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37 KB
  • 2021-08-26 发布

云南省澄江一中2018-2019学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一)高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澄江一中 2018-2019 学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一)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 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5 分, 共 45 分) 1.20 世纪 90 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 ,上面 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 2.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 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 D. 削弱了专制皇权 3.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4.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其措施是( ) A. 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5.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 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 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 C. 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 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6. 谥法始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 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 己。秦始皇如此做法( ) A. 他认为这与他提倡的“礼”的观念相违背 B. 从此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谥号 C. 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 D.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7.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 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 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8.1848 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 ,, 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 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 ,, 。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 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 )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 下图是一张民国初年婚礼的图片。对该照片理解正确有( ) ①政治事件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成为普遍现象 ③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10.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 ) A. 租佃关系 B. 雇佣关系 C. 人身依附关系 D.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1.1847 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 1857 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重商主义的影响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D. 代议制民主的巩固 12.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趋势开始于( ) A. 17 世纪后半期 B. 18 世纪 60 年代 C. 19 世纪后半期 D. 20 世纪中叶 13.1945 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 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 A. 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 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 14.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 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从这首美国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中可以看出( ) ①大危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沉重打击 ②人们繁荣和富裕的美国梦的破灭 ③普通民众对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危机、不顾人民死活的有力控诉 ④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5. 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 A. 救济 B. 复兴 C. 改革 D. 干预 16.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古代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 ( ) A. 奉行疑罪从无原则 B. 容易损害原告利益 C. 有很强的证据意识 D. 司法制度有待完善 18. 古罗马法学家认为: 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 因为这种法律不是人类特有的, 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不论是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自然法是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B. 自然法是自然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规律 C. 人定法是根植于自然的最高理性 D. 自然法是人定法精密化的表现 19. “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 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 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 则。”此次中美“会谈” ( ) 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 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 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 20. 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 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 7%。以上现象表明( )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21.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 C. 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 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22.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 英国 1640 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 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 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23.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 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 家”的是 ( ) 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利 24. 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原则 , 彻底否定了君主 制。这种以“民主”对抗“专制”、“民权”对抗“君权”、“人权”对抗“神权”、“法 治”对抗“人治”的体制 , 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 , 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 , 加速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文中的“它”是指 ( ) A. 美国 1787 年宪法 B. 英国的《大宪章》 C. 英国的《权利法案》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25. 观察下表,法国经历的政体顺序正确的是 ( ) A.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 B. 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 C. 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 D. 帝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26.1687 年 4 月和 1688 年 4 月詹姆士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 , 残酷迫害清教徒。 还向 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 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 面对此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 ( )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7. 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趋势对世界 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B.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C.广大亚非拉国家迅速发展 D.西欧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28.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该诗句描述 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 C.北伐战争 D.三大战役 29.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是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30. 毛泽东在 1945 年 8 月说 : “中国的局面 , 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 , 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 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 ( 即改造 ), 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 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 ) A.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B.