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生用书 P109(单独成册)]
[基础达标]
1.(2019·西安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真核细胞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 DNA 分子共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 复制完成后原先的 DNA 分子不复存在
C.DNA 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的连接
D.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半保留复制
解析:选 B。DNA 分子的每条单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 个 DNA 分子共有
4 条单链,共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 项错误;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参与形成子
代 DNA,已经不复存在,B 项正确;DNA 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 项
错误;DNA 复制过程中边解链边进行半保留复制,D 项错误。
2.(2019·潍坊高一检测)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复制时,亲代 DNA 中只有一条链是模板
B.精原细胞略微增大进行 DNA 复制
C.DNA 复制在核糖体上进行
D.DNA 复制时,以其周围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为原料
解析:选 B。DNA 复制时,亲代 DNA 中的两条链都是模板,A 项错误;精原细胞略微
增大,说明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 DNA 复制,B 项正确;DNA 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
进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C 项错误;DNA 复制时,以其周围游离的单体——脱
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 项错误。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 )
A.两条 DNA 母链之间
B.DNA 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
C.两条 DNA 子链之间
D.DNA 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
解析:选 A。DNA 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 DNA 母链之间。
4.某同学经分离得到 X、Y 两种未知菌种,分析其 DNA 的碱基组成,发现 X 菌的腺
嘌呤含量为 15%,而 Y 菌的胞嘧啶含量为 42%。下列关于这两个菌种 DNA 组成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X 菌的鸟嘌呤含量为 15%
B.X 菌的胞嘧啶及鸟嘌呤碱基组成总和为 70%
C.Y 菌的腺嘌呤的数量较 X 菌的低
D.X 菌 DNA 解旋所需能量较将 Y 菌解旋所需能量高
解析:选 B。X 菌的腺嘌呤含量为 15%,说明胸腺嘧啶的含量为 15%,胞嘧啶和鸟嘌
呤的含量均为 35%,X 菌的胞嘧啶及鸟嘌呤碱基组成总和为 70%。Y 菌的胞嘧啶含量为 42%,
说明腺嘌呤的含量为 8%,但具体数量不能确定。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存在三个氢键,氢键
越多,解旋所需的能量就越多,但 X、Y 菌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具体数量不定,因此无法判断。
5.(2019·江西临川一中期中)一个双链均被 32P 标记的 DNA 由 5 000 个碱基对组成,其
中腺嘌呤占 20%,将其置于只含 31P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 DNA 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 1.3×104
B.复制过程需要 2.1×104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1P 与含 32P 的分子数之比为 3∶1
D.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1P 的单链与含 32P 的单链之比为 7∶1
解析:选 C。由题意可知,该 DNA 分子含有 5 000 个碱基对,A 占 20%,因此 A=T
=10 000×20%=2 000,C=G=3 000,则该 DNA 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2 000×2+3
000×3=13 000 个,A 正确;DNA 分子复制 3 次形成了 8 个 DNA 分子,其中有 7 个 DNA
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
7×3 000=21 000 个,B 正确;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2P 的 DNA 分子只有两个,含 31P 的分
子数是 8 个,二者之比是 1∶4,C 错误;由题意知含有 32P 标记的 DNA 单链是 2 条,含有
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 31P的单链与含 32P的单链之比为7∶1,
D 正确。
[能力提升]
6.最新研究表明,人类 24 条染色体上含有 3 万~4 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一事实说
明( )
A.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
C.1 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解析:选 C。人类 24 条染色体上含有 3 万~4 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说明 1 条染色体
上含有许多个基因;线粒体内的基因不在染色体上。
7.某双链 DNA 分子共含有含氮碱基 1 400 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
则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300 个 B.400 个
C.600 个 D.1 200 个
解析:选 C。由题中所给信息求出,该 DNA 分子中 T 有 200 个,复制两次需要的游离
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是(22-1)×200=600(个)。
8.将用 15N 标记的一个 DNA 分子置于含 14N 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经过 4 次连续
复制,含 15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A.1/4 B.1/6
C.1/8 D.1/16
解析:选 D。一个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经过 4 次复制得到 24=16 个 DNA 分子,共 2×16
=32 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有 15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 2 条,故含有 15N 标记的脱氧
核苷酸链所占的比例是 2/32=1/16。
9.如图所示,a、b、c 为 3 种 DNA 分子:a 只含 15N,b 同时含 14N 和 15N,c 只含 14N,
用 15N 标记细菌的 DNA 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 4 代后,这 3 种 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解析:选 D。假设亲代 DNA 分子为 n 个,则繁殖 4 代后,DNA 分子总数为 16n,其中,
只含 15N 的 DNA 分子为 0 个,同时含 14N 和 15N 的 DNA 分子有 2n 个,只含 14N 的 DNA 分
子有 14n 个,它们呈现的比例为 D 选项所示。
10.下列关于如图 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②处
B.“G”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该 DNA 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C+T)的比例上
D.把此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子代中均含 15N 的 DNA
解析:选 BD。解旋酶的作用是催化氢键断开,使 DNA 两条链分开,形成两条单链 DNA,
即作用于图中③处,A 错误;“G”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 正确;DNA 分子的特异性是由于
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都具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对于任何双链 DNA 分子中,(A+
G)/(C+T)的比值都等于 1,C 错误;把此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子代 DNA
都含有 15N,D 正确。
11.(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一期中)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
DNA 呈环状,共含有 m 个碱基,其中有 a 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 32P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Ⅰ、Ⅱ两种类型的 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
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A.DNA 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 DNA 有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 1∶3
