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34 KB
  • 2022-04-01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含答案,word可编辑,初中语文试卷】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含标点符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栈桥(zhàn)禁止(jìn)朗润(lǎng)见意思迁(yì)B.忌讳(huì)帷幕(wéi)陨石(yǔn)销声匿迹(xiāo)C.化妆(zhuāng)校对(xiào)烦躁(zào)千钧重负(jūn)D.渲染(xuàn)洗涤(dí)纤维(qiān)抑扬顿错(cuò)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_____有一只风筝,就能满足一个孩子所有的快乐。高天上的风筝,舞步_______,伴着风儿轻点足尖。地上的人,看悠悠流云游走,看______的风筝渐渐高去。看得久了,有一种感觉_______;是风筝在飞,也是自己在飞。A.只要翩翩摇曳油然而生B.如果翩翩摇摆不期而至C.只要姗姗摇摆不期而至D.如果姗姗摇曳油然而生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园林又称文人园林,因其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文人是造园的主体。若追溯中国园林的源流,则既称始于文人,亦不止于文人,而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莫不有园。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园林设计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通过建筑的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由建筑的小空间,连到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A.“追溯”是动词,“源流”是名词,“帝王将相”“园林设计”都是并列短语。B.“园林的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个句子中,“发展”作谓语。C.“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和谐”与“整体”互换位置。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B.辛弃疾,南宋词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是他的作品。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被匪徒袭击,头部受伤。D.《西游记》中,悟空在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后来观音菩萨用甘露救活此树。6.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即便是小人物身上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其一,概括出作品中表现其善良的一个情节。备选人物:祥子(《骆驼祥子》)外祖母(《童年》)阿长(《朝花夕拾》)简•爱(《简•爱》)7.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1)不应有恨,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4)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10/10 (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使至塞上》由事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8)有的诗词能够揭示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的规律。《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候鸟迁徙搭建新居的景象。二、古诗文阅读(20分)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释】①铁瓮:即铁瓮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黄鹤楼》颈链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B.《望海楼》颔联两句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以“三峡”“六朝”突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C.两首诗尾联都用问句,以抒情作结:《黄鹤楼》打发诗人思乡之情,《望海楼》表露出诗人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D.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诗句典雅凝练,写景角度多变。现实遐想交织,时空大大扩展,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9.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景公问晏子曰:“莅①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②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③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④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观之以其游⑤,说⑥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⑦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⑧,不掩欲以荣⑨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10/10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莅(lì):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②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③吾庸:怎么,哪里。④务:致力,专力从事。⑤游:交游、交结的朋友。⑥说:评说,评论。⑦靡曼:指言辞华丽。⑧声:名声,声誉。⑨荣:通“营”。迷惑。(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策之不以其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善为国家者何如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D.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请用现代汉通翻译下面句子。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①【甲】文中“千里马”喻指________,“伯乐”喻指________;【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________”。②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三、现代文阅读(45分)10.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全民阅读 共享书香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读辽宁,爱辽宁”为主题的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正式开幕。