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内。(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据此完成1~2题。年份(年)201520202030人口总数(亿)13.714.214.5生育率(%)1.5~1.61.81.8出生人口性别比(100女孩)113.5112107人均预期寿命(岁)76.377.3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60701.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A.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 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读图完成3~4题。n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4.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A.2020年B.2045年C.2060年D.2075年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完成5~6题。5.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6.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8.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9~10题。年份指标甲国乙国2000老年人口比重/%6.916.2老年抚养比10.024.82010老年人口比重/%8.517.0老年抚养比18.625.62020老年人口比重/%11.920.8n老年抚养比26.333.09.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10.2010~202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C.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少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12.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d1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热量②土壤③地形④国家政策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14~15题。地区面积(万km2)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甲12.638乙133.5427丙11.5486丁250414.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nA.甲B.乙C.丙D.丁15.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面积D.水源我国某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使农田成了城里人眼里的香饽饽,医生、律师、公务员,都争相捋起裤管、袖子下田体验农业生产过程。结合下图,完成16~17题。16.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主要是( )A.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副食品B.丰富城市景观并发展旅游业C.缓解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D.为农业培育粮食、蔬菜良种17.该城市建八卦农田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特色的农业模式 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华北平原上。近5年来,素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美称的德州,已经便捷、高效地把“放心”农产品供应到全国各地和京津冀地区。完成18~19题。18.德州市发展为“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区位优势是( )A.位于京沪交通干线的节点,南北交通便利B.人烟稀少,城市规模小,耕地集中连片C.京杭运河贯通,灌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D.现代化农业发达,生产与管理技术先进19.为了保障“放心”蔬菜的四季供应,亟待( )A.完善农业基础设施B.发展智慧化大棚农业C.加大政府支持力度D.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读甲、乙、丙三地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20~21题。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常年温和湿润的气候21.乙类农业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A.墨累一达令盆地B.西欧地区C.美国中央大平原D.四川盆地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22~24题。n2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B.畜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23.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因素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2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A.澳大利亚B.美国C.马来西亚D.阿根廷《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完成25~26题。25.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26.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D.土地硬面化面积减少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据此回答27~28题。27.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A.1970年B.1990年C.2005年D.2010年n28.造成该地区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B.当地人口大规模迁出C.生态环境明显恶化D.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图。读图,回答29~30题。29.从图中看出,阶段I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30.可能引起上述牛奶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是()①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②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③丙地的交通不便④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31~33题。31.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3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3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n下图为“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流向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34.该农作物的生产模式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①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 ②现代交通和信息的发展③农场良性的生态系统 ④产区农产品需求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5.该农业类型在东南亚分布较少,主要限制环节在()A.农场仓库B.农场C.港口仓库D.内河运输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6~38题。36.图例①、②、③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7.对②功能区布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地租水平B.交通运输C.人口数量D.生态环境38.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上世纪末以来上海政府调整产业和功能区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完成39~40题。39.外迁制造业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A.用地成本高,环境污染大B.交通需求大,能源需求大C.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D.技术要求高,能源需求大40.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功能区布局,主要目的是()A.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B.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等级C.加强职住分离,推动人口疏散D.减缓城市建设,控制城市规模n第Ⅱ卷二、读图分析题(共40分)4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甲)和“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图乙),回答问题。(15分)(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花卉与乳牛区的分别是()(2分)A.a和eB.a和dC.b和dD.b和c(2)试比较乙图中②④两地的地租高低,并解释原因。(4分)(3)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理由是;(5分)若建一高级住宅区,最好的区位是,理由是。(4分)42.读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每空1分。)(1)甲图所示区域中ab所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气候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2)乙图中AB区域主要农作物分别是和,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类型在我国地区最典型。(3)乙图中东北部五大湖周围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4)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被引入非洲;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栽种,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为宜;月均温低于17℃,易受n寒害。带壳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近几年,当地政府开始对腰果出口征收出口税,对本国腰果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材料二:非洲西部部分区域地图。(1)分析图中甲地区利于发展腰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8分)(2)在湿季末期,当地农民开始在植株周围的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简称“根圈覆盖”。请说明其作用。(4分)(3)简析当地政府征收腰果出口税对本地区腰果产业发展的影响。(4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