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42 KB
  • 2021-11-18 发布

小学数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1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114‎ 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第1课时 1~5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数、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经历数、摆、比、画等操作过程,将数与物体个数对应起来,初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积极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难点]初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这句话中有哪几个数字:小红的书包里有1个文具盒,2本书,3本本子,4支铅笔,5块橡皮擦。‎ 学生认真听,交流听出了哪几个数字。‎ 师启发: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学生交流,用数字说一句话。‎ 师揭示课题:刚才我们说了1、2、3、4、5这几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这5个数字朋友。(板书:1~5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启发观察:一群可爱的数字娃娃藏在这幅升国旗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把你看到的,用带有数字的话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师指导学生全面观察,用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图中有一面国旗、两只小鸟、三个同学、四盆花、五棵树。‎ 师提问:“一面国旗”用小棒表示,该怎么摆?‎ 学生摆出1根小棒表示。‎ 师小结:1面国旗、1根小棒,它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用数字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 ‎“两只小鸟、三个同学、四盆花、五棵树”用小棒表示,该怎样摆?用数字几表示?(2~5的教法同上)‎ 114‎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 生从1读到5,读的过程中感受数的顺序。‎ ‎(二)教学例2‎ 师:同学们刚才从图中找出了1~5这些数字娃娃,你们能用圆片表示出这些数吗?请用圆片表示出数字1。‎ 生摆出1个圆片表示数字1。‎ 师启发思考:摆圆片表示数字2。想一想,1是怎么变成2的?‎ 生发现1再添上1就是2,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师:摆圆片表示数字3、4、5。(教法同数字2的教学)‎ 生摆圆片,发现3、4、5各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师:原来数字娃娃1、2、3、4、5之间还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边摆边说: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5去掉1是4,4去掉1是3……2去掉1是1。‎ ‎(三)教学例3‎ 师启发:在摆圆片的时候,表示数字2是摆了2个圆片,在生活中2还可以表示什么?先看教材第7页例3自学,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数量是2的物品,理解数字2的意义。‎ 师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的物品。‎ 师:1、3、4、5可以表示什么,同桌的学生相互说一说,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好。‎ 学生先同桌交流,师组织大组交流,对说得多及与众不同的组给予表扬。‎ 师小结:每一个数字都很奇妙,所有个数是1的物品都可以用1表示,所有个数是2的物品都可以用2表示……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表示这么多丰富的意义,这就是神奇的数学王国带给我们的惊奇。‎ ‎(四)教学例4‎ 师:你能用手来比数字1~5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边用手比,一边说:1添上1是2……4添上1是5。5去掉1是4……2去掉1是1。‎ 师生一起边比边说,通过比手指数数来巩固沟通相邻数之间的联系。‎ 师:你能画○来表示1~5吗?翻开教材第8页,1用1个○表示,1添上1是2,画一画。接着往下画,一边画,一边说:2添上1是3……4添上1是5。‎ 生在书上画○,一边画一边说,继续巩固相邻数之间的联系。‎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写数。首先观察一下各数字的笔画顺序,伸出食指,学着写一写。‎ 学生伸出食指沿着数字中箭头所标示方向进行书空练习。教师介绍数字的口诀:“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枰”。‎ 114‎ 师:我们要在田字格中写数字,注意观察数字应写在田字格的哪一部分?‎ 学生发现数字都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 教师先示范书写,讲解数字的起笔、收笔、拐弯、停笔位置和在田字格里的布局。然后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1题。‎ 生数数,连线,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 说一说1、2、3、4、5还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3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师指导学生观察第1幅图:圈了几个三角形,写数字几?‎ 师启发思考:第2幅图,圈了2个三角形,应该写数字几?接下来可以怎么圈,怎么写数。‎ 学生观察图,理解题目意图,按要求圈图写数。‎ 师组织集体交流:后3幅图,你是怎么圈的,怎么写的?‎ 生交流:圈3个,写3;圈4个,写4;圈5个,写5。‎ 师肯定生的想法,圈法可以不同,顺序也可以调换,只要圈的个数和写的数字相对应,都是正确的。‎ ‎4.独立作业:“练习一”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认识了1~5各数,还学习了数字的书写。你学得怎么样呢,给自己评评分吧!‎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5的认识(1)‎ 114‎ 第2课时 1~5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究掌握数的组成,体验数字分解的多样性。‎ ‎2.能有顺序地分小棒,发现1~5各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序。‎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掌握数的组成。‎ ‎[难点]发现1~5各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谁能用手一边比,一边数给大家听?‎ 生比手指数数,复习1~5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1~5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数字娃娃来分一分。[板书课题:1~5的认识(2)]‎ 二、互动新授 师提出要求:请大家摆出5根小棒,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分小棒的情况。‎ 师组织交流:5可以分成( )和( )。‎ 生1: 5可以分成2和3。‎ 生2: 5可以分成1和4。‎ 生3: 5可以分成4和1。‎ 生4: 5可以分成3和2。‎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了解多种分法。‎ 师启发思考: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种分法,老师有些混乱。谁能按着一定的顺序来分一分、说一说,让老师听得更明白。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生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演示按顺序分小棒: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师板书:‎ 师点评:像这样有顺序地分小棒,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明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有顺序地分小棒吧!‎ 生集体操作小棒,有顺序地分解5,边分边说。‎ 师:看教材第8页例5,填空,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观察发现:‎ 114‎ ‎(1)左边的数每次多1,右边的数每次少1。‎ ‎(2)分解出的两个数合起来都是5。‎ ‎(3)“5分成1和4”与“5分成4和1”、“5分成2和3”与“5分成3和2”的分法刚好相反,它们其实是一样的,只记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师:大家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发现来记一记5的组成。比一比,看谁反应快。5可以分成1和( ),5可以分成4和( ),1和4组成( )。5可以分成2和( ),5可以分成3和( ),2和3组成( )。‎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4题。‎ 出示题目,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师指导:第1小题该填几?‎ 生思考,完成第1小题:3可以分成2和(1)。‎ 师提示:摆出3根小棒,分一分,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生操作小棒,检查答案。‎ 师:第2小题该填几?‎ 生思考,完成第2小题:1和2组成(3)。‎ 师:摆一摆小棒,是3根小棒吗?‎ 生操作小棒,强化记忆。‎ 师:完成2个小题的填空后,再摆小棒进行检查。‎ 生独立思考,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5题。‎ 师提出要求: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你能有顺序地分一分吗?‎ 生操作小棒,分一分,说一说。‎ 师组织集体交流:4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有序地分小棒,说组成: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师引导观察:读一读4的组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方向观察表格。横着看第一排数字是1、2、3,从小到大,第二排数字是3、2、1,从大到小。竖着看,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是4;1和3与3和1这两组分解数刚好相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3可以分成1和2,2和1;2可以分成1和1;大家可要记牢。‎ 五、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114‎ 第3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0,能正确读写0。知道0表示“没有”和“起点”两种含义。‎ ‎2.经历0产生的过程,能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0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0,能正确读写0。‎ ‎[难点]理解0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在数字王国认识了5个数字朋友,一起来回忆一下是哪5个数字娃娃。生数出1~5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师:谁来帮这5个数字朋友排排队?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生给1~5各数排队,可以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复习数序。‎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数字朋友,看看它是谁?(板书:0的认识)0表示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用0来表示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互动新授 ‎(一)0表示没有 ‎1.猜硬币,认识0。‎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3枚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师提问: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生自由猜测盒子里的硬币数量。‎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倒出盒子里的硬币,学生数一数,共有3枚硬币。‎ 盒子里不放硬币,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师提问:现在呢?再猜猜看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生根据声音判断盒子里没有硬币,应该用数字0来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打开盒子验证),果真一个也没有。没有,我们就用0表示。(板书: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读作“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巩固0的认识。‎ 出示教材第10页例1图。‎ 师指导观察:小明星期天上街,买了两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他手松了,气球飞走了。这时小明手里一个气球也没有,该用几表示呢?‎ 学生数数,用数字表示气球个数。两个气球用数字2表示,没有气球了,就用0‎ 114‎ 表示。‎ 师启发: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丰富对“0表示没有”意义的理解。‎ ‎(二)0表示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知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但0该排在数字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生把0放到1的前面,回忆直尺上有这样的排序,引出直尺。‎ 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0在什么位置?‎ 生观察发现0在1的前面,在整个数列的最前面。‎ 师讲解:直尺上的数是从0开始数起的,也就是说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板书:0可以表示起点)‎ 师示范数段数: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0~1,有一段,用1表示;0~2,有两段,用2表示;……数越大,离0越远,中间的距离越远。‎ 生跟着老师一边说:0~1,有1段;0~2,有两段;……一边用手比画着数直尺上的段数,感受1~5各数与0之间的距离长短。‎ 师启发思考:想想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表示起点?‎ 生联系生活举出0表示起点的例子,比如说跑步时,起点可以记作0。‎ ‎(三)书写0‎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仔细观察,看看0长什么样子?‎ 学生认真观察0的外形,为书写作准备。‎ 师组织讨论:要把数字0写漂亮,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师梳理小结: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要写成椭圆形。‎ 师示范写0,学生观察书写,完成教材第10页例3的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1.联系生活,发散思考。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0?‎ ‎2.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指导看题:请识字的学生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提问:第二幅图为什么写0?‎ 生交流:一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 师强调:没有就用0表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5题:数方格填数。‎ 114‎ ‎(1)读题,指导理解题意。‎ 教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独立思考,填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读数字,观察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4)小结:从左往右看,方格每次多1格。从上往下看,每次多1个方格。‎ ‎4.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2、3题,教材第15页“练习一”第5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当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表示。在直尺上,0排在最前面,表示起点。‎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4课时 比 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词语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能规范、工整地书写符号,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114‎ ‎[难点]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左手拿3根粉笔,右手拿4根粉笔)老师两只手里各有几根粉笔,比一比,哪只手里的粉笔要多一些。‎ 学生数一数,比出左手的粉笔比右手的少,右手的粉笔比左手的多。‎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板书:比较)‎ 二、互动新授 ‎(一)分类数数 师创设情境:在我们校园的花坛里,开放着许多美丽的花,每天都有成群的蜻蜓和蜜蜂在上面飞舞。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例1情境图)。数一数,蜜蜂、蜻蜓、花的数量各是多少?填在课本上。‎ 学生看图,分类数数,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师启发思考:我们把花、蜜蜂、蜻蜓的数量来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先选哪两种来比呢?‎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灵活开展“同样多”和“比多少”环节的教学。‎ ‎(二)认识同样多 ‎1.学习“一一对应法”。‎ 师:把花和蜜蜂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 师:谁能把它们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数量同样多。‎ 学生拿出花和蜜蜂的图片,自己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一生在黑板上一一对应地摆出蜜蜂和花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是这样摆的,大家看看他摆得好吗?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一对应摆法的特点:一个对一个,对得整齐,看得清楚。‎ 师小结方法:像这样一个对一个(一边说一边在蜜蜂和花之间画虚线连接),对得整整齐齐,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法。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一对应”的摆法吧。‎ 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法”摆花和蜜蜂的图片。‎ ‎2.认识同样多。‎ 师讲解:蜜蜂的只数是3,花的朵数也是3,一个对一个,刚好对应完,不多也不少,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蜜蜂和花同样多(板书:蜜蜂和花同样多),也就是3和3‎ 114‎ 同样多。‎ 生读一读:蜜蜂和花同样多,3和3同样多。‎ ‎3.认识等号。‎ 师:数学中为了简明,常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某些意思。“同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教师在两个3中间写下“=”,介绍“=”是等号,“=”用两根一样长的短横线对齐,表示“同样多”,也就是相等的意思。“3=3,读作:3等于3。”‎ 全体学生书空,边读边写。‎ 师引导比较:“蜜蜂和花同样多”这句话写出来要这么多个字(手指文字板书),用图片表示要摆这么大一块地方(手指比较图),但在我们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只需写作“3=3”。比一比,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观察发现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最简洁。‎ 师小结:这就是神奇的数学,几个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能表示出比较的结果。‎ ‎4.巩固练习。‎ 教师摆4个圆,请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是几等于几?‎ ‎(三)认识多与少 师:请同学们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蜻蜓和蜜蜂。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蜻蜓和蜜蜂图片,发现蜻蜓比蜜蜂多1只。‎ 师讲解:一对一比较发现,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的只数是3,蜻蜓的只数比蜜蜂多,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作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我们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大于号:大口子朝前是大于。‎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大于号,记忆大于号。‎ 师:蜻蜓比蜜蜂多,反过来怎么说?‎ 生:蜜蜂比蜻蜓少。‎ 师讲解:蜜蜂比蜻蜓少,3比4少,我们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我们可以用口诀“小尖尖在前面”来记忆小于号。‎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小于号,记忆小于号。‎ 师:观察“4>3、3<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向刚好相反,数字的位置也刚好相反。‎ 师强调: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一直都是朝着大数的方向。‎ ‎(四)教学例2‎ 师:在田字格描红练习写“<”、“>”和“=”,比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规范写法。‎ ‎(五)教学例3‎ 师:先摆出3个圆形,在圆形的下面摆出和圆形同样多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 114‎ 形该摆几个,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3个圆形和3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采用“一一对应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它们同样多。填一填:( ) ( ),读一读。‎ 学生根据图填出3=3,读等式。‎ 师:要求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多2个,又该怎样摆?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5个三角形,交流想法。‎ 师:看图填空:( ) ( )。‎ 学生说出3<5、5>3两种式子,读一读,完成书上填空。‎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第(1)小题,正方形和圆形一个对一个,不多也不少,就是同样多,填等号。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课堂活动”第3题。‎ 师指导读题,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集体订正:第(1)小题怎么画,为什么?‎ 生说想法:△和☆同样多,☆有4个,△已经画了两个,所以还要画2个△。‎ 师问:第(3)小题怎么画,你是怎么想的?‎ 生通过交流发现:XSDY9,JZ;P〗有3个,△比XSDY9,JZ;P〗多,应该画4个或5个。‎ 师问:第(4)小题怎么画,你是怎么想的?‎ 生交流:○画1个、2个、3个、4个都可以。‎ 师小结:画图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3.课堂游戏:对对子(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 ‎(1)游戏示范。‎ 师说:3比4小,生对:4比3大。‎ 师说:4<5,生对:5>4。‎ ‎(2)一生说,一生对。‎ ‎(3)同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比较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能让大家将比较的结果看得更清楚。我们还认识了“<、>、=”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其中大于号和小 114‎ 于号方向相反,大家一定要把它们分清楚。‎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认识一图二式,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 师:(先左、右手各出示1根小棒,然后将两只手的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1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3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棒,说数的组成,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 ‎ ‎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样将两部分“合起来”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114‎ 二、互动新授 ‎(一)认识加法 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1图)看图说图画的意思。‎ 引导学生表述: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生表述的同时师板书:2 1 3)‎ 师:这种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情形,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专门的运算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运算吗?(生回答:加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师板书课题)。‎ 师:加法有一个专用符号叫“加号”,我们把它写在2和1的中间,表示把2和1这两部分“合起来”。‎ 师:观察加号,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观察发现加号是一横一竖加在一起,练习写加号。教师提醒学生写加号的时候要横平竖直。‎ 师:2和1合起来是3,用等号来表示。(师板书“=”)加法算式2+1=3,读作:2加1等于3。(板书:读作:2加1等于3)‎ 生读算式,书空练习写加法算式。‎ 师:生活中,哪些情况也可以用2+1=3来表示呢?‎ 学生举例:原来有2条金鱼,又买来1条金鱼,合起来有3条金鱼;我有2个气球,妹妹有1个气球,合起来有3个气球……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结:2+1=3不仅可以表示把小车合起来,还可以表示把金鱼合起来,把气球合起来……它的本领可真大,只要是将数量2和数量1的物品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2+1=3来表示。‎ ‎(二)探索算法 师先出示3朵红花,问:这是几朵花?再摆2朵,问:又是几朵花?师画上圈后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交流图意:3朵花与2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生:3+2‎ 师:为什么用加法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 师:3+2等于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教师注意梳理算法,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生1:我是看图数,1,2,3,4,5。(看图数)‎ 生2:我是从3开始接着数4、5。(接着数)‎ 生3:我们以前学过3和2合起来是5。