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9 KB
  • 2022-02-12 发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例基本性质 冀教版 (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16、17页例2及对应习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例如求比值,这是学习比例意义的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回顾整理,激活旧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2. 国旗五种规格,从中任选两种,计算长与宽(或宽与长)的比值,有什么发现?‎ ‎1号:288cm×192cm; 2号:240cm×160cm; 3号:192cm×128cm; 4号:144cm×96cm; 5号:96cm×64cm。‎ 二、认识比例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指名口答所写的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 ‎2.引出比例的概念。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288 :192 =240 :160。‎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生尝试说比例的意义,最后完善说法,板书概念,引出:比例的意义。 ‎ ‎4.巩固练习:‎ ‎(1)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P16练一练的第1题。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交流。‎ ‎(2)第3题,根据比值写比例,意在让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写出比例,使学生理解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有两个数)‎ ‎(1)课件出示:2.4 :1.6‎ ‎ 前项 后项 ‎(2)课件出示:2.4 :1.6 = 60 :40‎ ‎ 内项 ‎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 ‎2.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3:5=6:10 3×10=5×6 ‎ ‎3:6=5:10‎ ‎10:5=6:3‎ ‎10:6=5:3‎ ‎5:3=10:6‎ ‎5:10=3:6‎ ‎6:3=10:5‎ ‎6:10=3:5‎ ‎(3)引导发现规律: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8个,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5)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①学生验证刚才巩固练习中所写的比例。‎ ②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③分数形式的比例=内项外项积要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7)总结方法,口诀记忆:‎ ‎ 组成比例有条件,比值相等是关键;‎ 外项内项积相等,基本性质来判断。‎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发现比例的妙用。‎ ‎1.帮小朋友测大树的高度。课件出示阳光照耀下小朋友和大树并排站立的画面,地面上有影子长度。‎ ‎2.【课外作业】测量旗杆高度。‎ ‎(1)每组准备1米长和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或卷尺。‎ ‎(2)选择太阳充足的一段时间,在操场上测量竹竿和旗杆的影长,各组同学先分工,再测量。‎ 四、总结 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你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又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1.写出比值都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3.已知24×3=8×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几个比例?试试吧。‎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变 不变 ‎3:5=6:10 ‎ ‎3:6=5:10‎ ‎ 10:5=6:3 外项积=内项积 ‎ ‎ 10:6=5:3 3×10=5×6 ‎ ‎ 5:3=10:6 内项积=外项积 ‎5:10=3:6‎ ‎ 6:3=10:5 举例→找规律→验证→结论 ‎ ‎6: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