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50 KB
  • 2021-09-29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兔的长毛与短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长绒和细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Dd)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既有黑色豚鼠又有白色豚鼠,则白色豚鼠的基因型是 ( )‎ A. DD B. Dd C. dd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黑色豚鼠杂交,子代雌雄个体中都既有黑色也有白色个体,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黑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状。‎ ‎【详解】由于一对黑色豚鼠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豚鼠毛色的显性性状是黑色,白色为隐性性状。所以黑色亲本豚鼠的基因型是Dd和Dd。则白色豚鼠的基因型是dd,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将每一对结果相乘,据此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3:1)=3:1:3:1,C正确。‎ ‎4.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必需的。从理论上计算,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妇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1/4 B. 9/16‎ C. 3/16 D.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必需的。A基因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视觉才正常。其余情况视觉均异常。‎ ‎【详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为:A_B_(正常):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由此可见,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9/16。‎ 故选B,A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子代各种基因型及比例,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5.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则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 A. 1 B. 1/2‎ C. 1/4 D. 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详解】假设色盲基因为b,则该丈夫为XBY。妻子弟弟是色盲,故其父母为XBY×XBXb,故妻子为XBXb概率为1/2,故该夫妇为XBY×XBXb,儿子基因型为1XBY:1XbY,故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1/2×1/2=1/4,C正确。故选C。‎ ‎6.在下列4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 )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由于该遗传系谱中女患者的父亲、母亲正常,因此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判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多个基因,C正确;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构成,D错误。‎ 考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 )‎ A. 着丝点分裂 B. DNA分子复制 C.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D. 同源染色体联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和DNA都减半。‎ ‎2、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要分离。‎ ‎3、有丝分裂前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4、1个细胞有丝分裂产生2个细胞,减数分裂1个细胞分裂产生4个细胞。‎ ‎5、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要进行联会,有丝分裂无联会现象。‎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出现的主要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所以本题选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着丝点的分裂是二者共有的行为,所以AB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9.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一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1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的发病机理 B. 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 C.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D. 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如白化病、豌豆粒型的机理,A正确、B错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并识记两种途径的常见实例,明确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的原因。‎ ‎1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 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C. 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 图中四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②中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③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④中染色体多了-段或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变异。‎ ‎【详解】A、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 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②表示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A错误;‎ B、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B正确;‎ C、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C错误;‎ D、图中四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并注意对3种可遗传变异进行区分,再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情况所属的变异类型,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在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的产生是因为其内部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重组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为此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以,故答案为B。‎ 考点: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 ‎13.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的比例为9:3:4,则(  )‎ 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中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灰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黑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所以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 种配子,但比例不相等。‎ ‎【详解】由题干9:3:4是9:3:3:1的变式可知家兔的毛色应是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F2的灰兔(A-B-)中能稳定遗传(AABB)的个体占1/9,B错误;灰兔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产生的配子和比例为AB:Ab:aB:ab=4:2:2:1,C错误;假如黑兔基因型是A-bb,白兔基因型是aaB-和aabb,在黑兔中有1/3AAbb、2/3Aabb,产生配子Ab:ab=2:1,在白兔中有1/4aaBB、2/4aaBb和1/4aabb,产生配子aB:ab=1:1,F2中黑兔和白兔交配能产生aa- -的概率是1/3×1/2+1/3×1/2=1/3,D正确。故选D。‎ ‎14.如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3、6之间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D.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进行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图中1和2属于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3和6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题图中的1后染色体是X染色体(2号是Y染色体),C正确;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就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形状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D错误。‎ ‎15.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如图所示。该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有(  )‎ A. n/2株 B. n/8株 C. n/16株 D. 0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特点:‎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例如:AaBb单倍体育种,配子有:AB、Ab、aB、ab。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 ‎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基因型为AaBbCcDd,其配子有16种,故后代中abcd的配子1/16,将该个体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共获得n株幼苗,得到的幼苗均为单倍体,其中abcd占n/16,但由于幼苗未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不可能出现aabbccdd的个体,故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占0。故选D,AB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明确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6.基因型为A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是(  )‎ A. AA∶aa=1∶1 B. AA∶Aa∶aa=1∶2∶1‎ C. Aa∶Aa=1∶1 D. AA∶Aa∶aa=1∶4∶1‎ ‎【答案】D ‎【解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为Aa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基因型为A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随机配对,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AA:Aa:aa三种,比例是1:4:1。‎ 故选:D。‎ ‎17.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 A.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 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相同 C. 图中现象可表示酵母菌核基因表达过程 D. 图中合成相关物质时,碱基配对方式有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RNA聚合酶具有将DNA打开双链的功能,故A正确;在多聚核糖体中,同一个mRNA连接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相同,故B正确;图中过程表明转录没有完成,就进行翻译,说明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生物中,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故C错;在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T=A,G=C,C=G;而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是A=U,U=A,G=C,C=G,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幸福的家庭都不希望降生一个有缺陷的后代,因此有必要采取优生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B. 