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发展的概况。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新文化运动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主要阵地:《新青年》。(3)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任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③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n(2)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表现五四运动前人物李大钊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3.影响(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点拨](1)尊孔复古,就是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阐释]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思考]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破坏民主,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点拨] 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要是强调培养民主、科学的思想意识,而对于在现实政治中反对军阀专制、建设民主政权,恰恰没有予以重视。此外,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范围之内,并在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倾向。[辨析]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1)五四运动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n(2)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主题一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核心必记]1.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2.局限性(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2)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史料印证]材料一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是思想启蒙,从而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其根本目的是创建民主政治制度。n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中国近代史纲》材料二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显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深远影响。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思考:材料三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为什么?提示: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主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特点及意义[核心必记]1.原因(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国内因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2.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3.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史料印证]n材料一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从十月革命胜利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材料二 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思考:材料二反映出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工人思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说明马克思主义已同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 《新青年》的诞生1.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盛大祭孔典礼。康有为同时也宣称:“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企图通过尊孔达到顺利复辟帝制的目的B.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C.康有为意图借助袁世凯来宣传他的维新变法思想D.袁世凯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坚决捍卫者解析:选A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积极宣传尊孔复古,提倡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举行祭孔大典,A项符合题意。2.以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n解析:选C 在题干给出的四部著作中,起到了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故选C项。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3.“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一运动是(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选C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是对文化传统的总体性理性批判,故C项正确。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 由“仁义道德”“吃人”等信息以及鲁迅的行文风格,可知鲁迅以白话文的形式批判封建礼教,C项正确。5.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解析:选B 据材料讲述,这一“波潮”不仅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众的觉醒,这主要体现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上,B项符合题意。题组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如图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对此图的正确n解读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选A 1917年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犯了表述绝对化的错误,D项与图表中的统计数据信息不符,均排除。7.《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9月份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的发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极大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B.深刻地批判了旧道德和旧文学C.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选D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D项。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1920年”“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课下能力提升十五](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n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外来文化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C.促进民主改革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解析:选D 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当时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实质是要让资产阶级思想得以传播,与封建思想展开斗争,故答案为D项。2.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解析:选D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A.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C.孔子主张D.封建专制解析:选D 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的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上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专制制度的行动,故选D项。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时间“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二是抓住关键信息“相对论”“民约论”。此时,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5.李大钊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n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这说明李大钊( )A.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B.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C.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解析:选D 根据材料“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得出李大钊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故D项正确。6.有人提出: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把人从专制的桎梏之下解放出来。其本质含义是新文化运动( )A.引进了西方政治B.实现了人的自由C.推翻了君主制度D.推动了思想启蒙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把人从专制的桎梏之下解放出来,形成了空前思想解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7.“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解析:选B 李大钊是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位“登高一呼”,各方响应,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物,他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B项最符合题干对他的高度评价,答案为B项。8.《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解析:选A 题干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一股潮流,体现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n的只有A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回忆教材知识可以回答“背景”。第(3)问,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