与往届相比,此次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在全省14个市的官方视频账号联动直播。        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润泽心灵。近年来,我省致力于书香辽宁建设,营造出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读书节期间,主办方将联合省内部分实体书店,向读者提供各类热点图书书单。        (选自《辽宁日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        学人荐书        书籍中的人生、思想和知识,绝非任何个人经历和经验可以替代:书籍能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这便是好书何以为人的良师益友的根据。        推荐阅读:《少年读中国简史》《新中国极简史》《学者的人间情怀》        ﹣﹣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        读书养静气,读书有底气,读书生勇气。        推荐阅读:《论语》《红楼梦》《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大学教授蒙曼        (选自《光明日报》)10/10         【材料四】        随着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对技术推动下的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        对于一些热衷数字阅读的人来说,如果电子阅读器不再只显示黑灰白三色,而是呈现更加丰富的色彩。阅读体验会大不一样。如今,这一愿望已经不难实现。2020年3月,国内某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发布一款彩色墨水屏电子阅读器。这款阅读器可显示4096种色彩,可以更好地阅读儿童绘本、艺术画展,带图解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等。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选自《人民日报》)(1)对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2020年,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B.据调查,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2017年是6.49册,2018年是6.85册。C.梁晓声认为,好书能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能成为人的良师益友。D.数字技术,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让读书更生动。(2)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二】【材料四】回答。(3)在辽宁省全民读书节期间,某班级召开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以上材料,补全下面的讨论发言。主持人:同学们都想多读几本好书,但书店和图书馆的书大多了,不知道怎样选择,大家能提一些建议吗?晓慧:________。佳明:晓慧说得很好,我还有一个建议,________。主持人:感谢两位同学的发言。11.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赶鸟的孩子        晓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青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10/10 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啄食菜叶。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燥,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绿色的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⑪可不知怎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⑫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⑬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⑭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⑮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选文第④﹣⑬段,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赶鸟”这事件,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父亲做稻草人吓鸟,被鸟识破。→①________→“我”和哥哥准备药鸟,母亲责问。→②________(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4)请分析选文第⑧段中“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的原因。(5)品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6)选文第⑤⑫段中A、B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10/10 (7)选文结尾写道:“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12.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话的出处来看。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常”。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全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其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费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春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事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足“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提出观点A分析论述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B得出结论C(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B.“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5)请赏读《新月》这首小诗,并结合“阅读提示”。写出你看到的“图”和“画”分别是什么?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10/10 (何其芳《新月》)阅读提示:这首小讲,借助“新月”“小桥”“花香”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图”是:________“画”是:________四、写作(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3.起初,只是一点点啊……请以“微光成炬”为题材,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14.