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8.50 KB
  • 2021-10-11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Word版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点一 培养基 ‎1.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种类 注意:(1)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起到凝固作用。‎ ‎(2)在选择培养基上一般只生长具有特定性状的微生物,鉴别培养基中可以存在其他微生物,而且能鉴别特定的微生物。‎ ‎(3)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体,专性活细胞寄生,目前不能利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需接种在动植物组织中才能增殖。常用于培养病毒的是活鸡胚。‎ ‎3.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其化合物组成可包括五大类营养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其来源和作用见下表。‎ 营养 物质 定义 作用 主要来源 碳源 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 无机化合物:NaHCO3、CO2等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饼粉、石油等 氮源 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 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 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 生长 因子 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 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水 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 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 培养基、空气、代谢产物 无机盐 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 培养基、空气等环境 ‎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另外,还必须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在微生物所需要的化合物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类型的划分也是以是否能合成含碳有机物为依据:能合成含碳有机物的是自养型,反之则为异养型。‎ 营养类型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自养微 生物 CO2、NaHCO3等 NH3、铵盐、‎ 硝酸盐等 一般不需要 异养微 生物 糖类、脂肪酸等 铵盐、硝酸盐、‎ 蛋白质等 有些微生物需要 ‎3.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4.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特殊营养物质,生物自己能合成,如大肠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作为特殊营养物质。‎ ‎5.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目的要明确。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例如,自养微生物能够自己合成所需的有机物,它们的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基也可加入其他不明成分的天然物质;而鉴别培养基中必须加入已知的能发生特定反应的化学成分。‎ ‎(2)营养要协调。各种营养物质要保证适当的浓度和比例。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营养物质的浓度比(如C/N)还可直接影响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生产中,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产量少;而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合成量大。‎ ‎(3)pH要适宜。不同微生物生长所需pH不同,pH必须与之相适应。如培养细菌的培养基pH保持在6.5~7.5;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pH保持在7.5~8.5;培养真菌的培养基pH应保持在5.0~6.0。‎ ‎【典题精练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答案】 A ‎【解析】 ‎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而配制出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基可有不同的种类和作用,其中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里加入琼脂等凝固剂配制而成的;单个细菌是不能用肉眼看见的,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培养出具有特定形态的由一个或一种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进行观察。‎ 解题归纳 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无机碳(如CO2),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有机碳(如糖类),由此可见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不同,但一般培养基都含有四种基本物质(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典题精练2】 如表所示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D.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形成液体培养基 ‎【答案】 D ‎【解析】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如表所示的培养基配方中没有琼脂,因此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D错误;加入青霉素可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该培养基中的(CH2O)可作为有机碳源,因此其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C正确。‎ 知识点二 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防止一切外来杂菌的侵入,并保持已灭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再被污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 注意: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无菌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2.无菌技术的具体内容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3.消毒和灭菌 注意:消毒与灭菌最大的区别是芽孢和孢子是否存活。‎ 对无菌技术的深度理解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2.无菌技术的目的:可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3.需要消毒的如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接种室、牛奶等;需要灭菌的有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玻棒、试管、烧瓶、吸管、接种环、接种针等。‎ ‎【典题精练3】 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无菌操作不要求杀死培养基中的一切细菌 B.对操作者进行消毒的方法是用酒精擦拭双手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进行灭菌 ‎【答案】 D ‎【解析】 注意对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无菌技术是用来防止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而不是杀死培养基中的一切细菌,A正确。对操作者应用较温和的方法进行消毒,B正确。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瓶口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C正确。对无菌操作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干热灭菌法彻底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用酒精擦拭只能消毒不能灭菌,D错误。‎ 解题归纳 本题出错原因是不理解灭菌和消毒的区别。消毒是采取较为温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而对被消毒物基本无害的措施。微生物培养中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要进行消毒处理。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部、外部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主要适用于培养基、培养皿和实验用具的无菌处理。‎ ‎【典题精练4】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答案】 D ‎【解析】 高压蒸汽灭菌时,到灭菌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A错误;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经灼烧灭菌的接种环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C错误;标记菌落时应用记号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知识点三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1.操作过程 ‎(1)计算 ‎(2)称量 准确地称取各种成分。称取时动作要迅速,避免有些成分如牛肉膏、蛋白胨等吸潮,称取后还应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 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加入琼脂,加热使其熔化,等琼脂完全熔化后,补加蒸馏水至100 mL。‎ 注意:溶化后需先调节pH,再分装,后灭菌。‎ ‎(4)灭菌 灭菌时,锥形瓶必须加棉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再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1 ℃下,灭菌15~30 min。也可将培养皿用旧报纸包紧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菌2 h。‎ ‎(5)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说明:含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为天然培养基,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氮源和维生素。‎ ‎2.培养基制备成功的标准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制备失败,需要重新制备。‎ 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的操作分析 ‎1.培养基要冷却到50 ℃左右时开始倒平板。其原因是琼脂是一种多糖,在98 ℃以上熔化,在44 ℃以下凝固,倒平板时高于50 ℃则会烫手,低于50 ℃时若不能及时操作,琼脂会凝固。‎ ‎2.倒平板时,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因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培养基表面的温度也较高,平板倒置后,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那么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典题精练5】 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 A ‎【解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其顺序不能颠倒。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称好后需将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态时开始倒平板。平板冷却凝固后才能倒置。‎ 解题归纳 (1)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倒平板。估计培养基温度的方法:培养基从灭菌锅中取出冷却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为准。