(数的组成)‎ 114‎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方法吧。‎ 师:看教材第17页例2,读一读书中两种算法,填空,练习算式书写。‎ ‎(三)一图二式 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3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一边有4支铅笔,另一边有1支铅笔。‎ 师:列出加法算式。‎ 生:4+1=5‎ 师:看教材第17页例3图,图中小朋友列出了4+1=5和1+4=5两个加法算式,他们列出的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学生观察的顺序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 师小结:同一幅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就不同。这就是数学里的“一图二式”,一幅图能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师:观察算式4+1=5和1+4=5,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算式中都有1、4、5这3个数,只是1和4的位置交换了,得数都一样。‎ 师小结: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4+1=1+4。‎ 三、巩固拓展 ‎1.画一画,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表述加法算式的意思,再指导画图,在说和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3+1,3表示左边有3个三角形,1表示右边有1个三角形(右边画1个三角形),合起来有4个三角形,3+1=4。‎ ‎2.摆一摆,强化一图二式。(“课堂活动”第4题)‎ 师提出要求:数出4根小棒,分一分,摆一摆,每种摆法填出两个加法算式。‎ 生操作小棒,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怎样列式,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交流小棒的分法和列出的算式,交流中发现2+2=4这种摆法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3. 0的加法。(“练习二”第2题第1幅图)‎ 师指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图意:左边有3个草莓,右边一个草莓也没有。‎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填在书上。‎ 生列式,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补充练习:‎ ‎0+1= 2+0= 5+0= 0+4=‎ 114‎ 师小结:0的加法比较有趣,一个数和0相加就等于它本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时就可以用加法计算。一幅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写出2个加法算式,这叫“一图二式”。观察一图二式,我们发现相加的两个数虽然交换了位置,但得数不变。0的加法最有趣,0加上几还等于几。‎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6课时 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号和减法算式,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操作,自主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3.认识减法的一图二式,领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小棒,复习数的分解。‎ 师先出示5根小棒,然后将5根小棒藏在身后,左手拿出1根,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根?5可以分成1和几?‎ 师先出示5根小棒,然后将5根小棒藏在身后,左手拿出2根,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根?5可以分成2和几?‎ ‎……‎ 板书:‎ 114‎ ‎2.师演示:4根小棒,拿走1根,还剩3根。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师启发:“拿走、还剩”,这和以前学过的“合起来”一样吗?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又需要什么符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认识减法 出示例4情境图,师引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哪幅是第一幅?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左下角的圆点)‎ 师指导语言:谁能将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表述:原来有3个同学,后来走了1个同学,还剩下2个同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板书“3 1 2”)‎ 师启发:怎样列算式?还是用加法吗?‎ 生尝试列出减法算式。‎ 师讲授:3个小朋友中走了1个小朋友,就是在原来的3个中去掉了1个,我们用减法3-1=2来表示。减法的符号“-”,叫减号。(指导学生写减号,一短横要写直)整个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男生读,女生读,边读边书空写算式。)‎ 读作:3减1等于2。‎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3-1=2表示什么意思?再全班交流。‎ 师小结:3个同学是原来的总数,“-1”表示从3个同学(总数)中走了一个,2表示还剩下2个同学。‎ 师强调:减号前面的数表示总数,写减法算式时要先找总数。‎ 师启发:生活中,哪些情况也可以用3-1=2来表示呢?‎ 学生举例:原来有3个苹果,我吃掉了1个,还剩2个;停车场原来有3辆汽车,开走了1辆,还剩2辆……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情况,这时就可以用减法表示。‎ ‎(二)探索算法 师说要求:先摆出5根小棒,再拿走两根,还剩几根?‎ 生按要求操作小棒。‎ 师:根据刚才摆、拿小棒的过程,列出减法算式。‎ 生列出算式5-2=3。‎ 师设问:5-2=3.你怎么知道得数是3?‎ 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教师注意梳理算法,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生1:我是看图数剩下的小棒,1、2、3。(看图数)‎ 114‎ 生2:我是从5开始倒着数4、3。(倒着数)‎ 生3:我们以前学过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数的分解)‎ 生4:我们学过2+3=5,所以5-2=3。(做减法,想加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方法吧。‎ 师指导看教材例5小棒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观察图,认识图中的虚线表示“拿走”。说图意:原来有5根小棒,去掉了2根,还剩3根。‎ ‎(三)一图二式 出示例6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出示问题:(1)一共有5只兔,白兔有1只, 兔有几只?‎ 生列式,交流:用减法算,5-1=4。‎ 师追问:算式中的5、1、4表示什么?‎ 生交流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巩固减法的意义。‎ 师小结:从总数5里边减去白兔的只数,就等于 兔的只数。‎ 师启发:如果告诉你 兔的只数,要求白兔的只数,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列式,交流:用减法,5-4=1。‎ 师小结:从总数5里边减去 兔的只数,就等于白兔的只数。‎ 对比:观察两个减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减法算式里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5、1、4。都是用5来减,1和4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总数-白兔的只数= 兔的只数,总数- 兔的只数=白兔的只数,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这是减法的“一图二式”。‎ 三、巩固拓展 ‎1. 0的减法。(“课堂活动”第4题)‎ 学生试算,集体订正:3-3=0,4-4=0,4-0=4。‎ 联系生活:谁能举例说一说算式3-3=0、4-0=4的意思?‎ 生举例,如:原来有3个桃子,后来3个桃子全部都被吃掉了,一个也不剩,就用0表示。又如:一共有4个桃子,一个也没吃掉,还剩4个桃子。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对0的减法意义的理解。‎ 及时巩固:‎ ‎2-2= 5-5= 1-1=‎ ‎3-0= 2-0= 5-0=‎ 师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本身。‎ ‎2.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课堂活动”第5题)‎ 114‎ ‎(1)巩固“一图二式”(第1幅图)。‎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荷叶上原来有几只小青蛙,跳走了几只小青蛙,还剩几只小青蛙?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5、1、4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观察图画,列式:5-1=4,5-4=1。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5表示一共有5只青蛙,1表示跳走了1只青蛙,4表示还剩下4只青蛙。‎ 师小结:总数5-跳走的1只青蛙=荷叶上剩下的4只青蛙,总数5-荷叶上剩下的4只青蛙=跳走的1只青蛙。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2)一图四式(第2幅图)‎ 生看图,说图意。‎ 师:可以怎样列式?‎ 师引导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2+3=5,3+2=5,5-2=3,5-3=2。‎ 对比观察:读一读这四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算式中都有2、3、5这三个数,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加法的得数是减法的总数。‎ 师小结:我们发现加法和减法是有联系的,它们是一家人。‎ ‎3.书写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认识了数学里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运算——减法。当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时,我们就可以用减法来表示,和加法一样,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减法的一图二式中,总数是一样的,减去的数和得数交换了位置。0的减法也很有趣,谁减去0还等于它本身。‎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4‎ ‎1.通过复习,巩固0~5各数的认识,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加减法。‎ ‎2.梳理单元知识点,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各知识点。‎ ‎[难点]梳理单元的知识点,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整理 师:(创设凌乱的讲台情景)讲台有些乱,会影响老师上课,怎么办呢?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师:整理就是将东西有条理地存放,这样会更方便我们使用。其实学知识也一样,到了一定时间就需要整理一下,让它更有条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一)回忆整理。‎ 师:这单元学过哪些知识,请大家看书回顾一下。‎ 师: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教师板书主要的小标题,形成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巩固,内化认识。‎ ‎1.复习数的认识。‎ 师:本单元我们主要认识了0~5这几个数字娃娃,现在来检查一下你学得怎样。请看教材第23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看一看是哪些数字娃娃,并给树叶涂色来表示这些数字。‎ 师追问:数字1该怎样涂色表示,数字0又该怎样涂色表示?‎ 师小结:每一个数字娃娃表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大家要仔细数数,把它们数清楚。‎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5各数。‎ 师:看教材第23页第3题,填一填。‎ ‎2.复习比较。‎ ‎(1)“练习三”第1题。‎ 师:读题,按要求画一画。‎ 师:(1)小题为什么画5个○,你是怎样想的?‎ 师:(2)小题画几个△,为什么?‎ ‎(2)“整理与复习”第2题。‎ 师:读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14‎ ‎3.复习加减法。‎ ‎(1)“练习三”第6题。‎ 师:看图数一数,列出算式。‎ 师: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读一读四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算式中都有1、4、5这几个数,说说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把左边和右边合起来总数用加法,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可以得到另一部分。加法和减法刚好是相反的。‎ ‎(2)“整理与复习”第4题。‎ 师: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师选择一两道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复习多种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训练思维 ‎1.填一填。‎ 出示题目:3>( )+( )‎ 分析题意:观察式子,左边是数字3,右边是一个加法算式,中间是大于号,表示什么意思?‎ 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质疑:填1+2=3可不可以,为什么?‎ 师小结:按照题目要求,只要得数小于3的加法算式都可以。以后大家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符号,认真思考,找出答案。‎ ‎2.巩固练习:“练习三”第2、3、4、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其中第三题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之间的比较,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讲解如何观察思考此类题目,指导解题策略:先计算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3.实践应用: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学习今天小标题整理法,梳理出一单元的知识点,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出几道题考考爸爸妈妈。‎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以后大家也可以像今天一样,学完一个单元后,先看书回顾一下,利用书中的小标题整理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一做相关的练习,看看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弄懂。没弄懂的要赶紧问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教学后记】 ‎ 114‎ 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第1课时 6~10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6~10各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能熟练地对6~10各数进行分解与组合。‎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6~10各数,理解各数表示的意义,能清楚地表示几和第几。‎ ‎[难点]能规范地书写6~10各数,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这天好多同学出来植树(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都有什么?各有多少?同桌互相用带数的一句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不一定要按数的大小顺序说,涉及6~10的数都可以。‎ ‎3.师小结:刚才在图中找出了6~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6、7、8、9、10)。‎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6~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拓展认数 ‎1.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或身边的事物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相应摆出表示该数字的小棒或其他事物。同桌可互相检查对错)‎ ‎2.小组之间说一说,摆一摆。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3.小结:6可以表示6根小棒、6支铅笔、6个圆片……那么7、8、9、10呢?‎ ‎4.巩固认识,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三、比、画、读、写 ‎1.同桌玩游戏。‎ ‎(1)由甲同学说数字,乙同学伸出手指来表示这个数,如果对了就由乙在练习本上画出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圆圈,然后两个同学一起读一读,完成一遍后再交换进行。如果一方出错了要加罚一次,并读两遍。‎ ‎(2)通过刚才的游戏,你能知道哪个数比哪个数大,哪个数比哪个数小吗?‎ 学生先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学生对发言同学说的内容进行纠正或评价。‎ 小结:从小到大排是:6、7、8、9、10。‎ 114‎ ‎2.写一写。‎ ‎(1)多媒体动画演示6、7、8、9、10的书写过程,学生边认真观察,边书写。‎ ‎(2)教师指导书写。‎ 学生先描红,再在书上书写,然后在练习本上书写,最后小组内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3)巩固练习,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看哪一个小组写得好。‎ 四、拨一拨,感知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先拨出5颗珠子,添1颗是几?6添1颗是几?……‎ ‎2.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6比5大1;7比6大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数应为:5、6、7、8、9、10。‎ ‎3.让学生先画7个圆圈。师:前面一个数和后面的数应当怎么画呢?‎ 小组合作完成。‎ 完成后各小组展示,对完成又快又对的小组提出表扬。‎ 五、探究数的组成 ‎1.拿出小棒,数出6根,把这6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全班交流,用“6能分成几和几”的句式说一说,再用“几和几组成6”的句式说一说。‎ ‎3.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组内交流分法。‎ ‎4.课堂活动第3题。‎ 小组内看卡片,对口令。‎ 全班对口令比赛,比一比哪组对得最流利。‎ 六、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数字?学到了哪些有关它们的知识?先互相说说,回家以后再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七、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2课时 6~10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3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知道数除了可用来计数外,还可以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比、划、数等活动建立数形结合,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几”和“第几”的区别。能正确使用“几”和“第几”来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用手指比划,数一数6~10各数。(顺数,倒数)‎ ‎2.拍手复习6~10各数的组成,重点是10的组成。‎ ‎3.看图数数填空。‎ 师:用我们学过的数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用数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区分“几”和“第几”‎ ‎1.师:今天动物王国可热闹了,因为它们正举行一次激烈的运动会(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图画,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师:你能当解说员,跟大家介绍一下赛场现在的情况吗?‎ 生:用“几”和“第几”口头介绍比赛情况。‎ ‎3.说说小花鹿跑在第几?小白兔呢?小花猫呢?小松鼠、小山羊、小熊猫分别跑在第几?‎ 生:口答。‎ ‎4.填完书上空白。‎ ‎5.数一数小松鼠前面有几个运动员,小松鼠后面有几个运动员。运动场上一共有几个运动员?这里的3个和第3一样吗?2个和第2呢?‎ 学生自由地说。‎ 师:“第几”是指小动物所排的位置,“几个”是指运动员的数量。‎ ‎6.小结: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和位置。‎ ‎7.游戏体会“几”和“第几”。‎ ‎(1)游戏一:猜猜他是谁?‎ ‎“××组第三位同学是谁?”“××后面的第4个同学是谁?”‎ 114‎ ‎(2)游戏二:我第几?‎ ‎“竖着数,我第几?横着数,我第几?”‎ ‎(3)游戏三:“××组的第5个同学起立。”“××组的第5个同学起立。”‎ 师生、生生互动体会“几”、“第几”的差别。‎ ‎(二)观察直尺图完整的认识10以内的数 ‎1.出示直尺图,学生仔细观察。‎ ‎2.师:0的后面一个数是几?1的前面呢?6的后面一个数是几?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9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生:口答。‎ ‎3.填完书上空白。‎ ‎4.数数:顺数,倒数0~10。‎ ‎5.师: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么?从右往左你又发现了什么?谁最大,谁最小?‎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汇报:‎ ‎(1)排在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排在左边的数比右边的小。‎ ‎(2)从左往右一个比一个多一。从右往左一个比一个少一。‎ ‎(3)最小的是0,最大的是10。‎ 三、巩固拓展 ‎1.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8~29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再次认识了6~10,还明白了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和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几”和“第几”来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3课时 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计算和是6,7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计算和是6,7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好吗?大家听清游戏的要求:老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个数,然后另一个同学也说一个数,使你们出的数合起来就是我说的这个数。‎ 师:现在我出5。(配手势)‎ 学生有说2的,同桌说3;有说1的,同桌说4。(配手势)‎ 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做这个游戏。‎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加法的游戏,这一节课我们学习6,7的加法。(板书课题:6,7的加法)‎ 二、合作探究,探索算法 ‎1.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瞧一瞧是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画意说完整吗?(教师播放教学动画:4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又有2个小朋友走过来一起玩)‎ 学生主要说出: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玩,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玩游戏,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个数学问题吗?‎ 114‎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师: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展示。学生发言:用加法算的,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把4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4+2=6。‎ ‎(4)探索算法及算法的多样化。‎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算的吗?‎ 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后,学生汇报。‎ 有的是从4后面接着数出5、6,所以4加上2就是6;有的是4和2合起来就是6;有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数;有的是想既然4和2组成6,所以4+2=6……‎ 师:大家真能干!你们的算法都是正确的。看来要算4+2=6,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只要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5)自主练习,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它们的背后藏着算术题。‎ 师:看,又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想邀请谁?(学生自主选择小动物后,电脑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立即算出得数)刚才同学们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下面,同学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全算对的同学就给自己一个笑脸,算错了就给自己加加油。‎ 三、一图二式,体会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1.拿出7根小棒,把它们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把结果记下来。‎ ‎1和6,;6和1;2个5;5和2;3和4;4和3。‎ ‎2.你能不能把它们写成加法算式?并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1+6=7;2+5=7;3+4=7;‎ ‎6+1=7;5+2=7;4+3=7。‎ ‎3.你能发现什么?‎ 它们的结果都等于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上下两个式子进行比较,体会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面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的规律。‎ ‎4.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数一数左边有几朵花,右边有几朵花。完成填空。进一步体会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面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的规律。‎ ‎5.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交流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14‎ 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算法多样化;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面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4课时 6,7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讨6、7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 ‎3.