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50 KB
  • 2021-09-29 发布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2月新高考创新卷(二)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创新卷》选考生物(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河泥中的细菌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 B. 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 C. 全球降雨格局改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都是温室效应影响的结果 D.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详解】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被排放到水体中的微生物病原体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河泥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笼统地说属于污染物,A错误;‎ B、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B正确;‎ C、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温室效应的原因,全球降雨格局改变是温室效应影响的结果,C错误;‎ D、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 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前期Ⅰ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2 -‎ 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开始长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详解】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这是判断同源染色体最准确的方法。‎ 故选D。‎ ‎3.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荚膜外面的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B. 质膜向内折叠形成光合膜,其中含有光合色素 C. 除中心体和核糖体外,没有膜包被的任何细胞器 D. 核糖体与DNA直接接触,并以DNA为模板合成多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蓝细菌属于细菌,无染色体,且DNA为环状。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 ‎【详解】A、荚膜里面的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蓝细菌为肽聚糖,植物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质膜向内折叠形成光合膜,其中含有光合色素,B正确;‎ 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C错误;‎ D、核糖体与DNA直接接触,并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 B. 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遗传给孩子 C. HIV中含有两条RNA和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逆转录酶 D.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 ‎【答案】B ‎【解析】‎ ‎【分析】‎ - 32 -‎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 ‎【详解】A、艾滋病是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病因为HIV感染,A正确;‎ B、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孩子,不遗传,B错误;‎ C、HIV中含有两条RNA和逆转录酶等,其中HIV的蛋白质可以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 D、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污染,许多感染在平时可用抗生素治愈,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D正确。‎ 故选B。‎ ‎5.如图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 B. 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 C. ①阶段能产生[H],②阶段不能产生ATP D. ①阶段为糖酵解,②阶段为柠檬酸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 - 32 -‎ ‎【详解】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错误;‎ B、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①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及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 、CH3CH2OH及CO2,B错误;‎ C、①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 [H],②阶段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 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②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B. 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 C. 能识别细胞外化学信号的是受体蛋白,能运输细胞内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 D. 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NA不会出细胞核,因此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A正确;‎ B、高尔基体会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B正确;‎ C、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的受体都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C错误;‎ 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正确。‎ - 32 -‎ 故选C。‎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患者都携带致病基因,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时一定是伴性遗传 B. 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致病基因的频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C. 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一定不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 D.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由于染色体异常而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时不一定是伴性遗传,如秃顶(从性遗传),对于杂合子(Bb),是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正常,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A错误;‎ B、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致病基因的频率男性与女性相等,B错误;‎ C、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如镰刀型贫血症,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形,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C错误;‎ D、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D正确。‎ 故选D。‎ ‎8.关于酶本质、作用和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即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B. 用二氧化锰和鸡肝匀浆对照,可以验证鸡肝匀浆中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 C. 