与景象相联。2.如何理解电影电视的“高度综合性”特征?答:高度的综合性是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的重要审美特征,指综合艺术吸取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的多种艺术成分,并将其有机地融汇在自己的艺术符号体系之中,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而综合艺术中电影、电视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更使其具有多方面的、立体的艺术表现力,使影视迅速发展成为新型的现代艺术。3.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有何重要意义?请简要作答。答:艺术教育是青少年美育的基本手段与重要途径。因为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 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美学的对象?答:美学所关注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学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第二,美学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2.简述造型艺术的“瞬间永恒性”特征。答: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却可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这个特性在再现性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中尤为突出。3.简答自然的美育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美育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自然的美内涵丰富,在陶冶青少年情感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第二,自然的美可以全面启。迪人的感性;第三,对自然的深切体验可以唤起人的爱心;第四,对自然的体验引发对人类自身的深切关注。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美的感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俸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均之间的动感和主体的精神性快感。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动感是人与世界、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它指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2.简述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答:艺术教育是青少年美育的基本手段与重要途径。因为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3.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直观具象性?答:直观具象性是造型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这种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并且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中又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意蕴。直观具象性是所有造型艺术都具备的特征。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1.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主要的审美特征?答: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2.根据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简要回答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优势与负面因素。 答: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从以上特点来看,大众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值得警惕的负面因素。其优势在于受众广,流传快,影响也广,易深人人心。其中的优秀文化产品在注重愉悦大众的同时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品位,深厚严肃的文化内涵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强调愉悦大众,又必然会产生一些庸俗化倾向,同时追求流行还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这些对于美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鉴赏力。3.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1本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自然美的变易性?答:自然美是一种最活跃多变的天然符号,具有易于变动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事物引起人的不确定联想;自然事物本身就是气韵生动、变动不居的活的形象;人赋予自然事物不同的意义。2.简要回答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答: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即《美育书简》)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美育理论的专著。在书中席勒主张以“游戏”去统合现代文明的分裂了的人类感性与理性,从而提出了一条新的美育途径。席勒的美育观念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育进入系统理论自觉期。 3.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色彩的基本特性有三点:表情性,即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性;象征性,指色彩具有的观念蕴涵特性;审美意味的复杂性,指色彩所具有的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补充资料试题及答案一、美的含义(简答必考题)答:第一,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美”离不开人,尤其离不开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类符号实践。第二,美具有无功利的直观形式。被视为美的事物,必定不会把人引入直接的功利性考虑,而是会向人呈现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第三,美表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是变动着的生命形象,体现了人类精神活力的形象和人性辩证法,使美的对象成为审美主体的一个对话者。第四,美具有感染力。即具有感动、渲染和激励人的情感的特殊力量。美的呈现感动并激活了人的情感,且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将“符号实践”、“无功利”、“活的形象”、“感染力”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就得出了美的含义的一种操作性界说: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无功利和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二、美的本质答:第一,客观论:美不可能只是人们头脑里的精神过程,而总是与外在客观事物相关。我们感受为美的东西,必定有某种物质性。第二,主观论;从主观精神或主观感受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种传统,即认为美的根源在于个人的感觉、趣味和鉴赏力,因而美在心灵。 第三,主客观统一论:美既不在客观自然属性,也不在主体的精神和感受,而是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第四,社会论:被人们认为美的东西,显然与人的生活相关。美学史上一些人从事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追问美的本质。第五,语言论:宣布美的本质是伪问题,认定美学的唯一问题是清理语言。在拒绝了美的本质问题后,现代美学转而追问“美”这个词语在各种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三、美学的对象答: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是美学关注的焦点。第一,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美。把美学的对象仅仅限定在“美”上,忽略了其他审美现象。第二,主张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心理。突出了人类审美心理在美学中的地位,同样忽略了其他审美方面。第三,指出美学的对象是艺术。突出了美学研究的艺术问题,舍弃了艺术所无法涵盖的如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方面。第四,提出美学的对象是美学中的语言。把美学的对象限定为美学家的表述语言,缩减了美学对象,是现代欧美“分析美学”的代表性看法。第五,认定美学的对象是包括审美现象在内的更广泛的审美文化,这是对美学对象的过于宽泛的规定。四、审美体验的特征答:审美体验在个体的瞬间直觉中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吸纳在自身之内,进行心灵积极的建构。第一,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赋予了美感以强度。 第二,审美体验具有历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赋予了美感以深度。第三,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赋予了美感以高度。第四,审美体验具有预构性,即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购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五、审美体验的过程答:审美活动可以被看做一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渐渐深化的体验过程,既是所谓的从“虚静”到“感物”、“会心”和“畅神”。第一,虚静是审美体验的准备阶段,即除去私心杂欲,进入纯净的心理状态,专注地观照着审美对象。第二,感物是审美体验的感知层面,也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感受,是审美体验的初级阶段。第三,会心是审美体验的心意层面,也就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是心意层面上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心灵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第四,畅神是审美体验的神志层面,是主体因精神意志的通达、舒展和生长而感受到的愉快。六、艺术符号的特征答:艺术符号都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因而艺术符号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的特性。第二,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 第三,蕴藉性,是指艺术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多种不同阐释。第四,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传达媒介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四、综合论述题题库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9.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意义。