通过观察、尝试、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初步形成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多样化,能正确计算6,7的减法。‎ ‎[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6个乒乓球的盒子。‎ 师:这是一个装有6个乒乓球的盒子(拿出1个乒乓球),请你猜一猜,现在盒子里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还有5个乒乓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的学生可能想到6的“分与合”:因为6可以分成1和5,看见外面有1‎ 114‎ 个乒乓球,就知道盒子里有5个乒乓球。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加法:5+1=6,外面是1个乒乓球,盒子里肯定是5个乒乓球。还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因为外面有1个乒乓球,从1向后面数5个数就是6,所以知道盒子里还有5个乒乓球。‎ 教师拿出2个乒乓球:猜一猜现在盒子里还有多少个乒乓球?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数的组成、数数和加法等这么多得方法猜出了盒子里的乒乓球数,但是老师要告诉你们。除了可以用这些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这些问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7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6,7的减法。‎ 二、合作探究,体会算法 ‎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探索减法多样化。‎ ‎(1)创设问题情境,播放教学课件:操场上原来有6个小朋友在玩游戏,后来有2个小朋友有事回教室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学生可能只叙述事情的过程,没注意到数量的变化,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出学生人数的变化。‎ 小组交流汇报:操场上原来有6个小朋友在玩游戏,后来有2个小朋友有事回教室了。‎ 师:谁能根据这件事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操场上还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并说出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 ‎6-2。6表示操场上原来有6个小朋友,减去2表示走了2个小朋友。‎ ‎(2)探索算法。‎ 师:谁会计算这个算式?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探索算法。‎ 有的学生是从6倒着数2个数,5、4;有的是先摆6个圆片,拿走2个圆片,还剩4个圆片;有的是因为2+4=6,所以6-2=4;有的是想6可以分成2和4,走了2个,还剩下4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得算法,以后你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算。‎ ‎(3)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2.深化巩固。‎ ‎(1)猜数游戏,列出算式。‎ 师:老师带来了7根小棒,我和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我右手拿5根小棒,猜一猜老师左手有几根小棒?‎ 学生得出教师左手有2根小棒。‎ 114‎ 师:你能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吗?‎ ‎7-5=2。‎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摆一摆,写一写。‎ 师:现在请你们摆出7个小圆片,但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小组内谈论,列出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交流,写出算式。各小组摆圆片的情况不同,列出的式子也不同,但每组必是7-2=5和7-5=2;7-3=4和7-4=3……‎ 师: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我这里还有一道题:7-0,你知道等于多少吗?‎ 学生可以摆一摆,得出结果7。‎ 三、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例6教学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写出算式,算出得数,并在小组内说出你列的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集体纠正。‎ 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加法算式,教师适时引导点拨。4+3=7,3+4=7;7-4=3,7-3=4。‎ 师:加法和减法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不要引导太深,让学生明白可以根据加法算减法就行。‎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 学生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5课时 8,9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 114‎ ‎2.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感受“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一图四式”数字之间的相互变化和相互关系,通过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一图四式”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能看懂图意,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8,9的加减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操作小棒学习8的加减法 ‎1.数出8根小棒。‎ 教师:想一想,8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2.集体交流。‎ 学生有序地将8根小棒分成两堆,分完后,一个学生有序地回答。‎ ‎3.写加减法算式。‎ 教师提取6根小棒和2根小棒组成8根小棒。‎ 提问:6和2合起来是8,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6+2=8或2+6=8)‎ 根据6+2=8,你还能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8-6=2,8-2=6。)‎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8是由6和2组成的,所以6+2=8,对应的减法算式就是8-6=2,8-2=6)‎ ‎4.小结。‎ 观察由一组数的组成能得到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提问:8还可以分成( )和( ),写出 算式。‎ 读一读8的加减法算式。‎ ‎(二)操作圆片学习9的加减法 ‎1.同桌合作学习,9个圆片分2堆可以怎样分?‎ ‎(1)独立思考,有序地分一分。‎ ‎(2)小组交流。‎ 114‎ ‎(3)全班交流(有序板书学生的分法)‎ ‎2.根据这些分法,你发现了什么?(上面排的数逐渐变大,下面的数就逐渐变小,相对应的上下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3.根据刚才的分法,你能写出哪些加减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有序地写出9的加法、减法算式。)‎ 三、课堂活动 ‎1.完成教材第36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为9或和为8)(生生互动)‎ ‎2.完成教材第36页“课堂活动”第2题,看图列式,同桌交流。‎ ‎3.完成教材第36页“课堂活动”第3题。‎ 独立完成,思考:你有几种涂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8和9的组成,学会了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6课时 8,9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得数是8,9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了解简单图画数学问题的表现方式,正确理解图意,学会用语言进行题目描述,并能列式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得数是8,9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简单图画数学问题的图意,学会用语言进行题目描述,并能列式解决数学问题。‎ 11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找朋友游戏。(我出2,你出7,2和7组成9……)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游戏。‎ ‎2.看图列四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8,9的加减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出示南瓜图,图上画了什么?‎ ‎1.认识大括号。‎ ‎(1)仔细观察,这幅图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介绍大括号,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个。‎ ‎2.说图意,学会表述。‎ ‎(1)用三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语言提示:左边有( ),右边有( ),问题是求( )。‎ 学生一起说一说。‎ ‎(2)怎样列式?(5+4=9)‎ 你是怎样想的?(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3.巩固理解加法意义。‎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观察金鱼图。‎ ‎(1)用三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语言提示:总共有( ),左边有( ),问题是求( )。‎ 学生一起说一说。‎ ‎(2)怎样列式?(8-2=6)‎ 你是怎么想的?(求右边部分是多少,就是用总数减去其中一部分。)‎ ‎5.巩固理解减法意义。‎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二)教学例4‎ 观察图画。‎ 师:(电脑出示游泳图)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生:夏天到了,小朋友们在游泳池里游泳。‎ 生:游泳要注意安全,大家都在浅水区。‎ 根据图意说算式。‎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数学问题吗?‎ 114‎ 生:这里一共有8个同学。‎ 师:我们最好不要直接报出结果,想好了问题,考考其他同学,看看别人是不是和你一样聪明。那这个问题该怎么问呢?‎ 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人?‎ 生:一共有8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请列出算式。‎ 生:5+3=8,我是这样想的:正在水里游泳的有5个人,站在游泳池边上的有3个人,加起来一共有8个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么算?‎ 生:还可以3+5=8,我先数池边上有3个人,再加上水里的5个,一共是8个人。‎ 师:谁能根据图画的意思,列出减法算式呢?‎ 生:8-5=3 8-3=5‎ 师:你说得很好,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小结:根据这幅图的意思,我们可以列出,两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一图四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列出算式并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完成教材第35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8,9的加减法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实像这样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试着举出几个,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 师:看来,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只要大家好好学习,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7课时 10的加减法 1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把10进行分解,能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通过划、填、数、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把10进行分解,能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难点]通过划、填、数、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上星期的科技小制作比赛中,我们班第1小组的同学的作品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高兴吗?学校奖励我们班第1小组一盒钢笔!‎ 教师出示一盒钢笔,然后把钢笔1支1支地从盒子里面拿出来;学生1支1支地数。‎ 师:一盒有几支?‎ 一盒有10支,也就是10支是一盒。‎ 师:不多不少正好是10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进一步认识10。‎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10的知识了,谁来说一说呀?‎ 学生认真思考,会数10,知道10比9大。认识拾圆钱。我的座位号是10号,10比9、8、7、6、5、4、3、2、1、0都大。‎ 师:你怎样知道是拾圆钱?‎ 拾圆钱纸币上有一个10。‎ 师:谁知道10的分解和组成?你能说一组吗?‎ ‎10可以分成1和9,1和9组成10。‎ 师:大家来做两个游戏好吗?‎ ‎(1)伸手指。‎ 师生伸出两只手,边说边做。手势:左手出1个手指,右手食指弯曲成9,双手一拍组成10。10的组成:1和9组成10。左手出2个手指,右手拇指和食指变成8,双手一拍组成10。2和8组成10。左手出3个手指,右手拇指和食指组成7,双手一拍组成10。3和7组成10。左手出4个手指,右手拇指和小指变成6,双手一拍组成10。4好6组成10。左手出5个手指,右手出5个手指,双手一拍组成10。5‎ 114‎ 和5组成10。‎ ‎(2)对口令。‎ 同桌之间完成。一个同学出1,另一个同学出9,合并起来就是10……‎ ‎2.探索10的加减法的算法。‎ 师:如果刚才我刚才那一盒钢笔里面拿出3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拿了3支,盒子里还剩7支,盒子里原来有多少支?盒子里可以装10支笔,已经装了7支,还能装多少支?‎ 师: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解答吗?‎ 师: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这么热烈,哪组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说一说你们的算法?‎ 我们组用小圆片代替钢笔,文具盒里放10个圆片,拿出3个,还剩下7个。算式是10-3=7。我们选择第1个问题,拿了3支,盒子里还剩7支,盒子里原来有多少支?把拿出来的3支笔又放到盒子里,一共有10支笔。算式是:7+3=10。‎ 我们组也是选择第1个问题。我们的算式是:3+7=10,一共有10支笔。‎ 师:同学们发现这两个算式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 加数3和7交换了位置,和都是10。‎ 教师板书:7+3=10 3+7=10 10-3=7 10-7=3‎ 师:你能发现这4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做减想加,以加助减”。‎ 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得到了奖品,而且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列出了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三、课堂联系,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例2,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反馈纠正。‎ ‎2.让学生尝试完成例3,在课本上先划一划,然后根据结果写出算式。小组代表发言反馈,全班纠正。‎ ‎3.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师:10的加减法与前面我们学过的加减法有什么联系?你们小组内谁算得快?他是怎么算的?学生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8课时 连加、连减 1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 ‎2.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 ‎[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别邀请了一些小动物来教室里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欢迎吗?现在掌声请出第一位嘉宾。(课件显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 小猴子:嗨,大家好!听说这个班的同学最爱动脑筋,我今天带来了许多金光闪闪的智慧星,我要把红色的智慧星奖励给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同学,奖励给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同学。‎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1)整体感知,理解连加的含义。(课件动画显示例1主题图:草地上有4只小鸟在玩耍,树上有2只小鸟,天上又飞来3只小鸟)‎ 小猴子: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天上又飞来3只小鸟,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你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思考列式。教师多提问几个学生,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4+2+3,2+3+4,3+2+4。‎ ‎(教师板书)‎ 师: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2)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猴子: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学具袋,用小圆片或小棒代替小鸟,摆一摆,议一议,连加怎样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14‎ ‎②小组汇报。学生探究出来的方法可能有:‎ ‎1个1个地数出来。4只加上2只是6只,再加上3只是9只。先遮住地上的4只,把天上飞的3只和树上的2只加起来是5只,再加上地上的4只,一共是9只。(不管用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 ‎④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连加的方法:计算连加时,先把其中的两个数加起来的和记在心里,再把这个数和第3个数相加。或者用线把先加的两个数连起来,在线下标出加第1次的得数,第2次加时用这个数与第3个数相加。板书:4+2+3=9。‎ 大家学会连加了吗?让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第40页“试一试”的练习 小猴子: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佩服!佩服!‎ ‎2.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 引入:秋天来了,我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瞧,南瓜地到了!‎ ‎(1)理解连减的含义。(课件出示第40页例2主题图的动画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小刺猬兄弟在搬南瓜。‎ 师:谁能根据刚才看到的过程,提出数学问题?‎ 原来有9个南瓜,蓝刺猬先搬走2个南瓜,红刺猬又搬走3个南瓜,还剩几个南瓜?当学生提出“还剩几个南瓜”时,教师给予表扬,并随即提问:要求还剩下几个南瓜,怎样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9-2-3,9-3-2。‎ 师:谁能看图说说9-2-3这个算式的意思?‎ ‎9个南瓜,蓝刺猬先搬走了2个,红刺猬又搬走了3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得减法有什么不同?‎ 多了1个减号和1个数。从1个数里连续减去了两个数。‎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减。教师板书:连减。‎ ‎(2)探讨连减的计算方法。‎ 师:9-2-3应怎样计算呢?大家可以拿出小棒(或者圆片、三角形)代替南瓜,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组内探讨算法,小组代表汇报。‎ 师小结:我们可以仿照刚才所学的连加的方法计算连减。先算9-2=7,将7记在心里,再算7-3=4。‎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完成第41页课堂活动第1、2题。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完成第42页第1、2题,第43页4、6题。‎ 114‎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玩得高兴吗?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学生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9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2.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看!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有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平静如镜,白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起微微的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和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课件演示,教师讲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14‎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来,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课件显示例题的出题图,那小鸟换成天鹅)‎ 湖里有6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把原来的6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6+3。(教师板书6+3。课件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湖里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从原来6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教师补充算式:6+3-2,并读算式。学生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 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既有加又有减。‎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加、减混合运算)学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6+3-2所表示的意义?‎ 师:那么6+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先算6+3=9,再算9-2=7。‎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6+3=9,再算9-2=7。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刚才要是先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6-2+3。(教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学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记住第一步的得数4。‎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教材第40页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与连加、连减相同。‎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完成“试一试”:7-5+4。‎ 出示第42页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14‎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教材第42页练习七第3题图,学生完成。‎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看,它在谢你们呢!(课件播放小猴子“谢谢”的动作)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原来是两只猴子在比赛谁跑得快(出示第43页第5题图),同桌的两个同学分别帮助一只小猴子,看谁跑得快。‎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小猴子解决了这么多难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10课时 我们身边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理解,同时初步感受数据收集的过程。‎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难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我们身边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呀?‎ 你们在学校里都喜欢哪些活动呢?‎ 114‎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图片:跳绳、捉迷藏、跑步、踢球。)‎ 二、引导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师:你们喜欢的活动可真多!老师这里有一幅图,操场上许多小朋友,瞧!他们玩得多么高兴!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仔细看一看,说一说都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出示图片:有些小朋友在跳长绳、有玩手指游戏的、有跑步的、有看书的、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看书。)‎ 三、引导学生收集数据 ‎(一)玩一玩。‎ 出示教材第45页“玩一玩”的图。‎ 同学们都上过体育课,每次整队的时候,体育老师都要求同学们报数。这节课我们来模拟体育课上的报数。‎ 报数活动:‎ 学生报数。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了报数,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共10个同学,因为最后一个同学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多少人。‎ 请双数同学上前一步。这些同学分别报的是哪些数字?‎ 生:2、4、6、8、10。‎ 小结:看来体育课上的报数也和我们的数学有关。你能找出这幅图中藏有哪些数学信息吗?‎ 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人?‎ ‎5+5=10(人)‎ ‎10个小朋友分两堆还可以怎么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和9;2和8;3个7;4和6,5和5。‎ 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得出不同的数据。同学们能准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真棒。‎ ‎(二)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45页“说一说”的图。‎ 仔细观察,你看懂了吗?‎ 从左边窗户中男孩的对话框里,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教室在4楼,我到了2楼,还要爬几层楼才能到教室?‎ ‎4-2=2(层)‎ 看看右边这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会解答吗?