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分卷 II 二、非选择题 ( 共 4 小题 , 共 55 分) 31(15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 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 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 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 至四鼓罢 ,, ”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 意义。 ,,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 中国人首次大 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 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 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 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32(15 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当时各 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 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 展。 ,, 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摘编自岳麓版《历史 I 》 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 ( 城邦 ) 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 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 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 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一《顾准文集》 材料三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 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 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 ,, 秦建立的中央集 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 I 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 生产力的发展 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 形成君主集权。——摘编自岳麓版《历史 I 》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做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 (3)材料三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该制度与雅典民 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33(12 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 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 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 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 18 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 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不同影响? 34(13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 最后关 头一刻,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 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 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 整个的问题 ,, 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以的办 法 ,, 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 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 1937 年 7 月 17 日) 材料二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 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 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 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恩格斯 1893 年 10 月 10 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 ,, 没有哪一次巨大 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 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 1. 【答案】 C 【解析】秦朝是统一的王朝并不是政治上四分五裂,造纸业出现是在秦朝之后的事情,材料 是反映秦代封泥而不是用泥制陶。“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足以证明秦 朝的确实行了郡县制度,选 C。 2. 【答案】 B 【解析】材料直接说明了清朝要求军机处的办事效率要高, B 项正确。军机处不是地方政治制 度,排除 A;C不符合题意;军机处加强了专制皇权,排除 D。故答案选 B。 3. 【答案】 B 【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轮船从国外传入, 1865 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轮船,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不能体现出封闭保守,故 B 项错误,符 合题意;中国近代交通工具有陆上的火车、电车、汽车,海上的轮船,空中的飞机,向海陆 空立体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机 械牵引力,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 【答案】 B 【解析】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 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 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 B项正确。 5. 【答案】 C 【解析】井田制下,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不存在私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 A 项错误; 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自给自足等, 不包括材料所述现象,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土地买卖成 为合法现象,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和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 劳动力充当佃户或雇工,故 C 项正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作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项产物,租佃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生产 力的发展,故 D项错误。 6. 【答案】 C 【解析】谥号是后代对君主的评价,秦始皇认为这种做法有损自己的威严,所以废除谥法。 本题选 C。A 项错误,秦始皇提倡“法治”而不是“礼治”。 B 项与史实相违背。 D 项确立嫡 长子继承制度是在周朝。 7. 【答案】 D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 段时期。 A、B、C三项都符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 50 年代末 以后。 8. 【答案】 D 【解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科举制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 9. 【答案】 A 【解析】图片中婚礼的时间是民国初年,体现了辛亥革命后对社会习俗的改变,故①正确; 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成为普遍现象,故②错误;图片反映的是新式婚俗, 体现了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故③正确;仅仅有一幅婚礼图片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的地位, 故④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10. 【答案】 B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发达的丝织业部门,出现了一些以生产为目的的机户,他 们利用资金的积累,购买织机,开设手工工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样就形成了雇佣与被 雇佣的关系。故应选 B。 11. 【答案】 B 【解析】一个国家爆发经济危机会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联系加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工 业革命,故 A 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符合材料的时间,故 B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是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代 议制民主的巩固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 12. 【答案】 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科学革命和 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因此判断时间是 l9 世纪后半期。 13. 【答案】 C 【解析】 一来当时 1945 年冷战还没有开始, 英国和苏联的关系仍然在延续二战时的盟友关系, 二来该纲领主要是英国国内政党政治的产物,服务于国内政治,与苏联没有内在关联,故 A 项错误;该纲领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施政方案,是为了资产阶级利益而出现的,不可 能脱离资本主义范畴,故 B 项错误;纲领各项相关政策所标榜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在资产 阶级坚持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的大前提下,适当增强国家力量对经济无序化竞争进行引导的成 分,故 C项正确;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废除,贫富分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故 D项错误。 14. 【答案】 C 【解析】本题是以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为背景而命题的。从题干中可以看到当时危机 之下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的经济由 20 年代时的繁荣走向了低谷,深深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人民对美国的前途感到担忧,所以①②③正确,但④未体现,所以答案为 C。 15. 【答案】 A 【解析】经济大危机造成了工人失业、农民破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 的就是要缓和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贯穿新政全过程的措施是救济。