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0 KB
  • 2021-11-06 发布

人教版物理中考声学光学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物理中考声学光学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运动会上,同学们大声呼喊,为运动员加油。这里的“大”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2.同学们在线学习连麦发言时,尽管没有打开视频,仍可以辨识出是哪位同学在发言。辨识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2020年6月21日,中国迎来境内十年来最具观赏性的天文盛宴——日环食,横跨一万多公里的环食带全程可见。形成日环食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4.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6.如图所示为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其由65件钟编排而成,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听到不同的(  )‎ A.响度 ‎ B.音色 ‎ C.音调 ‎ D.振幅 ‎7.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常温下,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8.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禁鸣喇叭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D.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走出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0.下列关于光现象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水中望月——光的直线传播 B.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C.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镜中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12.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对人眼看到水中硬币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13.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河边照相,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14.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漫反射时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但漫反射时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15.小娟随家长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 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下列关于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不同,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间距 ‎1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 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该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 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 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________,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成语“万籁寂静”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小。‎ ‎18.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 ‎ ‎ ‎ (第18题)      (第21题)‎ ‎1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而________发出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花________(填“吸收”或“反射”)红色光。‎ ‎20.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 ‎21.如图所示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倒影看起来较暗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 ‎2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_(填“偏向”或“偏离”)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3.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MN上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在玻璃中大致的折射光线。‎ ‎ ‎ ‎ (第23题)       (第24题) ‎ ‎24.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光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5.入夏,骄阳似火,气候干旱。某森林景区在游客游玩当天,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事发后发现引起火灾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游客遗忘在森林中的一瓶纯净水!如图所示。请你分析原因。‎ 五、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28分)‎ ‎26.(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选用平面镜、白硬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B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图所示,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EO沿纸板A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F,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6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光从半球形玻璃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O不动,当入射角较小时,在界面处既发生了反射,又发生了折射;增大入射角,反射和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40 °时,折射角增大到90 °,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此时只有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回答下列问题: ‎ ‎(1)如图中,光线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2)实验中,光线OB顺时针旋转时,光线OA旋转方向为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当入射角等于30 °时,反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 ‎(4)若光从空气射向半球形玻璃的O点,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90 °。‎ ‎28.(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3)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5)如图乙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 °)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 ‎29.(4分)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和凸透镜按照图甲所示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如图甲所示。‎ ‎(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________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0.(7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  ‎ 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缩小、倒立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应是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 ‎(4)在图甲近视眼镜的位置换上老花眼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31.(6分)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 500 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则该处海深是多少?‎ ‎32.(6分)某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2倍。求:‎ ‎(1)飞机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2)该飞机在5 s内飞行的距离是多少?(声音的速度取340 m/s)‎ ‎33.(8分)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测量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发出一束激光射向月球,大约经历了2.54 s接收到反射光(已知光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试问:‎ ‎(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我国最新研制的超级高铁时速高达600 km,如果该超级高铁以此时速不停地跑,它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能否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1. A 2. C 3. A 4. C 5. A 6. C 7. C 8. B ‎9. C 10. D 11. C 12. B 13. C 14. A 15. C 16. A 二、17. 反射;响度  18. 音调;响度 ‎19. 振动;反射  20. 凸;实 ‎21. 反射;折射(或折射现象)‎ ‎22. 偏向;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三、23. 解:如图所示。‎ ‎24. 解:如图所示。‎ 四、25. 解:装水的瓶子相当于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使局部温度升高,引起火灾。‎ 五、26. (1)粗糙;垂直 ‎(2)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3)存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27. (1)CO;OB;OA (2)逆时针 ‎ ‎(3)等于  (4)不能 ‎28. (1)确定像的位置 (2)不需要 ‎(3)大小 (4)虚像 (5)45 °‎ ‎29. (1)最短;10.0‎ ‎(2)缩小;35 cm ‎30. (1)光屏;晶状体 (2)实 ‎(3)前方;发散;凹 (4)靠近 六、31. 解:t=×4 s=2 s,由v=可得 s=vt=1 500 m/s×2 s=3 000 m。‎ ‎32. 解:(1)v机=2v声=2×340 m/s=680 m/s;‎ ‎(2)由v=可得s=vt=680 m/s×5 s=3 400 m。‎ ‎33. 解:(1)地球到月球所用时间 t=×2.54 s=1.27 s,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3×108 m/s×1.27 s=3.81×108 m=3.81×105 km;‎ ‎(2)该超级高铁以600 km/h的速度不停地跑,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t1===635 h;‎ ‎(3)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因为地球与月球之间存在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