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57 KB
  • 2021-05-17 发布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6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6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B}}(总题数:40,score:80 分) 1.原发性肺癌的细胞学分类中,最常见的是 • 【A】腺癌 • 【B】鳞状上皮癌 • 【C】未分化癌 • 【D】混合癌 • 【E】其他类型癌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有关半抗原制备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半抗原可直接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 【B】半抗原与血清白蛋白混合后免疫动物产生 抗体 • 【C】半抗原与异种白蛋白交联后免疫动物产生 抗体 • 【D】半抗原与药物混合后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 【E】半抗原与激素混合后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 原性,需与有免疫原性的载体交联后才能免疫动物产 生抗体。 3.制备免疫血清时,为检测抗体效价,家兔最常用的 采血方法是 • 【A】心脏采血 • 【B】耳缘静脉采血 • 【C】颈动脉采血 • 【D】颈静脉采血 • 【E】股动脉采血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制备免疫血清时,免疫家兔后, 常采用耳缘静脉采血来检测家兔产生抗体的效价。 4.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其物理性状必须是 • 【A】颗粒性的 • 【B】可溶性的 • 【C】脂溶性的 • 【D】不溶性的 • 【E】颗粒性的或可溶性的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 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而出现的沉淀现 象。 5.沉淀反应形成的反应现象 • 【A】肉眼可见 • 【B】肉眼不可见 • 【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 • 【D】必须染色才可见 • 【E】经电泳后可见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 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 淀现象。 6.沉淀反应中目前应用最广泛、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 列哪种方法 • 【A】免疫浊度法 • 【B】絮状沉淀试验 • 【C】环状沉淀试验 • 【D】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 【E】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沉淀反应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 免疫浊度法,通过测定反应系统的浊度,计算出样品 中待测抗原的含量。 7.用作 ELISA 试验中的包被液是 • 【A】磷酸盐缓冲液 • 【B】巴比妥缓冲液 • 【C】碳酸盐缓冲液 • 【D】醋酸缓冲液 • 【E】双蒸水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将抗 原(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包被。包被液为碳酸盐缓 冲液。 8.目前 ELISA 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 • 【A】OPD • 【B】ABTS • 【C】TMB • 【D】5-ASA • 【E】p-NPP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 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四甲基联苯胺(TMB)。 9.ELISA 捕获法测抗体错误的是 • 【A】固相载体上包被的是抗原 • 【B】固相载体上包被的是抗人 IgM 抗体 • 【C】特异性抗原能有效去除非特异性 IgG 抗体 • 【D】包被的抗人 IgM 抗体能去除待测物中的 IgG 抗体 • 【E】显色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成正比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ELISA 捕获法固相载体上包被的 是抗人 IgM 抗体,能去除待测物中 IgG 抗体的干扰。 10.IgM 捕获 ELISA 常应用于多种病毒病的早期诊 断,其原理是下列哪一点 • 【A】检测不到 IgG • 【B】IgM 出现于疾病的早期 • 【C】IgM 特异性强 • 【D】IgG 特异性差 • 【E】IgG 不稳定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机体受病毒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 体是 IgM,若血清中特异性 IgM 类抗体含量增高,表 明有近期感染,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11.产生 IL-1 的主要细胞是 • 【A】活化的 T 细胞 • 【B】单核/巨噬细胞 • 【C】血管内皮细胞 • 【D】纤维母细胞 • 【E】B 淋巴细胞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 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 白。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 (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由不同的细胞合成分 泌。IL-1 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12.干扰素的简称是 • 【A】IFN • 【B】TNF • 【C】IL • 【D】CSF • 【E】BSA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是 IFN。 13.经典的 HLA-Ⅱ类基因是 • 【A】HLA-DR、DP 和 DQ • 【B】HLA-A、B、C • 【C】HLA-DN、DO、DM • 【D】HLA-E、F、G • 【E】HLA-X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经典的 HLA-Ⅱ类基因一般指 HLA- DR、HLA-DP 和 HLA-DQ。 