故 A 正确。 16. 【答案】 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符合这 两个限定条件的是①②,故选 B。 17. 【答案】 A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大意为:嫌疑没有被证实即视为无 罪。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故本题应选 A 项。 18. 【答案】D 【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思想核心,它受到了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影响,认为自然法 凌驾于人定法之上,人定法是自然法的精密化。故 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19. 【答案】 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中美“会谈” 指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它推动中国外 交出现重大转机。因此选 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20. 【答案】 B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棉纺织品进口情况,“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的说法过于绝对 化, 也不符合史实, 故 A 项错误; 从“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 来看,洋纱的进口增长远远超过了洋布的进口,由此表明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依然保持一定水 平,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国棉纺织业的情况,难以看出是否发展,另外外国商品的 大量涌入,对中国棉纺织业是沉重打击,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尽管逐渐解体,但 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完全解体,故 D项错误。 21. 【答案】 B 【解析】所谓“半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只能是加速中国半封建化的进程,而不是延缓。故 B项符合题意。 22. 【答案】 B 【解析】“光荣革命”后通过 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责任内阁制 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故 B项错误。 23. 【答案】 C 【解析】不顾苏联自然条件,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是赫鲁晓夫“蛮干”的表现。 24. 【答案】 A 【解析】解题时要充分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 如“彻底否定了君主制”“民主”“民 权”“人权”“法治”等。而 B、C、D三项仍保留了君主 , 均与题意不符 , 答案为 A。 25.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一个帝制政体;波旁王朝是一个封建政体; 七月王朝是一个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一个共和政体,故按此排序则选 D。 26.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描述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詹姆 士二世的两个“宽容宣言”导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面对这样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相互妥协,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史称“光 荣革命”。所以答案选 A。 27.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A 项说法发生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材料体现不出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项说法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题文中体现不出 D项说法,可以 排除; B 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 B。 28. 【答案】 B 【解析】材料给出的是一首诗,诗中出现的关键词有“民主”“金陵”以及“废帝王”说明 此次运动是推翻君主专制的一场运动,而且发生的位置是在南京,由此可见本题选择 B 选项。 29. 【答案】 C 【解析】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 主革命纲领是在 1922 年的中共二大上,所以 C不正确。其它选项符合三民主义。故选 C。 30. 【答案】 A 【解析】毛泽东强调为蒋介石“洗脸”(改造)而不是推翻中华民国政府,体现了其“希望 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A 项正确。故选 A 项。 31.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和证实历史现象的能力。二战后不久,欧洲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 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苏联不可能支持西欧的重建。故 D项不是西欧崛起的原因。 32. 【答案】 (1) 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的发展。 (2) 表现: 市全面突破了时间、 空间的限制; 纸币的出现与使用; 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 海外贸易发达。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 (3) 不同:西方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影响,而中国的却没有。原因:君主专制 的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加强 ( 八股取士 ) ;闭关锁国趋势加强。 【解析】第 (1) 问,概括材料一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问,“表现”根据三则材料从货币、市、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等角度来说明;“根源”要结合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系 来分析。第 (3) 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可从中国封建社会的 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33. 【答案】( 1)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2)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调动公民建设和保卫城邦的积 极性。 (4)制度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解析】 (1 材料一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二认为 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希腊的城邦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作出重大贡献的有梭伦奠定了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和暖斯提尼使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起来,而伯利克里改革使雅 典的民主政治进入了 “黄金时代”。 (3)根据材料四“ ,, 形成君主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或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雅典的民主政治铸就了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讲的是海洋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而材料三讲的 是平原地区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影响。希腊形成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形成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而得出实行何种制度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34. 【答案】( 1)英国:《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2)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大 量的封建残余。 (3)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造成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国王”及材料内容知道,材料一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的,因此 为《权利法案》;材料二中“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及“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说的是《德 意志帝国宪法》。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国王”及材料内容知道,英国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的,材料二中“皇帝 任命帝国宰相”及“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可知,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 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两国政体形成的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专 制主义(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造成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35. 【答案】( 1)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和平若没有希望,中国将 坚决抗战。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美国投放原子弹; 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 1)问,“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 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说明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最后关头一到,我们 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说明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 第( 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 综合因素等。第二、三小问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 键作用,这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第( 3)问,主要理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这两次战争分 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奠定了基础。高考学子们:努 力的拼 搏写就 出孜孜 不倦, 辛勤的 汗水洒 落处点 点花开 ,寂静 的无人 处蕴含着丝 丝心声 ,美好 的画卷 中展现 出似锦 前程, 胜利的 号角在 耳边回 响,六 月的骄 阳似火 绽放着 无悔激 情 高考顺 利,一 切如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