所有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酶和高温处理后失活的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D. 酶不适合保存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在作用前后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D - 32 -‎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研究酶的特性有很多实验,如常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验证酶的高效性,而常用无机催化剂作为条件对照。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由双缩脲试剂A(氢氧化钠)和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组成,氢氧化钠可以提供碱性的环境,而溶液中的铜离子会与多肽链中的肽键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详解】A、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即单位酶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A错误;‎ B、用二氧化锰和鸡肝匀浆对照,可以验证鸡肝匀浆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B错误;‎ C、有少数酶是RNA,不管是否失活,都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错误;‎ D、酶适合保存在低温条件下,最适温度下长时期保存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酶在作用前后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9.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对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 ‎2,4-D浓度(mol/L)‎ 根的平均数目(根)‎ 根的平均长度(mm)‎ ‎1‎ 蒸馏水 ‎16.2‎ ‎2.8‎ ‎2‎ ‎10-12‎ ‎22.3‎ ‎11.5‎ ‎3‎ ‎10-11‎ ‎26.1‎ ‎10.4‎ ‎4‎ ‎10-10‎ ‎24.7‎ ‎10‎ ‎5‎ ‎10-8‎ ‎22.5‎ ‎8.6‎ ‎6‎ ‎10-5‎ ‎15.8‎ ‎2‎ A. 2,4-D浓度低于10-5mol/L促进生根,高于10-5mol/L抑制生根 - 32 -‎ B. 10-12mol/L与10-8mol/L的2,4-D浓度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基本相同 C. 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12mol/L至10-10mol/L之间 D. 以根的平均数目为横坐标、平均长度为纵坐标可以绘制根的生长曲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分析图表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1号蒸馏水为对照组,其余是实验组,其中2、3、4、5号伸长量大于1号,表示2,4-D能促进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的伸长,6号伸长量小于1号,表示2,4-D能抑制根的伸长。‎ ‎【详解】A、据表分析,2,4-D浓度为10-5mol/L抑制生根,10-8mol/L促进生根,在10-5mol/L与10-8mol/L之间是抑制还是促进未知,因此A错误; ‎ B、据表分析,浓度为l0-12mol/L与l0-8mol/L促进生根数量基本相同,但长度不同,B错误;‎ C、据表分析,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l0-12mol/L至l0-l0mol/L之间,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故横坐标为不同浓度的2,4-D,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 B. 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易化扩散 C.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D. 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出入方式分为跨膜和不跨膜运输,归纳如表所示。‎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 32 -‎ 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吞 胞吐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跨膜 ‎(层数)‎ ‎1‎ ‎1‎ ‎1‎ ‎0‎ ‎0‎ 举例 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 K+进入红细胞 小分子、离子 变形虫摄食 分泌蛋白的分泌 ‎【详解】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A正确;‎ B、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胞吐,B错误;‎ C、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属于胞吐,C错误;‎ D、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 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无法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C. 可以用15N标记噬菌体检测其侵染大肠杆菌后的放射性位置 D. 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 32 -‎ ‎【详解】A、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原核生物),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错误;‎ B、D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如转录时,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可以与RNA聚合酶(蛋白质)结合,因此B错误;‎ C、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有15N,15N标记无法探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因此不能用15N标记噬菌体检测其侵染大肠杆菌后的放射性位置,C错误;‎ D、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转变成S型,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12.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下列有关大豆异黄酮作用的推测,错误的是( )‎ A. 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B. 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C. 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 D. 会引起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详解】A、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A正确;‎ B、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B正确;‎ C、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 D、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 32 -‎ ‎13.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天 不死性 ‎120天 ‎5~7天 能否分裂 能 能 不能 大多数不能 A. 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 B. 细胞癌变能无限增殖,但细胞周期的时间不会发生改变 C. 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衰老与凋亡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细胞是构成癌症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一般癌细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能细胞核比普通的正常细胞要大很多,而且形态不规则,可能含有丰富的染色质,所以染色的时候会表现出颜色深浅不一。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 ‎【详解】A、白细胞吞噬病原体,会被免疫细胞裂解,从表格中可以发现,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A正确; ‎ B、细胞癌变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的时间会缩短,B错误;‎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的死亡,D正确。