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33 KB
  • 2021-11-10 发布

江西省2016-2020中考物理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光现象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专题 02 光现象 真题再现 1.(2020 江西)如图所示,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若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______ 的;水中的“白鹭”是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 【答案】运动反射 【解析】 【分析】 【详解】 [1]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白鹭和它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 白鹭相对于水中的“白鹭”向相反方向飞行,白鹭是运动的。 [2]白鹭在水上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2019 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 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 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 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 A 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 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 面上怎样移动棋子 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 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 2 (2)把棋子 A 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 B 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 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 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 【答案】垂直大小刻度尺距离相等相等轴对称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 B, 都无法使它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蜡烛 B 又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 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还需要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 面垂直.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轴对称. 3.(2018 江西)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所画的几种情景下的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从岸上看水中物体的光路图 B. 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静止时指向 C. 家庭电路的连线情况 3 D. 作用在杠杆上动力 F 的力臂 L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从岸上看水中物体,水中物体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光发生折射远离法线后进入眼睛,即折射角 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 A 错误; B、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下端,即下端为 N 极, 其上端为 S 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的下端应为 N 极,故 B 错误; C、根据安全用电原则可知,火线先进入开关,再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 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故 C 正确; D、由图可知,O 为支点,图中动力 F 的力臂是指从支点 O 到力 F 作用线的距离,而图中是截取了力的作 用线的一部分,故 D 错误。 故选 ABD。 【点睛】 右手螺旋定则应用时,要注意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千万不要理解成线圈的绕向,有同学容易在这 点混淆,有个简单的方法,即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前先把电流方向标在线圈上。 4.(2017 江西)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 的; 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物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相等。故题中一只白 4 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静止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相对于岸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是运动的。 5.(2016 江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_______=∠______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β α 【解析】 【分析】 【详解】 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即∠β=∠α . 最新模拟 6.(2020·江苏阜宁� 初三其他)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B.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手在屏上形成“手影”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答案】C 5 【解析】 【详解】 A.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2020·山东枣庄� 初三二模)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静的湖水是一个天然的平面镜,你所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平 面镜成像)形成的虚像;所以选项 B 的说法是正确的。 8.(2020·山东平度� 初三一模)西汉初期的古书《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 下,则见四邻矣”,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与下列所述的四种现象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路口凸面镜中的车影 C.雨后空中的彩虹 D.用放大镜看到物理课本上的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这是早期潜望镜的雏形,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6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 A 不符合题意; B.路口凸面镜中的车影,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成像,故 B 符合题意; C.雨后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它的形成和光的折射有关,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到物理课本上的字,同样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2020·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初三三模)下列关于光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日偏食时,我们在树荫下将看到月牙形的光斑 B.一个手掌大小的镜子不能成我们的全身像 C.从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比实际的高 D.使用放大镜时,将物体越靠近焦点,看到的像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发生日偏食时,由小孔成像原理,我们在树荫下将看到月牙形的光斑,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个手掌大小的镜子只要物距够远,也能成我们的全身像,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 C.从水中看岸上的树,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会看到树比实际的高的虚像,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使用放大镜时,将物体越靠近焦点,即在一倍焦距内增大物距,此时看到的像越大,故 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2020·河南初三三模)如图所示是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色散时的示意图,对此,下列判断 不正确的是 A.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B.太阳光由红、橙、黄、蓝、绿、靛、紫七色光组成 C.温度计放在红光上方示数会明显变大 7 D.温度计放在紫光下方示数不会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谱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紫色光谱之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具有能量。 【详解】 A.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 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 A 说法正确; B..太阳光由红、橙、黄、蓝、绿、靛、紫七色光组成,B 说法正确; C.红光的的上方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C 说法正确; D.紫光下方是紫外线,紫外线也具有能量,温度计放在此处,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故 D 错误; 故选 D。 11.(2020·山东东营� 初三一模)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C.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利用红外线可以识别钞票的真伪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岸边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了“倒影”,这些倒影不是光真 实汇聚形成的,是虚像,故 A 错误;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B 错误; C.