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并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知识点一 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2)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英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于1839年6月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知识点二 鸦片战争 ‎1.过程(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1)1840年6月开始:广东海面→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改派琦善“议和”。‎ ‎(2)1841年初开始: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 7 -‎ ‎2.结果: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割地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知识点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1)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地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其他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 7 -‎ ‎ (2)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 史料一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①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 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解读] ①处信息说明列强不满足业已取得的通商特权。‎ ‎[思考] 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提示】 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史料二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②‎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③……‎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解读] ②③两处信息说明了英国要求进一步扩大侵华范围,企图进入中国内地和深入长江流域。‎ ‎[思考] 史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提示】 得到了。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加通商口岸,‎ - 7 -‎ 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思考] 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提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思想上:开始学习西方 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林则徐等 政局上: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 - 7 -‎ 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对外关系上:国门被打开 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革命阶段上: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4.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 (  )‎ A.说明鸦片输入危害  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A [从题干材料“烟不禁绝”“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可知说明的是鸦片输入的危害,故选A项。]‎ ‎2.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是(  )‎ A.协定关税 B.割香港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B [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B项。]‎ ‎3.“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 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 - 7 -‎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向着近代社会艰难地迈进,故选B项。]‎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限制对华商品出口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取消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D.与中国断交 B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是19世纪5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B项正确。]‎ ‎5.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B [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故选B项。]‎ ‎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A [由在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五百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 7 -‎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的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客观影响。‎ ‎[解析] 第(1)问抓住关键词“人道主义”,这表明当时西方社会的一些进步人士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径,违反了人道主义。第(2)问注意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答案] (1)说明: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 ‎(2)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