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96 KB
  • 2021-05-17 发布

医学考试-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10-(2)1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10-(2)1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总题数:35,score:70 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8 个月婴儿发音中前后辅音发育快,无规则的 “说话”达到高潮 B.10 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说出“爸爸”、“妈妈” C.1~2 岁的幼儿发音进一步准确,开始运用字的组 合 D.30~36 个月掌握所有的元音和双元音 E.7 岁的儿童语言语法已达完全正确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7 岁的儿童对所有的语音发音能达到全部 正确;12 岁的儿童才能对语言语法达到完全正确, 所以选项为 E。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的人的五种需要不包括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控制行动的需要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对内脏痛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以有髓鞘的 A 纤维传导 B.定位不准确 C.器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可加重疼痛 D.疼痛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E.可以引起某些皮肤区域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内脏疼痛:主要以 C 纤维传导,定位不准 确,较为弥散,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可加重疼 痛。 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E.易疲劳性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单向传递原则、突触延搁、突触传递的易 疲劳性、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均为化学传递的特点。 5.以下关于突触后抑制,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 制 B.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变化 C.突触后膜产生部分去极化变化 D.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E.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入性抑制两种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变化是突触前抑制的 特点。 6.正常细胞膜外 Na+浓度约为膜内 Na+浓度的 A.4 倍 B.8 倍 C.12 倍 D.18 倍 E.22 倍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正常细胞膜外 Na+浓度约为膜内 Na+浓度的 12 倍。 7.有关肢体制动对肌肉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肌肉在被拉长的情况下固定,则其萎缩和肌肉 收缩力下降的程度会有所加重 B.肌肉固定的最初几小时内,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速 率下降 C.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 D.肌肉固定后,皮质类固醇的水平会升高 E.制动对骨骼肌肌力和耐力均会明显下降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肌肉在被拉长的情况下固定,则其萎缩和 肌肉收缩力下降的程度会有所减轻。比如,在膝关节 伸直位固定后,处于缩短状态下的股四头肌产生的萎 缩比处于拉伸状态下的腘绳肌明显。肌肉处于拉伸状 态而被固定后,使其横截面积和收缩力下降较多,然 而肌肉体积的变化较小,因为肌肉处于拉伸状态时, 肌纤维内合成了新的收缩蛋白和新的肌小节,故肌纤 维面积的缩小被增加的肌小节数量抵消。对于改变的 肌纤维而言,如果以肌肉横截面积为单位衡量被拉伸 固定的肌肉收缩力,其收缩力仍处于较好的状态。 8.关于肺活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大吸气后呼出的最大气量 B.为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C.其值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D.其大小与呼吸肌强弱等有关 E.是反映肺通气功能较完善的指标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时间,所以 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 如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已受到损害的人,如果延长呼 气时间,所测得的肺活量也可在正常范围。 9.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A.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B.每分肺血流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比值 C.每分通气量和吸氧量的比值 D.每分吸氧量和通气量的比值 E.每分输出量和通气量的比值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肺通气量(VA)和每 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正常成年人安静 时约为 0.84。 10.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胰腺腺细胞 B.胰岛 α 细胞 C.胰岛 β 细胞 D.胰岛 α 细胞和 β 细胞 E.胰腺腺细胞和 α 细胞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胰岛细胞主要有 α 细胞和 β 细胞。α 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 20%,分泌胰高血糖素。β 细 胞:占胰岛细胞的 60%~70%,分泌胰岛素。 11.有关糖皮质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 B.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C.糖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 D.可使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可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糖皮质激素可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 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此外 糖皮质激素还能促进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破坏。 12.残疾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包括 A.无知期 B.震惊期 C.休克期 D.否认期 E.适应期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3.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多表现出的行为问题 是 A.生理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 C.社会与性格行为问题 D.性格与语言行为问题 E.语言与社会行为问题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4.下列运动功能障碍中,不是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 的是 A.肌营养不良 B.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C.胶原血管病 D.少年类风湿关节炎 E.脊髓损伤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少 年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血管病都随着病情的进程在不 断发展,进展性的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为稳定性 运动功能障碍,所以选项为 E。 15.有关间脑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可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 丘脑 B.下丘脑由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 C.下丘脑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 D.背侧丘脑的功能是皮质下的感觉中枢 E.下丘脑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决定情绪、行为 反应等起重要作用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 底丘脑和下丘脑。背侧丘脑由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组成,是皮质下的感觉中枢。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 下方,它既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又是具 有重要作用的神经内分泌中心,参与机体体温、摄 食、生殖、代谢、内分泌、情绪行为、睡眠、觉醒等 重要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 决定情绪、行为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6.