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2 KB
  • 2022-04-12 发布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送东阳马生序》课时训练语文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送东阳马生序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嗜学(_____)(2)逾约(_____)(3)俟(_____)(4)叱咄(_____)(5)皲裂(_____)(6)媵人(_____)(7)箧(_____)(8)缊袍(_____)【答案】(1).(1)shì(2).(2)yú(3).(3)sì(4).(4)chìduō(5).(5)jūn(6).(6)yìnɡ(7).(7)qiè(8).(8)yùn【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其中“皲”应读作“jūn”,不要拼成“cūn”,“箧”应读作“qiè”,不要拼成“x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答案】(1).(1)跑稍微、稍许(2).(2)更加仰慕(3).(3)忧虑、担心(4).曾经(5).(4)等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患”意思是“忧虑、担心”。【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n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章可知,A项中的“无从致书以观看”,B项里的“余立待左右”,D项里的“寒冬烈风”都与原文不符。故选C。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答案】(1).(1)“支”通“肢”(2).(2)“被”通“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支”通“肢,四肢;“被”通“披”,穿。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6.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n(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1)余幼时即嗜学(2).(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7.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说、记、铭、序、表。不包括“书”。二、课内对比阅读【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n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8.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1)余闻之也久(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即书诗四句(______)(2)稍稍宾客其父(______)(3)无从致书以观(______)(4)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2.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n【答案】8.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1).书写(2).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3).得到(4).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10.B11.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12.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划分句子节奏的掌握。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余”是主语,“闻”是谓语,主谓分开,所以从“余”后边划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题详解】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注意“宾客”是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的意思。“被”是通假字,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或:有人/有时;C项”于:在/向;D项自:从/亲自;B项都是“曾经”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令”是让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部分“仲永”;“以”是因为的意思。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课内外阅读训练【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n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释】(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惩治,惩戒。(5)曩:从前。(6)寻绎:推求探索。(7)省:记。(8)孙搴,人名。(9)勒:此处译为编辑。(10)庶几:或许,差不多。1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4.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6.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n到的乐趣。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17.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答案】13.A14.C15.(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2)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16.D17.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解析】甲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年代:明乙文选自:《<精骑集>序》作者:秦观年代:宋甲文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乙文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n【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第二次”。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的样子/这样。C:表修饰/表转折。D:依仗/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C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和穿的。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1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有误,年长后记忆减退,就用摘录句子的方法来弥补。【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相同之处:都觉得勤奋很重要。不同之处: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