‎ 故选B。‎ ‎14.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32 -‎ A. T0~T1时,甲种群的生物量小于乙种群 B. T1~T2时,乙曲线的峰值代表乙种群的K值 C. T2~T3时,乙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D. T3~T4时,甲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T0~T1乙种群数量大于甲;T1~T2甲、乙曲线处于动态平衡;T2~T3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详解】A、T0~T1时,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A错误;‎ B、K值是种群长时间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不是峰值,B错误;‎ C、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 D、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内环境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饥饿时,血液流经胰岛组织后胰岛素浓度会增加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肌肉组织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C. 寒冷时,血液流经下丘脑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会增加 D. 思考时,血液流经脑组织后代谢终产物浓度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2 -‎ 代谢产物指新陈代谢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和最终代谢产物。如某些代谢产物乳酸、乙醇、抗生素等是某些微生物在特殊代谢条件下的中间代谢产物。代谢终产物如蛋白质代谢产物为水,二氧化碳,尿素。‎ ‎【详解】A、饥饿时,血糖浓度低,血液流经胰岛组织后胰高血糖素浓度会增加,使血糖升高,A错误;‎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肌肉组织后血糖浓度不会增加,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寒冷时,血液流经下丘脑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会增加,C错误;‎ D、思考时,血液流经脑组织后代谢终产物浓度会增加,如神经递质的分解,CO2的增加等,D正确。‎ 故选D。‎ ‎16.研究人员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x分钟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B. 根据条带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C.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x分钟内大肠杆菌细胞最多分裂一次 D. 未经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也能出现两个条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探究DNA复制过程”的活动是利用放射性N原子标记DNA,并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使放射性标记不同的DNA分层观察,从而分析DNA半保留复制过程。‎ - 32 -‎ ‎【详解】A、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A错误;‎ B、试管中分别是15N-DNA单链、14N-DNA单链,不能看出子代DNA的结构,不能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B错误;‎ C、从15N-DNA单链、14N-DNA单链的含量相等可知,DNA只复制了一次,DN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最多分裂一次,C正确;‎ D、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由氢键相连,所以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中带),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的判断:①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就叫几倍体;②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体都不能叫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 ‎【详解】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正确;‎ B、多倍体(四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有很好的经济价值,B正确;‎ C、二倍体水稻(2个染色体组)与四倍体水稻(4个染色体组)杂交,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 C正确;‎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因此不会有米粒,D错误。‎ - 32 -‎ 故选D ‎18.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处受到不同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指尖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马上缩手和产生疼痛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反射 B. a~g区段说明刺激不达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 C. 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恢复为静息电位 D. 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全部过程只需5毫秒,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指尖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马上缩手是非条件反射,产生疼痛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神经中枢)就有的感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 B、b点为阈电位,是达到阈刺激后才可能达到的一个电位值,a~g区段没有达到阈刺激,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仍然有去极化发生,说明刺激不达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B正确;‎ C、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发生超极化,ef段通过钠钾泵恢复为静息电位,C错误;‎ D、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全部过程只需4毫秒,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D错误。‎ - 32 -‎ 故选B。‎ ‎19.下列关于实验材料及用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菠菜叶光合色素时,需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和70%乙醇 B.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需用95%乙醇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C. 涂布法分离细菌时,要将保存在50%乙醇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D. 进行组织培养时,自然生长的茎可先后放入70%乙醇、5%次氯酸钠和无菌水中消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酒精是有机物,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与水与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它的有机物。提取绿叶中色素用95%酒精溶解色素,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用50%酒精洗去浮色,使用目的不同。‎ ‎【详解】A、提取菠菜叶光合色素时,需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叶绿素)和95%乙醇(溶解、提取色素),A错误;‎ 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需用50%乙醇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B错误;‎ C、涂布法分离细菌时,要将保存在75%乙醇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C错误;‎ D、进行组织培养时,自然生长的茎可先后放入70%乙醇浸泡、再放入5%次氯酸钠中浸泡和无菌水中清洗(消毒),D正确。