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79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对应学生用书P53考点题号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2、3、4、5、6、7、9、10、11、1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8、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1~2题。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B.b—②C.c—③D.a—②答案 D解析 a处位于河流上游,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应与剖面②连线;b处位于河流中游,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剖面应与③连线;c处位于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剖面应与①相连。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B.b处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向两岸的侵蚀减弱C.c处以向下侵蚀作用和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D.向下侵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答案 A解析 河流上游因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故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读下图,回答3~4题。3.图示地貌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n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答案 A解析 根据图中地貌形状为扇形和位于山口的位置,可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4.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答案 C解析 流水在搬运物质途中,因流速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口向外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5~6题。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答案 C解析 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三角洲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 C解析 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n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答案 A解析 从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根据其形状可知,农业区位于冲积扇,故A项正确。8.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①紧邻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邻农业区④沿交通线分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 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分布。右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河道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在( )A.河流发源地B.河流上游C.山区D.河流下游平原答案 D解析 图中河道特别弯曲,说明河道受地形约束小;多沙洲,说明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只有河流下游平原河道才具有这样的特征。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②~③河段河流的流向( )A.从东南流向西北B.从西北流向东南C.从西南流向东北D.从东北流向西南答案 A解析 根据下游河床的横剖面比上游河床的横剖面要宽、浅和河道多沙洲的特点以及指向标来推测。11.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河道弯曲的影响C.地势高低的影响D.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 B解析 在平直河道,水流偏向与地转偏向力有关;而弯道处的水流偏向与河道弯曲形状n有关,且总是偏向凹岸。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6分)(2)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8分)(3)简述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4)以河流出山口为界,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特点及原因。(8分)答案 (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2)冲积扇(洪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3)贺兰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山麓地带地形起伏小,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4)AB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小,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解析 第(1)题,根据地形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第(2)题,从等高线的数值及变化可知,该地为冲积扇,从扇顶到冲积扇边缘,由于流速变化,颗粒物大小发生变化。第(3)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堆积地貌的堆积物来自于贺兰山,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在地形平坦处堆积。第(4)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原因可从前后所受外力作用不同角度解释。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n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避风寒。”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弯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8分)(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6分)答案 (1)因素:气候(光照、热量和湿度),地形(防洪)等。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凸岸为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1)题,在选择居住洞穴时,人们要考虑的主要是要适宜人类的居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如光照、热量和湿度;此处,还考虑地形与防洪等。第(2)题,在河流的凸岸,河流流速较缓,便于人们取水且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和土壤的形成;被天然的水面围绕,便于防御。第(3)题,伦敦、上海等城市在形成时多为港口城市,凹岸为流水侵蚀较为强烈的一侧,水深,有利于港口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