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80 KB
  • 2021-09-09 发布

【地理】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M公司是我国一家为信息交互提供智慧端口产品(显示器、传感器等)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该公司开始生产移动健康产品,发展康养产业。图1为该公司康养产业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产品营销成本 B.促进企业多元发展 C.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D.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2.目前,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 A,雄厚资金实力 B.强大品牌影响力 C.专业医疗团队 D.精准个性化服务 我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退休后获取养老金。自2018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缴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在积应参保人数等指标计算上缘总额;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各省份领保人数人均定额全部拨付地方。下表示意我国福建、辽宁、广东3省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表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广东、福建、辽宁 B.辽宁、福建、广东 C.福建、广东、辽宁 D.广东、辽宁、福建 ‎4.与③省相比,①省较低的是( )‎ A.劳动人口比重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老年人口比重 D.人口机械增长率 ‎2020年2月抗疫期间,我国山东某中学地理教师为准备线上教学资料,到附近公园拍摄了一张照片(图2)。照片中的草苫和塑料膜可以为棚内的灌木盆景挡风保温。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理教师拍摄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 A.5:00-6:00 B.8:00-9:00‎ C.12:00-13:00 D.15:00-16:00‎ ‎6.为更好对图中灌木盆景保温,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 A.将棚子开口用塑料膜封闭 B.将棚子开口用草苦封闭 C.用水浇灌 D.释放人造烟幕 山谷风是山区登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局地风系。山风、谷风携带水汽多少受源地影 响校大。天山北坡某气象站(海拔1900米左右)山谷风现象明显,空气湿度日变化显著。据此完成7~8题。‎ ‎7.该气象站山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8.该气象站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是( )‎ A.白天空气湿度较小,受干燥山风影响 B.白天空气湿度较大,受湿润谷风影响 C,夜晚空气湿度较小,受干燥谷风影响 D.夜晚空气湿度较大,受湿润山风影响 潼关高程指黄河河水在流经潼关时,断面洪水每秒流量达1000立方术时的相应水位。历史上其冲淤变化一直有“黄淤渭冲”之说,即当潼关洪峰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来水为主时淤积抬升,当以渭河来水为主时冲刷下降。1974年以来,三门峡水库一直采取“蓄清排浑”方式(非汛期蓄水,汛期洪峰来格之前放水)运行。近年来潼关高程总体抬升,对渭河和黄河流域产生校大影响。图3为潼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形成“黄淤渭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不同 B.流速不同 C,来沙量不同 D.泥沙粒径不同 ‎10.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对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是( )‎ A.汛期拍升,非汛期下降 B.汛期下降,非汛期下降 C.汛期抬升,非汛期抬升 D.汛期下降,非汛期拍升 ‎11.近年来潼关高程抬升会导致( )‎ A.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 B.小北干流河段含沙量加大 C.渭河洪涝灾害加剧 D.三门峡水库容量增加 某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南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图4示意该山地阴、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自然带分别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典型草原带 B.常绿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C.温带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落叶叶林带 ‎13.与阴坡相比,阳坡( )‎ A.降水较多,湿度较大 B.降水较少,湿度较小 C.蒸发较强,湿度较小 D.蒸发较弱,湿度较大 ‎2020年2月,在南极半岛某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发人们广泛关注。该现象由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导致。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迅速生长时呈现红色,产生“西瓜雪”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气温升高 C.降雪增多 D.风力减弱 ‎15. “西瓜雪”现象导致该科考站附近积雪( )‎ A.存量增多 B.反射率增大 C.融化速度加快 D.厚度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湛江市(图5)是广东省副中心城市,是带动广东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将建设成为石化产业基地。2019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的海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在湛江市石化产业园启动开建,成为继中科炼化项目之后的第二个在此落户的炼化龙头企业。该项目将采用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炼油产业可以生产成品油并为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 ‎(1)与珠三角相比,说明湛江市吸引巴斯夫项目落户的区位优势。 (4分)‎ ‎(2)简述巴斯夫项目采用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经济意义。 (6分)‎ ‎(3)分析巴斯夫项目对湛江市石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教汉旗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地少,坡地多,是中国早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当地农民在坡地上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生产的小术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但单产较低且产量不稳定。图6为教汉旗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1)简述放汉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原因。 (5分)‎ ‎(2)分析放汉旗小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6分)‎ ‎(3)有专家建议,在敖汉旗坡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将坡旱地大规模改造为水浇地。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连续多年冻土(大面积连续分布)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分散不连续分布)。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大,多种冻土并存,分布有大面积湿地,近数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的冻土退化,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会造成该地湿地萎缩。图7为黄河源区冻土分布示意图。‎ ‎(1)指出黄河源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4分)‎ ‎(2)推测近数十年来黄河源区冻土退化的表现。 (6分)‎ ‎(3)分析黄河源区冻土退化造成该地湿地萎缩的原因。 (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图8),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图8‎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4分)‎ ‎(2)分析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 (4分)‎ ‎(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 (4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D 3.A 4.C 5.B 6.A 7.A 8.D 9.B 10.D ‎ ‎11.C 12.D 13.C 14.B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工业用地相对丰富且价格低(或劳动力价格低);(2分)‎ 符合广东省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具有政策优势。(2分)‎ ‎(2)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利润;减少流通环节,节省运费;产品种类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形成化工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2分)带动上下游化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2分)‎ ‎17.(1)空间:自南向北递减(南多北少);(1分)南部海拔高,降水多,北部海拔低,降水少。(地形南高北低)(1分)‎ 时间:季节变化大(或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或受夏季风影响/受夏季风活动规律影响/受季风活动规律影响)。(1分)‎ ‎(2)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分)‎ 传统种植(不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少。(2分)‎ ‎(3)赞同。改善灌溉条件,可提高产量;(2分)可降低旱灾危害,保障产量稳定(2分)‎ 不赞同。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2分)水利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2分)‎ ‎18.(1)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处(或河流上游)(2分)‎ 原因:海拔高,温度低,土层(或岩层)容易冻结。(2分)‎ ‎(2)连续(或不连续)多年冻土面积缩小;(2分)季节冻土面积扩大;(2分)冻土层厚度变薄(多年冻土层上限下移)。(2分)‎ ‎(3)蒸发增强;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导致湿地水分减少(或湿地水源补给减少)。(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 ‎19.(1)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2分)冬季冷湿(或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2分)‎ ‎(2)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 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犁底层导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气性或透水性)变差。(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 ‎(3)减少土壤表层扰动(或表层紧实),减轻肥力流失(或水土流失);(2分)‎ 深层疏松(或消除犁底层),增强透气性(或透水性)。(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