‎ 故选D。‎ ‎20.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计数的是( )‎ A. 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B. 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C. 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D. 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2 -‎ 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详解】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对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计算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太多菌落可能堆集成一个,太少不利于统计,因此选择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进行计数。‎ 故选D。‎ ‎21.图示为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链为编码链,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后沿整条DNA长链运行 B. 合成的RNA要在细胞溶胶中加工成熟后才能通过核孔 C. ④tRNA、⑥多肽、组成⑤的rRNA和蛋白质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 D. 翻译时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③从左向右移动直至遇到终止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图中①为模板链,②为编码链,③为mRNA,④为tRNA,⑤为核糖体,⑥为多肽链。‎ - 32 -‎ ‎【详解】A、②链为编码链,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后并不是沿整条DNA长链运行,A错误;‎ B、合成的RNA要在细胞核中加工成熟后才能通过核孔,B错误;‎ C、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都称为基因表达,④tRNA、⑥多肽、组成⑤的rRNA和蛋白质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C正确;‎ D、翻译时有氢键的形成(mRNA的密码子和tRNA的反密码子的配对)和断裂(tRNA离开时),⑤沿着③从左向右移动直至遇到终止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22.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 B. 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劳动者的食物 C. 劳动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 D. 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石,可以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详解】A、代谢产物是指新陈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如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抗生素)和最终代谢产物(如水和二氧化碳),A选项中“都是”不对,如水,A错误;‎ 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不能作为人的食物,B错误;‎ C、人的有机排出物主要是粪便,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C正确;‎ D、题干中的一部分分解者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如蘑菇可以被人食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加深学生组成成分的识记与理解。‎ ‎2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初级生产量每年为60吨/公顷,生长量为5吨/公顷,枯死量为10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吨/公顷。已知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每年的净初级生产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分别是(单位:吨/公顷)‎ - 32 -‎ A. 15,20 B. 35,25 C. 5,20 D. 30,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总)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 ‎【详解】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因此呼吸量为60-5-10=45,呼吸量包括叶(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因此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为45-25=20。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60-45=15。‎ 故选A。‎ ‎【点睛】熟悉生物量、初级生产量以及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检测到分裂进行到①②③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 B. 若①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 C. ③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1、2、3三种可能 D. 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 32 -‎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图中黑色柱子为染色单体,只有它的数量会变为0。白色柱子为染色体,横条纹柱子为DNA。①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②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细胞(次级精母细胞)。③表示精细胞。A、a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常染色体)。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A、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①时期的细胞经过了DNA的复制,因此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A正确;‎ B、②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减半,若①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如同源染色体的A和a之间交换),结果为A、a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若该条染色体和B所在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细胞,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B正确;‎ C、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③时期的细胞基因型为AXB、aY或AY、aXB,假设减I中期A与XB位于同一极,若减I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或AXBY、a,若减II后期一对染色体未分开,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A、aY或AAXB、XB、aY或AXB、aYY、a或AXB、aaY、Y,荧光素的种类有0、1、2三种可能,若减I中期A与Y位于同一极,也只有0、1、2三种可能,因此C错误;‎ D、正常的精细胞中应该有1条Y染色体或1条X染色体(0条Y染色体),据题干可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可能两条Y染色体进入一个细胞,因此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悉减数分裂及DNA的复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携带h基因的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含h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3无乙病致病基因,已知在男女比例为1:1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32 -‎ A. 从理论上分析,I1和I2后代的表现型共有9种 B. II5与II6结婚,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72‎ C. II7与II8结婚,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D. 