‎ 男生有6人,女生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114‎ ‎6+4=10(人)‎ 跳绳的有8人,甩绳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 ‎8+2=10(人)‎ 在玩长绳的有3人,等待的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 ‎3+7=10(人)‎ ‎(三)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45页“算一算”的图。‎ 师:你能看图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 ‎1.5+3=8(本)‎ ‎2.9-2=7(个)‎ 师:看主题图你还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原来教室里有5个同学,进来1人,现在教室里有几个同学?‎ ‎5+1=6(人)‎ ‎2.操场边有3个同学坐在左边板凳,有4个同学坐在右边板凳,一共有几个同学?‎ ‎3+4=7(人)‎ ‎……‎ ‎(四)找一找 师:看看我们周围,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我们组男生有4人,女生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4+3=7(人)‎ 问题二:我们组一共有6人,其中有4人戴了红领巾,有多少人没有戴红领巾?‎ ‎……‎ 四、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同学们,你们可要多留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喔!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11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梳理单元知识点,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深入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 ‎2.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数、认、读、写,数序及数的大小,“几”和“第几”的区别。‎ ‎3.整理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表,发现表格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4.经历回忆整理的过程,体验整理的方法,感受整理的好处,学会有序地思考。‎ ‎5.互助互学,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挑战自我,乐于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回忆整理的过程,体验整理方法,梳理单元知识点,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整理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表,发现表格规律,学会有序地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这学期学过哪些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忆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梳理旧知,创建知识结构图 ‎1.提问思考:刚才我们回忆了许多知识点,该怎么整理呢?按什么整理?‎ 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整理,形成知识结构图。‎ ‎(一)整理加法表。‎ ‎1.我们学过这么多加法,你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 学生自由回答。‎ ‎2.教材第46页第3题加法表,填一填,完成书上的整理表。‎ 学生自主完成加法表。‎ ‎3.小组讨论加法表。‎ ‎(1)横排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特点?‎ ‎(2)竖排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4.集体交流。‎ 114‎ ‎(1)横排算式:每排的得数都一样,对子算式成对称排列。第一个加数从小变大,第二个加数从大变小。‎ ‎(2)竖排算式:按几加1,几加2……进行排列。第一个加数从小变大,第二个加数不变,得数也从小变大。‎ ‎5.学生自由读一读,感受顺序。‎ 学生自由读。‎ ‎6.教师随便指一道算式。‎ 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二)整理减法表 ‎1.减法算式又怎么整理呢?填一填,完成书上的整理表。‎ 学生自主完成减法表。‎ ‎2.小组讨论减法表。‎ ‎(1)横排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特点?‎ ‎(2)竖排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组内讨论。‎ ‎3.集体交流:‎ ‎(1)横排算式:按几减1,几减2……进行排列。对算式对称排列。第一个数不变,第二个数从小变大,得数从大变小。‎ ‎(2)竖排算式:按几减1,几减2……进行排列。第一个数从小变大,第二个数不变,得数也从小变大。‎ ‎4.学生自由读一读,感受顺序。‎ ‎5.教师随便指一道算式。‎ 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三)计算练习 教材第49页第9题,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主完成在书上。‎ 三、课堂小结 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 ‎1.独立完成教材第46页第1~2题。‎ 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交流:将你觉得有困难的题目与同桌讨论交流,互助互学。教师巡视指导,辅助差生。‎ 学生讨论交流。‎ ‎3.集体订正:你觉得哪些还有困难的题目提出来,集体订正。‎ 学生提出难题。‎ 114‎ ‎4.讨论:做这些题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5.师:你觉得还有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错,给大家出题练习。‎ 学生出练习题。‎ 四、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三单元 分一分 认识图形 第1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分类整理物体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家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子的书房。(出示教材第51页未整理前的书房图)‎ ‎2.你觉得小猴子的书房看上去怎么样?请大家帮助他整理一下吧!应该怎样整理,谁来建议一下?(生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刚才大家提了许多建议,都认为应该把物体分类进行整理:书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球放在一起……小猴子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对房间进行了整理。(出示教材第51页整理后的书房图)‎ 看看整理后的房间,感觉怎么样?(生交流)‎ 114‎ ‎4.揭示课题:在数学上,像这样把同一类物体放在一起就叫“分类”。看来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合作新授 合作探讨,学习分类方法。‎ ‎1.师:小猴子知道大家要学习分类,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出示红色无橡皮头铅笔2支,红色有橡皮头铅笔1支,黄色无橡皮头铅笔1支,黄色有橡皮头铅笔2支。)仔细观察,这些铅笔一样吗?把这些铅笔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请大家独立思考,自己用学具分一分。‎ 生操作学具进行分类:可能按颜色进行分类,也可能按种类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1)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分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长组织活动。其他同学在分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看看别人的分法与自己的一不一样?对你有没有启发?‎ ‎(2)各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小组活动情况。(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引导小组学习方式方法)‎ ‎3.全班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分法,也听了别人的分法,对你有没有启发呢?下面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的情况,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组1:我们发现这些铅笔的颜色不一样,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铅笔分一类,黄色的铅笔分一类。‎ 组2:我们发现这些铅笔有的有橡皮头,有的没有橡皮头。可以把有橡皮头的分一类,没有橡皮头的分一类,按种类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按颜色分,按种类分。)‎ ‎4.小结: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这些铅笔的不同,可以按颜色为标准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种类为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来的结果也不同。所以分类之前,大家要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三、巩固拓展 ‎1.联系生活想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2.课堂游戏。‎ 选5个同学参加分类游戏,将5个同学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3.巩固练习。‎ 教材第5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讲评订正。)‎ ‎4.实践活动。‎ 114‎ 分类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帮大家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学要从小养成分类摆放物体的好习惯,现在请大家检查自己书包里的物体,是不是分类摆放的?应该怎样放比较好?(学生查看自己的书包,并分类整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对物体进行分类,而且要进行有标准的分类,课后大家回去将自己的房间进行分类整理。‎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2课时 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 ‎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喜羊羊兴高采烈地来了,它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礼物有牙膏盒、魔方、正方体积木、乒乓球、垒球、易拉罐、薯片筒、烟盒)‎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一)分一分: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1.师:喜羊羊给每个小组都送了这些盒子,请同学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 ‎2.小组交流。‎ ‎(1)活动要求: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 114‎ ‎(2)小组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3)点评小组活动的情况。(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小组,比如:小组好的学习方法。)‎ ‎3.全班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请小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组1:我们小组把牙膏盒和烟盒分为了一类,因为我们认为它们都是长方体。‎ 组2:我们小组把魔方和积木分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正方体。‎ 组3:我们小组把易拉罐、薯片筒分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圆柱。‎ 组4:我们小组把乒乓球、垒球分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圆圆的像球一样。‎ ‎……‎ ‎4.小结并揭示概念。‎ 师:通过我们集体的智慧,按形状分为了四大类。其实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请你们把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组1:我发现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组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组3: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组4:正方体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组5: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圆柱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组6:球是圆溜溜的;摸起来光光的。‎ 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三)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相互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滑动。‎ 组2:薯片筒和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滑动。‎ 组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点评:大家真棒,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所以在建筑中我们一般都是把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放在下面。‎ 114‎ 三、巩固练习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评讲订正。)‎ ‎(2)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3题。‎ ‎(示范一次,小组内开展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3课时 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由实物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分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加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难点]培养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回家用橡皮泥做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吗,带来了吗?哪些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积极上台展示讲解。)‎ 114‎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什么吗?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学生摸物体并判断。)‎ ‎3.揭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比较熟悉了,那我们今天就上一节“认识图形”的活动课。‎ 二、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1.活动一:摸物游戏,加强认识 ‎(1)你们真棒,摸出物体后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2)教师示范: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请一学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3)同桌两个同学共同完成这个游戏。(同桌两人一组开展这个游戏。)‎ ‎(4)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完成得较好的同桌。)‎ ‎2.活动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过程中学生思考反驳交流。)‎ ‎3.活动三:搭拼学具,发挥想象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分小组,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你们小组最喜欢的东西,当个小小的设计师。(学生动手搭学具。)‎ ‎(2)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学生展示: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九”思考题。‎ 猜一猜用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搭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测——动手操作证实。)‎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有趣吗?通过练习你们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收获。)‎ 我想大家都很喜欢搭积木,回家自己搭一搭,给爸爸妈妈介绍你的作品。‎ 五、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114‎ 第四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第1课时 认识11~20各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明白11~20各数的组成。‎ ‎3.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4.通过直观操作和观察,体会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19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师:同学们,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面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 (装有9根小棒的信封),请你们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学生先摸一摸,再说出猜的结果:圆珠笔芯、小棒……‎ 师:打开看一看里面是什么。(小棒)‎ 师:那我们玩一玩猜数字的游戏,好吗?‎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操作,数数。‎ 师:猜猜信封里有几根小棒。‎ 学生随意猜数:5,7,9,15……‎ 师:同学们猜对了吗?让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 学生打开信封,边摆边数:1,2,3……9,有9根。(多媒体出示9根小棒)‎ 师:如果我再添几根,大家来看一看现在有几根?(多媒体动画加几根小棒)‎ 学生数出有13根小棒。‎ 师:刚才我们知道有13根小棒,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一根一根地数的。‎ 师: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是不是感觉很麻烦?当小棒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114‎ 学生边介绍边在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摆法。‎ ‎2根2根地数,3根3根地数,5根5根地数,把10根小棒捆成1捆……‎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数小棒的方法。你们比较一下哪种数法更好,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数法最好)‎ 师:为什么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就能很容易地看出有十几根小棒呢?‎ 生:不管是2根2根地数,还是3根3根地数,都要数好几次,比较麻烦。‎ 师:对,1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比如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11~19各数。‎ ‎2.摆一摆,拨一拨,读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教师出示1捆加5根。‎ 师:谁能用刚才那样的话来说说?‎ 生: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师: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5个珠,在十位上拨1个珠。‎ 教师又出示1捆加7根小俸,学生说1个十和7个—合起来是17。‎ 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在个位上拨7个珠,在十位上拨1个珠。十位上拨1个珠说明了什么?个位上拨的7个珠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师: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20呢?‎ 生:两捆。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 师:真聪明,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就是20)‎ ‎3.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读一读,先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1~20。‎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11~20各数,你们能在图上找出这些数吗?(课件播放单元主题图)‎ 学生仔细观察图,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58页中的“课堂活动”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114‎ 学生回答略。‎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2课时 认识11~20各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11~20各数的数序。‎ ‎2.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描述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能熟练掌握10加几的口算。‎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掌握10加几的口算。‎ ‎[难点]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少得多”等语言描述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都学了些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提问:很好,大家已经会数、读、写11~20这些数了,还知道了它们的组成,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些数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大家有信心学好吗?(有!)‎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10加几 师: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小青蛙也来给你们加油了!你们看,它们来了。‎ ‎(课件:先出示10只青蛙,再出示6只青蛙。)‎ 教师提问:请大家数数,有多少只小青蛙来给我们加油?‎ 学生看屏幕数,并回答。(教师板书:16)‎ 师:对,这里有16只小青蛙。请你用小棒表示出16这个数,并和同桌说说它的组成。‎ 114‎ 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再和同桌说16的组成。‎ 学生汇报小棒的摆法后,全班一起说16的组成。‎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学生的摆法(1捆加6根),并板书:1个十,6个一。‎ 教师结合刚才小青蛙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先来了10只小青蛙(板书:10),又来了6只小青蛙(板书:6),一共是16只小青蛙(板书:16)。‎ 师:学生们,我们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刚才的过程。(板书:+、=)‎ 教师指着算式说:10+6=16这个算式就能清楚地表示16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例4右半部分填空题,教师订正。‎ ‎(二)教师10加10‎ 师:小青蛙的加油声吸引了一群小鱼。‎ ‎(课件:先出示10条鱼,再出示10条鱼。)‎ 教师提问:请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条小鱼,用小棒怎么表示?‎ 同桌讨论、商量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学生的(2捆十)摆法,并板书:2个十。‎ 教师提问:能用算式表示小鱼的总数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10=20。‎ 师:这个算式就表示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三)教学数序和大小比较 ‎1.教学数序。‎ 师:正当小青蛙和小鱼玩得高兴的时候,它们听见了一阵哭声。‎ ‎(课件演示:一只哭泣的小兔子。)‎ 师:小兔子为什么哭呢?原来它的尺子上的数字娃娃不见了。‎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空白直尺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帮小兔把数字娃娃找回来吗?‎ 教师请几位同学上台贴数学卡片,其余同学帮忙指导。‎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数字娃娃回到了直尺上,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字。‎ 学生在直尺上数出0~20各数。‎ 教师提问:出了一个一个地数,你还能怎样数?‎ 学生汇报数法: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2.比较大小。‎ 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你最喜欢哪个数?把它告诉你的同桌。‎ 教师点名两位同学,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教师提问: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学生回答。‎ 114‎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说出喜欢的数,并拿出数字卡片,将三个数放在直尺上的相应位置,让学生从具体的表现中体会“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 教师请学生从尺子上任意找两个数比比大小。如15,18,7,14,说说怎样比。‎ 学生尝试回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巩固10加几。‎ ‎(1)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试一试”。‎ ‎8+10= 2+10= 4+10=‎ ‎10+8= 10+2= 10+4=‎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择几个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归纳:在计算10加几的加法时,我们可以通过想数的组成来计算。‎ 教师再要求学生对照上下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卡片游戏。‎ 教材第59页“课堂活动”第1题。‎ 游戏规则:一个同学出10,另一个同学出1~9各数,说说合起来是多少。‎ 以同桌形式进行游戏,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3)摆小棒说算式。‎ 教材第59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先示范摆小棒(1捆零1根),边摆边说,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10+1=11。‎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2.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数的大小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下午,猫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学生淘淘和乐乐去钓鱼,乐乐认真地向猫妈妈请教钓鱼的方法,而淘淘却只顾自己玩,不认真钓鱼,结果猫妈妈钓了18条鱼,乐乐钓了14条鱼,而淘淘只钓了4条鱼。