答: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承载着最丰富的人类审美文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6分)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例如通过欣赏艺术的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形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而亲身投入一些艺术创造活动,则会直接在创造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能力,多欣赏中国书画,可以深切领悟中国文化的“线的艺术”之美妙,经常欣赏音乐、舞蹈,对节奏、韵律会有更准确的把握。(6分)其次,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作品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会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风景画使人领悟自然的美妙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描写人物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对于人性、人生、社会的认识,艺术可以激励青少年感悟生活的真谛,帮助青少年自我审视,发现和了解自我情感和内心意识,促进心灵境界的提升。(6分) 同时,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从而全面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展。艺术符号具有表情性特征,它可以承载和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通过对艺术的直觉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促进感性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和融合。(6分)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9.试结合形式美的基本特征举例阐述你对形式美教育特征的认识。答: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等特性。由此可以见出,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也包括三个方面: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9.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 答:“符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9.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的关系。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9.如何理解美的形象性特征?请举例对其进行具体论述。答: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遭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 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2.如何理解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语言修辞性的内涵。答:语言修辞性是语言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自身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组成部分。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的语音系统之美。节奏和音律是语音美的基本形态。如中国古典诗歌,格律严整,音韵铿锵,极尽节奏声韵之美。现代新诗虽然格律解放,但仍然视节奏为创作要素。文法美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之美。体现为词(字)法、句法与篇法。辞格美是文学语言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美。辞格有多种种类,常用的有比喻、对偶、倒装、排比、拟人、夸张、象征等。这些方式各具特别的表现力和美感,在文学中强化了审美感染力。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9.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答: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不是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自然美的变易性。这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变动特性。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9.艺术美有哪些基本特征?请结合实例加以论述。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9.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意义。答: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承载着最丰富的人类审美文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例如通过欣赏艺术的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形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而亲身投入一些艺术创造活动,则会直接在创造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能力。多欣赏中国书画,可以深切领悟中国文化的“线的艺术”之美妙,经常欣赏音乐、舞蹈,对节奏、韵律会有更准确的把握。其次,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作品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会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风景画使人领悟自然的美妙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描写人物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对于人性、人生、社会的认识,艺术可以激励青少年感悟生活的真谛,帮助青少年自我审视,发现和了解自我情感和内心意识,促进心灵境界的提升。同时,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从而全面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展。艺术符号具有表情性特征,它可以承载和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通过对艺术的直觉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促进感性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和融合。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9.试结合形式美的基本特征,举例阐述你对形式美教育特征的认识。 答: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等特性。由此可以见出,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也包括三个方面: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9.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答:“符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12.如何理解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语言修辞性的内涵。答:语言修辞性是语言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自身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组成部分。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的语音系统之美。节奏和音律是语音美的基本形态。如中国古典诗歌,格律严整,音韵铿锵,极尽节奏声韵之美。现代新诗虽然格律解放,但仍然视节奏为创作要素。文法美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之美。体现为词(字)法、句法与篇法。辞格美是文学语言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美。辞格有多种种类,常用的有比喻、对偶、倒装、排比、拟人、夸张、象征等。这些方式各具特别的表现力和美感,在文学中强化了审美感染力。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12.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答: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不是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自然美的变易性。这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变动特性。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12.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的关系。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12.如何理解美的形象性特征?请举例对其进行具体论述。答: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12.艺术符号有哪些特性?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答:艺术符号具有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和交流性的特性。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的特性。艺术的意义不在于构成它的符号本身的意义,而是在于符号的象征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如卡西尔所说,艺术符号的感性形式“不是对实在的模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例如徐悲鸿画的奔马,其意义不在于画了一匹马,而在于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思和希望祖国飞腾发达的激情。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完整独特的、具有丰富含义的情感符号。而且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艺术家所体验和理解的人类普遍情感。所以各门类艺术独特的艺术符号能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蕴藉性是指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难以穷尽的多种不同阐释。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凝练含蓄,其意义是不确定和非封闭的,可以令欣赏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阐释,赋予它不同的意义。正因如此,艺术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媒介,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艺术家通过艺术符号表达情感的体验,又以艺术符号为中介,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欣赏者,供欣赏者认识和接受。1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答:青少年美育的原则有四条: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原则,注重交流的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是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而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美学和美育基本的感性特征的。