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50 KB
  • 2021-08-25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3.列举19世纪60年代以后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 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条件 ‎(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朝政府腐败落后,搜刮人民。‎ ‎(3)洪秀全科考失败后,在广州创立拜上帝会,与冯云山发动群众。‎ ‎2.经过 ‎(1)开始——金田起义: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1853年,起义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全盛:1853-1856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安徽、江西许多地方。‎ ‎(4)转折——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5)后期斗争:在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领导下,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6)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及外国人组织的洋枪队联合进攻下,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3.探索 阶段 纲领 内容 结果 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都未能实施 后期 ‎《资政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4.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5.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6.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二 洋务运动 ‎1.原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目的:“自强”“求富”,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抗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 ‎4.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创办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办近代教育 翻译学校、军事学校 建新式海军 北洋舰队 ‎5.结果:未达目的。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6.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加强侵华,中国边疆出现严重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英国支持阿古柏反清叛乱,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乘机占领伊犁。‎ ‎(2)平叛并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2.中法战争(1883-1885年)‎ ‎(1)爆发: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中法战争打响。‎ ‎(2)重要战争 ‎(3)结局:清政府下令停战,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一直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清朝受朝鲜国王请求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爆发:1894年,日本在丰岛偷袭中国运兵船。‎ ‎(3)重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②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英勇作战,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舰队失去制海权。‎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4)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5)影响: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台湾人民反割台运动 ‎(1)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和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展开了反抗日本占领台湾的武装斗争。‎ ‎(2)意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还辽。‎ ‎(2)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3)清政府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 ‎2.瓜分狂潮、争夺利权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权利 俄国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东北、新疆 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英国 威海卫、九龙 长江流域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 ‎-‎ 福建 ‎[思维导图] 太平天国运动的任务 ‎[历史视角] 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多是用宗教思想来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具有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易混易错]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不能说成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从学习目的上看,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维护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看,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未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看,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腐败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中央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国际环境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频繁且并不希望中国走向富强。‎ ‎[思考探究1]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否具备近代性质,为什么?‎ 金版点拨:具备。因为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思考探究2]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经济侵略特征的条款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金版点拨:设厂制造。因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但那时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所以设厂制造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侵略特征。‎ ‎[思考探究3] 有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看作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你如何理解?‎ 金版点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了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思考探究4] 你认为“三国干涉还辽”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金版点拨:帝国主义在侵华问题上既勾结又斗争。‎ ‎[易混易错] 租借地和租界 ‎(1)租界是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的居留、贸易区域;而租借地是向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 ‎(2)租界的面积较小,且租界不包括水域。租借地的面积较大,多数包括水域。‎ ‎(3)行使租界行政管理权的,主要是租界开辟国驻当地的领事。租借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则多是由租借国政府直接任命的总督。‎ ‎(4)司法方面,在租界内,开辟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华人在租界内犯罪则按中国的司法制度来审判。在租借地内,中国居民或其他外国人都完全受租借地殖民当局的司法管辖。‎ 主题一 太平天国运动 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二 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事势常变。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此以行其教也。‎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资政新篇》‎ 三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四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 ‎——《孙中山选集》上,第439页 ‎ 史料一主要体现土地分配方案。史料二涉及民意、法律、外交等内容。史料三注意太平天国运动路线和控制区域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史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太平天国土地制度的关系。‎ ‎ (1)《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什么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金版参考:平均思想。说明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2)概括史料二内容。《资政新篇》有何特色?