B.DNA 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 n 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a)/2 个
D.复制 n 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 2n+1-2 条
答案:D
12.用 32P 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 DNA 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 31P 的培养
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 A→D 和 D→H 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
选) ( )
A.BC 段细胞中一定有 2 条 Y 染色体
B.EF 段细胞中可能有 1 条 Y 染色体
C.EF 段细胞中含 32P 的染色体一定有 8 条
D.FG 段细胞中含 32P 的染色体可能有 8 条
解析:选 BC。分析图示可知,A→D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C 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
中期、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 1 条 Y 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
胞中有 2 条 Y 染色体,A 项错误;D→H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F 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
胞中有 1 条 Y 染色体,B 项正确;果蝇的精原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依据 DNA 的半保留复
制方式可知,用 32P 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 DNA 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 31P 的
培养液中培养,在 A→D 段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核 DNA 分子均
为 1 条链含 32P,1 条链含 31P,在 D→E 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每一个核 DNA 分
子经过复制后所形成的 2 个子代 DNA 分子中,有 1 个 DNA 分子的 1 条链含 32P,另 1 条链
含 31P,另 1 个 DNA 分子的 2 条链都含有 31P,这 2 个 DNA 分子分别位于 1 条染色体的 2
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 EF 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 32P 的染色体一定有 8 条,C
项正确;FG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 FG 段细胞中含 32P 的染色体有 4 条,D 项错误。
13.(2019·枣庄模块检测)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
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
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 72 个碱基的 DNA 单链,两条链通过 18 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
链 DNA 片段,再利用 Klenow 酶补平,获得双链 DNA,过程如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在 DNA 单链合成过程中所需条件除酶、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
(3)Klenow 酶是一种________酶,合成的双链 DNA 有________个碱基对。
(4)用 15N 标记该双链 DNA,复制 1 次,测得子代 DNA 中含有 15N 的单链占 50%,该
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请分析原因。
答案:(1)如图所示
(2)ATP (3)DNA 聚合 126
(4)不能 若为半保留复制,两个子代 DNA 分别如图 1 所示,含有 15N 的单链占 50%;
若为全保留复制,两个子代 DNA 分别如图 2 所示,含有 15N 的单链也占 50%。
14.(2019·淄博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分析并回答下列问
题: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是指________,e 和 g 的关系是________,e 有________种,g 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可用字母________表示。
(3)f 和 i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f 和 h 的关系是________。
(4)1 个 i 和 g 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_和________。
(5)g 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______,若其中(C+G)/(T+A)=1/2,则 A 占总碱
基数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1)g DN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1 个 DNA 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
因
(2)C、H、O、N、P e 是 g 的基本单位 4 b、c、d
(3)f 在 i 上呈线性排列 f 控制 h 的合成
(4)1∶1 1∶2
(5)规则的双螺旋 1/3
15.(2019·山东沂水一中期中)细胞生物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
的证据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 复制需要多种酶,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这些酶从合成场所到达作用
部位,共需要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
(2)下列表示 DNA 复制的有关图示中,“A→B→C”表示乳酸菌的 DNA 复制,“D→E
→F”表示哺乳动物的 DNA 分子复制片段。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点,“→”表示复制方向,
“⇨”表示时间顺序。
①若 A 中含有 48 502 个碱基对,预计此 DNA 分子复制的时间需要约 30 s,而实际上只
需 16 s,分析 A~C 图可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 DNA 分子展开可达 2 m,若按 D~F 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复制,
至 少 需 要 8 h , 而 实 际 上 只 需 约 6 h , 分 析 D ~ F 图 可 知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F 图均有以下特点: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 DNA 分子复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分析 Z、W 两种未知菌种的 DNA 的碱基组成时,发现 Z 菌的腺嘌呤含量占
碱基总量的 35%,而 W 菌的胞嘧啶含量占碱基总量的 30%。由此可推知,这两种菌种中耐
热性较强的是________。
答案:(1)核糖体 0 (2)①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②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双向进行的 ③边
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3)W 菌
[素养培优]
16.(2019·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苦马豆素(SW)最早是从植物灰苦马豆中分离获得的一
种毒素,为了研究 SW 对肿瘤细胞的 DNA 复制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Ⅰ.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肿瘤细胞+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肿瘤细胞+3HTDR+SW(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Ⅱ.分别测定两组的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CRD),求每组平均值。
Ⅲ.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 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答题时用 SW、CRD、3HTDR 表示相关名词):
(1)肿瘤细胞的 DN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复制时需________________酶的
参与。
(2) 预 测 实 验 的 可 能 结 果 及 结 论 : 若 乙 组 的 CRD 明 显 高 于 甲 组 , 则 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乙组的 CRD 明显低于甲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之所以采用 3HTDR,是因为 3HTDR 是合成 DNA 的一种原料,这样就可以
根据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 DNA 复制的情况。
答案:(1)间期 解旋酶和 DNA 聚合
(2)SW 对 DNA 复制有促进作用 SW 对 DNA 复制有抑制作用
(3)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