用酪氨酸酶能对白化病进行基因诊断 C. 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 D. 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为了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详解】A、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A错误;‎ B、白化病的形成原因是酪氨酸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用酪氨酸酶基因制成的探针能对白化病进行基因诊断,B错误;‎ C、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C错误;‎ D、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为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生,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9.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 ‎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详解】根据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A、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20.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①‎ C. 构成该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D. 适宜条件下用胰蛋白酶处理该膜,则会影响K+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 ‎【详解】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①是糖蛋白,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如识别、信息交流等,但有的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组成细胞膜的②蛋白质与③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用胰蛋白酶处理该膜则会影响细胞膜的结构,进而影响K+的跨膜运输,D正确。‎ ‎【点睛】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21.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体内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1中可知pH=7时植物体内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 从图1可知若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则该酶活性逐渐升高 C. 图2中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 D. 图2中曲线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可结合题中示意图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详解】A、由图1可以看出,植物的淀粉酶在pH值=5~6的时候催化活性是最高的,A错误;‎ B、由图1可以看出,人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7左右,pH值过低<3的时候,人淀粉酶会永久性失活,不会在随着pH的升高而逐渐恢复,B错误;‎ C、图2中,影响AB段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影响BC段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等,C正确;‎ D、通过图2两条曲线相比,只能说明37℃比25℃酶促反应速率快,但是不能得出最适温度就是37℃的结论,D错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础题,学生熟记相关知识可准确答题。‎ ‎22.下列不具有膜结构细胞器是( )‎ A. 中心体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内质网 ‎【答案】A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可以分为三类: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详解】A、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无膜结构, A正确;‎ B、高尔基体含有单层膜结构,B错误;‎ C、溶酶体含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 D、内质网含有单层膜结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的结构,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考生要能够将细胞器进行归纳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3.图为探究“酶的特性”实验,属于该实验自变量的是( )‎ A. 催化剂不同 B. 环境温度不同 C. 试管的大小 D.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本题探究无机催化剂(氯化铁)和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及生物实验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 该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菌细胞膜外的糖类可以保护细胞 D. 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A、B、D均错误;该菌的细胞膜外的糖类可以保护细胞,C正确。‎ ‎25.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B.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将研磨液倒入放有滤纸的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 D. 四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3、滤液划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细而齐);‎ ‎(2)干燥后重复划3-4次。‎ ‎4、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详解】A、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待干燥后重复划线2~3次,A错误;‎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B错误;‎ C、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滤液收集到试管后要将试管口塞严,C错误;‎ D、四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因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完全不同 B. 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但不影响细胞代谢 C. 细胞凋亡对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有重要的作用 D. 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不改变遗传物质。‎ ‎【详解】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A错误;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因此会影响细胞代谢,B错误;细胞凋亡对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存在于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D错误。故选C。‎ ‎【点睛】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原癌基因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 B. 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 C. 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 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 ‎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因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了复制,所以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但DNA数目并没有变化 ,C错误;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縊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同时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壁虎断尾的再生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培养发育成植株 C. 人皮细胞经培养获得皮肤 D.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详解】壁虎断尾后再生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错误;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人皮细胞经培养获得皮肤,利用的是细胞增殖的原理,由于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错误;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由于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29.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别是( )‎ A. 原料不同 B. 产物不同 C. 利用的能源不同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二者相同点是:都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不同点:二者合成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源是不同的,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源是化学能。‎ ‎【详解】化能合成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大致相同,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料相同,均为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主要区别在于能量来源不同,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利用光能,某些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则是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故C 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化能合成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大致相同,但合成有机物时所用的能量是不同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使用的ATP和[H]是光由能转换成的;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使用的ATP和[H]是这些微生物在氧化有机物时由释放的化学能转换成的。‎ ‎30.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可作模板 B. 所生成的两条子链互补且方向相反 C. DNA解旋在解旋酶催化作用下完成,不消耗能量 D.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DNA分子的复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 ‎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详解】复制需要亲代DNA两条链作模板,A正确;所生成的两条子链互补且方向相反,B正确;解旋酶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消耗能量,C错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DNA分子复制准确进行,D正确。故选C。‎ ‎31.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外壳,DNA中的组成元素有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S。‎ ‎【详解】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其DNA和蛋白质外壳均会带上标记,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只有噬菌体的DNA可以进入大肠杆菌,因为DNA只带有15N、32P标记,故只有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32P,蛋白质外壳无标记。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2.用15N标记了两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是260个 B. 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C. 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1∶7‎ D. 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3次需A的数量=(23-1)×40=280个。