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质量检测(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鞍山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近300m的山变成了海拔-300多米的大深坑。如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读图完成1~2题。1.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A.采集渔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环境文明时期2.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有(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地面塌陷 ④滑坡与泥石流 ⑤水污染A.②②④ 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1.C 2.D 第1题,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第2题,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遭到破坏,从而易引发水土流失;采矿坑周围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回答3~4题。3.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④4.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n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②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①②④①解析:3.B 4.D 第3题,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经济技术水平低,承受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比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第4题,①后工业化社会对应谋求人地协调,②农业社会对应改造自然,③原始社会对应崇拜自然,④工业社会对应征服自然。如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的耕作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据此回答5~6题。5.“保护性耕作法”在冬、春季可能增加( )①土壤水分 ②土壤空气 ③土壤有机质 ④大气悬浮质A.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④6.如果M、N两地过度用水,可能会导致该河流下游地区断流,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5.A 6.C 第5题,根据题意,“保护性耕作法”在冬、春季可能增加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第6题,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会导致黄河下游地区断流,影响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读某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7~8题。n7.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增加C.荒漠化D.湿地破坏8.解决图中环境问题,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7.A 8.C 第7题,从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此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8题,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需全球共同行动加以解决,故选共同性原则。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9.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②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10.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9.A 10.D 第9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第10题,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n11.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A、B、C分别代表(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解析:选D 通过A可以取用“木材”,说明A表示“破坏森林”;B和“草皮”相关,应该是“牧业下降”;根据与C相关的“秸秆”“广种薄收”等可判断C为“农业减产”。二、综合题(共56分)12.仔细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24分)苦难的母亲 大难临头(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___问题;漫画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___问题。(8分)(2)漫画“大难临头”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________资源的______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____问题。(6分)(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口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解析:从漫画中获取有效信息,理清图示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漫画苦难的母亲体现了人口激增,地球不堪重负;漫画大难临头反映了人类乱砍滥伐,导致环境恶化。第(1)题,紧扣世界五大问题,读懂漫画,逐个筛选,自然得出答案。第(2)题,抓住图示人类举斧砍伐,背后沙漠侵袭,推出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第(3)题,迁移所学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此题。答案:(1)人口 粮食 资源 环境(2)森林 破坏 荒漠化(3)合理利用和保护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n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材料二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矿产地是____________;B处是____________山脉。(6分)(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10分)(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分)(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地形图,可知A矿产地是察尔汗,D处的山脉为祁连山。第(2)题,甲和乙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可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第(3)题,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第(4)题,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n答案:(1)察尔汗 祁连(2)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