关于坐骨神经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B.自梨状肌下缘出骨盆 C.本干发出分支分布于大腿后群肌 D.在腘窝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E.皮支分布于整个小腿和足的皮肤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 下缘出骨盆。本干发出分支分布于大腿后群肌。在腘 窝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肌支支配小腿 后肌群和足底肌;皮支支配小腿后面及足外侧。腓总 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和外肌群;皮支支配小腿 前、外侧面和足背。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由股神 经皮支支配。 17.以下有关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 B.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内正外负状态称为 膜的极化 C.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 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D.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 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 E.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 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状 态称为膜的极化。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年期 5 种人格特征的是 A.成熟型 B.安乐型 C.好怒型 D.装甲型 E.自我喜爱型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老年期有 5 种人格特征:成熟型、安乐 型、装甲型、好怒型、自我厌恶型。而没有自我喜爱 型,所以选项为 E。 19.下列有关立直反射(调正反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指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颈部和躯干 主动恢复正常姿势的反射 B.中枢位于中脑和间脑,大部分在原始反射消失前 出现 C.随着大脑皮质的成熟逐渐被综合,部分反射在 5 岁时消失,大部分终生存在 D.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体位变化过程中,身体的立 直或使立位姿势成为可能 E.包括颈、躯干、迷路、视性立直反射、降落伞反 射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立直反射中枢位于中脑和间脑,大部分在 原始反射消失后出现,7~12 月最明显,立直反射不 建立,婴儿便不能翻身、爬行、坐、站立和行走。所 以选项为 B。 20.小儿关节伸展度检查时,3 个月以上小儿手掌屈 曲角应大于 A.45° B.50° C.55° D.60° E.70°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小儿关节伸展度检查包括肩关节伸展度试 验,手掌屈曲角、足背屈角、胴角、股角等检查。3 个月以上小儿手掌屈曲角应大于 45°,腘角为 90°~130°,股角应大于 70°,所以选项为 A。 21.幼儿能够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能够指出自己的 “鼻子”、“眼”的年龄是 A.3~6 个月 B.6~9 个月 C.9~12 个月 D.12~18 个月 E.2 岁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12~18 个月的幼儿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 指出该物体,能从 2 项选择中辨别出该物体,听到 “把某东西给我”时能将该物递给讲话者,可以按照 2~3 个字组成的简单词的姿势作出行动,指出身体 的某一部分,所以选项为 D。 22.关于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最常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 B.口腔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 菌等 C.健康人的空肠是有菌的 D.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E.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3.通过消化管运动,将食物切割磨碎,并使其与消 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向消化道下端推送,此为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机械消化 D.化学性消化 E.细胞内消化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 酶,能分别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使之成 为小分子物质。 24.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引起钝痛的过程是 A.痛觉的第一阶段,属于 Aδ 纤维兴奋 B.痛觉的第一阶段,属于 C 纤维兴奋 C.痛觉第二阶段,属于 C 纤维兴奋 D.痛觉第二阶段,属于 Aδ 纤维兴奋 E.痛觉第三阶段,属于 Aδ 和 C 纤维兴奋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从伤害性刺激到痛觉的产生,是经历一个 短暂的不同性质的感觉过程,以皮肤感觉为例,从触 觉到锐痛的过程是痛觉的第一阶段,属于 Aδ 纤维兴 奋,钝痛的出现为痛觉第二阶段,属于 C 纤维兴奋。 25.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强度的内向电流刺激使细胞超极化 B.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刺激直接造成膜内外的电压 降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直接造成的电压降和膜自身 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E.外向电流激活大量 Na+通道开放所致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阈下刺激虽未能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的去 极化,也能引起该段膜中听含 Na+通道的少量开放, 只是开放的几率少,于是少量内流的。Na+和电刺激 造成的去极化叠加起来,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 较小的膜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26.神经细胞每兴奋一次,膜内 Na+浓度大约增加 A.1/100 B.1/1000 C.1/8300 D.1/80000 E.1/800000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据估计,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进入膜内 的 Na+量大约只能使膜内的 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 一。 27.有关动作电位的说法中,不当的是 A.动作电位或峰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B.只要刺激达到足够的强度,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 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 D.动作电位传播的范围和距离不因初刺激的强弱而 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产生同样的动作 电位 E.动作电位是先出现膜的快速去极化再出现复极化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动作电位产生的特点是,只要刺激达到足 够的强度,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 增大,始终保持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28.婴儿期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的原因是 A.大脑的皮质较薄 B.树突与轴突少而短 C.脑重量较轻 D.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 E.脑组织耗氧量大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约在 4 岁左右完 成,在此之前,尤其在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 冲动传导缓慢,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兴奋灶,易疲 劳而进入睡眠状态,所以选项为 D。 29.右心房没有 A.上腔静脉口 B.下腔静脉口 C.冠状窦口 D.右房室口 E.肺静脉口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右心房接受来自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回流 的静脉血,冠状窦口是心脏本身静脉血的回流口。右 心房通过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连。 30.以下关于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跨膜电位和静息电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细胞跨膜电位是细胞静息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 C.