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7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9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时间/40分钟1.[2018·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于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而是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2.[2018·山东菏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刘徽对《九章算术》进行了研究,并用中国传统作注的方式,对《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概念给予科学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他的思想又成为他数学创造的思想基础。他在《方程章注》中云:“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言负者未必负于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他对待学术问题实事求是,从不虚夸。为了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和计算圆周率而创立了割圆术,不过这种拼割在有限中只能获得近似的结果,而命题最终成立是要通过无穷的极限过程来实现。《九章算术》包含了若干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然而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过程,因而,他认为数学的真理性是需要论证的,而论证又必须建立在明白的、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他还以“规矩度量可得而共”为指导思想,把数与形巧妙地结合。刘徽的思想是深邃的、伟大的,他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数学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摘编自《数学家刘徽的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刘徽的数学思想。n(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徽及其数学思想。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杜亚泉(1873—1933年),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早年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固有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1920年,杜亚泉与余云岫就中医问题展开争论。余云岫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绝对不合事实”。杜亚泉撰文《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反驳:“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三候之类,决不能说它全无道理,不过他们没有学过西洋科学,不能用科学的名词和术语来解释它。若是有科学知识的人,肯把中国医学的理论细心研究,必定有许多地方,与西洋医学相合。”他还用西医关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出发点——血、气二字,进行科学的阐述,用中西医对照参考各种疾病不同的看法与称谓,逐一分析对比,找出内在联系。——摘编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1)根据材料,概括杜亚泉对中医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杜亚泉中医主张形成的历史因素。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邓稼先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度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隐姓埋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n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切除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邓稼先主持“两弹”工作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邓稼先的选择作简要评价。5.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牛顿的秘书谈到过牛顿“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特别是在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地烧着。——摘编自[德]H.武辛《依萨克·牛顿》材料二 牛顿和莱布尼茨就数学问题保持着通信。牛顿自己承认莱布尼茨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受主偏爱的人。牛顿也许是最伟大的炼金术士。牛顿除了做了不计其数的实验,还读了几乎所有他能买到或借到的炼金术书。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摘编自[美]盖尔·E.克里斯汀森《牛顿与科学革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的n科学理论贡献。(2)牛顿对莱布尼茨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不适合出版”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n课时作业(五十九)1.(1)文化背景:文艺复兴的进行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西学东渐的促进;国内理学日益僵化,中国封建士大夫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2)科学精神:注重逻辑推理;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反对主观臆断,提倡怀疑和实证精神;主张经世致用,提倡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16世纪末的时间信息得出文艺复兴的进行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由材料“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得出西学东渐;由材料“不满足于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而是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得出国内理学日益僵化,中国封建士大夫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第(2)问,由材料“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得出注重逻辑推理;由“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得出其注重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由材料“每交食时,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得出反对主观臆断,提倡怀疑和实证精神;由材料“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得出主张经世致用,提倡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2.(1)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极限的思想;逻辑推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简评:刘徽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原则;他采用的演绎逻辑证明的方法,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中国数学真正建立起了理论体系;其数学思想成为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解析]第(1)问,材料中“他在《方程章注》中云:‘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言负者未必负于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体现了刘徽数学思想中有对立统一思想;材料中“为了证明圆的面积公式……而命题最终成立是要通过无穷的极限过程来实现”可知刘徽数学思想中有极限思想;材料中“《九章算术》包含了若干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然而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过程……他认为数学的真理性是需要论证的”可知刘徽的数学思想中有逻辑推理的思想;由材料中“他还以‘规矩度量可得而共’为指导思想,把数与形巧妙地结合”可知刘徽数学思想中有数形结合思想。第(2)问,结合刘徽的数学思想分析可知他的逻辑推理等思想对数学发展贡献巨大。3.(1)主张:肯定中医价值(反对全盘否定中医);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研究中医;中西医相结合。(2)历史因素:西方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中医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科学精神;杜亚泉一战后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杜亚泉撰文《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反驳:‘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三候之类,决不能说它全无道理……不能用科学的名词和术语来解释它”可得出他肯定中医价值,根据材料“用西医关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出发点——血、气二字,进行科学的阐述,用中西医对照参考各种疾病不同的看法与称谓,逐一分析对比,找出内在联系”可得出他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研究中医,中西医相结合,等。第(2)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固有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得出一战后他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余云岫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绝对不合事实’”得出西方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中医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联系所学可知,他们思想的解放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联系。4.(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事业十分落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邓稼先的科学素养和爱国精神。(2)评价:邓稼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为我国两弹爆炸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防科技水平,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n[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发展国防事业尤其重要,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事业十分落后;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得出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封锁包围;根据材料“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和所学“一五”计划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得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根据材料“赴美国普度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邓稼先隐姓埋名”“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得出邓稼先的科学素养和爱国精神。第(2)问,根据材料“邓稼先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度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可知他毅然选择学成回国,得出邓稼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根据材料“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并结合所学,新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西方的核垄断,得出他为我国两弹爆炸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局面;根据材料“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结合发展核武器的背景得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防科技水平,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5.(1)品质:深入思考;专注;珍惜时间,勤奋。贡献: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或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2)特征:过于自信。体现:认可莱布尼茨数学研究水平;但拒绝与他交流。原因:维护牛顿的科学权威,避免炼金术士角色影响牛顿伟大的科学家形象。(3)方法:要全面了解;要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评价;要看主流;要客观、公正评价。[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可知深入思考、专注,从材料一“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只睡四五个小时”可知珍惜时间、勤奋;第二小问,结合牛顿不同时期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列举牛顿科学理论贡献。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可知牛顿对于莱布尼茨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第二小问,从材料二“牛顿和莱布尼茨就数学问题保持着通信。牛顿自己承认莱布尼茨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受主偏爱的人”可概括表现;第三小问,从材料二“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可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了“不适合出版”的原因是维护牛顿的科学权威,避免炼金术士角色影响牛顿伟大的科学家形象。第(3)问,可从评价历史人物需要坚持的原则、历史人物的贡献、对历史人物全面的认识等方面、坚持从主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等角度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