1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下列哪一种 HLA 分子密切相 关 • 【A】HLA-B8 • 【B】HLA-DR3 • 【C】HLA-B27 • 【D】HLA-B7 • 【E】HLA-A5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强直性脊柱炎与 HLA-B27 具有相 关性。 15.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多数病因不明 • 【B】男性居多 • 【C】有遗传倾向 • 【D】疾病有重叠现象 • 【E】一般病程较长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自身免疫病的特征是女性多于男 性。 16.DiGeorge 综合征是 • 【A】先天性骨髓发育不良 •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 【C】性连低丙球蛋白血症 • 【D】选择性 IgA 缺乏 • 【E】先天性补体缺陷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DiGeorge 综合征是先天性胸腺发 育不良的 T 细胞缺陷型疾病。 17.能通过除菌滤器的微生物是 • 【A】细菌 • 【B】放线菌 • 【C】立克次体 • 【D】支原体 • 【E】真菌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 多形态性,可通过除菌滤器,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 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8.细菌的 R 质粒是 • 【A】致育质粒 • 【B】耐药性质粒 • 【C】毒力质粒 • 【D】细菌素质粒 • 【E】代谢质粒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耐药性质粒中可以通过细菌间的 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又称 R 质粒。 19.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这 些条件包括不包括 • 【A】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 【B】机体免疫力下降 • 【C】菌群失调 • 【D】菌株毒力改变 • 【E】机体损伤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在正常条件下,人体的体表以及 与外界相通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都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寄居。这些菌群对宿主一 般无害,甚至有益,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一般不 致病,只有当寄居部位发生改变、菌群失调、机体有 损伤和免疫力降低时方可致病。 20.伊红是 • 【A】酸性染料 • 【B】碱性染料 • 【C】中性染料 • 【D】复合染料 • 【E】弱碱性染料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酸性染料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 荷的被染物结合。酸性染料包括伊红、刚果红等。 21.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不包括 • 【A】碳源 • 【B】氮源 • 【C】无机盐 • 【D】生长因子 • 【E】琼脂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琼脂本身无营养作用,不是细菌 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2.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是指细胞壁的 • 【A】核心多糖 • 【B】特异多糖 • 【C】类脂 A • 【D】肽聚糖 • 【E】外膜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由 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 A 三部分组成,特异性 多糖即菌体抗原(O 抗原)。 23.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 【A】持续高热 • 【B】相对缓脉 • 【C】肝脾肿大 • 【D】玫瑰疹 • 【E】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伤寒沙门菌内毒素进入血循环 后,白细胞总数始终减少。 24.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 【A】血液传播 • 【B】呼吸道传播 • 【C】经水传播 • 【D】接触传播 • 【E】虫媒传播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 饮食经口传播。 25.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最采用的方法是 • 【A】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 【B】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C】痰培养 • 【D】结核菌素试验 • 【E】X 线检查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检查是确诊 结核的主要依据,结核杆菌普通染色不易着色,常用 厚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26.军团菌感染主要引起 • 【A】肺炎 • 【B】皮肤化脓性感染 • 【C】脑膜炎 • 【D】肠炎 • 【E】肾小球肾炎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军团菌感染临床表现有肺炎型和 流感样型两种类型。 27.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A】室内褐家鼠 • 【B】仔猪 • 【C】黑线姬鼠 • 【D】眼镜蛇 • 【E】鸡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钩端螺旋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中间宿主,是 主要传染源。 28.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 【A】支原体 • 【B】衣原体 • 【C】螺旋体 • 【D】病毒 • 【E】立克次体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支原体无细胞壁,可通过除菌滤 器,是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 物。 29.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 【A】支原体 • 【B】衣原体 • 【C】立克次体 • 【D】病毒 • 【E】细菌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的病原体。 