‎ ‎【详解】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是40×2+60×3=260个,A正确;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1)×40=280,B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2:(16-2)=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2:8=1:4,D正确。故选B。‎ ‎33.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最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项正确;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项错误;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项错误;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如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I-3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II-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III-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I-2‎ D. III-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5‎ ‎【答案】D ‎【解析】‎ 假设A、a控制甲病,B、b控制乙病,由于I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III-2患有乙病,说明致病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也不再Y染色体上,应该在X染色体上,A错误;判断甲病为隐性致病基因所致,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II-3应该患有甲病,故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II-2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均为杂合子,B错误;III-3的X染色体来自于II-2,C错误;由于I-4基因型为aa,则II-3基因型为AaXBY,则III-1 1/2XBXb ,1/2XBXB,2/5AA,3/5Aa,III-1携带致病基因(AAXBXb AaXBXB AaXBXb)的概率=1/2x2/5+1/2x3/5+1/2x3/5=4/5,D正确。‎ ‎35.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XBXbY的孩子(X和X、X和Y分别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b分别为染色体上的基因)。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 )‎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Y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通过着丝点的分裂产生XbY和没有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XbY精子与XB的卵细胞结合可以产生XBXbY的孩子,①正确;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YY的精子,该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B或Xb)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②错误;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BXB或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Xb或Y)结合,不可能产生XBXbY的孩子,③错误;‎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B和Xb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能够产生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可以产生XBXb Y的孩子,④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 ‎36.图甲是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生理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过程④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dm-2叶·h-1(用CO2吸收量表示)。‎ ‎(4)当植物缺镁时(其他外界条件不变),图乙中的B点将__________(填“左移”或“右移”)。‎ ‎(5)此实验中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C点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若将实验中的温度25 ℃改为30 ℃,图乙中的B点将______(填“左移”或“右移”)。‎ ‎【答案】 (1). 叶绿体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细胞质基质 (4). 不能 (5).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 (6). 20 (7). 右移 (8). CO2浓度 (9). 酶的数量或叶绿体的数量或光合色素含量或C5 数量等 (10). 右移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有氧呼吸,③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④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A表示呼吸速率, B表示光补偿点, C表示光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过程,分别在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2 )人体内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所以图甲中过程④不能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 3)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 C点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15 mg·dm-2叶·h-1 ,呼吸速率是5 mg·dm-2叶·h-1 ‎ ‎,故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1 。‎ ‎(4)缺镁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减少,植物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所以B点右移。‎ ‎( 5 ) 此实验中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C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强,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C点影响光合速率的可能的内部因素是酶的数量或叶绿体的数量或光合色素含量或C5 数量等。将实验中的温度25°C改为30°C,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植物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所以B点右移。‎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及影响光台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7.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如甲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乙图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 ‎(1)分析甲图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突变所致。‎ ‎(2)分析乙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3)乙图中Ⅱ5、Ⅱ8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Ⅲ10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请写出Ⅱ5和Ⅱ6杂交生育有病后代的遗传图解____。‎ ‎【答案】 (1). 3 (2). 2 (3). 常 (4). 隐 (5). RR或Rr (6). Rr (7). 1/6 (8). ‎ ‎【解析】‎ ‎【分析】‎ ‎1、‎ ‎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乙图,1号和2号正常,生患病女儿7号,故苯丙酮尿症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详解】(1)白化病是因为酪氨酸没有转化成黑色素所致,根本原因是基因3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2突变,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产生酪氨酶,而是通过苯丙氨酸转移酶形成大量苯丙酮酸所致。‎ ‎(2)根据系谱图,Ⅰ1、Ⅰ2无病而Ⅱ7有病,说明该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而且该病不能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Ⅱ7有病,则Ⅰ1必然有病。所以苯丙酮尿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3)根据系谱图可以判断Ⅰ1、Ⅰ2个体的基因型是Rr,则Ⅱ5无病的基因型可能是RR或Rr。因为Ⅲ11为患者,基因型为rr,所以Ⅱ8必然含有致病基因,同时,Ⅱ8未患病,所以Ⅱ8是携带者,基因型为Rr。‎ ‎(4)Ⅱ5的基因型为RR(1/3)或Rr(2/3),Ⅱ6基因型为rr,如果子代患病则Ⅱ5必须为Rr(2/3),所以患病概率为2/3×1/2=1/3,又因是女孩,所以概率是1/6。Ⅱ5和Ⅱ6杂交生育有病后代的遗传图解为:‎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解和遗传系谱图,考查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遗传病患病类型的知识 ,对基因控制性状的记忆、理解和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地判别患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38.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丝氨酸 丝氨酸 U C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 赖氨酸 ‎ 精氨酸 精氨酸 A G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可能是_________。 ‎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乙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__________做原料;‎ ‎___________供能。  ‎ ‎(3)上表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上表氨基酸中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导致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导致。 ‎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____不同。‎ ‎【答案】 (1).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 DNA 分子一条链 (4). RNA聚合 (5). 四种核糖核苷酸 (6). ATP (7). 丝氨酸 (8).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对 (9). 增添或缺失 (10). 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基因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RNA的结构有3个,即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图乙中,Ⅰ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Ⅱ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其次,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因此也可以进行转录。‎ ‎【详解】(1)由于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A和a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上,所以图1细胞中的变异方式有两种可能,即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2)图中Ⅱ过程表示转录,所以含DNA分子的结构中都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分子。转录是以DNA 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做原料;ATP供能;在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的过程。 ‎ ‎(3)图乙过程涉及到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在基因突变时,碱基对替换一般一次只能替换一个,而要使氨基酸变为丝氨酸需要同时替换两个碱基,所以可能性很小;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4)A与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识图是解答本题关键。‎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