一般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D.这种电位差可用测量电极在细胞表面测出 E.正常数值的这种电位差,表明细胞处于去极化状 态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细胞跨膜电位即静息电位,是存在膜两侧 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又称为膜的极化。 31.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不包括 A.脊柱裂 B.脑性瘫痪 C.颅脑损伤 D.肌营养不良 E.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是指在分娩结束前 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遗传性或分娩期所造成 的伤害,如:脑性瘫痪、肢体缺如、脊柱裂、髋关节 脱位、肌营养不良和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等,颅脑 损伤为后天造成的损伤,所以选项为 C。 32.关于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拮抗作用 B.刺激免疫应答 C.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合成维生素 E.降解食物残渣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关于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 用;刺激免疫应答,使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合成 维生素;降解食物残渣。 33.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顺势变化的电位 B.它可作衰减性扩布 C.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 D.它是个极化反转的电位 E.它具有“全或无”特性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单一细胞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就可以 产生动作电位,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幅 度增大,峰电位可能因刺激过弱而不出现,但在刺激 达到阈值以后,它始终保持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即它具有“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 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以沿着细 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处刺 激的强弱而有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 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 34.下列有关生长发育不平衡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发育的速度是不均一 的 B.各器官、组织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是不等同的 C.小儿生长发育可见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 峰期 D.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儿童期,一个是 青春期 E.器官功能发育是不等速的,是与其功能需要相适 应的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高峰期,一个为婴儿 期,一个是青春期,其他的说法均为正确,所以选项 为 D。 35.下列生理因素中,影响儿童运动功能康复最大的 是 A.身高 B.体重 C.体型 D.年龄 E.性别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可出现相应的生理 功能改变。因此,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愈早期或年龄愈 小时进行治疗,其预后转归愈好。此外,有很多神经 反射行为也往往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而变化,所以选项 为 D。 二、(总题数:4,score:30 分) A.神经分泌 B.自分泌 C.邻分泌 D.旁分泌 E.远距分泌 【score:8 分】 (1).借助血液的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的激 素作用方式【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通过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的激素 作用方式【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通过局部弥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 反馈作用的激素作用方式【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通过轴浆运输到末梢释 放,再经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作用方式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激素的作用方式分为:①远距分泌:大多 数激素借助血液的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②旁分泌:通过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的细胞发挥作 用。③自分泌:通过局部弥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 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④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 神经激素通过轴浆运输到末梢释放,再经血液的运输 作用于靶细胞。 A.预防治疗 B.临床护理 C.中西药物治疗 D.矫形手术治疗 E.物理治疗 【score:6 分】 (1).与康复医学最有关的治疗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与临床医学最有关的治疗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与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有关的治疗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康复医学的治疗是解决功能障碍的问题, 物理治疗是首选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医学的治疗 是解决疾病的问题,中西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 法。矫形是针对功能问题的治疗与康复有关,而手术 治疗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所以矫形手术治疗是 与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有关的治疗。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反极化 【score:10 分】 (1).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为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膜内电位负值加大称为【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外流增大出现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静息电位是存在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 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当静息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加 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如果数值向膜内负 值减少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细胞先 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 复,称为复极化,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反极化。 A.阶段性 B.渐进性 C.不平衡性 D.程序性 E.个体性 【score:6 分】 (1).生长发育过程中随年龄增长,所达到的指标呈现 较大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脑的发育最早,在出生后前几年发育最快,而性 器官则要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反映了生长发育的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头尾律及向心律,反映了生长发育的【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在整个生长发 育阶段,其开始发育的速度是不均一的;各组织、器 官生长发育的速度也不是等同的。生长发育的渐进性 表现为其生长发育的程序呈现由头到尾、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生长发育总的来说虽然 遵循上述规律,但其所达到的指标则呈现出较大的个 体差异,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明显。影响个 体差异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