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3 KB
  • 2021-11-12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2)记叙文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2)记叙文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章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 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二) ‎●答题技巧:‎ 题型:体会第X段(或X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2019贵阳)现代文阅读(16分) (一)夏洛伊与土豆 ‎(美国)詹妮斯·沃尔弗 ‎①夏洛伊,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从我创办动物收容所那天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它很老了,在过去的几周,它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就连吃饭都必须哄上好一阵子,它才勉强张开嘴巴。我今年已经49岁,不再像以往那么健康强壮,我感觉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很多事情,但已经力不从心。‎ ‎②10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伤的鹈鹕。从此,帮助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就成了我向往的职业。大学毕业,我当了几年医生,后来毅然辞职创办了动物收容所,专门照顾那些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 ‎③夏洛伊是我带进收容所的第一个动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护卫。白天,夏洛伊和其他动物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坏天气时,我们一起把动物赶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利的吠叫可以吓跑周围山上的土狼、山猫和其他饥饿的猎食者。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一起照顾收容所里其他的动物。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没有它,我该怎么办?‎ ‎④一天,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饭,朋友打来电话:"你可以收养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吗?它的一条腿在分娩时断了,羊妈妈拒绝给它哺乳。"‎ ‎⑤"赶快把它送过来。"挂断电话,我找了一块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边。‎ ‎⑥"你就要有一个新室友了。"我告诉它。它抬头看我一眼,又趴下了。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还能照顾一只新的动物。‎ ‎⑦小羊羔被送来了。我把它放在毯子上,它瘦弱得就像一堆散乱的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一边说一边用模子固定它的断腿,接着给它喂奶。我看见夏洛伊盯着我们。‎ ‎⑧几天以后,土豆强壮了一些。它艰难地迈开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头看着小羊羔。终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标身边。它低下头,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来回嗅着,然后舒服地靠在了夏洛伊有着厚厚毛发的脖子上。夏洛伊用头温柔地蹭了蹭土豆作为回应。‎ ‎⑨"夏洛伊,看起来你交上了一位朋友。"我很开心。‎ ‎⑩第二天,当我打开门,土豆正站在门后等着我——它不是自个儿,夏洛伊站在它后面看着我,欢乐地摇着尾巴。‎ ‎⑪"夏洛伊,你……"我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一切。‎ ‎⑫土豆跟着我走进厨房,我惊讶地看见夏洛伊紧跟在它的后面。当我用火炉加热土豆的牛奶时,夏洛伊站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⑬"现在你对这只小羊羔感兴趣了?"我问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时候,夏洛伊摇摇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边,看来它又能自己吃东西了。‎ ‎⑭每天,夏洛伊带着土豆一起绕着房子慢慢地散步。每当有客人来访,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间,盯着客人,直到客人通过了它的审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虽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神一直没有离开……它又是一条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 ‎⑮在土豆到来两个月后,夏洛伊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它就已经准备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顾自己才离开。‎ ‎……‎ ‎1. 文章详写了年老的夏洛伊① 直至去世这件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插叙了"我"创办动物收容所和② 这两个内容。(4分)‎ ‎【答案】①照顾羊羔"土豆" ②"我"和夏洛伊照顾其他动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清情感线索。注意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多能直接作为答案;注意答案要与所给示例的字数、词性等保持一致。‎ ‎2. 请分析文中两个加点的"盯"字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第一个"盯"表现了夏洛伊对"土豆"到来的关注;第二个"盯"表现了夏洛伊为保护"土豆"而对客人产生的戒备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3.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划线句的作用。(4分)‎ ‎【答案】划线句描写了夏洛伊此时年老体弱的身体状况,这为后文它去世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它恢复自己进食、照顾"土豆"的情形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夏洛伊作为工作犬的责任心,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支点能让生命更加顽强。‎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4. 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主旨推断,下列哪一项作为结尾最恰当?(2分)(   )‎ A. 我含着泪把夏洛伊葬在收容所的旁边,让它继续守护着其他动物。‎ B. 它留给了我一个新的支点,支撑我沿着自己的愿望继续走下去。‎ C. 感谢你!夏洛伊,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我亲爱的好伙伴。‎ D. 土豆后来一直长得非常健康,看着它,我就像看见夏洛伊。‎ ‎【答案】B ‎ ‎【解析】本文主要写的是夏洛伊为了照顾"土豆"而坚强生存的故事,且文章第⑭段写到"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其次,分析选项可发现,只有B项最符合。故选B项。‎ ‎(2019重庆A卷改编) 现代文阅读。(13分)‎ ‎(二)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 文中多次出现三婶这一人物,下列选项对三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三婶买下老宅,并主动送回钥匙,体现了三婶重情重义。‎ B. 我们回到老家,三婶周到热情地招待,体现了三婶淳朴热情。‎ C. 三婶讲述自家"老钥匙"的故事,体现了其热爱故土家园。‎ D. 老房拆迁时三婶的话,体现了她对"拆村建社区"的不满。‎ ‎【答案】D ‎ ‎【解析】第⑮段中老房拆迁时三婶说"也好,咱们有钥匙",这体现了三婶对老房子的不舍,并没有体现出她对拆迁的不满。D项表述有误,故选D项。‎ ‎2. 请简要分析第⑭段划线句中"密码"的含义。(3分)‎ ‎【答案】"密码"是钥匙上"那一个个齿痕",在这里指它会让我们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解析】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结合内容可知文中的"密码"是钥匙上"那一个个齿痕",在这里指它会让我们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3. 本文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都写了母亲,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答案】本文主要写母亲一直珍惜并保存着老宅钥匙的事情,可见母亲是一个热爱故土家园的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表现了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人。‎ ‎4. 文中的"老房子"承载着许多情感,下列选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通过写文中人物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赖,表现出大家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 B. 通过写三婶在讲述她老家的房子的故事中回想起的与亲人生活的场景,表现出血脉亲情。‎ C. 通过写"我"和弟弟瞒着母亲卖掉老房子的事情,表现了"我"和弟弟对母亲的冷漠。‎ D. 通过写三婶送回钥匙以及我们回乡后三婶对我们的热情款待,表现出了邻里真情。‎ ‎【答案】C ‎ ‎【解析】由第⑤段内容可知,"我"和弟弟之所以卖掉房子是因为觉得老房子不会再有人住,搁置着会倒塌;由第⑨段中回乡时"我"和弟弟看到母亲开心的样子,眼神里藏着忐忑,可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故选C项。