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I1和I2生下II2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无乙病致病基因,但却生下了II9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乙病的致病基因Xt的基因频率为p,已知在男女比例为1:1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则p×p/2=1/20000,p=1/100。若仅考虑乙病,则雌配子:XT∶Xt=99∶1,雄配子:XT∶Xt∶Y=99∶1∶100,人群中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99/200=9801/20000,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1/200+99/200×1/100=198/20000,正常女性中XTXt的频率为:198/20000÷(9801/20000+198/20000)=2/101。若仅考虑甲病,含h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1、I3产生的精子均为H∶h=2∶1,I2、I4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1∶1,II5 、II6均正常,基因型为2/5HH、3/5Hh。同理,II5产生的精子均为H∶h=14∶3,II6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7∶3,III3基因型为HH:7/10×14/17÷(1-3/10×3/17)=98/161,Hh:(3/10×14/17+3/17×7/10)÷(1-3/10×3/17)=63/161。‎ ‎【详解】A、从理论上分析,I1的基因型为HhXTY,I2的基因型为HhXTXt,后代的表现型共有3×3=9种,A正确;‎ B、II5的基因型为H_XTY,II6的基因型为H_XTX-,生一个患甲病的小孩的概率为9/170,II6的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TXT、1/2XTXt,生一个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8,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9/170×1/8=9/1360,B错误;‎ - 32 -‎ C、考虑乙病,II7的基因型为XTX-(99/101XTXT、2/101XTXt),II8的基因型为XTY,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2/101×1/2×1/2=1/202,C正确;‎ 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的基因型为Hh,II5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6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I3基因型为98/161HH、63/161Hh,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表示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营养级Ⅱ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值,a表示营养级Ⅱ摄入的总能量值。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中的生物种类属于次级生产者。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往往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甲表示营养级Ⅱ的摄入量,则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由图2推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若营养级Ⅲ的同化量为h,则营养级Ⅱ、Ⅲ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营养级Ⅳ中有一种杂食性生物(X),它的食物中有2/5来自营养级Ⅲ,2/5来自营养级Ⅱ,1/5来自营养级Ⅰ。若生物(X)要增加50g体重,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___g。‎ ‎【答案】 (1). Ⅱ、Ⅲ、Ⅳ (2). 热能 (3). 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4). 营养级Ⅱ的同化量 (5).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 (h/b)×100%或(h/(a-e))×100% (7). 22100‎ ‎【解析】‎ - 32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Ⅰ表示生产者,Ⅱ、Ⅲ、Ⅳ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M1、M2分别代表太阳能和呼吸作用散失能量。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戊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f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详解】(1)次级生产者指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各种分解者,图1中,营养级Ⅱ、Ⅲ、Ⅳ中的生物种类属于次级生产者。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营养级之间只能单向传递,且逐级递减,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因此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往往少于营养级Ⅲ。‎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甲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乙表示Ⅱ同化的能量。由图2推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Ⅱ同化的能量为b=a-e,若营养级Ⅲ的同化量为h,则营养级Ⅱ、Ⅲ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Ⅱ营养级同化量÷Ⅰ营养级同化量)×100%=(h/b)×100%或(h/(a-e))×100%。‎ ‎(3)若生物(X)要增加50g体重,它的食物中有2/5来自营养级Ⅲ,则需消耗植物为50×2/5÷10%÷10%÷10%=20000g,2/5来自营养级Ⅱ,则需消耗植物为50×2/5÷10%÷10%=2000g,1/5来自营养级Ⅰ,则需消耗植物为50×1/5÷10%=100g,需要消耗植物22100g。‎ ‎【点睛】学会分析图形信息,熟悉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下图为某正常生长的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解(①~⑤代表物质,Ⅰ~Ⅴ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中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以________________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色素的吸收光谱。‎ - 32 -‎ ‎(2)物质②能为过程Ⅱ中的关键步骤提供________________,物质③和④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将图中的光照撤离,则短时间内三碳酸的生成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过程Ⅱ的产物进行细胞呼吸并在过程Ⅲ中产生了6个ATP,则过程Ⅱ的循环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轮。‎ ‎(3)过程Ⅱ从根本上受到光的驱动。在光照条件下,水的裂解使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同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的过程中,H+又被不断由________________运向类囊体腔累积,因此过程Ⅱ的几个关键酶的最适pH________________7(填“>”“=”“<”)。‎ ‎【答案】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 (2). 这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 (3). 能量和氢 (4). 三碳糖和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 (5). 减小 (6). 18 (7). 叶绿体基质 (8). >‎ ‎【解析】‎ ‎【分析】‎ 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光反应 碳反应 水的光解:H2O→H++O2+e-‎ 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 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 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 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 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1)过程Ⅰ为光反应阶段,场所位于类囊体膜,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上。