‎ 师:同学们,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说说它们钓鱼的情况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点评。‎ 教师提问:你想对乐乐说些什么?(品德教育)‎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第1~4题。‎ 教师根据课堂上的练习时间,灵活处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114‎ 师:看来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小!不仅能计算10加几,还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来描述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真了不起!请同学们再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11~20各数,什么时候会用到大小比较?‎ 学生举例进行汇报,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十”、“一”及数的组成。‎ ‎2.顺利地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数的组成、大小比较。‎ ‎[难点]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词语描述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学习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大家回忆一下都学了些什么内容?‎ 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交流。‎ 师:小猫嘟嘟也想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要互相帮助,好吗?‎ 生答:好。‎ 嘟嘟今天想带你们到智慧屋去玩,在去智慧屋的路上老师要对你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嘟嘟有点担心,怕大家不能通过考试,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生答:有信心。‎ 二、基础练习,深化新知 114‎ ‎1.复习数的组成。‎ ‎(1)猜猜我是谁。‎ ‎①我的个位是7,十位是1,我是( );‎ ‎②我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我是( );‎ ‎③我由2个十组成,我是( );‎ ‎④我的个位和十位都是1,我是( );‎ ‎⑤我的十位是1,个位没有,我是( )。‎ ‎(2)完成教材第60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0页第6题。‎ 师:大家能迅速猜出老师说的数,佩服你们,可老师还要考大家的笔试能力!‎ 教师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区别计数单位“十”和“一”。‎ ‎2.复习计数器。‎ ‎(1)出示小黑板。‎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图上贴出“个位”和“十位”。‎ ‎(2)教师说出3个数(20、15、12),请三位学生上台用符号表示数,并写出这个数。‎ 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计数器上是画珠子,数位表没有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但必须统一。‎ ‎3.复习数序。‎ 数数比赛 ‎①从小到大数:从0数到20‎ ‎②从大到小数:从20数到0‎ ‎③2个2个地数:从0数到20‎ ‎④5个5个地数:从0数到20‎ 学生按老师要求在小组内或与同桌进行数数比赛。‎ ‎4.复习大小比较。‎ 游戏: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卡片上写一个0~20内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师检查。根据老师的口令站起来,检查周围的同学是否站错。‎ 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游戏。‎ ‎①比15大的站起来;‎ ‎②小于4的站起来;‎ ‎③比10大比13小的站起来;‎ 114‎ ‎④随机请几位同学到讲台,把他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⑤任意请两位同学站起来,其余同学比较他们手中的数,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进行描述。请两到三组学生即可。‎ 教师板书: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 三、巩固练习,精炼提升 ‎1.完成教材第61页第8题。‎ 评讲时既要求学生说结果,还要学生看着算式说数的组成。‎ ‎2.完成教材第60页第5题。‎ 学生先独立画珠子,评讲时展示学生作业,特别是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20的个位是0,表示一颗珠子也没有。‎ ‎3.完成教材第61页第7题。‎ 教师提问:小羊和小恐龙各自新修了房子,要请自己的好朋友来玩,小恐龙的好朋友小于13,小羊的朋友大于15,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用展示台进行评讲。‎ ‎4.完成教材第61页第9题。‎ 教师补充问题:‎ 教师提问:如果把“多一些”改为“多得多”应该怎么选?‎ 学生在教师读题后进行选择,并说说这样选的理由。‎ 师提问:如果选择“8”,你认为小 兔应该怎样说?‎ 学生回答。‎ ‎5.完成教材第61页第10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评讲时提醒学生分清“>”和“<”。‎ ‎6.完成教材第61页思考题。‎ 思考题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教师先让学生单独思考,再与同桌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谈论。再交流自己的想法,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小猫嘟嘟一起游览了智慧屋,你们高兴吗?请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上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呢?‎ 五、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114‎ 第4课时 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能与学生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了解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猜一猜。‎ 小白兔可能有多少个蘑菇?(画○)‎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1)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有多少个蘑菇?‎ ‎(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多少个蘑菇?‎ ‎(3)小灰兔比小白兔少多少个蘑菇?‎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 师:你们真棒,一共提出了3个问题,我们依次进行解决。‎ 二、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要求小白兔和小 兔共有多少个蘑菇应该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13+2”,教师板书。‎ ‎(1)探讨算法。‎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合起来是多少根呢?你是怎样想的?请在4人小组里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后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这种加法,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加起来,再加上整捆的。‎ 114‎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教师介绍:其实我们在加法算式里面它的每一部分也像同学们一样都有一个名字。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13叫加数,2也叫加数,加起来的结果叫做和。‎ 板书:加数、加数、和。(学生齐读)‎ ‎2.教学减法 教师提问:要求小白兔比小 兔多多少个蘑菇,和小 兔比小白兔少多少个蘑菇,其实都是把两个数进行比较,应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列算式:13-2。(板书)‎ ‎(1)探讨算法。‎ 教师提问:13-2该怎么算,请大家在4人小组里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往前数2个数:12,11。‎ ‎②刚才摆小棒时,拿走的2根是从3根里拿走的,剩下的1根合在1捆上是11根。‎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过程再看一遍。‎ 教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先出示1捆零3根,然后慢慢移走2根。‎ ‎(3)教师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和加法一样,减法的各个部分也有它的名字,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减法的得数叫差。‎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学生齐读)‎ ‎(4)操作练习。‎ ‎3.教学一图二式 出示例3的金鱼图。‎ 教师提问: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吗?‎ 学生列算式:11+6=17、17-6=11,教师给予肯定。‎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都有6、11、17这三个数,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 教师提问:在计算这两个算式时又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算法:算加法时6要加在个位,算减法时6要减在个位。‎ 师小结:说得真好,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板书)‎ ‎4.教学例4‎ ‎(1)课件动态演示例4的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原来”、“飞走”与“飞来”描述看到的过程。‎ 114‎ 教师提问:现在还有多少只鸟?会写出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13-2+3。‎ ‎(2)师:学生们,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那算式13-2+3应该怎样算呢?‎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并板书如下:‎ ‎(3)操作练习。‎ 算一算:‎ ‎15+2-4= 18-5-2= 17-6+3=‎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讲,评讲时要求学生说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操作练习 ‎(1)摆小棒,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63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根据算式独立摆小棒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后交流。‎ 交流时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2)拨珠计算。‎ 完成教材第6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算式,一人根据算式拨珠,再共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后交流。‎ 交流时教师展示学生的拨法,并让学生说说这样拨的原因。‎ 特别是17-5= ,要学生说说先怎么拨,再怎么拨,借以巩固被减数是总数这一概念。‎ ‎2.快乐游戏 完成教材第63页“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两个数字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再让学生和同桌在数字卡片中每人抽取一个数,分别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比比看谁算得快。‎ 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果抽取到的数字卡片遇到进位和退位时,可重新抽取。‎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评讲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图,说说每个算式中的数字表示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图与算式相结合的意识。‎ 在看计数器列式时,教师提醒学生明确图中向上和向下的箭头各表示什么,再独立计算。也可借助计数器具体进行演示。特别是写减法算式时要让学生明确,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因此要先数出总数。‎ 114‎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数学课你都学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本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请大家再想想,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学生归纳出各种计算方法。(数数、摆小棒算、拨计数器算等等)‎ 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利用了不同的学具帮助我们计算,但是在计算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教师提问:关于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师答疑。)‎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 【教学后记】 ‎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熟练运用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3.在多样化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难点]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了解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哪位小老师愿意出一道不进位加法和一道不退位减法的题目考考大家?‎ 学生出题后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学生回答计算方法。‎ 114‎ 教师补充并归纳:不进位加,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不退位减,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要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比赛看看哪位同学收获的★最多!‎ 二、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进行计时计算。‎ 订正答案,全对的同学给自己画一颗★。‎ 师提问:同学们,在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一”第7题。‎ 学生独立做后自评★。‎ ‎(1)教师提醒学生完成后认真检查,评讲时说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2)选择一道加减混合的题,让学生根据算式编“一句话故事”。多请几位学生说,(教师可板书)说得好的可加★。‎ 学生根据算式编“一句话故事”。‎ 师:刚才同学编的“一句话古诗”都很棒,其实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这些有用信息往往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3.教师在黑板上贴图。‎ 学生先对比观察,再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评讲时,教师重点针对第二幅图请学生说图意,并强调此题关键是要找出总数。‎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计数器图。‎ 学生根据小棒图的经验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评讲时做对的同学奖励自己家一颗☆。‎ 三、综合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第4题表格。‎ 学生自己完成两个表格,同桌检查互评☆。‎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这两个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征,大小关系。‎ 表一:‎ ‎①第一个表都是用2去加。‎ 114‎ ‎②2去加的数是一个一个增加的。‎ ‎③它们的得数也是一个一个增加的。‎ 学生在组内讨论后依次汇报。‎ 师:说得真好,这个表格里,有一个加数是不变的,而另一个加数在增加,所以和也跟着增加。(板书)‎ 表二:‎ ‎①都是19去减的。‎ ‎②它们的得数是从19一个一个减少的。‎ ‎③得数只有个位数字在变。十位没有变。‎ 师:不错,这个表格里,被减数不变,减数在增加,差反而在减少。(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能发现那么多规律。‎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概括出来的规律哪怕不完整,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5题。‎ 游戏:生准备数字卡片,师准备算式卡片,开展找朋友的游戏。‎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6题。‎ 同桌比赛,做完后先同桌检查再集体评讲。全对的得★。‎ 四、发展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讲。特别是第二幅图,要让学生说说“15本”是指什么?同时全对的奖励自己一颗★。‎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先看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后再解答。‎ 如果学生对用前言表述的条件理解困难,教师要用画图或实物替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逐步抽象。‎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一”第8题。‎ ‎(1)填空 四个算式依次出现,学生完成后擦去得数和“=”,添上花瓣和花心。‎ ‎(2)课件出示第三朵花如下图:‎ 后两个算式有多个答案,教师要注意引导。‎ ‎4.完成教材第65页“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思考题是开放性较大且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不必思考出所有的方式,只要思考出一两种就行了。基本的方式有:‎ 114‎ ‎5+5+2;‎ ‎5+5+1+1;‎ ‎5+2+2+1+2;‎ ‎5+2+1+1+1+1+1。‎ 五、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对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行了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挺多的,其实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还收获了不少的星星对吧!赶快数数看你一共得了多少颗星星!‎ 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 学生汇报五星的总数后,教师追问: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解答。‎ 六、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十”、“一”以及数的组成,加深“个位”、“十位”的理解。‎ ‎2.熟练地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熟练地进行大小比较。‎ ‎3.巩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4.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加深认识,增加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11~20各数的组成,大小比较。‎ ‎[难点]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4‎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1.教材第66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看书自主归纳。‎ 学生自主讨论,师参与到小组中讨论引导。‎ 师: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大家快速浏览书第57~64页,在4人小组中说一说,比一比哪组归纳得最完整。‎ ‎2.小组汇报,师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整理在黑板上。‎ 二、系统复习,练习巩固 ‎(一)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提问:大家归纳得不错,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检查你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师:我们开火车的形式1个1个地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回到0。‎ 学生开火车数数后拿出自己念到的那个数的数字卡片。‎ 师:请拿到16的同学起立,说说你手中的数是几位数,分别是哪些数位。‎ 学生回答:16是两位数,有个位和十位。‎ ‎1.复习计数器。‎ 教师出示计数器。‎ 教师说明:大家看,在计数器上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教师提问:刚才的17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拨呢?‎ 学生回答:十位拨1颗,个位拨7颗。‎ 教师小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而“十”是十位上的计数单位,“一”是个位上的计数单位。‎ ‎2.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17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1个十和7个一组成17。‎ 教师提问:请拿到20的同学起立。说说你手中的数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2个十组成20。‎ 教师提问: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 学生操作后回答。‎ 师:在写2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个位要添0占位。‎ 学生拨珠并写数。‎ ‎3.区别十位、个位的意义。‎ 教师拨出11,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也拨出11,并写出这个数。‎ 教师提问:11里面的两个“1”的意思一样吗?‎ 114‎ 学生思考后回答: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二)复习数序和大小比较。‎ ‎1.复习数序。‎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自己刚才拿到的数字卡片。拿到15邻居的卡片的同学请起立。‎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想,谁是15前面的那个数,谁是15后面的那个数?‎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越往前数,数越小,越往后数,数越大。‎ ‎2.数序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3.复习大小比较。‎ 师:请比14小的同学起立。‎ 教师请拿到2和12的同学到讲台。‎ 教师提问:这两个数都比14小,它们和14的大小关系能再详细地说一说吗?‎ 学生比较:2比14小得多,12比14小一些。‎ ‎4.大小比较对应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2、3题。‎ 做第2题时,教师最好要引导学生写出算式的得数再比大小。‎ ‎(2)完成教材第67页第4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可按下面的内容评讲。‎ 教师提问:哪些同学手里的卡片十位上是1,请起立。‎ 教师收集这些数并写在小黑板上。‎ 师小结:这些便是20以内的十位上的数是1的数。‎ 教师提问:哪些同学手里的卡片个位上是0?请站到讲台上。‎ 教师写出20以内的个位上的数是0的数,并请同学们对照答案进行修改。‎ ‎(三)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生回忆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并板书如下:‎ 结合上面的算法,说说教材第66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该如何计算。‎ 学生说13+2、18-6、12+5-6的计算方法。‎ 师:有这么多方法,同学们在做题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就行了。‎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5题。‎ 同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14‎ 第5题主要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评讲时注意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67页第6题。‎ 师:教师出示的小黑板上写出第6题。‎ 学生说题意后仿照练习。‎ 教师出题:1个十和4个一。‎ 学生说算式:10+4=14、4+10=14、14-4=10、14-10=4。‎ 教师出题:2个十。‎ 学生说算式:10+10=20、20-10=10。‎ ‎3.完成教材第67页第7题。‎ 学生看图说题意后独立完成。‎ 第7题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比较多,一方面是学生前面所学分类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也想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还把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你有哪些收获?请先和同桌说说!‎ 同桌相互谈收获后。‎ 师: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觉得哪一个内容很重要或是很难,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学生说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请大家回家后,仿照今天的整理方法,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每人完成一张整理图,看看哪个同学整理得最完整,最清楚!‎ 四、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1页内容。‎ 114‎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 ‎[难点]感受口算9加几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感知身边的数学。‎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校园里,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地方?‎ ‎(当学生说到操场时)我们的操场是同学们最喜爱的地方之一,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看,这些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出示教材第69页的图)‎ 引出课题: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数学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用原来学过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就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了,这就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先来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2.铺垫准备。‎ ‎(1)凑十(找朋友: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3的朋友?‎ ‎8的朋友?‎ ‎6的朋友?‎ ‎9的朋友?