‎ ‎(2018内蒙古中考卷) (三)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尔真言。"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1. 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答案】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 ‎【解析】考查对题目中"红"这一关键性字眼的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好内容后再作答。如可分析整理2段的"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4段的"红火又热烈",8段的"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最后一段的"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等句,即可归纳出答案。‎ ‎2. 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牺脱的儒雅形象。‎ ‎【解析】考查对文章首段的写作方法的分析。细读第一段,从描写角度分析,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等。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温暖的氛围;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是为了刻画形象。当然所有描写都没有脱离春联这一中心。‎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 ‎【答案】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 ‎【解析】考查重要文句的作用。这需要首先读懂文句的内容,然后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再答出文句的意义。"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生活在闭塞、贫瘠土地的人们高尚的文化的追求。正好迎合了文章的上下文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 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答案】"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析】考查文字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中的"酵"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令人沉醉。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突出了憧憬美好生活的主题。‎ ‎(2020中考预测题)现代文阅读。(14分)‎ ‎(四)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目标是实现每公顷产量20吨。"在与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的座谈会上,袁隆平笑着说。‎ ‎②他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岁,他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这次出发来北京之前,袁隆平一大早还先到田里待了半个小时,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暂地道个别。而带着"共和国勋章"回去后,袁隆平说,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我晚上,满脑子都是稻子的事情。"这位杂交水稻的"开拓者"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他的名字想必许多人都不陌生。‎ ‎③他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他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因为对田园之美、园艺之乐的向往,他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选了学农。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国内外多种中外文农业科技杂志,对学术孜孜以求。他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去感悟、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重要的是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当时的他已显现出一个青年人的大胆思辨和成年人思维的缜密老练。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就是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1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他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为了找到意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回。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不育株,汗水在他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检查到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⑤在他89岁的生日时,有人问及生日愿望,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如今,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⑥除了在农业科学创新方面的成就,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心细幽默、随性自由的可爱老头,即使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收获了那么多的荣誉,他依然淡泊名利,追求自在幸福的生活。‎ ‎⑦有一次他加班到晚上11点,回家后他邀请爱人去游泳。临出门前,他特意带上一把小剪刀,她不解地问,带剪刀干什么?他说,河里有许多渔民布下的渔网,夜里游泳万一碰着鱼钩,能马上剪开帮她脱身。她听了,点了一下头,心里是幸福潮涌。这种细心的爱长年流向她的心田,并未因婚姻的持续而减少或消失。他还是一个幽默的人,都说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时,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他严肃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当书签呢。"‎ ‎⑧他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 ‎⑨如今,在他的心里也许种下了一亩田,那里不受世俗纷扰,透着恬静,安逸,但依然为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不懈努力着……‎ ‎1. 下列选项对袁隆平具有的品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敢于创新。通过研究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B. 有雄心壮志。虽已年老,但仍有"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远大梦想。‎ C. 比较自满。因为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收获了许多的荣誉。‎ D. 有坚韧顽强的意志。顶着酷暑,用放大镜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只为寻找不育株。‎ ‎【答案】C ‎ ‎【解析】由文章第①段"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以及第⑤段"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知,袁隆平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果。C项表述有误,故选C项。‎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上,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B.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到湖南乡下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 C. 因曾亲眼目睹了大饥荒,所以"杂交水稻"成为袁隆平毕生追求的事业。‎ D. 在生活中,袁隆平是一个随性自由的可爱老头,追求自在幸福的生活。‎ ‎【答案】A ‎ ‎【解析】由文章第①段"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可知,袁隆平并不是在国庆庆典上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而是在庆典之前。A项表述有误,故选A项。‎ ‎3. 标题中的"那颗种子"在本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答案】①表层上指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种子;②深层上喻指袁隆平,赞誉他是"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 ‎【解析】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根据全文所写,标题中的"那颗种子"有两层含义。‎ ‎4.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中袁隆平的品质与课文《邓稼先》中的"邓稼先"有何相似之处?(4分)‎ ‎【答案】这篇文章感情基调是于轻松、愉快中夹杂着对袁隆平献身科学精神的赞赏、敬佩。两人品质的相似点:都具有献身科学、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忠厚朴实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作答时,需结合全文内容,写作背景和关键性的语句来具体分析。这篇文章感情基调是于轻松、愉快中夹杂着对袁隆平献身科学精神的赞赏、敬佩。两人品质的相似点:都具有献身科学、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忠厚朴实的品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