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9-10 发布

山东深泉高级技工学校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度质量检测 高二文地理试题(10 月份)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深泉高级技工学校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度质量检测 高二文地理试题(10 月份)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分,每题 1.5 分) 1.区域( )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 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4. 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5.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年降水量在 800mm 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6.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图 1 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 1 回答 7~10 题。 7.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图 1 120° 40 ° 30° 110° 甲 8.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9.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10.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11.图 2 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I 阶段 II 阶段 III 阶段 图 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 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 13~15 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美国 日本 中国韩国、香港、 中国台湾等 乙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 政区图,回答 16~18 题。 16.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17.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18.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 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 19~20 题 1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0.图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 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 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 21~22 题。 21.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22.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2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 成 24—25。 24.该省可能为 ( ) A.辽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25.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 26.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所谓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 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 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 27—30 题。 27.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交通状况的改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28.关于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29.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区域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 ) A.纺织 B.电子 C.食品 D.电解铝 30.读下面广东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产业结构变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 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制糖业 罐头食品业 服装、纺织、 电解铝、塑料制品 计算机、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每空 1 分) 1、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表 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 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 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 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 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 (3 分)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2 分) A. 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2 分)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3 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 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 分)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_。(3 分)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 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4 分)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 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城市)。(2 分) B 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城市)。(2 分) C 西线调水路线: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3 分) (5)输水可能对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 分) (6)华北平原农业用水高峰期在( )(1 分) A.3-5 月 B.6-8 月 C.9-11 月 D.12-2 月 3、图甲和图乙是 1999 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1 分) 图甲 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构成统计图 图乙 产业构成示意图 (1)图甲中 A、B、C 分别代表的是 、 、 经济地 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点依是 、 、 。(6 分) (2)从图乙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2 分) (3)下列省份与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1 分) a、云南——A b、广西――B c、吉林――C ( 4 ) ① ② ③ 中 产 业 结 构 较 优 的 是 , 其 原 因 是 。(2 分) 4、读 “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 4000 多家,从业人员近 30 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 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 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服装产业集中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 分) (2)根据所给资料概括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3 分) (3)服装产业转移对东部及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是什么?(5 分)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 2016 至 2017 学年第 一 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分,每题 1.5 分) 1-5 CDCBC 6-10 CBBCD 11-15 ADCAD 16-20 BDDBC 21-25 BDDCD 26-10 AACDB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每空 1 分) 1、(10 分)(1)天然气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小(3 分) (2)A B(2 分) (3)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良性发展(2 分) (4)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 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 在工 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 分) 2、(22 分)答案: (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4 分)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 分) (3)水循环 水平衡 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4 分) (4)京杭运 天津 丹江口 北京 金沙 雅砻 黄(7 分) (5)水汽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改 变局部小气候;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3 分) (6)A(1 分) 3、(11 分)(1)西部 中部 东部 2 、3 、 1 (6 分) (2)1 2 (2 分) (3)a (1 分) (4)1 , 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2 分) 4、(12 分)(1)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 技术水平高 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富(任答 4 点 4 分) (2)服装产业基础好 政策支持 市场庞大 丰富廉价劳动力(任答 3 点 3 分) (3)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东部地区失业人数上升。 加快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 促进劳动力就业。服装产业的转移可加强东西部之间区域的合作。(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