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33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和《成本会计》合集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试题附全答案(试卷号2196)考试说明:本人根据学员的需求汇总了历年来所有的期末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及应用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B.离散变量3.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互斥性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D.异质性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以()为主。B.检索工具查找法6.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总加量表7.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D.机器记录8.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n9.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社会环境10.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离中量数1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李景汉12.以下不属于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是()。D.探索性研究13.现代社会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就是()。A.文献法14.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直线相关15.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B.检索工具查找法16.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后面17.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结构式访谈18.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19.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定量分析20.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针对性21.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实证主义n2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同方向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A.正相关2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外在效度2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25.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总加量表26.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定性研究27.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离中量数28.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29.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A.西欧30.社会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其中层次最高的是()。C.定比测量31.在文献之中,属于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B.一次文献32.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问卷法33.常用于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访谈是()。C.深度访谈34.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n35.从整个社会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EXCEL36.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盖洛普37.社会调查研究的四种测量层次中最高的是()。C.定比测量38.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中,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方法是()。D.文献法39.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美国40.个案调查是一种()。A.定性研究方法41.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异质性42.问卷法适用于()。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4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个别访谈44.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真实性原则4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实验法46.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古希腊人47.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定类变量n48.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检索工具查找法(二)多项选择题1.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家庭D.村落E.非正式组织2.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3.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4.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控制性强D.可重复运用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5.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nF.结尾6.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查阅文献D.咨询F.实地考察7.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8.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9.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检验D.分组E.汇总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10.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专门性B.系统性C.客观性D.针对性nE.实证性11.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C.调查的目的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12.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A.确定课题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13.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标题C.栏目D.数字F.表注14.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15.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界定总体B.设计抽样方案C.制定抽样框nD.决定抽样方法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16.文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A.语义强度分析法B.空间分析法D.概念组分析法F.计词法17.在运用观察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B.全方位原则C.求真务本原则F.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18.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朴实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19.非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有()。B.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20.实验法的基本要素主要有()。A.实验主体nB.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D.实验激发E.实验检测21.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22.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23.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A.选取可靠的资料B.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C.选取有力的资料D.选取新鲜的资料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24.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25.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文献搜集D.摘录信息nF.文献分析二、填空题1.社会调查研究面对的就是现实社会。构成现实社会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们是各个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可选择的具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分析)单位。2.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3.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他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4.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5.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单位。6.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7.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8.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观察对象的客观状况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认识能力。9.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结果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10.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1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调查单位。12.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13.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别说明一般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14.抽样误差是用统计值去估计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15.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16.