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47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30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总题数:50,score:100 分)
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 + 和 K + 浓度差的形成和
维持是由于
• 【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 【B】膜在安静时对 Na+通透性大
•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 【D】膜上 Na+-K+泵的作用
• 【E】膜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主动转运 Na + -K +
泵的作用。Na + -K + 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
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 ATP 酶活性,分解 ATP 并利
用此能量进行 Na + 和 K + 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
主动转运,维持膜内、外正常的 Na + 和 K + 浓度
差。
2.可作为神经细胞兴奋标志的是
【score:2 分】
【A】膜超极化
【B】锋电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膜极化
【D】阈电位升高
【E】膜局部电紧张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神经细胞兴奋。动作
电位、锋电位、神经冲动经及神经放电均可作为神经
细胞兴奋的标志,阈电位升高、突触后膜超极化是抑
制现象。局部电紧张只有达一定值才能引起动作电
位。
3.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
【score:2 分】
【A】维生素 B12 和铁
【B】叶酸和铁
【C】蛋白质和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维生素 C 和铁
【E】EPO 和铁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生成。蛋白
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
B 12 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在维生素 B 12 存
在下,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形成四氢叶酸,
参与红细胞内 DNA 合成。EPO 由肾脏分泌,可加速幼
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
成熟与释放,对早幼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一定促进
作用。
4.关于心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房的活动周期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一般讲,周期中的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D】心房和心室没有共同舒张时期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无关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心动周期的概念。心
动周期指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
期。由于心室肌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
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正常情况下,心
房和心室舒张期有约 0.4 秒的重合,称为全心舒张
期。心动周期持续时间与心率有关。
5.关于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复极期、超极化期和
极化期
【B】各期均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
【C】与外向电流(Ik)逐渐增强和内向电流(If)逐
渐减弱有关
【D】If 通道在复极到-100mV 时开始激活,至-
60mV 时完全激活开放
【E】If 的产生和发展是自动去极化和产生动作电
位的根本原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的产生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 0 期、1 期、
2 期、3 期和 4 期;4 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它与
外向电流(I k )逐渐减弱和内向电流(I f )逐渐增强
有关;I f 通道在复极到-60mV 时开始激活,至-
100mV 时完全激活开放;I f 的产生和发展是形成 4
期自动去极化的根本原因,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时便会
引发新的动作电位。
6.最适 pH 最低的消化酶是
【score:2 分】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胃蛋白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胰淀粉酶
【E】辅脂酶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胃蛋白酶原在 pH<5.0 的酸性环境下激活为胃蛋白
酶,其最适 pH 为 2~3。
7.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score:2 分】
【A】入球动脉压
【B】出球动脉压
【C】有效滤过压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
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
的过程。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其值=肾小管毛
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8.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双向传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突触延搁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后放
【E】总和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突触传递过程。化学
性突触传递为单向过程,电突触传递一般为双向传
递。
9.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键是
【score:2 分】
【A】氢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疏水键
【E】肽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
的化学键。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主
键)。
10.关于真核细胞 m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聚 A 尾巴