‎ ‎(2)口算:‎ ‎2=10= 5+10= 8+10=‎ ‎7+10= 10+3= 10+4=‎ ‎10+1= 10+9=‎ 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规律:都是10加几或几加10,和的十位都是1,加几个位就是几。‎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的图。‎ 提出问题:谁来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列式?(生口答)‎ 箱子里有9瓶矿泉水,外面有3瓶,一共有多少瓶?‎ 114‎ 板书:9+3= 3+9=‎ 说一说:算式中的9和3分别表示什么?‎ 想一想:9+3=?‎ 合作探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借助学具,讨论算法。‎ 教师归纳算法:‎ 方法一:从9起往下数3个。‎ 方法二:摆学具。‎ 方法三:凑十。‎ 方法四:把9看做10 10+3=13 13-1=12‎ 小结激趣: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把你喜欢的方法告诉给你的同伴。‎ 学生合作交流,巩固对算法的理解。‎ 感知加法交换律:‎ 小结方法:其实3+9和9+3,虽然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以结果相同。‎ ‎2.教学例2‎ 提出问题: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再来看同学的游戏图。‎ 出示教材第70页例2的图。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有9个同学在做游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生列算式。‎ 板书:9+5= 5+9=‎ 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如何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算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师归纳算法:‎ 方法一:从9起往下数5个。‎ 方法二:摆学具。‎ 方法三:凑十。‎ 方法四:把9看做10 10+5=15‎ ‎15-1=14‎ 方法五:推算:‎ 小结激趣:大家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先圈十,再填结果。‎ 学生口答,说算法。‎ 114‎ 师小结:满10个先圈出,这样一眼就能找出答案。‎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练习。‎ 指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总结:‎ 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法,都有9+1。‎ 第二排:都是一步计算,都是9加几。‎ 竖着看:结果相同。都是9加几。‎ ‎3.填一填。‎ 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小结:‎ 竖着看:第一列结果都是12,前两个加数的和都是10。‎ 第二列和第一列算式都相同,但是多了后面两个数的组合。从纵向看,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和不变。‎ 第三列:虽然后面的几个算式不会计算,但通过对比推理。发现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和不变。由第二列算式推算出。‎ 横着看:第一个算式直接计算;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相同,但多了下面后两个加数的组合;第三个算式是通过第二个算式推导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借助学具,我们感受到能通过接着数、凑十法、假设法、数学推理等方法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知道了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算式,虽然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2课时 9加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4‎ ‎1.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用这种方法口算几加9的计算题。‎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获得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用这种方法口算几加9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像9加几的加法,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加法了吗?‎ 拿出昨天自制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算。(教师也将口算卡片排列在黑板左边,指名口算。)抽两道题让学生说说具体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9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师:如何计算7+9=?‎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算法。‎ 规律总结算法:‎ 方法一:把7分成1和6,1+9=10,10+6=16。‎ 方法二:把9分成3和6,7+3=10,10+6=16。‎ 方法三:把9看做10,7+10=17,17-1=16。‎ 方法四:9+7=16所以7+9=16。‎ 追问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原来7+9和9+7是朋友,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几加9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加数交换了位置。‎ 归纳方法:上节课我们就知道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节课我们又用到了这个知识。‎ ‎2.教学例4‎ 出示教材第71页例4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洞内有9只蚂蚁,洞外有6只蚂蚁,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列算式,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式计算。‎ 展示学生列式:‎ ‎9+6 6+9‎ 生独立练习后展示算法。‎ 规律总结算法:‎ 114‎ 方法一:把6分成1和5,1+9=10,10+5=15。‎ 方法二:把9分成4和5,6+4=10,10+5=15。‎ 方法三:把9看做10,6+10=16,16-1=15。‎ 方法四:9+6=15,所以6+9=15。‎ 方法五:推算:‎ 小结激趣:同学们运用“凑十”、“假设”、“推算”解决了9加几的问题,真不错!‎ 三、巩固拓展 ‎1.提出问题:加数是9的一位数的加法算式还有哪些?你会算吗?昨天我们自制了9+ 的口算卡片,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习的 +9的口算卡片也制作出来吗?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对?‎ 整理排序:我们制作的卡片里加数都有9,都是9加几的加法。让我们把9加几的口算卡片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同桌交流排法,整理排序。‎ 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排列的。‎ 和同桌算一算,比一比。‎ 归纳总结:(指着黑板上的卡片)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发现1: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逐渐多1,和也逐渐多1。‎ 发现2:和的十位都是1,个位总比另一个加数少1。‎ ‎2.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7题。‎ 说说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8题。‎ ‎(1)求最少多少元?你准备选择哪两种玩具,为什么?‎ ‎5+3=8(元)‎ 因为选择的玩具价格越便宜,和就越小。‎ ‎(2)求最多多少元?你准备选择哪两种玩具,为什么?‎ ‎9+8=17(元)‎ 因为选择的玩具价格越贵,和就越大。‎ ‎(3)还可以怎么选?自己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熟悉了9加几的算法。并且我们还发现了9加几在计算时的规律,即9加几的和十位都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这个加数少1。‎ 114‎ ‎【教学后记】 ‎ 第3课时 8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体会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形成自主探究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4.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口算。‎ ‎[难点]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数学小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挑战闯关”。‎ ‎1.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口算卡片来进行9加几的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同桌间复习数的组成。‎ ‎ 教师鼓励学生勇闯第一关。‎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刚才同学们说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能否用在8加几上面呢?下面我们来挑战第二关——学习8加几,教师随即板书课题:8加几。‎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上,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正在玩套圈游戏。他们正玩得高兴时,又来了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计算呢?‎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2)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我们是数的,数了数一共有13个小朋友。‎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刚开始有8个小朋友,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个小朋友。‎ 我们是把又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小朋友先和8个小朋友凑成10个小朋友,‎ 114‎ ‎10个小朋友再加上剩下的3个小朋友,一共是13个小朋友。‎ 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这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又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小朋友,10个小朋友再加上剩下的3个小朋友,一共是13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其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能说明原因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8加几的方法与计算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发言,会发现它们的方法是相同的。‎ 师小结:这些计算方法都是能普遍使用的,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计算一些类似的题目。‎ ‎“试一试”:算一算例1下面的两道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纠正。‎ ‎2.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你能列出一道数学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4+8或8+4。‎ 师:我们都已经学会怎样计算8+4,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它的得数。(8+4=12)‎ 师:那4+8等于多少呢?‎ 学生自己算,并说方法。(小组讨论)‎ 师:你的方法和书上哪种方法一样?你喜欢哪种方法?‎ ‎“试一试”:8+8= 6+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二关,大家可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课堂活动”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间订正。‎ ‎2.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课堂活动”都3题。‎ 观察排列后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 同学们真是闯关小勇士,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喝彩吧!‎ 师: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 ‎【教学后记】 ‎ 114‎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凑十法”。‎ ‎3.能看懂图文结合的题意,并能正确计算。‎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看懂图文结合的题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算。‎ ‎8+2 1+9 9+8 9-7‎ ‎5+3 3+4 10+6 18-8‎ ‎2.口算教材第77页第5题。‎ 独立练习,订正答案。‎ 指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8加几:“凑十法”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加几。8+4=8+2+2,8+8=8+2+6。‎ ‎9加几:“凑十法”算时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加几。9+4=9+1+3,9+7=9+1+6。‎ ‎10减几:就是找这个减数的补数。‎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3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明拿走7盆花后,现在有8盆花。原来这里一共有多少盆花?‎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说算法。‎ 算式:8+7或7+8。‎ 指生说出用加法计算的理由。‎ 小结:“一共是多少”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是多少,其实也是求两部分的和,所以应该用加法计算。‎ 114‎ 数量关系:剩下的+拿走的=原来的,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方法1:把7分成2和5,2+8=10,10+5=15。‎ 方法2:把8分成3和5,7+3=10,10+5=15。‎ 方法3:把8看做10,7+10=17,17-2=12。‎ 方法4:7+8=15所以8+7=15。‎ ‎2.对照练习。‎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鱼缸里现在有6只螃蟹,已经送给了弟弟8只,原来一共有多少只?‎ ‎8+6=14(只)‎ 指生说列式理由。‎ 小结:原来的比剩下的多,求原来的就是用加法。‎ 数量关系:剩下的+拿走的=原来的。‎ 指生说算法。‎ 方法1:把6分成2和4,2+8=10,10+4=14。‎ 方法2:把8分成4和4,4+6=10,10+4=14。‎ 方法3:把8看做10,6+10=16,16-2=14。‎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8题。‎ 生独立练习,后指生订正。‎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进行两步计算时,要写出小得数。‎ ‎2.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第7题。‎ 第7题是学生在学进位加法中首次接触填加数的题目,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题目,比较难,但这类题目可以巩固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好准备。‎ 出示:( )5=13,‎ 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方法1:摆一摆,用小棒摆出13根,分成两堆,一堆5,另一堆是(8)。‎ 方法2:接着数5往后数8个是13。‎ 方法3:凑十法。10+3=13 5+5+3=13 5+3=8。‎ 四、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四”思考题。‎ 引导完成思考题时,不能用眼睛直接去观察有多少人,只能凭借学生的话语思考。将你理解的过程用圆片摆一摆。‎ 学生操作:‎ 114‎ ‎○○○○○○○○●○○○○○○‎ 看图列式:8+1+6=15(人) 答:一共有15人。‎ ‎【教学后记】 ‎ 第5课时 7,6加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许多同学喜爱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 ‎(知识链接:水果是苹果和梨的总称。)‎ 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 猜测,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独立练习,自己选一个算式算一算。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114‎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 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 ) 6+7=( )‎ ‎7+7=( )‎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7+6=13 6+7=13‎ ‎7+5=12 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式。‎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 15-4=11‎ 对比观察:‎ 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 ‎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114‎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 6+8=‎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9页“课堂活动”第1题。‎ 归纳13=1+12=2+11=3+10=4+9=5+8=6+7‎ ‎14=1+13=2+12=3+11=4+10=5+9=6+8=7+7‎ ‎15=1+14=2+13=3+12=4+11=5+10=6+9=7+8‎ ‎16=1+15=2+14=3+13=4+12=5+11=6+10=7+9=8+8‎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1题。‎ ‎3.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 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号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 ‎6+0、6+1、6+2、6+3、6+4、6+5、6+6、6+7、6+8、6+9。‎ 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的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到今天为止就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全部学完了。今天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 ‎ 第6课时 7,6加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4‎ ‎1.进一步让学生自觉接受效率较高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7,6加几。‎ ‎2.自觉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来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收集信息。‎ ‎[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虽然观察角度不同,但结果相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开火车口算。‎ ‎7+8= 8+4 6+8 5+7‎ ‎7+5 7+6 6+7 8+7‎ ‎7+9 6+6 7+7 7+4‎ 算完后说说7+8是怎样算的。‎ 方法一:7+8=7+3+5=15‎ 方法二:7+8=8+2+5=15‎ ‎2.填空。‎ ‎7+( )12 7+( )16‎ ‎6+( )11 ( )6=13‎ ‎( )6=15 ( )7=1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例如:7+( )12 6+( )11‎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3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左边有7只羊,右边有6只羊,一共有13只羊。‎ 白羊有8只, 羊油5只,一共有13只羊。‎ 列出算式?‎ ‎7+6=13(只) 8+5=13(只)‎ ‎6+7=13(只) 5+8=13(只)‎ 观察这四个算式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解决同一个问题,同一幅图,总的数量没有变。‎ 114‎ 小结:同学们真棒,同样的一幅图,由于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就能写出不一样的算式,虽然算式不一样,但都是求羊的总数,所以得数一样。‎ ‎2.对照练习。‎ ‎ ‎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白兔7只,灰兔4只,一共有几只兔?‎ 左边有5只兔,右边有6只兔,一共有几只兔?‎ 生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 ‎6+5=11 4+7=11‎ ‎5+6=11 7+4=11‎ 小结:和前面的例题相同,虽然算式不一样,但都是求总数,所以得数一样。‎ 三、巩固梳理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5、6题。‎ 第5题分组比赛。‎ 第6题要提醒学生写第一步的得数。‎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4题。‎ 看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横着看,1班有7个篮球,2班有6个。一共有( )个。‎ ‎……‎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在解答时可能有多种情况。‎ 例如:蜜蜂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列式为9+6=15(只)。‎ 也可按飞行的方向分为向左飞和向右飞,列式为8+7=15(只)。‎ 花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列式为5+7=12(朵)。‎ 四、拓展应用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1- >8 5+ >12‎ ‎15<12+ 5+5< -3‎ ‎2.比比谁写得多。‎ ‎( )( )14‎ ‎( )( )15‎ 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按顺序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巩固了7,6加几,不仅能熟悉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还知道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得到的数据不同,算式不同。但由于它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以结果不变 114‎ 六、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整理与复习中,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20以内的所有进位加法,并按规律排列。‎ ‎[难点]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排队的游戏吗?‎ 你们知道怎样进行排队吗?‎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根据标准不同,排法也不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男同学和男同学排,女同学进而女同学排。‎ 今天我们来给一些算式朋友排一排队。‎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整理口算卡片。‎ 出示口算卡片。(强调不重复)‎ 开火车。‎ ‎9+2= 8+6= 7+5=‎ ‎7+9= 8+8= 3+9=‎ ‎4+7= 7+8= 5+6=‎ ‎7+7=‎ 指2个学生说算法。‎ 学生回答。‎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整理算式的思路和方法。‎ 请各组代表说说本组的排列思路。‎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对于这么多的算式,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114‎ 小结:你们来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排排队。‎ 小结方法:‎ 方法1: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排成一排,9加几一排,8加几一排,7加几……‎ 方法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排列。‎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自制的11~20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激励小结:同学们真棒,整理得真好。我们今天只着重研究其中一种卡片的排列规律。(相同加数排列在一起)‎ ‎2.找规律。‎ 完成教材第81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 指生说是怎么填的,有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 引导观察:可别小看这张表,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聪明的同学,你能找出哪些规律呢?‎ 四人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方法:‎ ‎(1)竖着看。‎ 第一个加数都相同,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 ‎(2)横着看。‎ 和相同,第一个算式和最后一个算式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第二个算式和倒数第二个算式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3)斜着看。‎ 从左下到右上,第二个加数相同,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一。‎ 三、巩固运用,加深理解 我们已经发现了进位加法表中的很多规律,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有更好地表现。任意指表中的一题。‎ 从表中找出两个相同数相加的式子,并说出得数。‎ 如:8+3、3+8等于11……‎ 说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 ‎9+2、8+3、7+4、6+5、5+6、4+7、3+8、2+9。‎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1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评讲时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114‎ 学生做题并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1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刚才大家说的计算方法很好,在分数时不管分的是大数还是小数,都是用了“凑十”的方法,看来这个方法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再用这个方法来算算第2题。‎ 学生思考。‎ ‎8+4=12想:‎ ‎8+2+2=12或4+6+2=12‎ ‎6+9=15‎ 想:9+1+5=15或6+4+5=15‎ 小结: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习惯大数不动,拆分小数。‎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自主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第6题时,要指导学生自制纸带,照图上所说的方法做一做,边移动纸带边综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写算式。