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检测(十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邹鲁之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理解 解析:选A 材料“‎1919年5月6日”“青岛、山东是……‘文明吐露之源泉’”反映了青岛、山东对中国的巨大意义,这说明当时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6日”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展开,儒家思想受到抨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外交协会宣言”发表的目的是激发国民的爱国意识,并不是为了博得列强理解,故D项错误。‎ ‎2.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得出: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C项正确。‎ ‎3.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 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 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解析:选D 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是文化革命而非思想启蒙,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 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可知强调五四运动在革命思想上的启蒙,故D项正确。‎ ‎4.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选D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 ‎5.(2019·潍坊一模)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解析:选D 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 ‎6.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  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C.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 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可得出其主要得益于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正确。‎ ‎7.(2019·重庆调研)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  )‎ A.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 D.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解析:选A 材料中“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这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吸取了右倾错误的教训,故C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通电全国:“力谋统一,贯彻和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遂将热河划归东北,并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据此可知(  )‎ A.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央集权 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C.东北己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D.三民主义得到认可和实践 解析:选C 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意味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地方仍然有军阀割据,故A、B两项错误;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表明东北接受中央政府领导,故C项正确;东北易帜并不意味着张学良践行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9.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 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解析:选A 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10.(2019·吉林模拟)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材料的主旨是(  )‎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解析:选D 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材料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 ‎11.在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视为救国建国的根本所在,强调把“礼义廉耻”的道德精神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他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其本质意图是(  )‎ A.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恢复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C.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重塑民族精神实现民主建国 解析:选A 由材料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意在通过新生活运动树立社会行为规范,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故A项正确。‎ ‎12.据表中信息可知(  )‎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 会主义 ‎ 有关辩证 唯物主义 有关历史 唯物主义 有关计 划经济 有关国民党历史 有关三 民主义 ‎32本 ‎ ‎23本 ‎ ‎23本 ‎ ‎19本 ‎ ‎8本 ‎ ‎13本 ‎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解析:选D 由材料“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数量远远超出国民党历史、三民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 大事 ‎ ‎1935年5月24日‎ ‎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 ‎1937年9月22日‎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1938年5月26日‎ ‎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 ‎1940年8月20日‎ ‎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5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据“巴黎和会前后”及有关中国的相关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综合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北伐战争的影响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民族自觉的角度综合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得出民族觉醒,据材料二“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民族团结。‎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国际政治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 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 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 党员人数 年份 ‎ 党员人数 ‎ ‎1921年7月(一大)‎ ‎53‎ ‎1934年 ‎ ‎30万 ‎ ‎1922年6月(二大)‎ ‎195‎ ‎1937年初 ‎ ‎4万 ‎ ‎1923年6月(三大)‎ ‎432‎ ‎1940年 ‎ ‎80万 ‎ ‎1925年1月(四大)‎ ‎994‎ ‎1945年4月(七大)‎ ‎121万 ‎1927年4月(五大)‎ ‎5.7万 ‎1947年12月 ‎ ‎270万 ‎ ‎1927年4月后 ‎ ‎1万 ‎1949年10月 ‎ ‎448万 ‎ ‎1928年6月(六大)‎ ‎4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数据中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人数在不同时期的数据,从中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角度,确立不同的主题,如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1937年初)。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1927年;1927~1934年和1937~1940年等)。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到1937年,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