【B】生物体内各种 mRNA 的长短差别很大
【C】含量占总 RNA 的 8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聚 A 尾巴是由多聚腺苷酸酶催化生成
【E】mRNA 分子中包含指导蛋白质多肽合成的信息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 mRNA 的结构。在真核
生物中,最初转录生成的 RNA 是 hnRNA,后经过剪
接、5"末端加 m 7 GPPP 帽子和 3"末端加多聚腺苷酸
(poly A)尾巴,成为成熟的 mRNA。含量约占总 RNA
的 3%,rRNA 含量占总 RNA 的 80%。
11.DNA 受热变性后
【score:2 分】
【A】加入互补 RNA 探针,经复性,可形成 DNA-
RNA 杂交分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26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下降
【C】多核苷酸链裂解成单苷酸
【D】碱基对间形成共价键
【E】肽键断裂形成单核苷酸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 DNA 的变性及核酸杂
交。DNA 变性是配对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变性的 DNA
在适当条件下可再复性。复性时,如果不同来源的核
酸链存在部分序列或全部序列能够与变性的单链 DNA
形成碱基配对,就可形成杂交链。核酸杂交是利用
DNA 变性和复性的原理来进行的。
1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速度随其浓度升
高而成比例升高
【B】底物浓度增至一定范围,酶促反应速度随其
浓度升高而升高,但不成比例
【C】底物浓度再升高,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
【D】酶促反应速度始终随底物浓度升高而升
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可用米曼方
程表示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
速度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
应速度的影响是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速度随其
浓度升高而成比例升高;底物浓度再增加,反应速度
增加趋缓;当底物浓度达一定值后,反应速度达最
大,不再增加。这一关系可表示为米曼方程。
13.催化 6-磷酸果糖生成 1,6-二磷酸果糖的酶是
【score:2 分】
【A】己糖激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丙酮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糖酵解的关键酶。由
多步反应组成的代谢途径中,往往有一步或几步反应
的酶催化活性较低,这些酶被称为关键酶。在糖酵解
途径中有 3 个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其中 6-磷酸果糖激酶-1 活力最低,
是糖酵解过程的限速酶。
14.在糖原合成过程中,活性葡萄糖的形式是
【score:2 分】
【A】ADPG
【B】GDPG
【C】CDPG
【D】TDPG
【E】UDPG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糖原合成。在糖原合
成过程中葡萄糖首先转变为 6-磷酸葡萄糖,后者再
转变成 1-磷酸葡萄糖。这是为葡萄糖与糖原分子连
接做准备。1-磷酸葡萄糖与尿苷三磷酸(UTP)反应生
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并释出焦磷酸。UDPG 在
糖原合酶作用下,将葡萄糖基转移给糖原引物的糖链
末端。因此把 UDPG 看作活性葡萄糖。
15.下面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合成过程在线粒体,关键酶是乙酰 CoA 羧化
酶
【B】合成过程在胞液,关键酶是乙酰 CoA 羧化
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合成过程在线粒体,关键酶是丙二酰 CoA 羧
化酶
【D】合成过程在胞液,关键酶是丙二酰 CoA 羧化
酶
【E】合成过程在胞液和线粒体,关键酶是丙二酰
CoA 羧化酶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脂肪酸合成。脂肪酸
合成在胞液中进行,原料为乙酰 CoA,关键酶为乙酰
CoA 羧化酶。乙酰 CoA 是在线粒体中由糖生成,通过
枸橼酸丙酮酸循环转运至胞浆。合成反应所需的
NADPH 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16.在体内嘧啶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score:2 分】
【A】β-丙氨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α-丙氨酸
【C】尿素
【D】尿苷
【E】尿酸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要点是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
谢。胞嘧啶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后者最终生成 CO
2 、NH 3 及β-丙氨酸。胸腺嘧啶最终降解为β-氨基
异丁酸。
17.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是
【score:2 分】
【A】消化道
【B】皮肤
【C】.肺
【D】.肾
【E】以上都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 4 个,即
消化道(粪)、皮肤(明显出汗和不显性出汗)、肺(呼
出气中水蒸气)和肾(尿)。
18.体液中各部分之间渗透压关系是
【score:2 分】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
显差异,细胞内、外离子数目却基本相等,而渗透压
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
下,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相等。
19.AG 增高反映体内发生
【score:2 分】
【A】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B】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本题思路:[解析] 阴离子间隙(AG)是指从血浆中未
测定的阴离子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AG
增高反映存在高 AG 性代谢性酸中毒,即正常氯血性
代谢性酸中毒。
20.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score:2 分】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淋巴回流障碍
【C】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E】血液浓缩
本题思路:[解析] 微血管壁受损引起微血管壁通透
性增加,内皮间隙增大,大分子蛋白渗漏至组织间隙
中,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高,产生组织水肿。
21.呼吸功能不全而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
征性的变化是
【score:2 分】
【A】氧容量降低