‎ 金版参考:内容: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以法治国;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特色:带有近代色彩。‎ ‎(3)根据史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金版参考:太平天国从广西打到南京,并控制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切断了清王朝与南方的经济联系,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4)根据史料四,指出孙中山的观点。‎ 金版参考:他所创立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对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继承。‎ ‎ ‎ ‎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持续了十四年之久,创建了太平天国政权,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3)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4)太平天国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太平天国运动是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亚洲国家一起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的势力。‎ ‎(6)这次运动的反抗精神鼓舞了后人,其治国方案,为后人所借鉴。‎ ‎(7)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 ‎(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其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主题二 洋务运动 一 奕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二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其产品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近代工业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三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为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 史料一抓住关键句“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史料二根据“中国近代工业能挫败洋商”概括。史料三根据“招收满族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习外国科学技术”“各类军事学校”等概括。‎ ‎ (1)根据史料一,概括奕的主张,并指出清政府为此采取的重大举措。‎ 金版参考:主张:“制器”“练兵”“自强”。‎ 举措: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根据史料二,指出民用企业的创办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金版参考: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根据史料三,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并指出其直接目的。‎ 金版参考:特点:学校种类较多,学员为满族人,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外国语言较多。‎ 直接目的:适应洋务运动需要。‎ ‎ ‎ ‎1.洋务运动的特点和评价 ‎(1)特点: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以创办军事工业和筹办海军为主;以引进机器和科学技术为主。‎ ‎(2)评价:①是近代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③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失败,标志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失败。‎ ‎2.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要点提纲 史实阐释 思想近代化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外交近代化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主题三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一 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二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三 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 史料一反映了清政府对日本的轻视。史料二体现了李鸿章对西方存在幻想。史料三从比较客观的立场分析了清政府的腐败。三则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上述史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金版参考:清政府对日本的认识缺乏客观性;李鸿章未立足自身力量,而是把重点放在外国调停上;清朝的腐败。‎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2)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3)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 ‎(4)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5)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晚清期间海塞防之争 晚清时期……经过反复斟酌,清廷决定采取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海军建设开始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海防近代化视角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及其后果,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海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海防与塞防之争论以及海防与塞防并重战略的实施,则是中国海防近代化启动的标志。这次大争论后,清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海军,并由洋务派实施,通过引进和自行建造的方式组建了北洋和福建两支海军舰队。其中北洋舰队多是比较先进的铁甲舰,建成之时曾被西方国家誉为“远东第一舰队”,实力远在于东亚各国之上……这次争论对于边疆治理上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开创了中国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其直接后果是10年后新疆和台湾建省……晚清时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对现今中国加强海权建设还有边疆治理是有借鉴意义的……‎ 陆权发展不排斥中国的海权发展,因为中国的海权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的陆权发展的需要。发展海军、维护中国的统一和解决台湾及南海问题等,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强大的海权,就没有中国强大的陆权;中国发展海权的根本目标是捍卫中国陆权的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而非向海外扩张;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没有陆权发展,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权。所以重视海权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陆权。‎ ‎——高成瑨《晚清时期的海塞防之争及借鉴意义》,‎ 载《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3期 课堂跟踪训练 ‎1.有学者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把其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太平天国的“梦”是指(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B.以暴力革命挽救民族危亡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平均饱暖的理想社会 答案 D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由于洋务企业的兴起,外商在中国的生意受到影响,体现了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湖湘子弟”“天山”“玉关”可知,此诗反映的是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故B项正确。‎ ‎4.下面是一位同学历史课堂笔记所写的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的历史影响。据此推断,这次战争是(  )‎ ‎①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使得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而且从此列强的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从中国割占领土,刺激了其他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据此可知,C项正确。‎ ‎5.(2019·辽宁葫芦岛协作校考试)下面是19世纪末期中国人所画的时局图。该时局图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政治危机下的民族观念 B.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C.危机驱动下的国家转型 D.西方冲击下的自我调适 答案 B 解析 《时局图》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政治危机,排除A项;《时局图》并未反映出当时国家转型,排除C项;《时局图》与自我调适无关,排除D项。‎ 课时作业 ‎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颁布《资政新篇》‎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了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故选C项。