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17.实地观察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18.实验法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19.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还更多地采用了图表和数字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20.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两类。21.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n22.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23.问卷设计好以后,一定要进行试调查,具体方法有二:一是客观检验法,二是主观评价法。24.对于非参与,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25.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文献源,一是实地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26.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27.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和预测性结尾三种。28.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9.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30.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选择。31.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32.问卷中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任意填写的问答类型是开放型问答。33.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效率要求更高。34.实验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35.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36.近代社会调查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37.变量反映了概念的可变性,表现变量的数值即变量值。38.文献法具有间接性和无反应性的特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39.集体访谈中讨论式的访谈的代表类型是反向头脑风暴法(质疑头脑风暴法)。40.量表通过对变量的不同变异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能够反映变量变异的强弱。41.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42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说明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43.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检索法、计算机检索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和综合找法。44.多组实验设计,一般是各设置两个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出实验结论。45.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46.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常用检查法有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n47.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48.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49.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50.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51.在实验法中,两组前后测设计也叫经典实验设计。52.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署名、导语(前言)、正文和结尾。53.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看社会的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54.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5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5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和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57.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58.近代以来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哲学理论基础先后有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59.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60.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61.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62.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三、简答题1.问卷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n2.什么是抽样?抽样常用的基本术语有哪些?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1)总体。(2)样本。(3)抽样元素。(4)抽样单位。(5)抽样框。(6)参数值。(7)统计值。(8)抽样误差。3.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4.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开放式是指提出的问题,不限定答案,由被试自由回答。例如,“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的形象如何?”“你在学校学习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等;封闭型问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填空式,两项式、顺序式、等级式、矩阵式、表格式;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5.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答:由于调查对象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6.撰写调查报告有哪些步骤?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n(2)精选素材。(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7.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理论需要指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实际需要是指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8.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9.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精选素材。(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10.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n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或详细提纲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11.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12.简述探索性研究。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奇研究的基础。只有做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13.实验法的原理是什么?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14.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15.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对观察法的类型做简要说明。n答: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观察法分为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两大类。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它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16.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另外,还有综合查找法,是把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运用。17.简述访谈法的类型。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结构式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集体访谈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n18.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答: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完成非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完成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四、论述题及应用题1.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25分)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人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2.就你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总体方案。答:(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3.自定题目、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答:定性研究方案:一、课题:《关于小学生假期送培训班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研究》n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假期里小学生普遍被送往各种学习培训班的观察和访问建立-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理论。这一过程对于人们认识是否假期一定要将孩子送往培训班学习这种行为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三、研究设计类型:描述性研究、追踪研究、个案调查四、研究方法:实地研究,通过无结构访问和长期观察来收集资料,运用列举归纳和理解法来整理和分析资料。五、分析单位:某小学三年级(1)班30名学生六、研究内容:学生送培训班学习的时间、参加培训班的个数、参加培训班前后的学习成绩变化等。七、抽样方案: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按照男女生比例1:1,各抽男女生5人,一共调查10人。八、访问提纲:结构式访谈,做详细的访谈记录。九、调查计划:(1)时间、场所计划:在第一.次访谈只后间隔半年再进行访问,共访问二到三次。调查时间约为一年半。