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经过水面射向空气是,发生了折射,从而造成在水面上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 际的要浅,故 C 正确; D.钞票上辨别真伪的图案是用特殊颜料印制的,这种颜料在可见光下不显示颜色,只有在紫外线照射 8 下,才显示颜色,故 D 错误; 故选 C。 12.(2020·湖北孝感� 初三二模)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 A 正确;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 B 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 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 C 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错误; 故应选 A. 13.(2020·湖南岳阳� 初三一模)下列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缸中金鱼 B. 海上日出 C. 墙上手影 9 D. 镜中小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装水的鱼缸相当于凸透镜,透过圆形鱼缸看到的鱼要比实际的鱼要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 折射形成的,故 A 错误; B.海上看日出,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会发生折射,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故 B 错误; C.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错误; D.镜中小猫,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14.(2020·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初三三模)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 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 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折射凸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透 10 镜焦点以内,此时起的是放大镜的作用。 15.(2020·河南初三三模)如图所示是一只白鹭在水面上飞行的画面。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______形成的;当白鹭往高处飞时,其“倒影”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白鹭在水面上飞行,白鹭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七成像原理是光 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当白鹭往 高处飞时,其“倒影”的大小不变。 16.(2020·山东东营� 初三一模)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射光和热。太 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______(填“裂变”或“聚变”)太阳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其中红、 ______、蓝是色光的三原色。 【答案】聚变绿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7.(2020·山东东营� 初三一模)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 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 未点燃的蜡烛 B,并移动蜡烛 B 直到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在移动蜡烛 B 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A 的一侧,观察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 说明了_____; (2)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 A 的像有重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若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 B,取一个光屏放在蜡烛 B 所在的位置,发现 11 光屏上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此时,小华将 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 蜡烛像,则蜡烛 A 到凸透镜位置的距离是_____cm。 【答案】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玻璃板两个表面都成像不变虚 20 【解析】 【分析】 (1)平面镜成像是有关光的反射形成的,在寻找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蜡 烛的一侧观察;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像,为等效替代法,同时可以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 成两个像; (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在 2u v f 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详解】 (1)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B 与点燃的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2)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 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即重影;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 接收到蜡烛 A 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此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蜡 烛 A 到凸透镜的距离 2 20u f cm  。 故答案为:(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玻璃板两个表面都成像;(3)不变;(4)虚; 20。 【点睛】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 12 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 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8.(2020·山东平度� 初三一模)如图所示,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 AB 的端点 A、B 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 A′、B′,连接 A′、B′点 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19.(2020·四川内江� 中考真题)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30°,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的大小。 (______) 13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 90°-30°=60°,如图所示: 。 20.(2020·江苏盐都� 初三三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的颜色 1900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当入射光照射到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十分之一的分子上时,入射光将 被“打散”,并从分子四周射出,如图甲如示。该现象被称之为光的瑞利散射。 研究发现,在大气层,太阳光中的蓝紫光比红光瑞利散射更明显。晴天,在大气分子的强烈散射下,大 量蓝、紫色光被散射至天空,天空才呈现蔚蓝色(人眼对紫光不敏感)。而比蓝光波长更长的其他色光 不易被散射,可以继续向地面传播。 当日落或日出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传播更长的路程,阳光中的蓝 光大量被散射,剩下的光主要是红橙色光,云也因为反射这些红橙色光而呈现红色,这就是为什么日落 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但此时天空仍然是蓝色的。云朵反射太阳光并非瑞利散射。 科学家发现,光线散射程度随分子直径 d 和入射光波长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瑞利散射只符合散射 程度随变量减小之前的特征。 (1)红光的波长_____(大于/小于/等于)蓝光的波长。 14 (2)以下色光,最能穿透大气层的是_____。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紫光 (3)天空的颜色与海拔高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 (4)当波长为 450nm 的蓝光,散射程度最高时,入射的大气分子的直径为_____nm(保留两位小数)。 (5)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色光的瑞利散射规律等同于光的反射规律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天空在白天是黑色的 C.白云看起来是白色,是因为光的瑞利散射 D.高原地区的人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弱 【答案】大于 AB28.66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大气层,太阳光中的蓝紫光比红光散射更明显,比蓝光波长更长的其他色光不易被散射,说明 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 (2)[2]太阳光中红光波长最长,不易被散射,可以继续传播,不易被散射,可以继续向地面传播,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3)[3]海波越高,大气越稀薄,波长越短的光,容易被散射,蓝、靛、紫光中,紫光波长最短,在海波 最高的位置,被散射,看到天空是紫色的,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4)[4]由图乙可知,当散射程度最高时 2π 0.4d   波长为 450nm 的蓝光 2π 0.4450nm d  d≈28.66nm 15 (5)[5]A.当入射光照射到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十分之一的分子上时,入射光将被“打散”,并从分子 四周射出,色光的瑞利散射规律不等同于光的反射规律,故 A 错误。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反射太阳光,天空在白天是黑色的,故 B 正确。 C.天空中的云是小水滴和空气中的粉尘组成的,它们的直径要比太阳光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 要长得多,所以发生瑞利散射的情况很少,一部分光反射到空中,一部分不改变太阳光的颜色,看到云 是白色的,故 C 错误。 D.高原地区,空气较少,紫外线容易穿透大气层,人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强度高,故 D 错误。 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