【B】氧分压降低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离曲线右移
本题思路:[解析] 呼吸功能不全由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胸腔和肺部疾病等引起。
这些病变所导致的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通
气与血液比例失调等均引起低张性低氧血症,动脉血
氧分压低于正常是其特征性变化。
22.应激时急性期蛋白(AP 蛋白)不包括
【score:2 分】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本题思路:[解析] AP 蛋白包括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
白(如凝血蛋白和纤溶酶原等)、属于补体成分的蛋
白、参与转运的蛋白(如铜蓝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
但不包含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23.在 DIC 晚期出现严重出血是因为
【score:2 分】
【A】凝血系统被抑制
【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和纤溶两个系统都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大于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大于凝血系统活性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在 DIC 晚期,因有继发性纤溶发
生和凝血物质因消耗而减少,使纤溶系统活性大于凝
血系统活性,表现为严重出血。
24.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score:2 分】
【A】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C】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D】药物及毒素作用
【E】神经体液因素失调
本题思路:[解析]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
涉及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异常,
但归根结底都与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变化有关,是心
律失常的发作基础。
25.与动物细胞结构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
构是
【score:2 分】
【A】细胞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线粒体
【C】细胞膜
【D】核蛋白体
【E】高尔基复合体
本题思路:[解析] 细菌属于低等植物,最外层有细
胞壁结构。
26.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score:2 分】
【A】破坏细胞膜
【B】干扰细菌蛋白合成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E】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青霉素破坏四肽链与五肽桥之间
的连接,使肽聚糖骨架不能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27.巴氏消毒法消毒牛奶的目的是
【score:2 分】
【A】防止和抑制微生物在牛奶中生长和繁殖
【B】使牛奶中的蛋白变性,易于吸收
【C】杀灭牛奶中所有微生物
【D】杀灭牛奶中的病原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使牛奶不含活菌
本题思路:[解析] 巴氏消毒法所用的温度较低,只
能杀死某些特定的病原菌。
28.下述微生物中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
【score:2 分】
【A】细菌
【B】病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放线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本题思路:[解析] 病毒结构简单,表现为无完整的
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核酸,为保护核酸不被核酸
酶破坏,外围有蛋白衣壳或包膜,为非细胞型微生
物。
29.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score:2 分】
【A】淋巴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肥大细胞
【C】朗格汉斯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本题思路:[解析] γ干扰素由淋巴细胞产生,又称
免疫干扰素。
30.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score:2 分】
【A】抗吞噬
【B】进行繁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引起炎症反应
【D】引起超敏反应
【E】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
本题思路:[解析] 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样,产生孢子
就是其中一种。
31.HLA 抗原属于
【score:2 分】
【A】超抗原
【B】同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具有
的特异性抗原。
32.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点是
【score:2 分】
【A】有荚膜
【B】有鞭毛
【C】抗酸染色阳性
【D】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E】芽胞圆或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位于菌体顶
端,大于菌体直径,使菌体呈鼓槌形。
3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提取方法是
【score:2 分】
【A】渗滤法
【B】冷浸法
【C】回流提取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水蒸气蒸馏法
本题思路:[解析] A 和 B 的溶剂用量大;C 提取不完
全;E 专门用于提取挥发油。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
效率高的提取方法是连续回流提取法。所以答案只能
是 D。
34.苦杏仁酶可水解
【score:2 分】
【A】α-glu 苷键
【B】β-glu 苷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两者均可被水解
【D】两者均不被水解
【E】专门水解 C-苷
本题思路:[解析] A 只能水解α-glu 苷键;C 只有
一些混合酶;D 和 E 为干扰答案。苦杏仁酶专属性虽
然不高,但是能使一般β-glu 苷键水解。所以答案
只能是 B。
35.构成木脂素的是一类
【score:2 分】
【A】苯丙酸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B】苯丙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香豆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D】苯丙烯酸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E】苯丙素多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本题思路:[解析] 这个题答案是由木脂素的定义决