由被调查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接受访问。(2)人员计划:课题组共2人,一人负责访问调查,另一人负责记录整理。十、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略)4.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2)考场纪律。(3)城管执法。(4)社区建设。(5)服务态度。答:(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农民工的生产适合采用不完全参与观察方式。观察者有时候参加农民工的生产、适合采用不完全参与观察方式。观察者有时候参加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之中,和他们共同劳动生活,建立良好的关系,生活之中,和他们共同劳动生活,建立良好的关系,亲身体验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有时候又作为旁观者来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劳动和生活情况,有时候又作为旁观者来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们的生产生活情况(2)考场纪律。考场纪律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考场,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考场,考生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观察,观察者才能收集到考风考纪的真实情况。正在被观察,观察者才能收集到考风考纪的真实情况。(3)警民关系。警民关系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完全深入到居民的群体中,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完全深入到居民的群体中,参与他们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警民们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他们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警民们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保证观察资料的真实性。料的真实性。(4)社区建设。社区建设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社区,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社区,观察社区环境和各方面的建设情况。方面的建设情况。(5)服务态度。服务态度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以一个服务对象的身份深入到社n会群体中,会群体中,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观察对方的真实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质量。5.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在适用性方面的最主要区别。答: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同质性较高时。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则有困难。6.如果让你对某城市居民小区的治安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派出所、街道委员会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既可以以问卷法为主,也可以以访谈法为主。(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做前期准备(制定方案、设计问卷、其他准备等),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有关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采用问卷法则要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上级部门(起码有派出所、街道委员会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7.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答:尊敬的家长:您好!孩子的进步,与您平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加强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改进教育工作,请您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是单选,也可以是多选。1、您的孩子在读什么?()A幼儿园B小学C初中D高中2、您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是多少?()生活费用是多少?()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得来?()年收入大概有多少?()4、您的学历各是什么?()A未读过书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5、您夫人的学历是什么?()A未读过书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6、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nA读书是为了挣钱B读书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C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D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7、你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读书谁更重要?()A儿子B女儿C一样重要8、您认为下面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A抽烟B喝酒C赌博D迷信9、您在假期会给孩子请辅导吗?如果辅导,主要辅导什么内容?()A会B不会C文化课D技能(音乐、舞蹈、电脑、绘画等)10、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A父亲B母亲C父母D其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11、您对小孩买书是如何看的?()A浪费金钱,没有必要B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全力支持C会亲自帮他挑选,指导阅读12、孩子成绩不理想或不听话,你会采取什么手段教育他?()A责骂B打罚C谈心D找老师13、孩子在家时你是如何要他支配时间的?()A看书做作业B干家务C看电视D随他自由14、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最重要?()A成绩好B爱劳动C思想好D有技能15、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听小孩子声音,陪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吗?()A经常B偶然会C没空16、您对孩子当班干部是怎么看的?A会影响学习B可以培养能力C无所谓17、“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观点()A完全同意B有一定道理C不同意18、“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的观点()A完全同意B有一定道理C不同意n8.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它有何用处?请任选一个概念对其操作化。答:(1)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2)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一般都很抽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3)具体操作化显示:内容不限,但必须逐步分解,起码达到三个层次10个具体指标。9.任选内容,拟定一个调查提纲,并写出完整的导语。答:一、调查主题:关于网络发展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二、调查对象: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期间四、调查方法:1、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设计好的问卷,在学校随机选取调查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以访谈为辅助调查,通过先前准备好访谈问题,在访谈过程中慢慢引导被调查大学生,获取真实信息。3、通过网上或资料查询获取统计资料,查找具有权威性的调查结果,尽最大的努力获取相对确切的结果。五、调查目的:在我国网络科技迅速发展之际,网络为大学生道德,心理健康,学业及与人交往等等。有利于学校或家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制度的更正和改善,使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有利工具。六、调查背景: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学籍管理资料也显示,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是大学生休、退学的二大主要原因。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七、调查组织:我们跟学校相关老师联系,取得老师的支持,利用课后时间,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取得大家的支持,……,发放调查表格,……收集调查表格,……发放XX问卷,回收XX问卷……八、数据处理:分析并整理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九、调查结论:总结此次调查,并报告结果n十、导语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发展将大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网络环境的复杂,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鉴别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其负面因素,使网络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有利工具。10.列举2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答:(一)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有些社会学家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2)他们适用于可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3)理由如下: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2、不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进观察;2)他们适用于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3)理由是: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观感情成分。(二)非参与观察如下几种社会现象:(1)如组织考察团到国外参观考察;(2)某电台新闻频道针对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作弊、泄题等问题调查;它们适用于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3)理由如下: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或某些公众活动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11.如果让你对某城市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委员会等)、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小区居民等。(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n(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以问卷法为主,个案调查以访谈法、观察法为主。