以这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色素的吸收光谱。‎ ‎(2)物质②为NADPH,能为过程Ⅱ(碳反应)中的关键步骤(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和氢。物质③为三碳酸还原得到的三碳糖,④为固定CO2的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若将图中的光照撤离,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生成减少,短时间内三碳酸的生成速率将减小(底物变少)。若利用过程Ⅱ的产物(糖类)进行细胞呼吸,并在过程Ⅲ(糖酵解)中产生了6个ATP,1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说明碳反应产生了3分子葡萄糖,而离开卡尔文循环(碳反应产生)的葡萄糖(C6H12O6‎ - 32 -‎ ‎)有3分子的话,说明有18个碳原子离开了卡尔文循环,1分子CO2参与1次卡尔文循环有1个碳原子离开循环,因此过程Ⅱ的循环需要进行18轮。‎ ‎(3)过程Ⅱ从根本上受到光的驱动。在光照条件下,水的裂解使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同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的过程中,H+又被不断由叶绿体基质运向类囊体腔累积,因此叶绿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低,过程Ⅱ为碳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因此几个关键酶的最适pH>7。‎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和呼吸的联系,识图是关键。‎ ‎28.已知果蝇的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研究小组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请回答:‎ ‎(1)翅形和眼色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的位置还可作出________________种合理的假设,若理论上分析F1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0,F1代短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则所作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 ‎(3)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序列作探针,与亲代雄果蝇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判断眼色基因的位置。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果蝇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D区段(用XClD表示):D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即XClDXClD与XClDY不能存活),正常果蝇的X染色体无ClD区段(用X+表示)。让突变体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代棒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长翅对短翅显性 (3). 6种 (4). 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显性 (5). 4 (6). 2 (7). 1/3 ‎ - 32 -‎ ‎(8). ‎ ‎【解析】‎ ‎【分析】‎ 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F1长翅∶短翅=3∶1,红眼∶棕眼=1∶1,可知长翅和短翅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及基因(B和b)的位置未知,可能有6种情况,亲本的基因型为(关于红眼和棕眼):①翅形常染色体、眼色X染色体且红眼为显性:长翅红眼雌性(AaXBXb)×长翅棕眼雄性(AaXbY);②翅形常染色体、眼色X染色体且红眼为隐性:长翅红眼雌性(AaXbXb)×长翅棕眼雄性(AaXBY);③ 翅形X染色体、眼色常染色体且红眼为显性:长翅红眼雌性(BbXAXa)×长翅棕眼雄性(bbXAY);④ 翅形X染色体、眼色常染色体且红眼为隐性:长翅红眼雌性(bbXAXa)×长翅棕眼雄性(BbXAY);⑤翅形常染色体、眼色常染色体且红眼为显性:长翅红眼雌性(AaBb)×长翅棕眼雄性(Aabb);⑥ 翅形常染色体、眼色常染色体且红眼为隐性:长翅红眼雌性(Aabb)×长翅棕眼雄性(AaBb)。‎ ‎【详解】(1)果蝇的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因此翅形和眼色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亲本均为长翅,F1出现短翅,长翅为显性,短翅为隐性。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的位置还可作出6种合理的假设。若理论上分析F1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0,则控制红眼和棕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棕眼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长翅红眼(AaXbXb)×长翅棕眼(AaXBY),F1代短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aaXbY)所占的比例为1。‎ ‎(3)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序列作探针,与亲代雄果蝇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B、b基因杂交,亲代棕眼雄果蝇细胞的基因型为XBY或Xb - 32 -‎ Y或Bb或b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基因数量是体细胞的两倍,若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观察到4个荧光点(BBbb或bbbb),则;若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复制后会观察到2个荧光点。‎ ‎(4)让突变体雌果蝇(XClD X+)与正常眼雄果蝇(X+Y)杂交,F1代果蝇为:XClD X+(棒眼雌性)、XClD Y(致死)、X+ X+(正常眼雌性)、X+Y(正常眼雄性),棒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3。遗传图解如下,注意表现型中要有性别,各种符号需正确。‎ ‎【点睛】熟悉显隐性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判断,要学会从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还有注意遗传中的致死问题。‎ ‎29.(一)某同学进行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使用的微生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提取液中含有的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把果胶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酶装柱后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_____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混合,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 ‎(3)为了优化生产工艺,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固定化柱中的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反应液温度、反应pH等因素。‎ - 32 -‎ ‎(二)下面是关于水稻植株克隆的问题。请回答:‎ ‎(1)为培育能高效吸收和富集重金属镉的转基因植物,将野外采得的某植物幼叶消毒后用酶混合液处理,获得了原生质体。为了维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酶混合液中应添加________________。‎ ‎(2)将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后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通过________________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这种细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3)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而且其结果是不可逆的;细胞或组织中________________,或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 ‎(4)要获得植物克隆的成功,就要深入探讨特定植株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条件,尽量选择性状优良、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型。