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1.0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1课件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闻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部分,内容六要素) 2 、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论的作用 1 、正音 溃 退 歼 灭 要 塞 2 、释义 业已:已经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新闻知识: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4 、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 、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 、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第一句话是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人数之多;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展现攻势之凌厉; “横渡长江”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作用: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语言简洁准确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时 间 地 点 兵力 战 绩 特点(四字) 中路军 20 日夜 — 21 日夜 安庆-芜湖   30 万 突破 ··· 渡至 ··· 已渡 ··· 首战告捷 西路军 21 日 17 时 — 22 日 22 时 九江 — 安庆 35 万 已渡过三分之二 ··· 已占领 ··· 所向披靡 东路军 21 日 17 时 — 22 日下午 南京 — 江阴 35 万 大部渡过南岸 ···· 歼灭及击溃 ··· 占领 ··· 控制 ··· 封锁 ··· 战绩辉煌 1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国抵搞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搞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 、议论的效果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说明各路军都是或首战告捷或所向披磨或战绩辉煌的原因);从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分析,先分析我方,再分析敌方。敌方先总提一句再具体分析 语言揣摩 准确 程度的差别 明确 有气势 “文白夹杂” 新闻知识   1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 新闻知识 -了解新闻内容 1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以及时间。 第二层 ,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新闻内容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 :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 :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 :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 :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 :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必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作业分析 —— 内容六要素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 年月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原因: 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 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 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 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作业分析 —— 新闻六要素 作业分析 导语是开头两句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 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二层开头说时间 “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 ,与第一层次 “ 二十日夜起 ” 开头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说 “ 不料 ”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