(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物业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物业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进行探索性研究,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准备工作;采用问卷法须设计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有关部门、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12.以下是两个抽样调查案例。(1)某普通高校二年级有学生2000人,拟从中抽取100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2)某城市有居民10万户,拟从中抽取5000户进行生活水平调查。请问:应分别选用何种抽样方法最为简便适用?理由是什么?答:对案例(1),最好选用系统抽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同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1)恰恰具有这种特点。当然,也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但较费事。对案例(2),则必须用分类抽样,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异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2)恰恰具有这种特点。13.举例说明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2019年秋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会计》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n考试说明:2019年秋期电大把《成本会计》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六次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形考占总成绩的50%终考手段:纸考形考任务一题目1 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 要求: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3)根据分配结果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本题20分)答:(1).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00×30+100×32+400×32+200×35+100×35+300×35+700×30=6000+3200+12800+7000+3500+10500+21000=64000(元)(2)A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5×200=1000(千克)B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100=800(千克)材料费用分配率=64000÷(1000+800)=35.56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5.56×1000=35560(元)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4000-35560=28440(元)(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5560B产品28440贷:原材料64000题目2 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要求: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支付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3)编制该月分配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该企业基本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且辅助车间设“制造费用”明细帐;所编分录列示到成本项目)。(本题20分)答:(1)解:电力费用分配率=24950÷(35000+8900+6000)=0.5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电力费用=30000÷0.5=15000产品电力分配率=15000÷(36000+24000)=0.25A产品应负担的电力费用=36000÷0.25=9000B产品应负担的电力费用=24000÷0.25=6000n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电力费用=5000÷0.5=2500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电力费用=7000÷0.5=3500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电力费用=1900÷0.5=950企业管理部门电力费用=6000÷0.5=3000(2).借:应付账款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B产品——燃料及动力6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500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3500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950管理费用3000贷:应付账款24950题目3 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产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 (1)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本题15分)答:(1).解:A产品的定额工时=15÷60×14000=3500(小时)B产品的定额工时=18÷60×10000=3000(小时)C产品的定额工时=12÷60×13500=2700(小时)工资费用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A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2.5×3500=8750(元)B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2.5×3000=7500(元)C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2.5×2700=6750(元)(2)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人工)8750B产品(直接人工)7500C产品(直接人工)6750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400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500管理费用2600应付福利费820贷:应付工资31920题目4 201×年10月,C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甲产品17600元,乙产品为15200元;甲乙两张产品计时工资共计55200元。产品生产工时:甲产品7200小时,乙产品4800小时; 要求: (1)按生产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本题15分)答:n(1)解:计时工资分配率:55200÷(7200+4800)=4.6甲产品计时工资=7200×4.6=33120乙产品计时工资=4800×4.6=22080甲产品工资=17600+33120=50720乙产品工资=15200+22080=37280(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0720乙产品37280贷:应付职工薪酬88000题目5 某企业房屋类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使用40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100000元,净残值率为10%,平均使用年限为20年。 要求:计算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并编制分配折旧额的会计分录。(本题10分)答:年折旧率=(1-10%)÷20=4.5%月折旧率=4.5%÷12=0.375%月折旧额=500000×0.375%=1875(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月折旧额=1875×400000÷500000=1500(元)基本生产车间月折旧额=1875×100000÷500000=375(元)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1500管理费用375贷:累计折旧1875题目6 某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24000元,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平均摊销。该月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1%。要求:编制低值易耗品的领用、结转差异和摊销的会计分录。(本题10分)答:领用时:借:长期待摊费用24000贷:低值易耗品24000月末结转差异:借:长期待摊费用240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240本月摊销:借:制造费用990贷:长期待摊费用990题目7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1)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1)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成本明细账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设“燃料”总账核算)。(本题10分)答:(1)燃料定额费用:A产品:20×500=10000(元)nB产品:15×300=4500(元)燃料费用分配率=29000÷(10000+4500)=2两种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A产品:10000×2=20000(元)B产品=4500×2=9000(元)(2)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20000B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贷:燃料29000形考任务二题目11.某工业企业设有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二车间生产C产品,并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间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和相应会计分录。(分配率小数保留3位,分配小数尾差,计入管理费用)(本题20分)答:(1)交互分配:分配率:机修=15000÷5000=3(元/小时)供电=40000÷100000=0.4(元/度)分配率:机修车间耗电费=10000×0.4=4000(元)供电车间耗机修费=3×500=1500(元)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000供电车间15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000机修车间1500(2)对外分配:对外分配费用:机修车间=15000+4000-1500=17500(元)供电车间=40000+1500-4000=37500(元)分配率:机修=17500÷(5000-500)=3.889(元/小时)供电37500÷(100000-1000)=0.417(元/小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2500B产品10000C产品7500制造费用—一车间14638.89二车间8333.33管理费用2027.78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7500供电车间37500题目2某企业设有修理、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提供劳务量等见下表:要求: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将分配结果填入表中)(本题20分)答: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588——供电45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4100管理费用——1272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9660n——修理6750结转差异:借:管理费用322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312——供电10题目3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5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10000小时。