‎ ‎【答案】 (1). 黑曲霉或苹果青霉 (2). 半乳糖醛酸 (3). 除去未被固定的酶 (4). 先A后B (5). 阀① (6). 95%乙醇 (7). 絮状物(或浑浊或沉淀) (8). 固定化酶的量、反应液的流速(或酶反应时间) (9). 适宜浓度的甘露醇 (10). 液体悬浮培养 (11). 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 (12). 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 (13). 激素平衡被打破 (14). 敏感性 (15). 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 (16). 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本含义是: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因而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 32 -‎ ‎【详解】(一)(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图中用微生物的提取液使果汁变得澄清,黑曲霉或苹果青霉中含有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以使果汁变澄清,因此图中的微生物是黑曲霉或苹果青霉。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把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酶装柱后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未被固定的酶。‎ ‎(2)实验中,从微生物中提取酶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需要时间,且为了防止果汁时间长变质或影响口感,因此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先A后B。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已被固定在固定化酶柱上,因此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阀①。果胶不溶于乙醇,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95%乙醇混合,如果出现絮状物(或浑浊或沉淀)现象,说明果胶还有剩余,还没有被完全水解。‎ ‎(3)反应物的量、酶的量和酶的活性以及产物的量、温度、pH等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此主要优化固定化柱中的固定化酶的量、反应液的流速(或酶反应时间)、反应液温度、反应pH等因素。‎ ‎(二)(1)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容易吸水胀破,因此为了维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酶混合液中应添加适宜浓度的甘露醇。‎ ‎(2)将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后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特殊的)得到分散的细胞,这种细胞称为胚性细胞,其特征是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在适宜的培养液中,胚性细胞可以发育成胚状体 ‎(3)全能性的表现前提是细胞中存在全套的遗传物质,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而且其结果是不可逆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细胞或组织中激素平衡被打破,或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改变,都会影响细胞的生长。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全能性降低甚至丧失。‎ ‎(4)全能性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要获得植物克隆的成功,就要深入探讨特定植株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条件,尽量选择性状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固定化原理及步骤及固定化酶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有关全能性的探讨,学习中应注意总结归纳,突破难点。‎ ‎30.为了观察蛙的受精卵及其卵裂过程,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成年雌蛙和雄蛙、剪刀、烧杯、任氏液、研钵、显微镜、注射器。‎ ‎(要求与说明:具体手术和装片制作过程不作要求;悬浮液指含有较大颗粒的溶液;任氏液是两栖类的生理溶液;垂体中有促进排卵的激素;实验条件均适宜)‎ - 32 -‎ 实验步骤:‎ ‎(1)①精子悬浮液的制备:取________________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 ‎②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________________,过滤取上清液。‎ ‎③________________:给成年雌蛙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___________。‎ ‎【答案】 (1). 适量任氏液 (2). 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 (3). 卵细胞的采集 (4). 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 (5). 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6). 受精卵观察:取出受精卵,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7). 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 (8). ‎ 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 ‎【解析】‎ ‎【分析】‎ - 32 -‎ 任氏液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保持两栖类其他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卵裂期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地快速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详解】(1)①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因此取适量任氏液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 ‎②垂体提取液来自动物的垂体,因此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过滤取上清液。‎ ‎③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卵细胞的生存,因此卵细胞的采集:给成年雌蛙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 ‎④受精是精子(获能)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因此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⑤受精卵肉眼不可见,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需要将受精卵取出,还需要制作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⑥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可以观察细胞的体积和细胞的数量。‎ ‎(2)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因此只能是绘制双纵坐标,且注意纵坐标两边的差异(一边是体积,一边是数量),受精卵的起始数量必须为1,且细胞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即第一次卵裂2个,第二次卵裂4个,第三次卵裂8个)。新分裂得到的细胞体积总是比原来的小,因此单个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横坐标为时间(卵裂次数)。另外,注意图的名称为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还有图例一般标注在右边。图绘制如下。‎ 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 - 32 -‎ ‎【点睛】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基础知识点(受精作用及卵裂)来进行实验设计。特别注意实验结果的表述,本题用的是柱状图,不要绘制成曲线图或者表格。‎ - 32 -‎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