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2 KB
  • 2022-02-12 发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分) rán fànɡ luò tuo tōnɡ xiāo jiǎo bàn zhǎ yǎn áo zhōu zhǒnɡ zhànɡ nónɡ chóu xì nì rǎn ɡānɡ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油腻(nì) 筷子(kuài) B.搅和(huo) 吞咽(yàn) C.锅铲(chǎn)唾沫(tuò) D.焖饭(mēn) 汤匙(shí) 三、下列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鞭炮 栗子 寺院 身无分文 B.嘟嚷 浓绸 糊涂 赞叹不已 C.腊月 彩绘 元宵 随心所欲 D.粉碎 融掉 恐怖 能歌善舞 四、“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3分) A.诗歌文辞的段落 B.布匹,布 C. 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D.条目,规程 五、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天到了,万象更新....,鸟语花香,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B.国庆节前夕,大街上张灯结彩....,五光十色,一派热闹的景象。 C.李纲同学聪明灵活,两面三刀....,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D.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 六、对《藏戏》中语句“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 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藏戏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往往就地演出,贴近群众,易于被人们接受。 B.藏戏表演时间太长,观众因此随意来去。 2 C.藏戏因为演出随心所欲,所以需要边演出边创作。 D.藏戏从西藏传播到各地。 七、给下列习俗选择恰当的寓意。(5分) A.步步高 B.财源滚滚 C.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D.福寿绵长 E.努力向上,争得头彩 1.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包进了一枚硬币,小孙女疑惑不解,奶奶告诉小孙女:“饺子下 锅,象征着( )。” 2.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寓意是( )。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有的风 俗,谁夺得了第一名,就预示着( )。 4.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和登高相联系的习俗是吃重阳糕,取( ) 的吉祥之意。 5.爷爷过七十大寿,一家人做好了长寿面为爷爷祝寿,祝福爷爷 ( )。 八、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4分) 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1 分) 1.《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详 细, 这一部分写得简略。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 是 ,描写的地点是 。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 、 两种 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3.把古诗补充完整。 日暮汉宫传蜡烛,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 。 4.《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 。 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 。 十、课内阅读。(11 分) 3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3分)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一词看出月色的 。 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3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 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 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 a 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 似的诗词句有 , 。 (2分) 十一、课外阅读。(14 分) 藏在拐杖里的爱 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 固执。这祥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在一起意外事 故中摔伤了腿。 事故并不是很严重,但父亲却有一段时间不能行动自如,必须拄着拐杖走路。我看 见他在一瞬间消沉下去,苍老了许多,脾气也收敛了一些。而母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 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 着拄拐杖的父亲到屋外散散步。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 意。对于父母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我看在眼里感到颇为惊讶。心想,或许因为父亲是 4 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不能倒下的原因吧。 医生曾说,一个月之后父亲就可以离开拐杖的支撑了。可是一个多月过去,父亲的 腿似乎仍不见好转,离开拐杖他就无法走路。母亲着急了,怕是伤口恶化,非要带父亲 去医院检查。父亲这才悠悠地说:“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你 相处的岁月。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在黄昏的夕阳中散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其实 腿早好了,只是害怕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 湿润了。原以为吵了几十年的夫妻之间哪还有爱情可言,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 杖里。 第二天,母亲精心地收藏好那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在温馨美好的夕阳中,又和父 亲走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父亲步伐稳健,面带笑容,而母亲的手,正搀在父亲的臂弯 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固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中“如此细心”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那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拐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展示。(30 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 拟,不少于 450 字。 5 参考答案: 一、燃放 骆驼 通宵 搅拌 眨眼 熬粥 肿胀 浓稠 细腻 染缸 二、 D. 三、 B. 四、 B. 五、 C. 六、 C. 七、1. B 2. C 3. E 4. A 5.D 八、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九、1. 等粥 喝粥 等粥 喝粥 2.春天 京城 落花 柳絮 3.轻烟散入五侯家。冷露无声湿桂花。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答案不唯一) 十、 1.庭院 乌鸦 桂花 凄清、孤寂 2.地白 皎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C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一、1.固执:(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失意: 不得志,不如意。 2.母亲照顾父亲这件事。 3.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因为这根拐杖使吵了几十年的夫妻在温馨美好 的夕阳中,又互相搀扶着走在了 屋外那条 小路上。 5.“拐杖”在文中起线索作用。 十二、习作展示。(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