‎ ‎(2)倒平板的方法: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不要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整个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典题精练6】 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 B.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C.琼脂凝固点低,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凝固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答案】 C ‎【解析】 理想的凝固剂应具备以下条件: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凝固点不能太低,否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琼脂的凝固点为40 ℃‎ ‎;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并且在灭菌时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配制方便,价格低廉。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等。‎ 知识点四 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培养后,可以分离到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如果稀释度足够高,在平板表面会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些菌落可能就是由单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进行纯培养。‎ ‎(3)两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优点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 不能计数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2.接种成功的标准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实验失败,需要分析原因,再次接种。‎ ‎3.菌种的保藏 ‎(1)目的:菌种放在低温环境中保藏的目的是降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率,延缓菌种衰老。‎ ‎(2)方法 ‎①临时保藏法:适用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方法是将菌种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将试管置于4 ℃的冰箱中保藏。该方法的缺点是保存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②甘油冷冻管藏法: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方法是在3 mL的甘油瓶中,装入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藏。‎ 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 ‎1.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接种环都需要灼烧灭菌,划线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三种灼烧的目的不同。‎ 项目 第一次划线前灼烧 每次划线前灼烧 划线结束灼烧 目的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中,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划线时最后一个区域不要与第一个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典题精练7】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需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 D ‎【解析】 在培养基上接种时,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或研究的结果。微生物无处不在,包括空气中也充满了各种微生物,所以无菌操作显得很困难,但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约10 cm的区域为无菌区,因而菌种试管和待接种培养皿口不能离开火焰附近,接种环、棉塞也不能离开火焰附近。接种完毕之后为了防止菌体污染,要在火焰上灼烧管口和接种环。平板划线法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为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应将平板倒置。‎ 解题归纳 无菌操作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平板划线的所有操作工具都要经过灭菌;所有操作过程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所有操作方法都要尽量减少培养环境中杂菌的进入。‎ ‎【典题精练8】 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4 ℃低温保藏的方法 ‎【答案】 D ‎【解析】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即在3 mL甘油瓶中加入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 一、选择题 ‎1.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C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表现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高温能使它们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故C项叙述就是高温灭菌的原理。‎ ‎2.下列为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C )‎ A.培养基中蛋白胨、牛肉膏溶化后,直接补充蒸馏水至100 mL B.用1 mol/L NaOH调节pH,使pH为5.0~6.0‎ C.加压至100 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 D.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后立即伸入菌液试管内挑取少量菌种 解析:此题是对正确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可以代表实验考查的方向。要求同学们对实验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很难记得书本上的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A选项应该先加水,后加热溶化,否则培养基会被烧焦;B项用1 mol/L NaOH调节pH是正确的,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本实验应把pH调至7.4~7.6;C选项加压至100‎ ‎ 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是为了使高压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温度,使锅内充满水蒸气,并使水蒸气分子运动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穿透各种微生物菌体及芽孢等;D选项接种环放到酒精灯上灼烧灭菌是应该的,但不能立即伸入菌种试管内,这样会烫死菌种。‎ ‎3.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接种环在平板上随机划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 C.在沾取菌液前后均要将盛有菌液的试管口通过火焰 D.平板冷却后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解析: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时,应把培养基划分成多个首尾相连的区域,在每次划线时要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划线位置不是随机的。‎ ‎4.有关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的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应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的过程中,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是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而并非直接来自菌液。‎ 二、非选择题 ‎5.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K2HPO4 1 g KCl 0.5 g MgSO4·7H2O 0.5 g FeSO4 0.01 g ‎(CH2O) 30 g H2O 1 000 mL 青霉素 0.1万单位 ‎(1)按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则属于选择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酵母菌或霉菌。‎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50_℃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解析:本题是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实验。(1)从培养基成分看,没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从用途上分析,加入青霉素可以杀死细菌、放线菌,选择出霉菌、酵母菌等属于选择培养基。(2)该生物以培养基中的(CH2O)作碳源,为异养型微生物。(3)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 ‎6.之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按钮多。如图所示为某机构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的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若无菌落产生,则培养基未被污染;反之,培养基被污染。‎ ‎(3)据图,两实验组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该方法需要BCDE(填字母,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4)结果表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实验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都不相同(答案合理即可)。‎ ‎(5)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消毒处理。‎ 解析:(1)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2)可以通过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看是否有菌落产生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3)分析题图可知,两实验组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该方法需要酒精灯(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移液管(吸取菌液)、涂布器(涂布菌液)、无菌水(稀释菌液),而接种环用于平板划线法。(4)两实验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都不相同。(5)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灭菌和消毒的应用范围,为了保证健康,每隔一段时间,应该对手机进行消毒处理。‎ ‎【旁栏思考题】点拨(教材P15)‎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旁栏思考题】点拨(教材P16)‎ 前两项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 ‎【实验】讨论点拨(教材P17)‎ ‎1.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实验】讨论点拨(教材P18)‎ ‎1.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实验】讨论点拨(教材P19)‎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1.提示: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2.提示: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例如,这三种培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3.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并不唯一,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正是由于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微生物学才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巴斯德实验中用到的加热灭菌的方法导致了有效的灭菌方法的出现,而这一灭菌原理也适用于食品的保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