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护费2400元;(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3%提取福利费;(4)车间消耗材料2000元;(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1800元;(6)以银行存款支付保险费800元;(7)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运输费)转入1400元;(8)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等共计1880元。(9)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基本生产成本”列明细账)(本题20分)答:(1)借:制造费用2400贷:银行存款2400(2)借:制造费用3000贷:应付职工薪酬3000(3)借:制造费用90贷:应付职工薪酬90(4)借:制造费用2000贷:原材料2000(5)借:制造费用1800贷:累计折旧1800(6)借:制造费用800贷:银行存款800(7)借:制造费用1400贷:辅助生产成本1400(8)借:制造费用1880贷:银行存款1880制造费用分配率=14300/25000=0.572各种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甲产品:5000×0.572=2860(元)乙产品:10000×0.572=5720(元)丙产品:10000×0.572=5720(元)(9)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860——乙产品5720——丙产品5720贷:制造费用14300题目4n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为163200元;全年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甲产品24000件,乙产品18000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4小时,乙产品6小时。1月份实际产量:甲1800件,乙产品1500件;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3000元。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2)计算并结转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3)计算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答:(1)年度计划分配率: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4000×4=96000(小时)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0×6=108000(小时)年度计划分配率=163200/(96000+108000)=0.8(2)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800×4=5760(元)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500×6=7200(元)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5760+7200=12960(元)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760——乙产品7200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2960(3)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13000-12960=40题目5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投产700件,完工验收入库发现废品80件;合格品生产工时1700小时,废品工时300小时。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4000元;燃料和动力11000元;直接人工费13000元;制造费用30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废品残料入库作价100元。要求:(1)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2)编制结转废品生产成本、残料入库和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答:1,借:废品损失——甲产品5650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1600(燃料和动力)1650(直接人工)1950(制造费用)450(2)借:原材料10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100(3)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5550贷:废品损失5550形考任务三题目1某企业生产B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9月份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4000元。该月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6000元,直接人工费3000元,制造费用4500元。该月完工产品350件,月末在产品150件。要求:(1)计算9月份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登记9月份B种产品明细账。答:(1)B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16000)/(350+150)=40(元)B种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50×40=6000(元)B种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50×40=14000(元)n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14000+3000+4500=21500(元)B种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1500/350=61.43(元)(2)B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如下:B产品成本明细账题目2某种产品经三道工序完成,其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30公斤,第二道工序210公斤,第三道工序160公斤。9月末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0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第三道工序38件。该种产品9月初原材料费用为1538元,9月份原材料费用为1462元。该月完工产品800件。要求:(1)计算各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 (2)计算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3)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答:(1)各道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为:第一道工序130/(130+210+160)×100%=26%第二道工序(130+210)/(130+210+160)×100%=68%第三道工序(130+210+260)/(130+210+160)×100%=100%(2)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26%=26(件)第二道工序200×68%=136(件)第三道工序38×100%=38(件)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6+136+38=200(件)(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538+1462)/(800+200)=3(元)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800×3=2400(元)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00×3=600(元)题目3某工业企业甲产品每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其8月份生产费用为:原材料5000元,工资及福利费3000元,制造费用1000元,该月完工产品共300件,月末在产品4件。要求:(1)计算该月完工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2)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8月份)。答:(1)完工甲产品总成本=5000+3000+1000=9000(元)完工甲产品单位成本=9000/300=30(元)(2)甲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如下:甲产品成本明细账题目4某工业企业甲产品的原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因而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相同的约当产量比例分配。8月份该种产品完工180件,月末在产品80件,完工程度20%。其有关数据见表:要求:(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各种费用分配率。 (2)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各种费用和成本。n答:(1)在产品约当产量=80×20%=16(件)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548/(180+16)=13(元)直接人工费分配率=1960/(180+16)=1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2940/(180+16)=15(元)(2)完工产品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原材料费用=180×13=2340(元)直接人工费=180×10=1800(元)制造费用=180×15=2700(元)完工产品成本=2340+1800+2700=6840(元)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原材料费用=16×13=208(元)直接人工费=16×10=160(元)制造费用=16×15=240(元)在产品成本=208+160+240=608(元)题目5某企业某年8月甲产品明细账部分数据见下表,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明细账“直接人工”栏的“定额”行登记的是定额工时数。答:(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41+5459)/(1700+1300)=3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700×3=5100(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300×3=3900(元)直接人工费分配率=(2987+4213)/(3500+2500)=1.2(元/小时)完工产品直接人工=3500×1.2=4200(元)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2500×1.2=30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3376+5024)/(3500+2500)=1.4(元/小时)完工产品制造费用=3500×1.4=490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500×1.4=3500(元)(2)完工产品成本=5100+4200+4900=142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900+3000+3500=10400(元)(3)甲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如下:甲产品成本明细账形考任务四题目1资料: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该企业是大量生产的企业,因半成品不对外销售,所以,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设置了甲、乙两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配各项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n(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3)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登记各种费用、成本明细账。