30.对病毒无杀灭作用的是 • 【A】干扰素 • 【B】乙醚 • 【C】青霉素 • 【D】乙醇 • 【E】紫外线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青霉素是抗生素,对细菌有作 用,对病毒无杀灭作用。 31.丝虫的宿主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是终宿主 • 【B】人是中间宿主 • 【C】两者均可 • 【D】两者均不可 • 【E】蚊子是终宿主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 而幼虫则寄生于蚊子体内。 32.可致四肢橡皮肿的是 • 【A】马来丝虫 • 【B】斑氏丝虫 • 【C】两者都可以 • 【D】两者不可以 • 【E】盘尾丝虫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上下肢即四肢橡皮肿可见于两种 丝虫病,而生殖系统仅见于斑氏丝虫。 33.肝吸虫中间宿主是 • 【A】钉螺 • 【B】扁卷螺 • 【C】川卷螺 • 【D】长角涵螺 • 【E】拟钉螺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至 少有 3 科 8 种,主要是豆螺,常见的有纹沼螺、长角 涵螺和赤豆螺等。 34.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为 • 【A】红外期 • 【B】红内期 • 【C】囊合子 • 【D】裂殖体 • 【E】合子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红内期裂体增殖阶段。红外期疟原虫对肝细胞有损 伤,但常无临床症状。 35.卫生氏并殖吸虫病主要分布是 • 【A】长江以北 • 【B】长江以南 • 【C】西北牧区 • 【D】山区 • 【E】分布广泛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多属山 丘地带,海拔高度常为 200~1000 米,沿山溪线状分 布。 36.下列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 • 【A】间日疟病原虫 • 【B】恶性疟原虫 • 【C】三日疟原虫 • 【D】卵形疟原虫 • 【E】伯氏疟原虫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是间日 疟病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37.确诊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 【A】病原学检查 • 【B】免疫学检查 • 【C】动物接种 • 【D】活组织检查 • 【E】分子生物学检查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寻找到病原体,就说明被某种寄 生虫感染。 38.十二指肠钩虫口囊的结构特征之一是 • 【A】钩齿 1 对 • 【B】钩齿 2 对 • 【C】板齿 1 对 • 【D】板齿 2 对 • 【E】既无钩齿又无板齿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钩虫口囊都比较发达,其中十二 指肠钩虫口囊的结构特征之一含有 2 对钩齿,而美洲 钩虫则含有 1 对板齿,这也是两种钩虫区别重点之 一。 39.旋毛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 • 【A】患者 • 【B】带虫者 • 【C】猫 • 【D】猪 • 【E】狗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据调查旋毛虫病患者 90%以上为 吃生猪肉者,所以旋毛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猪。 40.在诊断丝虫感染时,用于鉴定虫种的虫期通常为 • 【A】成虫 • 【B】腊肠蚴 • 【C】微丝蚴 • 【D】丝状蚴 • 【E】虫卵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对于两种丝虫可以根据其微丝蚴 体态、头间隙(长:宽)、体核特点及尾核有无进行鉴 别。 二、{{B}}{{/B}}(总题数:4,score:20 分) • 【A】大细胞性贫血 • 【B】正常细胞性贫血 •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E】球形细胞性贫血 与下列疾病有关的病理变 化 【score:8 分】 (1).再生障碍性贫血【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地中海贫血【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缺铁性贫血【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巨幼细胞性贫血【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 【A】AMY • 【B】ALP • 【C】GGT • 【D】ACP • 【E】CK 【score:4 分】 (1).碱性磷酸酶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淀粉酶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 【A】包被 • 【B】封闭 • 【C】标记 • 【D】结合物 • 【E】免疫吸附剂 【score:4 分】 (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 称为免疫吸附剂。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酶结合 物。 • 【A】细菌进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繁殖 • 【B】细菌进入血液,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 性产物 • 【C】细菌不进入血液,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 液 • 【D】血液或病灶内的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 • 【E】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 身化脓性病变 【score:4 分】 (1).败血症【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 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如高热、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炭疽、鼠疫 等病原菌均可引起败血症。 (2).脓毒血症【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 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 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引 起多发性肝脓肿、肾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