‎ ‎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该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这一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它面临的不仅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还有外国列强的侵略;材料也明显可以看出侵略者对中国革命的仇视,故①③④正确;②‎ 说法错误,太平天国主要斗争矛头是国内的封建腐朽统治,故排除。故C项正确。‎ ‎3.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继承了农民起义的全部传统 B.按照拜上帝教创立人间天国 C.旨在强化等级尊卑的传统观念 D.并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A项“全部传统”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伦理,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三纲五常的观念,体现了其等级尊卑的观念,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基础,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排除D项。‎ ‎4.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故C项正确。清政府部分权力转移到地方汉族官僚手中,不等于政治制度发生变革,A项错误;材料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D项表述片面,故排除。‎ ‎5.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 ‎“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自强求富 C.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封建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862-1894年”“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可知,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发展近代产业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B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废除八股取士,A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改革封建制度,C项错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而非思想,D项错误。‎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发生严重危机,下列选项中,为解决边疆危机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 A.李鸿章 冯子材 B.曾国藩 张之洞 C.左宗棠 冯子材 D.刘永福 邓世昌 答案 C 解析 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与“重要贡献”不符,排除A项;曾国藩并未为边疆事业作出贡献,故排除B项;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二者都为边疆危机作出过重要贡献,故选C项;刘永福、邓世昌都与甲午战争相关,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 ‎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D 解析 根据“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接受割地和赔款的苛刻条款,故选D项。‎ ‎8.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英美意图控制清政府 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变法已成为时代主流 答案 B 解析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可以看出英美的目的是想通过此举控制晚清政府统治权,故B项正确。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只是假象,目的是借助传教士宣传控制中国政策,故A项错误;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新政”不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新政”,故D项错误。‎ ‎9.“台湾兵勇约四五万人,割让后半数奉命撤营内渡,官吏亦纷纷离去,兵力士气大受影响……复以仓促成军,单位又杂,唐景崧乏统驭之才及决心。”据此可知,反割台斗争失利的原因有(  )‎ ‎①民众抗日决心不足 ②缺乏朝廷支持援助 ③地方官员领导不力 ④军队临时拼凑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奉命撤营内渡,官吏亦纷纷离去,兵力士气大受影响”“复以仓促成军,单位又杂,唐景崧乏统驭之才”可知,反割台斗争失利的原因有缺乏朝廷支持援助、地方官员领导不力和军队临时拼凑而成等,②③④正确;材料信息只提到“唐景崧乏统驭之才及决心”,没有提到民众的抗日决心,排除①。故选D项。‎ ‎10.“‎ 日本对辽东半岛永久占领,必将招致日本与各方冲突,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善体此意,保全名誉。”此处“各方”指(  )‎ A.俄德法 B.英法美 ‎ C.德美法 D.俄英德 答案 A ‎11.(2020·山东泰安期末)“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文化 答案 B 解析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 ‎12.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没有认识到英国舰船在长江航行破坏了中国主权,没有认识到英方行为的侵略性质,故选D项。《北京条约》在1860年签订,排除A项;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13.1898年英国人贝斯福参观李鸿章的金陵制造局后写道:“中国总办和官吏们似乎不了解他们在造什么、为什么制造。机器是现代的、头等的,却用来制造过时的军需品。”从贝斯福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金陵制造局(  )‎ A.是一家民用企业 B.能够有力地增强清朝军事实力 C.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机器是现代的、头等的,却用来制造过时的军需用品”可知是军用工业,虽引进先进技术,制造成品却比较落后,也就不能有效增强清政府军事实力,故排除A、B、C三项;再结合时间及李鸿章可知应为洋务派创办,故选D项。‎ ‎14.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虽然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苟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这主要是因为(  )‎ A.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 B.火烧圆明园的记忆犹新 C.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D.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 中国一直对日本态度强硬,主要原因是认为日本是蕞尔小邦,是中国的属国,中国一直把日本当作蛮夷之地,故选D项。A项不完全符合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国力已经赶超某些欧洲列强,故排除;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与日本没有关系,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这时中国的清政府已经对近代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故排除。‎ ‎15.‎1897年9月9日,德国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这反映出(  )‎ 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不能说明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故C项错误;俄国与德国的行为说明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故D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那是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19世纪末中国形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时局。‎ 答案 (1)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2)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军国主义);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3)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关于中国角度,结合《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思考作答即可;关于日本角度,根据材料二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的角度分析作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图片的内容,归纳概括即可。‎ ‎1.(2015·重庆高考)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推寻本原,何尝不以……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鱼肉百姓,故选D项。‎ ‎2.(2020·天津部分区期末)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 A.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C.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 以“自强”与“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没有实现国家富强,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故选C项。‎ ‎3.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从“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到“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的“取决于”和B、D两项的“彻底”表述绝对,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