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50 KB
  • 2022-02-15 发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习作: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部编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作: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训练要素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次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习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自然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横线上的内容要自己填写。教材提供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选择习作内容。教材列举了八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八个话题有具体的事物,如“微笑、运动、集邮、旅行、种花”,也有抽象但需要具体事物展现的,如“诚信、梦想、创意”,这些话题表明选择的这些“事物”可以是一种个人的爱好、特长,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的美德、风尚,或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运动,还可以是一个改变生活的发明、创造……本次习作话题广泛,可选内容丰富。其次是学生既可以从这八个话题中进行挑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其他话题,习作的内容需是真实的生活经历,既可以是回忆性的生活叙事,也可以是即兴的现场情景。‎ 教材展示了三个例子,重在提示学生怎样结合实际去思考。第一个例子是说科技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第二个例子是讲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第三个例子是说种花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前两个例子选择的都是教材外的词语,最后一个例子选择的是教材中的词语,但是无一例外,三个例子都对“生活更美好”作出了生动的诠释,那就是: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了生活质量。‎ 第二个板块是思考所选的事物对自己的生活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也是本次习作的要求之一。这次习作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方面的要求,要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注意要把过程写清楚、详细。二是感受方面的要求,说出它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个板块对习作展示和交流提出了建议。建议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 、 分享。除了分享自己的习作内容以外,也可以说一说自己从同学的分享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 ‎1.正确审题,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写作。‎ ‎2.观察生活,选择能触动你的事物,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3.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清楚。‎ ‎4.通过班会交流,提升个人交际能力。‎ ‎1.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清楚。‎ ‎2.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真挚。‎ ‎1.打开思路,选择内容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例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给出相应指导,帮助学生继续拓宽思路、寻找合适的习作对象。可以在教材给出的八个词语中选择,也可以从八个词语延伸拓展,如,从个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去想,读书、音乐、电影、旅行、手工等;可以从家庭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想,如家族聚会、家庭旅行、亲子活动;可以从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去想,如自己和同学在某项活动中的完美合作、自己参加了某个喜欢的社团等;可以从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等方面去想,如做事认真、勤劳刻苦、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等。参照教材中给出的例子的形式,先打开思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多思考其他表达形式,不要局限在教材提供的参考范围内。‎ ‎2.写清内容,写明原因 学生在确定好题目后,要思考需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件来叙述,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思考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顺序,它是如何一点一点影响自己的生活的,应该用什么方式或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它让自己觉得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把过程分点写下来,大致列一个提纲,习作时按照提纲的思路来写,要求把各个部分的内容写的具体、生动。‎ ‎3.组织班会,交流展示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提出评价标准,如,习作时是否围绕所选话题进行展开?有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对自己的影响叙述清楚?有没有把所选话题对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原因写得具体?……先让学生对习作进行初步修改,教师可以先浏览部分同学的习作,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再在全班进行强调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修改后,可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可以按照话题分小组,不同话题类型的作文可以分为一个小组,让同组学生交换并赏析作文,勾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片段或字词,也可以对欠缺处提出修改建议。选出认为写得好的,最后进行全班展示,全班交流。‎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审题,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写作。‎ ‎2.观察生活,选择能触动你的事物,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板块一 图片导入,走进话题 ‎1.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美食、婴儿的笑容、花朵、萌宠等美好事物,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的感受。‎ ‎2.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图片中看得见的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馋涎欲滴的美食,温暖治愈的笑容、芬芳四溢的百合花,还有看不见的梦想、默默奉献的美好品质……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姿,也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吧!(课件出示)‎ ‎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板块二 认真审题,明确要点 ‎1.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审清题目,看清要点,学生反馈。‎ 习作题目:从教材提示的八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或自己补充一个,组成通顺且符合要求的题目。‎ 习作审题要点:‎ ‎(1)选择一个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事物。‎ ‎(2)写明这个事物是怎样让生活更美好的。‎ ‎2.谈话:本单元我们要写的作文题目是“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在正式书写作文前,我们需要补充作文题目。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参考话题,我们可以从中选择熟悉的话题,也可以发挥想象自主立意,结合生活实际和自我感悟,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展现让生活更美好的点睛之笔。‎ ‎3.让学生对教材提示给出的八个话题分类,指名学生回答。‎ ‎(1)词语分类,互相交流,全班反馈。