(4)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5)根据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的完工产品成本,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并编制结转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答:(1)按材料用途进行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1C材料分配率=40000÷(8000+2000)=4甲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8000×4+20000=52000(元)乙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2000×4+30000=38000(元)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2000——乙产品38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2000制造费用10000贷:原材料1120002)借:原材料200制造费用1800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2000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4000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4000(2)工资费用分配率=40000÷(6000+2000)=5甲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6000×5=30000(元)乙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2000×5=10000(元)根据“职工薪酬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0000——乙产品10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5000制造费用8000贷:应付职工薪酬63000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500——乙产品5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750制造费用400贷:应付职工薪酬66150(3)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计算表,见表基本生产车间月折旧额=200000×1%=2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折旧额=80000×1%=800(元)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制造费用2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800贷:累计折旧2800(4)编制各项货币支出汇总表,见表4。根据“其他费用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908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100贷:银行存款15180(5)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36000/(8000+1000)=4基本生产车间负担=8000*4=32000(元)n企业管理部门负担=1000*4=4000(元)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32000管理费用40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6000制造费用分配率=64000/(6000+2000)=8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6000*8=48000(元)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8=16000(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48000—乙产品(制造费用)16000贷:制造费用64000题目22、某企业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甲产品各批产品成本。3月份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有关资料如下:1023批号:1月份投产22件。本月全部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79750元,累计耗用工时8750小时。2011批号:2月份投产30件.本月完工20件,累计原材料费用108750元,累计耗用工时12152小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8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所耗工时。3015批号:本月投产5件,全部未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18125元,累计耗用工时2028小时。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为:直接人工费36688元,制造费用55032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和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列出计算过程)答:(1)全部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工资及福利)=36688/22930=1.6(元/小时)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55032/22930=2.4(元/小时)(2)1023批号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79750(元)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8750*1.6=14000(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8750*204=21000(元)2011批号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2152*1.6/(20+(30-20)*80%)=694.4(元/件)制造费用分配率=12152*2.4/(20+(30-20)*80%)=1041.6(元/件)原材料分配率=108750/30=3625(元)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625*20=72500(元)完工产品工时=12152/(20+10*80%)*20=8680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1.6*8680=13888(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4*8680=20832(元)1023批产品总成本=79750+14000+21000=114750(元)2100批产品总成本=72500+13888+20832=107220(元)(3)3015批号完工产品成本=18125+2028*1.6+2028*2.4=26237(元)n形考任务五题目1某企业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分两个生产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甲产品,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第一生产步骤加工完成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生产步骤,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第一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生产步骤完工产成品1000件,各生产步骤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有关成本资料见表1、2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要求:(1)计算、填列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并编制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2)进行成本还原,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见表3。(3)编制产成品入库的会计分录。答:(1)计算、填列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半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800件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390006939405049989本月生产费用4000010374630056674生产费用合计790001731310350106663完工半成品成本6600015000900090000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130002313135016663 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名称:甲产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1000件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9000110860010708本月生产费用900004446270097146生产费用合计9900055543300107854完工半成品成本9450050003000102500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45005542005354n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生产步骤 90000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生产步骤 90000(2)成本还原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产品名称:甲产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1000件项目还原分配率半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94500 50003000102500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6600015000900090000成本还原1.05—94500693001575094500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693002075012450102500 还原分配率=94500/90000=1.05(3)结转产成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1025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生产步骤 102500题目2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中的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答: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半成品成本还原:原材料=0.5×18240=9120直接人工=0.5×6980=3490制造费用=0.5×5180=2590还原后总成本:原材料=9120直接人工=3490+6420=9910制造费用=2590+5880=8470n题目3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该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有关资料如下表:答: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分配率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实际成本单位成本定额实际成本直接材料82536300145530.998700861324.6160005940直接人工4575300075750.30315000454512.99100003030制造费用89006100150000.60 900025.71 6000合计217281540037128 2215863.31 14970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成本项目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分配 率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实际成本单位成本定额实际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1100370048000.411000440012.571000400制造费用19508850108000.9 990028.29 900合计30501255015600 1430040.86 1300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n 产成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第一车间份额第二车间份额 总成本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8613 8613 24.61 直接人工 4545 4400 8945 25.56 制造费用 9000 9900 18900 54 合 计 22158 14300 36458 104.17题目4某企业对甲原料进行分离加工,生产出A、B、C三种产品。