‎ 看谁写的算式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左边填的数是14的加法算式,右边填的数是13的加法算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把本单元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排列、填写,找出了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大家更熟练地计算。‎ 六、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114‎ ‎3.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自主探索性,增强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速度。‎ ‎[难点]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针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部分进行了复习,现在大家都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回忆并思考。‎ 思考: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拆分时要注意数的组成,对于加数的补数不能记错。‎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计算两步计算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题时,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出来便于我们最后进行检查。‎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大鱼缸里有9条鱼,小鱼缸里有6条鱼,一共有( )条鱼。‎ 小结:在这道题中,有的数学信息是从文字中直接知道的,还有一个数学信息要从图中数出来,所以像这种图文结合的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不能只看图或只看文字,要把两部分结合起来。‎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下一道图文结合的题目。‎ 学生读题,并认真观察图,思考问题并回答。‎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订正。‎ 师:请大家认真看第6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正好分配完,每两个组组合在一起刚好坐15人,没有空位。‎ 所以:书法小组和合唱小组组合:5+10=15(人)‎ 绘画小组和科技小组组合:6+9=15(人)‎ 体育小组和数学小组组合:8+7=15(人)‎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准载”和“最合适”的意思。‎ 114‎ 三、拓展练习 ‎1.算一算。‎ ‎( )7=13 5+( )15‎ ‎9+7=( )‎ 小结:其实不管求哪个数,只要知道两个数就能求出另一个数,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知二求一”。‎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思考题。‎ 学生思考并完成练习。‎ ‎9+☆=16 □-☆=1‎ 分析:从第一个算式入手,因为第一个算式知道两个数,能求出☆。而第二个算式有2个数不知道,但第一个算式求出☆能代入第二个算式中,就能求出□是几。‎ ‎3.补充练习。‎ ‎△+○=15 △=( )‎ ‎△-○=1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更加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六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11减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减几的算理,以及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11减几。‎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11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11减几的算理。‎ 11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单元主题图)‎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2.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的新知识,相信大家学了这个单元后就会计算了,大家有这个信心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减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师: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 ‎(生讨论后回答:小女孩有11支铅笔,小男孩拿走2支。)‎ 师:要求小男孩拿走了2支铅笔后还剩多少支铅笔,应该怎样列算式?‎ ‎(11-2)‎ ‎2.引导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这种减法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减法有哪些不一样?计算时你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11-2中个位上的1不够减2。‎ 师:这种减法该怎样计算呢?结合铅笔图想一想,怎样从1捆零1支铅笔中拿走2支铅笔?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铅笔去摆一摆,看能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边操作边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小组活动交流。‎ ‎(1)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长组织,别人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活动情况。(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和组内合作好的成员。)‎ ‎4.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也听了别人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组发言人来汇报你们组的情况。‎ 组1:把一捆铅笔打开,拿出2支给小男孩后,还有8支和零的1支,合起来还剩9支。‎ 组2:把1捆打开,只拿出1支,与零的1支合起来刚好2支交给小男孩,还剩9支。‎ ‎……‎ ‎5.同学们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打开一捆小棒。(教师课件演示打开一捆小棒)为什么都要把这1捆小棒打开呢?(课件动态显示)‎ 114‎ 组1:因为从零的1根中拿出2根,显然是不够的。‎ 组2:打开1捆,实际上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再把11根小棒分成2根和9根,拿出2根剩下9根。(配合课件动态演示)‎ 组3:从1捆零1根中拿出1捆并打开。(教师引导学生说:算式中就是把11分成10和1)‎ 组4:从打开的这1捆中拿出2根,就是算式的10减2。(教师板书:先算10-2=8)然后把剩下的8根和原来的零1根合起来,是9根。也就是算1加8等于9。(教师板书:再算1+8=9)‎ ‎6.师(总结算法):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算法?‎ 组1:(逐步减1法)我们先用11减1得10,再用10减1得9,连续减1减两次,得出11减2等于9。‎ 组2:(连减法)我们这样算:11减1等于10,10再减1等于9。‎ 组3:(想加法算减法)我们这样算:因为2加9等于11,所以11减2等于9。‎ 组4:(破十法)我们是这样算的:先用10减2得8,再加1得9……‎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7.算一算:课件出示11-9,你有什么高招?给你同桌说一说。‎ ‎(生表述自己的算法。)‎ 数:比较11-2=9和1-9=2,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组1:被减数相同,都是11,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 组2:算这两个减法算式,只需要想一个加法就行了……‎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每根蜡烛是一道算式,答对了就亮起来。)‎ ‎2.完成教材第85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11减几的计算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2课时 11减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2.在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圣诞老爷爷。我的圣诞树上有智慧礼物,你们想让自己变的更聪明吗?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智慧礼物吗?还犹豫什么,我们一起上路吧!‎ ‎2.出示口算题卡,学生看口算题卡进行计算。‎ 二、互动新授 ‎1.(出示课件)根据圣诞老爷爷晒葫芦的图,你能提出两个用减法算的问题吗?怎么列式解决?‎ 问题1:圣诞老爷爷在一条绳子上晒了11个葫芦,左边挂了6个,右边挂了几个?‎ ‎11-6=‎ 问题2:圣诞老爷爷在一条绳子上晒了11个葫芦,右边挂了5个,左边挂了几个?‎ ‎11-5=‎ ‎(这里教师注意应选与本课有关的问题。)‎ ‎2.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这两道题吗?‎ ‎3.小组活动交流。‎ ‎(1)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长组织,别人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请认真听。‎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活动情况。(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和组内合作好的成员。)‎ 114‎ ‎4.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也听了别人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组发言人来汇报你们组的情况。‎ 组1:我们小组是用连减:11-1-5=5,11-1-4=6。‎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10-6=4、4+1=5;10-5=5、5+1=6。‎ 组3:我们小组是用做减法想加法,其实做这两题可以用同样的一个加法算式5+6=11所以11-5=6、11-6=5。‎ ‎5.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得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连减法:像我们第一个小组的方法就是连减法,先减去一个数,变成一个整十数,然后再继续减。‎ 方法2:破十法:把这个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用整十数减去减数,剩下的加上另一个数。‎ 方法3:想加法做减法来计算:5+6=11 11-5=6 11-6=5‎ 三、课堂练习 ‎1.请你完成“试一试”,说说你是想的哪个加法算式。‎ ‎(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想哪个算式来完成这两题的。)‎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七”第1题。观察,请根据这些图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订正评讲。)‎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七”第3题。‎ 提问:想想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减法?(只要是知道总数,拿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到减法,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也要用到减法。)‎ ‎4.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7题。‎ ‎(1)你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愿意帮助这些同学吗?‎ ‎(2)一共有11个同学,有8把椅子,每个同学坐一把椅子,椅子够吗?还差多少把?‎ ‎(3)还差多少把椅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发现:有11个同学,一个人坐一把椅子,就要坐11把椅子,而现在只有8把椅子,就用11-8=3(把),所以还差3把椅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了11减几的计算方法,为我们下节课12,13减几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114‎ ‎【教学后记】 ‎ 第3课时 12,13减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2,13减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从而产生优化意识。‎ ‎3.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讨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12,13减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动物园里有很多猴子,猴子喜欢在树上蹦来蹦去,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出示教材第88页例1的情境图,不出现对话框。)‎ 二、互动新授 ‎(一)12减几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我发现此时猴子的数量已经数不出来了,因为有的在树里面,需要看旁边同学的话。树上原来有12只猴,下来了4只,还有多少只猴?)‎ 你能列出算式吗(12-4)‎ ‎2.同学们,你们会计算12-4吗?‎ ‎3.小组活动交流。‎ ‎(1)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长组织,别人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活动情况。(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和组内合作好的成员。)‎ ‎4.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也听了别人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组发言人来汇报你们组的情况。‎ 组1:我们是这样计算的:10-4=6 6+2=8。‎ 组2:我们是这样算的:12-2-2=8。‎ 114‎ 组3:我们是这样算的:因为4+8=12所以12-4=8。‎ 组4:因为4+8=12,所以知道12-4=8并且12-8=4。‎ ‎5.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用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通过我们的交流得出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方法1:破十法:把这个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用整十数减去减数,剩下的加上另一个数。如:10-4=6 6+2=8。‎ 方法2:连减法:像我们第二个小组这样的方法是连减法,先减去一个数,变成一个整十数,然后再继续减。如:12-2-2=8。‎ 方法3:想加法做减法:如4+8=12所以12-4=8。‎ ‎6.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例1下边的“试一试”。说说你的算法。‎ ‎(二)13减几 ‎1.提出问题:看着这些开心的小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 ‎2.教师将不能解决的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一共有13只小猴,跳绳的有4只,拔河的有几只?一共有13只小猴,拔河的有9只,跳绳的有几只?‎ 师:谁来列算式?(13-4= 13-9=)‎ ‎3.小组活动交流。‎ ‎(1)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长组织,别人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活动情况。(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和组内合作好的成员。)‎ ‎4.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也听了别人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组发言人来汇报你们组的情况。‎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13-4:10-4=6 6+3=9。‎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13-9:10-9=1 1+3=4。‎ 组3:我们小组发现算13-4和13-9只需要想4+9=13,那么13-9=4 13-4=9。‎ 组4:我们小组也是用第三种方法“想加法做减法”,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很好。‎ ‎5.小结。‎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你们积极开动脑筋,老师十分喜欢。计算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即可。‎ ‎6.完成例2下面的“试一试”。说说你的算法。‎ ‎7.归纳提升:我们学习了11,12,13减几,在计算这些减法的时候,你觉得哪种计算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引导学生发现:想加法做减法比较好。)‎ 114‎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课堂活动”第1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加法,你们说两个减法。和你的同桌也来做做这个游戏。‎ ‎2.完成教材第89页“课堂活动”第3题。‎ 刚才我们学习了12,13减几,那你还能举出一些12,13减几的算式吗?(学生边说,老师边写)你能将这些算式有规律地排一排吗?谁来说说可以怎么排?‎ ‎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先观察图形,再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看同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加法和减法是有联系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 【教学后记】 ‎ 第4课时 14,15减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4,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4,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4,15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4,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4,15减几”的计算题。‎ ‎[难点]能用迁移的学习方法来解决“14,15‎ 114‎ 减几”的计算题,获得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乘1路公共汽车回家的情景。‎ 师:放学后,同学们要坐校车回家,到向阳小区后下来了几个同学。(课件出示第92页例1的情景图,小男孩的对话框改为:车上原来有13人,下了6人)‎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式子并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3-6,并计算出得数。教师抽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师: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根据自己采取的算法回答,并说一说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所学的方法用在其他数上可以不可以。教师板书课题:14,15减几。‎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14减几的算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坐2路公共汽车回家的同学在春天小区下了多少位。‎ 教师出示例1的主题图。‎ 师:这次那个小男孩说了什么话?‎ 学生发言略。‎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4-6,并在全班交流。‎ 师:怎么计算14-6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是怎样计算11-6、12-6、13-6的,想一想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14-6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同学的方法一样。‎ 学生完成操作,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和哪个同学的方法一样。‎ 师:那么,哪种方法能算得又对又快,还好理解呢?‎ 学生讨论,并说一说自己对各种算法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的优点。‎ ‎(2)做一做例1下面的“试一试”。‎ ‎14-9= 14-8=‎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全班反馈交流。‎ ‎2.探索15减几的算法。‎ 没有下车的同学来到了图书馆,请看!‎ 114‎ ‎(1)教师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反馈算式与结果。‎ ‎(2)说一说你的算法。‎ 多让几个学生发言,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完成例2下面的“试一试”并在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请同桌的一位学生说一道14或15的减法算式,另一位同学说出相应的得数。‎ ‎2.让学生独立写出“14,15减几”的算式,按一定的规律把它们整理整理。‎ 学生可以按减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整理,也可以按得数相同的一组一组地整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独立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5课时 16,17,18减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6,17,18减几的减法。‎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6,17,18减几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114‎ ‎[难点]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今天我想请各位学生来当当小老师。请拿出你们的口算卡片,来考考其他同学。谁先来?(学生当小老师出示口算卡,其他同学回答。)‎ ‎2.揭示课题:当完了小老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索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16,17,18减几)‎ 二、互动新授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3)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交流汇报。‎ 抽学生上台板演及汇报。‎ ‎3.师:请你试着算一算例2,算完了就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生自由说算法。)‎ ‎4.小结:计算16,17,18减几你会怎样算,举个例子来说。(生举例。)‎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第96页“课堂活动”第1题。‎ 同桌的学生一人说算式,另一人计算;每人说三组,然后交换。‎ ‎2.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6课时 16,17,18减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内容。‎ 114‎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及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3.在巩固“想加法做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中,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 ‎[难点]通过探索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退位减法?你们都会算吗?我们现在就来抢答,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师出示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16,17,18减几。(板书课题:16,17,18减几)‎ 二、互动新授 ‎1.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1题。‎ 请你填一填,观察每一竖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都是想一个加法做两道减法。)‎ ‎2.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5题。‎ 请你用8,9,17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引导发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2题。‎ 请你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3题。‎ 和你的同桌做游戏,一个说算式,一个说结果。‎ ‎5.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4题。‎ 小蝌蚪找妈妈,你们能帮帮这些小蝌蚪吗?找到了它们的妈妈,你们就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6.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第6题。‎ 登山,看谁先拿到红旗。(提醒:在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前面算错了后边也会跟着错。)‎ ‎7.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第7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猴摘了多少个桃?请你列式算一算。‎ ‎8.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你能看懂这个表吗?‎ 114‎ ‎(2)谁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个题的意思?‎ ‎(3)请你们独立完成。‎ ‎9.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第9题。‎ 王兰要折18只纸鹤,折好了6只,还要折多少只?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列式算一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10.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谁愿意当当小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再请一个小学生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还有人愿意来当小老师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学习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分析、比较、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进一步感知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一组练习题。‎ 114‎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师: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自主合作,整理减法表 师:在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学会有规律地排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自己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规律地整理出来吗?‎ 师:先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学生独立思考。‎ 师:能把你的想法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方法。