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73 KB
  • 2021-12-06 发布

6《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 蝙蝠和雷达 课题 蝙蝠和雷达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 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  ‎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  ‎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 ‎ 蝙 蝠 揭 开 躲 避 障 碍 荧 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i é kē xué jià shǐ yán jiū ‎( ) ( ) ( ) ( )‎ 三、仿写句子。 ‎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ān jiē bì zhànɡ pínɡ 二、飞蛾 科学 驾驶 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 教具 准备 ‎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 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 内容 ‎     6 蝙蝠和雷达 ‎   嘴 超声波 蝙蝠             ‎ ‎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天线 ‎   雷达   无线电波 ‎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 ) 饿( ) 蝇( ) 揭( )‎ 朗( ) 蛾( ) 绳( ) 渴( )‎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答案】‎ 一、读书郎 朗读 饥饿 飞蛾 苍蝇 草绳 揭开 口渴 二、1.不仅……还…… ‎ ‎2.即使……也…… ‎ ‎3.不是……而是…… ‎ ‎4.因为……所以……‎ 三、1. 设问 2. 比喻 3. 比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  zhèng míng héng shù lì jí kē xué ‎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竖 坚: ( )立 ( )强 ‎ ‎2.锐 悦: 敏( ) 喜( ) ‎ ‎3.幅 蝠: 篇( ) 蝙(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非常黑;很暗。( )‎ ‎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 五、课文整体梳理。‎ ‎ 1. 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 ‎ 配合起来探路的。‎ ‎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  仿照——(    )    重复——(    )     ‎ ‎ 阻碍——(    )    打开——(    ) ‎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                                                                                                      ‎ ‎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                                                                                                       ‎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 横竖 立即 科学 二、1.竖立 坚强 ‎ ‎ 2.敏锐 喜悦 ‎3.篇幅 蝙蝠 三、1. 漆黑 ‎ ‎2. 横七竖八 四、 1. × 2. × 3. √‎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 眼睛 嘴和耳朵 3. 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