其产量为:A产品100公斤,B产品600公斤,C产品400公斤。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直接材料5090.40元,直接人工1696.80元,制造费用3393.60元。产品全部完工。单位销售价格:A产品10元,B产品8元,C产品5元。要求:以A产品为标准产品,采用系数法分配计算三种产品成本(按售价折算系数)(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答:产 品 成 本 计 算 单 产品别 产量 折算系数 总系数 生产费用合计 合 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A产品1000 11000 3030 101020206060B产品 600 0.8 480 1454.40484.8969.62908.8C产品 400 0.5 200 6062024041212合 计 — 1680 5090.41696.83393.610180.8题目5某生产车间A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本月份有关A产品原材料费用如下:(1)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100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147元,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调整为降低100元,定额变动差异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2)本月投产原材料定额费用为2400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600元。n(3)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额为节约35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A产品成本负担。(4)本月完工A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为22000元。要求:计算完工A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列出计算过程)。答:(1)月末在产品定额原材科费用 (1000—100)+24000-22000=2900(2)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率 [(-147-600)/(900+24000)或(22000+2900)]×100%=-3%(3)完工产品分配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22000×(-3%)=-660(4)月末在产品分配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2900×(—3%)=-87(5)完工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 22000—660+100—350=21090(元)(6)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 2900—87=2813(元)形考任务六题目11、某企业生产乙种产品,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要求:计算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本题10分)答: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49.50—50=—0.5(元)n制造费用计划数=10×5=50(元) (1)第一次替代:11×5=55 (2)第二次替代:11×4.5=49.5 (3)(2)-(1)每件所耗工时数的提高使制造费用增加: 55-50=5(元)(3)-(2)每小时制造费用的降低使制造费用节约: 49.5-55=-5.5(元)因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两个因素变化对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影响为:5+(-5.5)=-0.5(元)题目22、本月甲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划1500元,实际1512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划30公斤,实际36公斤。原材料单价:计划50元,实际42元。要求:分别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分析原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答:采用差异计算分析法 (1)分析对象:1512—1500=12 (2)量差影响:(36—30)×50=300(超支) (3)价差影响:(42—50)×36=—288(节约) 连环替代分析法(1)计划数30×50=1500 (2)第1次替代36×50=1800 (2)—(1) 量差影响+300(3)第2次替代36×42=1512 (3)—(2) 价差影响—288题目33、已知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1800元,计划降低率3.75%。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要求:(1)计算和填列生产成本表中可比产品成本各栏各种可比产品及其合计;(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百分比保留4位小数)(1)填表:产品名称计实单位成本总成本n 量单位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年实际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本年实际可比产品合计 525005045049450甲件30700690680210002070020400乙件35900850830315002975029050 (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指 标降低额(元)降低率(%)①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比重、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18003.75%②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比重、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52500×3.75%=1968.753.75%③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52500-50450=20502050/52500×100%=3.9047%④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52500-49450=30503050/52500×100%=5.8095% (3)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降低额 降低率②—①产量变动影响 168.75 0③—②品种结构变动 81.25 0.1547%④—③单位成本变动 1000 1.9048% 合 计 1250 2.0595%题目44、某企业某年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产值成本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02000元。n要求:(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3)计算和分析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答:(1)产品生产成本表编制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实际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期实际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本期实际可比产品合计 525005045049450甲件30700690680210002070020400乙件35900850830315002975029050不可比产品 丙件20—400460—80009200全部产品— ——— 5845058650(2)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58650-58450=+200(超支) 200×100%/58450=+0.34%(超支)(3)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 实际数为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但本月产值也大,从产值成本率分析来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总成本超支主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而可比产品甲、乙产品成本却比计划和上年度实际降低了。须进一步费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乙产品成本下降的原因。题目5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n要求:(1)分析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答:(1)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2420-2260=160元,或7.08%比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升高150元,或6.61%。 (2)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元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890×2.3=2047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157分析:1)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890-900)×2.1=-21元2)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3-2.1)×890=178元 合计 198-21=157元(等于总差异)题目66、某工业企业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中,可比产品本年累计总成本资料如下: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50000元;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43000元;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245000元;本年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为4800元,计划降低率为1.8%。要求:(1)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3)计算企业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答:n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计划完成率=(245000/243000)×100%=100.82%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250000—245000=5000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5000/250000)×100%=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降低额计划执行结果:5000—4800=200(元)降低率计划执行结果:2%—1.8%=0.2%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都超额完成降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