赛场,无处不在;拼搏,贏得喝彩,哨音未响,胜负未定,信心仍在,奔跑不停。特定的时间,特别的努力,不服输,不放弃,让我们打一场漂亮的“加时赛”!请以“加时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10/1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2.B3.A4.C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5.C6.示例一:祥子为饥饿的老马祖孙买包子。示例二:外祖母收留无家可归的小茨冈。示例三:阿长为“我”买回期盼已久的《山海经》。示例四:简▪爱不计前嫌,在舅蚂临终前去探望她,并且帮忙料理后事。7.何事长向别时圆将军百战死皆若空游无所依忽如一夜春风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长烟落日孤城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二、古诗文阅读(20分)8.B9.D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凭着这儿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人才,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举贤以临国,官能敕以民三、现代文阅读(45分)10.D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逐年增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逐年增加;人们对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读书变得更生动高效。我们可以多关注最近读书节主办方提供的图书书单,我发现报纸上有“学人荐书”栏目,作家、学者推荐的书目也很好11.“我”用竹丫赶鸟,和鸟成了敌人。,母亲用荆棘防鸟,鸟不那么放肆了。环境描写,描绘了秋霜降临、蔬菜长势旺盛的景象,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为下文写鸟飞下来吃菜的情节作铺垫。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的聪明、胆大,吃得非常勤快。“生自己的闷气”一是因为赶鸟失败,既对自己失望,又不肯服输;二是没能完成母亲交代的任务,怕母亲失望。“生鸟的气”是因为鸟狡猾,不把“我”放在眼里。“蒙”这里指头脑昏乱,表现了“我”和哥哥被责问时不明原因、不知所措的状态,侧面烘托了母亲的严厉。不矛盾。A句表现了母亲对菜的爱惜,B句是母亲的气话,是对“我”和哥哥伤鸟行为的责怪,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质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是“我”的美好愿望,期盼那群鸟能够一直快乐地生活,坚信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12.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A: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B: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传统绘画的共性。C;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10/10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的观点。D新月、小船、花、夜等图片。,“新月”“小船”“花香”“夜暖”等意象蕴含着作者思乡之情,构成了美好的意境。四、写作(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3.微光成炬时间一年一年在飞逝,当年的景像早已物是人非。但那岗亭的一面锦旗仍在微光中闪烁。在几年前,我家楼下来了一位瘸脚门卫。每当我走在电梯里,总会听人议论到:“哎,听说了吗?楼下来了个相貌十分丑陋,而又瘸脚门卫。也不知道物业怎么想的,请来这样的人,一看就干不了正经事。”直到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人聚集,场面十分嘈杂。凑近一看,一个年龄五十上下,却有着拉渣胡子的老头正低着头。我就说他不是什么正经人吧。张大婶大声地嚷道。我仔细一看,头发蓬乱,眼睛似绿豆大小,右脸有着骇人的刀疤,还缺了一排牙。这个邻居口中似敲钟人卡西莫多老人,就是瘸脚门卫。在左邻右舍稀稀拉拉的责骂声中,我大约得知,小王奶奶家昨晚遭了窃,而他儿子出门捉贼时,发现无一人的楼道出现一个人影,而那么个人正是瘸脚老头,他正在左顾右盼,而他手上正拿着小王奶奶的买菜包。在众人的指责下瘸脚门卫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任凭人们对他进行辱骂及人身攻击。我心想:真是人丑多作怪,一个门卫不尽本分还做起窃贼。在这风波过去后,我再也没看见他。但偶然路过一个小区时,发现一张张贴他英勇事迹的海报。远处不少人在围观,我再次关注了他。原来不久前,他所工作的小区,一位8岁男童不慎卡落在晾衣架下,性命岌岌可危。此时,突然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一瘸一拐的奋力冲刺,这正是瘸脚保安,他的脑门上一大颗汗珠随着他每一次的咬牙坚持而掉落。而此时他已全然不顾自己的汗水,全身注意力只在于坠落男童的身上。说时迟那个时快,正当男童正要坠落时,瘸脚保安一只迈力向前迈向坠落位置。就这样,他准确无误的接住了男童,自己却倒了。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的肋骨压断,手臂多处骨折,在医院接受治疗。听完,我的心受到了拼击。多么伟大的壮举,而我们曾经却质疑过他的人品。而那次事件其实也是一场误会。小王奶奶的包其实也是老人追回的,只是迫于社会对于他的压力,不得不把这份委屈咽在肚子里。瘸脚老人其实代表着社会上许多平凡在自己的岗位默默付出做出壮举的底层人员,他们就像一道微光,无私奉献着,才聚集了社会这道大光芒。门卫的锦旗依然飘扬,包含荣誉的它,会永远永远地存在。希望微光成炬,照亮、温暖整个世间!14.中考“加时赛”疫情中,我们执笔做枪,面容严肃,奋不顾身地奔向一场浩大残酷的中考“加时赛”。﹣﹣题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忆旧日,小升初,考场之上少惊怖,答题如常,下笔哪踌躇?毕业只当小别,谁见旧人哭?纪念册上如是道: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哪知弹指间,同窗别了三载,再见已无语,勉强笑颜。转瞬将又临别,恕吾惶恐:各奔东西,相好新人,怎知旧人哭。亦许杞人忧天,不识缓急,面对气势汹涌的新冠疫情,以及迎面而来之中考,应挑灯夜战,埋头苦读,让它莫名忧思,飞至九霄,沉进泥土。莘莘学子,众视其为初春草木,可挣扎书海之生自知,嫩绿茎叶下,扎下的如根如系的辛苦。先生乃具有革命号召力之士,班上众学子常见其长袖一甩,神色一凛,继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声势如虹,落下热血沸腾万卷书。众生士气高昂,指天作誓:为考入XX中而读书!若恰巧校长巡堂,闻言,真不知会笑还是哭。且不言令人啼笑皆非之事,众生亦谙人生之路多艰苦。当下眼前之急,月考乃途中伏10/10 草之虎,若掉以轻心,难说此次恶斗,谁赢谁输。楼有地基,树有根,小考乃为大考铺路。人生多舛,命运坎坷,既无法避免,何不以自信之态迎接?自信来源何处?只需汝积极求进,准备充足。人生伊始,不为己开辟通途,只当赠生命一份礼物:踏实走好这几步,为将来踏出考场,极目望,楚天舒。吾惟小兵士卒,同万万学子匍匐于同一战线,却彼此为敌,扛起那细小而沉重,简陋而锐利的“枪”,为“中考”这颗受了悬赏的头颅而奋力战斗。我们不知翻越了多少书山,驶经了多少题海,穿过了多少卷林,攻克了多少考试堡垒。谁未尝想要躲逃?但有些话语,有些眼神,甚至是自己的挣扎,成为了抵在我们后背上的锋芒,让我们奔赴这场浩大的战争而无怨悔。子须记,此乃备考加时赛,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善哉!歌以咏志。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