‎ 兴趣爱好类: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自主想象类:梦想、创意 揭示主题类:诚信、微笑 ‎(2)学生根据分类再补充其他相关类型的词语,不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 兴趣爱好类:音乐、电影、手工、动物 揭示主题类:乐观、勇敢、坚持、守时、亲情、母爱、友谊 ‎4.根据拓展的词语,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问题。‎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2)它是怎么发生的?‎ ‎(3)它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4)可以通过哪些事件来写?‎ ‎5.小组交流。‎ ‎(1)学生补充话题,互相交流补充好的习作题目。‎ ‎(2)检查同伴补充的题目是否通顺、完整。‎ ‎(3)互相交流想借助哪件事来表达主题。‎ ‎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给出建议。‎ ‎(1)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 在构思写作时,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由于个人经历的差异,我们在选择话题时要保证真实、独创,不必人云亦云。在话题选择上,可以从家庭考虑,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选择朋友、师爱;从社会考虑,选择爱心、宽容、诚信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梦想、创意、阅读、旅行、集邮等。‎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注意分析题目“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中的关键字“更”,这是一个由比较后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在构思时,我们要选择那些能有鲜明对比,前后结果截然不同的话题来书写。‎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来拟题,书写生活细节,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7.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子,体会“更”的定义。‎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①去爷爷奶奶家坐高铁,比以前快了两个小时。②妈妈买菜时扫二维码就能付款,非常方便、便捷。‎ 种花让生活更美好。①播种时的期待。②发芽时的惊喜。③开花时的成就感。‎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①听音乐时可以放松情绪。②唱歌可以愉悦心情。‎ 板块三 课文示范,列出提纲 ‎1.谈话: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充满童年趣味的《竹节人》,下面我们就以它为例子,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吧!(课件出示相关片段)‎ ‎2.学生朗读片段,概括片段内容。‎ ‎(1)重点标明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事物是“竹节人”,可变形为“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 句段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2)片段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之情。‎ 句段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金箍棒的孙悟空……‎ ‎(3)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大家对竹节人的深深着迷。‎ 句段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3.小结:《竹节人》首先表明了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事物——竹节人,对象明确,然后通过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再到具体描述斗竹节人的过程,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体表现,由浅至深,次序分明。‎ ‎4.请学生罗列出《竹节人》中的“更美好”的要点。‎ ‎5.教师巡视,指名同学回答,给出指导。‎ 要点:(1)用毛笔杆“偷做”之乐;(2)用破课桌“玩斗”之乐;(3)用道具取“名号”之乐;(4)课下尽情“玩斗”之乐;(5)课上冒险“偷玩”之乐;(6)看老师“偷玩”之满足。‎ ‎6.仿照《竹节人》的叙事结构,以所选话题为线索,自拟写作提纲。‎ ‎7.教师巡视,指导提纲。‎ ‎8.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提纲,教师给出点评。‎ ‎9.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改提纲,明确行文思路。‎ 第二课时 ‎1.欣赏范文,从中借鉴写法,完成习作。‎ ‎2.交换欣赏习作,自主修改习作。‎ ‎2.通过班会交流,提升个人交际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板块一 借鉴例文,完成习作 ‎1.导入:列好了提纲,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种美好的体验、自己的感受写得更清楚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例文,从中去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2.例文学习,明确写法。‎ ‎(1)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说说读了例文之后的感受。‎ ‎(2)学习结构安排。‎ ‎①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归纳。‎ ‎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 第1自然段:运用修辞手法,说明阅读的益处。‎ 第2自然段:阅读感悟鲁迅的书籍。‎ 第3自然段:阅读感悟毛泽东的诗词。‎ 第4自然段:阅读感悟苏轼的词。‎ 第5自然段:阅读感悟老舍的回忆录。‎ 第6自然段:首尾呼应,再次强调阅读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③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3)学习写作手法。‎ ‎①学生再读例文,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并思考其作用。‎ ‎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对相应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说明。‎ 比喻手法:‎ 阅读,犹如一缕清风悄然拭去我额头上的汗珠;阅读,犹如一束阳光照耀我的心头。(写出了阅读给人带去的清爽和温暖)‎ 拟人手法:‎ 阅读,犹如一双巧手轻轻拂去我心中的阴霾。(写出了阅读给人带去了心灵的抚慰)‎ 排比手法:‎ 阅读,犹如一缕清风悄然拭去我额头上的汗珠;阅读,犹如一束阳光照耀我的心头;阅读,犹如一双巧手轻轻拂去我心中的阴霾。(生活形象地说明阅读的益处)‎ ‎③出示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了解本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完善大纲,自主写作。‎ ‎(1)结合例文,对第一课时中形成的内容大纲进行完善。‎ ‎(2)出示本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写作的思路。‎ ‎(3)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 交换欣赏,修改习作 ‎1.出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作文评价的标准。‎ 习作要求:‎ ‎(1)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2)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作文评价标准:‎ ‎(1)用语准确,语句通顺。‎ ‎(2)表达符合逻辑,层次清晰,无病句。‎ ‎(3)符合写作主题,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2.学生分享习作,其他学生结合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 ‎3.学生根据评价意见,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创作。‎ ‎4.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情况适时指导。‎ 板块四 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互换习作,小组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2.班会分享,朗读习作,共同学习。‎ ‎1.审清题目,恰当选择材料。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根据课前导入所提供的图片和教材中提供的八个话题,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以及是怎样让生活更美好的。指导学生写作时,先要审题,抓住要点,引导学生散发思维,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再用与众不同的视角去习作。‎ ‎2.重视学习范文对习作的帮助。通过对《竹节人》的简析、列提纲,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进一步训练学生拟提纲的能力,梳理文章层次脉络。通过对例文的分析,把其中值得借鉴的写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