‎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在班上谈谈自己的方法?‎ 学生思考发言:我想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排成一排,如11减几一排,12减几一排,13减几一排;我把减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进行排列……‎ 师:请按你的想法进行整理,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整理。‎ 师:谁愿意把你整理的结果展示展示?‎ 学生拿着整理好的算式表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整理的方法。‎ 其余同学做简单评价,教师及时鼓励。‎ 教师出示整理与复习第1题。‎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1)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2)横着看,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师:从减法表中,你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3.师:你能根据3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114‎ 三、用数学 课件出示第99页第3、6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师: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整理学过的知识的?请讲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好吗?‎ 五、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第8课时 环保小卫士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类,掌握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学生的分类意识,加强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100页主题图。‎ 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植树、捡垃圾……‎ 师:为了确保人类的生存,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 二、合作探究 114‎ ‎(一)分一分 出示教材第101页“分一分”的图。‎ 看看这个场景,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一个指一个:水果皮,废电池,矿泉水瓶……‎ 你认为垃圾扔在这里好吗?‎ 危害1:影响环境,不美观。‎ 危害2:容易寄生蚊虫。‎ 危害3:生长细菌,有害身体……‎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办法1:捡起来运到垃圾处理厂。‎ 办法2:废物利用。‎ 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有的废物还能再利用,我们可以对废物进行分类,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分?(小组合作)‎ 方法1:按形状分,圆的和圆的,方的和方的。‎ 方法2:按大小分,大的一堆,小的一堆。‎ 方法3:按是否可回收分,可回收一堆,不可回收一堆。‎ 方法4:按种类分,果皮一堆,金属一堆,塑料一堆,纸一堆。因为废品收购站里,金属、塑料、纸张的价格不一样。‎ ‎……‎ 小结:分得不错,我们生活中时常见到垃圾桶上标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中间还有一小格放电池。这就是按是否可回收再利用进行分类的。‎ 小组合作,分废品。‎ ‎(提供矿泉水瓶,废纸,各种水果皮,废金属,可乐瓶,易拉罐瓶,废塑料袋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类。‎ 可回收垃圾:矿泉水瓶,废纸,废金属,可乐瓶,易拉罐瓶,废塑料袋。‎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水果皮。‎ 分享感受:现在没有垃圾了,你们感觉如何?‎ ‎(更美了!看上去心里也舒服多了!不容易寄生蚊虫和细菌,对我们身体有益了……)‎ 废物利用:‎ 同学们,你们收集的可回收垃圾可以干什么?‎ ‎(可以做成工艺品;可以换钱,支持公益事业……)‎ 小结:通过废品再利用,减少了白色垃圾,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114‎ ‎(二)算一算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 生:3月12日。‎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植树吗?‎ 益处1:树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供我们呼吸。‎ 益处2:能减少风沙。‎ 益处3:能防止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 观察图,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1:植树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3+3+1=7(人)‎ 问题2:浇水的同学比植树的同学少多少人?‎ ‎7-3=4(人)‎ 问题3:13棵树苗,栽了5棵,还剩多少棵?‎ ‎13-5=8(棵)‎ ‎(三)想一想,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101页“想一想,算一算”的图。‎ 同学们,你们真棒,一口气解决了这么多的实际问题。在整理垃圾的过程中同学们还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独立练习,全班订正。‎ ‎9+6=15(个)‎ ‎(四)议一议。‎ 生活中,除了捡垃圾和植树以外,我们还有哪些环保行为?‎ 方法1:少用一次性筷子,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方法2: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如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多用环保袋。‎ 方法3:不能随意乱扔垃圾。‎ 方法4: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放,因为废旧电池里的废物会影响土壤。‎ ‎……‎ 师:你们能做到吗?(生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播放公益广告。‎ 小结:美丽的家园人人需要,然而今天做到的还远远不够。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小就养成爱惜资源、节约用水、保护周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114‎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七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比大小等,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几”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复习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形成系统。‎ ‎【重点难点】‎ ‎[重点]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 ‎[难点]认识区别“几”和“第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情境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棵知识树,想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摘到这棵树上的所有苹果,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翻看教材,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概括:分三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20以内的数。‎ 二、沟通整理,巩固新知 ‎(一)数数、基数 ‎1.指导复习。‎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从0数到20?‎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0、1、2……18、19、20。‎ 教师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 学生展示不同数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数数。看来,大家对于20以内的数已经很熟悉了,请从你的数字卡片中拿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数。‎ 学生拿数字卡片,并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0~20的数字卡片。‎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如果让你把这些数分分类,该怎么分呢?‎ 114‎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一位数和两位数分。‎ 教师提问:你知道一位数有哪几个吗?那两位数呢?‎ 学生一起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真聪明,把这些数按数位分成了两类。老师今天还把我们的老朋友带来了——计数器。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 教师提问: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老师在计数器上再拨14、18、5、15等数。‎ 老师拨出20,提问:这个数十位上有几颗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有几颗珠子,该怎么写?‎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数”的第1题。‎ 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二)数的组成 ‎1.教师提问:11这个数十位是1表示几个十,个位是1表示几个一?‎ 学生回答: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的1表示1个一。‎ 师:说得真好,所以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组成的。‎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数的组成,举例说一说。‎ 学生回答。‎ 多请几位学生说。‎ ‎2.完成教材第103~104页“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提问:除了11,谁来说说你还喜欢哪个数?‎ 教师请两位同学回答后拿出2张数字卡片。‎ 教师提问:这两个数和11比,谁大谁小?‎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老师打乱小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请分别找出比11大的数和比11小的数。‎ 学生上台操作后全班评讲。‎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3~105页“练习二十二”第2、7、1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几”和“第几”‎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问:你知道数字11在0~20中排在第几吗?‎ 114‎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提问:在11之前有多少个数,在它之后有多少个数,请大家仔细数一数。‎ 学生数数后回答。‎ 教师提问:在这些数字中6和15排在第几?‎ 学生回答。‎ ‎2.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数”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学生先观察图,再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与顺序,然后把“几”和“第几”再做个对比。‎ 三、课堂游戏,训练思维 同桌的两个同学从0~20个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取其中一张,先说手中拿的数的组成,然后比比谁的数大,谁的数小。‎ 同桌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20以内的数。在这节课上通过复习我们巩固了数数,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会进行数的比较,并且能区别“几”和“第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疑问。‎ 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请你为自己的表现打打分,并说说理由。‎ 学生打分并说明理由。‎ 师: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带着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它们吧!‎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1)‎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目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规律。‎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题目中的奥秘,并能用已掌握的规律进行推算。‎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数学城堡去玩,城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等着和大家一起玩。可是进城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同学们不仅要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还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大家有信心吗?‎ 生答:有信心。‎ 二、巩固复习,沟通知识 ‎1.来到了城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出示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加减法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教师评讲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在评讲7+4+6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巧算的方法。‎ 小精灵,欢迎来到数学城堡,大家都很能干,顺利地进入了城堡,我想和你们比比计算能力行吗?‎ 学生:好。‎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9、10题。‎ 教师用课件控制小精灵做题的速度,目的是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出示教材第102页“2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1题。‎ 小精灵:大家的计算能力果然厉害,能从我手中的数字卡片中(0~9)选出3个数说四道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 教师多请几位学生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 114‎ 学生读题后完成在书上。‎ 评讲时教师要注意该题答案有两种情况。‎ ‎3.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小精灵:同学们真聪明,这道比大小的题我有些不明白题目的意思,你们能帮帮我吗?‎ 学生讲解这道题的意思,特别是数与算式、算式与算式比大小,要说出做这类题的方法。‎ ‎4.找规律。‎ 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1题。‎ 学生完成在书上。‎ 小精灵:同学们,听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吧,接下来就是检验你们团队力量的时候,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得最好。‎ 学生审题后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只要有道理就要肯定。教师要注意从回答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现“和不变”、“差不变”的规律。‎ 教师组织评讲。前面四题教师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最后两题 是开放题,评讲时教师有意识地按顺序将所填的数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三、课堂小结 ‎ 师:今天我们和小精灵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在课堂上我们一起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让小精灵佩服。除此以外对于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难题的能力也让小精灵称赞。关于这一内容,小精灵还有一些建议要告诉大家。‎ 学生认真聆听小精灵的建议。‎ 小精灵:同学们,你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要学好数学光有灵活的思维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细心。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课余时间大家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提高我们的口算能力。‎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114‎ 第3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一些数目较小,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解决一些数目较小,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夯实基础 ‎1.教师先出示加法圆盘,让学生用9分别加上外圈的数。再出示减法圆盘,让学生用18分别减去外圈的数。‎ 学生口答完成。‎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8+7 5+9 15-9‎ ‎12-3 5+6 4+5=‎ ‎7+8-5 12+3-7‎ 学生看题目在作业本上写出得数并讲评。‎ 二、指导练习,巩固深化 ‎(一)看算式编题 教师从刚才的口算卡片中选出加法、减法的算式各一道,请学生根据这2个算式各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1.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展示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并写在黑板上(2~3题)。‎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刚才我们编的加法应用题,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和同桌相互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 ‎(1)求两部分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2)两个数比较,求大的数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 114‎ ‎2.编减法应用题。‎ 教师展示学生编的减法应用题,并写在黑板上(2~3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和同桌相互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教师小结:‎ ‎(1)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两个数比较,求小的数用减法计算;‎ ‎(3)两个数比较,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二)一图四式 ‎★★★★ ★★★★★‎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图列出几个算式?与小组中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根据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图画应用题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16题。‎ 学生先看图,再和同桌交流说图意。‎ 学生汇报图意时教师要强调大括号的含义及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四)图文应用题 教师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加、减法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 ‎1.完成教材第105~106页“练习二十二”第17、18题。‎ 学生分析这道题是求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再独立完成在书上。‎ 教师提问:先说说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和这道题的问题,并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第19题。‎ 教师提问: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 我看到从教室出来了5人;我看到先从教室里出来了2人,后来又出来了3人;我看到先从教室里出来了3人,后来又出来了2人……‎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是从整体上去研究一共出来了多少人;有的同学分别从前门和后门研究出来的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结合这道题的问题用两种方法算一算教室里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观察图,弄懂题意后独立解答。‎ 114‎ 注意第二个算式有两种答案:12-2-3=7(人)或12-3-2=7(人)‎ ‎3.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第20题。‎ 学生进行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在交流学生提的数学问题时,要让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五)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二”思考题 引导学生明白两点:‎ ‎1.“准载客”的意思?‎ ‎2.不论怎样租车,这17人必须全部上车。‎ 对有困难的学生不作要求。‎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白了加法和减法问题的区别,请大家再次回忆什么情况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求两部分的总数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求大的数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两数比较,求小的数用减法计算;两数比较,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在解决问题时,希望同学们养成先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能让你受益终身!‎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第4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和辨认。‎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14‎ 梳理所学的知识,会分类,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入复习 出示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 师:你看它漂亮吗?你知道它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 二、指导复习,巩固深化 ‎1.复习认识图形。‎ ‎(1)找一找,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种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同桌交流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①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 ‎②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大。‎ ‎③圆柱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都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 ‎④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到处滚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板书如下:‎ ‎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图形,你会用哪个词?‎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要予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学生回答:‎ ‎①长方体、正方体很听话。‎ ‎②圆柱有时听话,有时调皮。‎ ‎③球很调皮。‎ ‎……‎ ‎(2)摸一摸,猜一猜。‎ 各小组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四种立体图形。‎ 活动一:老师说名称,学生根据其特点摸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学生摸一个图形,但不拿出袋子,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学生按要求参与活动。‎ 活动一开始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形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活动。‎ ‎(3)指导练习。‎ 114‎ 完成教材第102页“认识图形”。‎ 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如果学生把第12题中机器人的眼珠认成球要肯定。‎ ‎2.复习分类。‎ ‎(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教师提问:要给这些人物进行分类,你可以怎样分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有的是按年龄分,有的是按性别分。‎ 只要学生的理由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2)巩固,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自定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汇报时同学说明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 学生小组活动,先观察,然后讨论,再汇报。‎ ‎①按铅笔的颜色分。‎ ‎②按铅笔的长短分。‎ ‎③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⑤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⑥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⑦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 ‎⑧按自动铅笔和不是自动铅笔分……‎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两部分知识:认识图形和分类。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吧!‎ 学生畅谈收获。‎ 教师可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强化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提问:大家再想想,这节课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复习?‎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复习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归纳出“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分一分”等活动,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提问: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有针对性地回答。‎ 114‎ 四、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