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页 共 7 页
2020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11: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一 、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2.某 DNA 分子中含有 1 000 个碱基对(P 元素只含 32P)。若将 DNA 分子放在只含 31P 的脱氧
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 )
A.减少 1 500 B.增加 1 500
C.增加 1 000 D.减少 1 000
3.分析一个 DNA 分子时,发现含有 30%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
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
A.20% B.30% C.40% D.70%
4.在山羊中,甲状腺先天缺陷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 bb 的山羊,
会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含有显性基因(B)的山羊,如果后天缺碘,同样会因为
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山羊,其双亲的甲状腺可能是正常的
B.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对因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发育不良的个体,如果在食物中添加碘,可确保它生长发育
正常
D.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
第 2 页 共 7 页
而控制相应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D.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含有相应的酶
6.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 DNA 分子可达 36 mm, DNA 复制速度约为 4 μm/min,但复制
过程仅需 40 min 左右即完成。这是因为 DNA 分子( )
A.边解旋边复制
B.每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
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复制起点多,分段同时复制
7.DNA 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 ( )
A.细胞分裂期 B.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停止分裂后 D.细胞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时
8.肺炎双球菌中的 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对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正确叙述是 ( )
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细菌,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DNA 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DNA 来自噬菌体,核糖体、酶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10.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 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
态不同。下列 4 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
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
第 3 页 共 7 页
的病毒类型
① a 型 TMV→感染植物 a 型 a 型
② b 型 TMV→感染植物 b 型 b 型
③ 组合病毒(a 型 TMV 的蛋
白质+b 型 TMV 的 RNA)
→感染植物 b 型 a 型
④ 组合病毒(b 型 TMV 的蛋
白质+a 型 TMV 的 RNA)
→感染植物 a 型 a 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
A.重组 DNA 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 DNA 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DNA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2.用 15N 标记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
养基中连续复制 4 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
A.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 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 16 个 DNA 分子
二 、填空题
13.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 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 Fe3+、铁调节蛋白、
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 mRNA 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
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Fe3+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 mRNA 一端结合,沿 mRNA 移动,遇到起
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 共 7 页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
碱基序列为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 mRNA 能
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 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 mRNA 和碱基数远大于 3n,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 UUA、UUG、CUU、CUC、CUA、
CUG),可以通过改变 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
14.沃森与克里克综合当时多位科学家的发现才确立了 DNA 双螺旋模型,两人的默契配合成
为科学合作研究的典范,请根据课本故事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1)DNA 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种碱基为__________________。(2)
美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_________,推算出 DNA 分子呈_______结构
(3)美国生物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即按 X 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的实验数据建
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指出碱基配对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森和克里克借鉴各科学家们的发现,从最初模型中_______在外侧,__________在内侧,
相同碱基配对,到最终_________________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在内侧的 A-T、
G-C 互补配对的 DNA 双螺旋模型,并于 1962 与________三人获得诺贝尔奖。
第 5 页 共 7 页
0.2020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11: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并非“主要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有染色体,
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还有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内;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
含硫元素;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水解不会产生脱氧核苷酸。
2.A
解析 具有 1 0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 DNA 分子,这四个 DNA 分子
中有两个 DNA 分子的每条链都是含 31P 的,还有两个 DNA 分子都是一条链是 31P,另一条链
是 32P。前两个 DNA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 DNA 共减少了 4 000,后两个 DNA 分子的相对
分子质量比原来共减少了 2 000,这样四个 DNA 分子平均比原来减少了 6 000/4=1 500。
3.C
解析 由题意知,A=T=30%,G+C=40%,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在整个 DNA 分子和每
一单链中所占的比例相等,即单链中的 G+C=(G+C)双=40%,因此一条链中 G 的最大值是 40%。
4.C
解析:在题中这对相对性状中,山羊个体的基因型有 BB、Bb、bb 三种。Bb 和 Bb 的双亲会
生出 bb 的个体;BB、Bb 的个体尽管含有正常基因 B,如果后天缺碘,也会因缺乏甲状腺激
素而发育不良,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 bb 基因型的个体而言,即
使在食物中添加碘,也会患甲状腺激素缺乏症;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基因型有 BB、Bb 两种。
5.C
解析 A 错:大多数酶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只有少数酶(RNA)才是转录的结果;B 错:染色
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此处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D 错: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有
某种基因不一定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6.D
解析:该题应根据长度、速度和时间进行推算。DNA 分子长 36 mm,复制速度为 4 μm/min,
则复制时间大约是 36×103μm÷4μm/min=9×103 min,而实际上只需 40 min 左右,所以可
第 6 页 共 7 页
推测原因是复制起点多,分段同时复制。
7.B
8.A
9.D
10.解析:③不可能。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是 b 型,因为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遗传物
质的一方。
答案:C
11.C
解析 艾弗里将肺炎双球菌的组成成分分离并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从而得出 DNA
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噬菌
体,然后用 32P 或 35S 标记的 T2 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观察子代噬菌体的放
射性。两个实验都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研究各自的效应。
12.B
二 、填空题
13.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甘氨酸在核糖体读取天冬氨酸密码子之前,其密码子应该为 mRNA
上的 GGU;“ ”在 mRNA 上的碱基序列为:—GGUGACUGG—,所以对应模
板链的 DNA 碱基序列应为—CCACTGACC—,Fe3+浓度较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
阻止了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结合与移动,抑制了翻译的正常进行,当 Fe3+浓度高时翻译能够
正常进行,既能有效减小 Fe3+对细胞的毒性,又不致造成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图中
显示:mRNA 的碱基数量远远大于 3n(n 为氨基酸数),是因为 mRNA 两端存在不翻译氨基酸的
碱基序列;要使色氨酸(密码子为 UGG)变为亮氨酸(密码子为 UUG),只要模板链上的
ACC→AAC,即中间的碱基 C→A。
答案:(1)GGU …CCACTGACC…(…CCAGTCACC…)
(2)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结合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 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14. (1)脱氧核苷酸 4 A T G C
(2) DNA 的 X 射线衍射图谱 螺旋
(3)模型
(4)A 与 T G 与 C
第 7 页 共 7 页
(5)碱基 磷酸、脱氧核糖 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碱基对 威尔金斯
相关文档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2021-09-2812页
- 2019新创新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时达2021-09-285页
- 【生物】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2021-09-2819页
-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22021-09-2818页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2021-09-289页
-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生2021-09-288页
- 【生物】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2021-09-281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江2021-09-286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2021-09-2821页
-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1-09-28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