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 DISANZHANG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 )
A.施莱登和施旺 B.魏尔肖
C.胡克 D.达尔文
答案:A
2.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
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合作完成一系列
复杂的生命活动;即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
答案:C
3.成人体内约有 1014 个细胞。这些细胞有 200 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 600
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 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 200 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解析:成人体内细胞种类很多,说明细胞具有多样性;这些细胞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说明细胞具有统
一性。
答案:A
4.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此时应该( )
A.调节反光镜
B.移动玻片标本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图像模糊不清,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4 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
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选用图甲中 d 物镜时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 a 物镜时视野的亮度比选用 d 物镜时大
B.选用 a 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C.选用 b 物镜比选用 c 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D.由 d 物镜转换为 c 物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解析:a 物镜镜头最长,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最小,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选用 b 物镜比选用 c 物镜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由 d 物镜转换为 c 物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B
6.显微镜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视野被 64 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 40×,则在视
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目大约为( )
A.20 个 B.4 个
C.8 个 D.16 个
解析:目镜不变,物镜由 10×转换成 40×,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 。
答案:B
7.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 1 所示方向游走,应该把载玻片向
图 2 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图 1 所示物像向左下方移动,实际微
生物向右上方移动,要保证微生物在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C
8.下面①~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 1 转
化为图 2,则下列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聚光器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③
解析:由题目可知,与图 1 相比,图 2 的特点是被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中央,观察的范围变小,物像变大,
也就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因此操作的顺序是移动装片,使被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
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聚光器,以增大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答案:C
9.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答案:C
10.某生物小组的同学通过调整细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记录如
下图,其中视野最明亮的是( )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体积越小,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
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答案:A
11.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
B.↖
C.
↙
D.
答案:C
12. 导学号 36724021 如下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
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目镜为②时,选用不同物镜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
的是( )
A.观察到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②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 10 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 10 倍
D.若图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乙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解析: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呈负相关,②为高倍目镜,①为低倍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
的长度呈正相关,③为高倍物镜,④为低倍物镜。由于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因此,高倍物镜与载玻
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低倍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⑤表示高倍物镜的观察位置,⑥表示低倍物镜的观
察位置。丙和乙相比,丙的细胞大,细胞数量少,代表高倍镜下的图像。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目
镜②、高倍物镜③、较小的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⑤,A 项错误。从乙转为丙指从低倍物镜转为高
倍物镜,操作流程为移动标本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聚光器→转动细准焦螺旋,B 项错误。
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更不指体积,C 项错
误。图像是实物的倒像,图像偏向视野的右上方,实物应偏向视野的左下方,把左下方的实物移向视野
的中央,移动方向应为右上方,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序号所指的显微镜结构名称:
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
⑥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现成玻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则把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能将物像
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3)在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物镜为 40×、目镜为 10×,则放大倍数为
____________。
(4)从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基本步骤: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_,然后
转动____________,把高倍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中央,在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最后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物像清晰。
(5)20 世纪 30 年代初,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制造出放大__________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答案:(1)目镜 镜筒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2)左上方
(3)400 倍
(4)正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5)高能电子束波长很短 10 000
1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显微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 倍,这里“放大 50 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
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
它们__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3)某同学在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
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牙签刮取到的口腔上皮组织。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
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几乎碰到玻片标本为止(有些显微镜能控制镜筒的最
低下降位置)。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
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
②__。
③__。
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做动物组织的临时装片,应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答案:(1)长度或宽度
(2)A
(3)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加盖玻片 ③应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生物同步苏教版必修22021-09-287页
- 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中人教版选修12021-09-281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新教材人教2021-09-28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江2021-09-282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练2021-09-282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2021-09-283页
-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2021-09-288页
-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2021-09-289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2021-09-28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2021-09-2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