激发与传授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美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必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审美动机和审美表现热情,同时通过传授一定的技巧、手段、知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实际条件的支撑。个性化的原则符合青少年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同时审美本身是创作性的、富于个性色彩的活动,美育的效果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个体接受才能获得,所以美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美育过程是以个体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释放、表现、交流、沟通、吸纳过程,交流体现了美育过程的本质。师生之间、群体伙伴之间、欣赏者与审美对象之间、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者之间的交流是美育活动成功的保障。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12.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进行具体论述。答:自然美是根据美的存在领域而划分的美的基本形态之一,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花自飘零水自流”,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非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自然美的变易性。这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易于变动的特性。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13.怎样理解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 答:审美文化一方面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保持相对稳定特征,另一方面又总是处于变动演变之中。从时间角度看,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有着巨大差异。这影响到审美方面,就形成了随历史运转而发生演变的审美文化。这种历史演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等审美风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迁。第二,处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之中的人们看待美的文化观念不断变化。比如对同一个艺术形象,今人和古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对这一个形象的审美评价也不一样。第三,从美的客观存在来说,体现时代特色的审美艺术形象的文化特征也在不断地转变。诗经、楚辞、青铜器物、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宋元文人画、明清小说,每一种艺术类型都分别是每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典型蓝本,而其审美形象所呈现的审美风貌的差异是巨大的。同时,古代审美文化的代表,总体上又和今天的审美形象存在文化特征上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形态的艺术形式,处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之中,其特点也是不同的。第四,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是一个相对的过程。除了从时间角度来考察,文化的演变还常常呈现出一种质的变化的过程。故对审美文化形态演变不能仅仅从时间来理解。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12.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是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 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1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语言艺术的“形象间接性”特征。答:形象间接性指语言艺术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感官,而需要读者以语言符号为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间接体味和把握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和情感,然后在读者头脑中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个特征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语言艺术的这种形象间接性,使读者必须以具有识读语言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前提,这使文学形象具有局限性;但另一方面,这种形象间接性也正是语言艺术的优势和特长。表现为:第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读者提供了进行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读者可以在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里获得真切的感受。第二,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作品扩大了意义表现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想象的空间,使文学形象更具丰富的审美意蕴,显示出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答: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的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孔子从“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建构起他的美育观: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义的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个体从内心感受上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1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美的本质。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义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13.从艺术创作过程具体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结合实例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征。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答:“符号”通常有两个今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举例论述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中形式美的不同形态。答: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再现”,即注重忠实于生活、追求真实,严格按照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进行创作,所以其艺术作品的形态大多完整、典雅、和谐’最突出地体现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背离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的突破和转变,否定了传统的形式和形式美法则,使形式美的形态从和谐统一而日趋多样化,带给人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2.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答:孔子的美育观代衾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的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孔子从“C-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建构起他他的美育观: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义的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r仁”需要个体从内心感受上进行体认,外在的尊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法发: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为什么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请举出艺术创作的实例进行具体论述。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中,审美体验都贯穿始终,有力地推动着艺术创作进程。首先,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许多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都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艺术形象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2.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意义。 答: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承载着最丰富的人类审美文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体来看,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通过欣赏艺术的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形式美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而亲身投入一些艺术创造活动,则会直接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作品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会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风景画可使人领悟自然的美妙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描写人物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对于人性、人生、社会的认识,艺术可以激励青少年感悟生活的真谛,帮助青少年自我审视,发现和了解自我情感和内心意识,促进心灵境界的提升。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从而全面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展。艺术符号具有表情性特征,它可以承载和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对于每个青少年个体来说,通过对艺术的直觉体鼍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促进感性能力的生成和发展,促进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