定的。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
产物,所以答案只能是 B,其他均为干扰答案。
36.大黄和虎杖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是
【score:2 分】
【A】二蒽酮类
【B】蒽酚类
【C】蒽酮类
【D】羟基蒽醌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蒽酚和蒽酮类
本题思路:[解析] A 具有泻下作用,其他均为干扰
答案。所以答案只能是 D。
37.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score:2 分】
【A】7,4"-二羟基黄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4"-羟基黄酮
【C】3-羟基黄酮
【D】6-羟基黄酮
【E】5-羟基黄酮
本题思路:[解析] 以上化合物的酸性次序:A>B>D
>E>C,所以答案只能是 A,其他均为干扰答案。
38.下列哪个是检识黄酮的首选试剂
【score:2 分】
【A】锆-枸橼酸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盐酸镁粉反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二氯化锶反应
【E】四氢硼钠反应
本题思路:[解析] A 是用来区别黄酮化合物分子 3-
羟基或 5-羟基的存在;B 是一个显色剂,和个别非黄
酮化合物也能络合;D 只是对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
类化合物反应;E 只是对二氢黄酮类有作用。所以答
案只能是 C。
39.具有抗癌作用的萜类有效成分是
【score:2 分】
【A】穿心莲内酯
【B】紫杉醇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甘草酸
【D】齐墩果酸
【E】甜菊苷
本题思路:[解析] A 有抗菌作用;C 有肾上腺皮质激
素样作用等;D 有保肝作用;E 作为甜味剂。所以答
案只能是 B。
40.强心苷类化合物中的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商品名是
【score:2 分】
【A】西地兰
【B】毒毛花苷 K
【C】铃兰毒苷
【D】黄花夹竹桃苷
【E】狄戈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A 叫去乙酰毛花苷 C;B 叫毒毛花
苷;C 叫铃兰毒苷;D 叫黄夹苷。所以答案只能是
E。
41.一般生物碱沉淀反应必须在是什么条件的溶液中
生成
【score:2 分】
【A】中性水溶液
【B】酸性水溶液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碱性水溶液
【D】乙醇溶液
【E】甲醇水溶液
本题思路:
42.除去鞣质的方法是
【score:2 分】
【A】明胶沉淀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水醇沉淀法
【C】溶剂沉淀法
【D】酸碱沉淀法
【E】盐析法
本题思路:
43.与维生素 C 性质不符的是
【score:2 分】
【A】显酸性
【B】具有旋光性,药用 L(+)
【C】具水解性
【D】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E】制剂变色是由于贮存不当,产生去氢维生素
C 的缘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维生素 C 的理化性质。维生
素 C 贮存不当而变色是因为分解产生了糠醛,糠醛进
一步氧化聚合而显色,其余答案均为维生素 C 的理化
性质。故选 E 答案。
44.阿莫西林具有哪种特点
【score:2 分】
【A】耐酸
【B】耐酶
【C】广谱
【D】广谱耐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广谱耐酶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阿莫西林的作用特点。阿莫
西林结构中因 6 位氨基上引入的极性基团与吸电子基
团,增加了对阴性菌的亲和力,提高了对酸的稳定
性,因此具有广谱和耐酸可口服的特点。故选 D 答
案。
45.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
【score:2 分】
【A】四环素
【B】罗红霉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盐酸林可霉素
【D】舒巴坦
【E】头孢噻肟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罗红霉素的结构类型。A 属
于四环素类,D、E 属于β-内酰胺类,C 为其他类抗
生素。故选 B 答案。
46.喹诺酮类药物影响老年人对钙离子吸收的结构因
素是
【score:2 分】
【A】1 位上的脂肪烃基
【B】6 位的氟原子
【C】3 位的羧基和 4 位的酮羰基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D】7 位的脂肪杂环
【E】1 位氮原子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和
毒副作用。由于喹诺酮类药物 3 位的羧基和 4 位的酮
羰基可与钙离子络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故可影响老
年人对钙离子的吸收,临床禁用。故选 C 答案。
4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为
【score:2 分】
【A】金刚烷胺
【B】阿昔洛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利巴韦林
【D】齐多夫定
【E】巯嘌呤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其他
答案与其不符,故选 B 答案。
48.下列哪条性质与氟尿嘧啶不符
【score:2 分】
【A】可溶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酸性溶液中易水解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D】能使溴水褪色
【E】属于抗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和类
型。氟尿嘧啶结构中含有内酰脲结构,故在碱性溶液
中可分解,而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故选 B 答案。
49.醋酸地塞米松属于
【score:2 分】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孕激素
【D】糖皮质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盐皮质激素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醋酸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
醋酸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故选 D 答案。
50.米非司酮属于
【score:2 分】
【A】雌性激素
【B】抗雌性激素
【C】孕激素
【D】抗孕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糖皮质激素
本题思路:[解析] 考查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临床
用于抗早孕,故选 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