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6.20 KB
  • 2021-09-17 发布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一轮课时规范练36世界重要地区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规范练36 世界重要地区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                 ‎ A.由北向南增大 ‎ B.由平原向山地增大 C.由西向东增大 ‎ D.由沿海向内陆增大 ‎2.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 B.地形 C.植被 ‎ D.洋流 ‎3.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 A.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答案1.D 2.A 3.C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第2题,太平洋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温差较小;大西洋沿岸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第3题,该地区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2018山西晋城二模)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米)。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规律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不断加深。据此完成第4~5题。‎ ‎4.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9月 C.5月 D.12月 ‎5.推测造成乙洼地不断加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岩浆喷发 ‎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 D.地壳运动 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降水多而湖泊水位高,小岛被湖水淹没而减少。第5题,图示乙洼地位于裂谷带上,则受地壳运动影响而不断加深。‎ ‎(2018山西太原一模)比拉大沙丘长3 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千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向内陆移动。下图示意比拉大沙丘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第6~8题。‎ ‎6.比拉大沙丘所在海湾及其周边地区(  )‎ A.火山地震频发 B.气候温和湿润 C.有季节性海冰 D.常绿硬叶林广布 ‎7.图示沙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搬运与堆积 B.岩浆的固结与风化 C.风力的搬运与堆积 D.海浪与风力的侵蚀 ‎8.比拉大沙丘移动速度最快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6.B 7.A 8.D 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处西风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则气候温和湿润,故B项正确。这里不是板块交界带,火山地震较少;全年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无季节性海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第7题,图示沙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则泥沙来自于河流,是河流流水搬运至此,并在河口地带大量堆积形成的。第8题,比拉大沙丘向内陆移动,必然是受西风影响所致;冬季南北温差大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冬季西风更强劲,故冬季沙丘移动速度最快。‎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第9~11题。‎ ‎9.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 B.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C.周边地区经济发达 D.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10.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源 ‎11.丙所在国家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9.A 10.D 11.C 解析第9题,图中甲地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开通,使其成为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必经之地。第10题,乙地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温差较大,加之地形起伏和缓,土壤肥沃,有利于葡萄种植。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因此需要灌溉,水源成为其主导区位因素。第11题,丙所在国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临近海洋,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地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故夏季“清凉”。‎ ‎(2017课标全国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 12~14题。‎ ‎12.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1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1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12.D 13.A 14.B 解析本组题考查北非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2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故选D项(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第13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测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第14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泛亚铁路联通“一带一路”,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黄金走廊”。依托泛亚铁路打造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泛亚铁路规划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仰光与曼谷降水量的差异。‎ ‎(2)中南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稻米和天然橡胶产区。从地形角度指出该地区水稻和天然橡胶的分布差异,并说明其共同的区位优势。‎ ‎(3)分析不利的自然条件对泛亚铁路建设的影响。‎ ‎(4)构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对中南半岛各国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该地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仰光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曼谷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差异:水稻多分布于沿河(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天然橡胶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优势: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水运便利,利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3)沿线山谷相间,河流众多,地势起伏大;经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多发;所经地区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 ‎(4)发挥劳动力、农矿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利于引进资金、技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扩大就业,提高经济收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所属气候类型,结合仰光、曼谷位置,推断其降水量的差异。第(2)题,从水稻和天然橡胶生长习性的不同推断其分布差异,从气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其共同的区位优势。第(3)题,结合图示自然特征,从地形地势、地质、气象等角度分析不利自然条件对泛亚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第(4)题,从经济(资源开发、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就业、基础设施、工业化、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积极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欧洲局部略图。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图中甲地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部靠进口,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在乙地炼铁,炼钢厂留在甲地。简述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 答案(1)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相对较少,光照丰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牧草生长;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耕作但可发展牧业。‎ ‎(2)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3)利用乙地港口优势,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发挥原钢铁厂设备(或者技术)优势。‎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英国南北走向山脉和因所处西风带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推断其东西部降水、光照的差异,进而推导出“东耕西牧”的结论。第(2)题,从流经国家、人口与经济、自净能力等角度分 析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第(3)题,从各自优势及区际联系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