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框以礼待人教案新人教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以礼待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 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3‎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3.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一)知礼懂礼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提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二)明礼守礼(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3‎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1.以上哪些现象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遵守秩序;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