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22 KB
  • 2022-04-12 发布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第31讲中国的古典文学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1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一、选择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8,2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  )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西游记》2.(2016北京文综)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3.“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4.(2016浙江4月选考,5,2分)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5.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n6.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7.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8.“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10.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n1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2.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封神演义》13.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14.明清世情小说中,有描述僧尼因沾染上世俗气息而还俗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僧尼世俗化的行为,甚至为此而还俗。这一现象源于(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地位的动摇D.雇佣关系的诱导15.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他所说的文学体裁(  )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二、非选择题n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 该时期(宋朝)内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6分)n(3)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三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4分)n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B 明清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事件,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被后人称为“说不尽”的奇书,故B正确。2.A 示意图中的“齐”“郑”“卫”等名称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该作品集,故A项正确。B项中“汉相如”指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陶元亮”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C项中的“李将军”指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D项诗句是对秦朝在全国推行小篆为标准字体、“焚书”的评论。B、C、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3.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问的角度。材料表明山歌的特点是反映民间风情,与此相类似的是《诗经》中的“风”,故A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楚辞、唐诗兴起后排斥“民间性情之响”,排除B、D两项;材料并未反映汉赋的情况,排除C项。4.C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C符合题意。5.C 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题中诗文写出了妻离子散的悲哀。根据所学可知,诗人杜甫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故选C项。杜牧、孟浩然分别生活在晚唐、盛唐时期,A、B两项排除;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D项排除。6.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气势恢宏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故A、B两项理解正确。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赋的特征可知D项理解正确。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反映了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与道家无为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7.C 材料中的唱词只是对关羽英雄气概的一种描述,并没有揭露社会黑暗的意图,故C项的理解明显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对材料的理解均准确,故不符合题意。8.C “诗”具有对仗工整、句式齐整的特点,而词的句子长短不齐,②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项。9.D “辨骚”中的“骚”,不仅限于屈原的《离骚》,也包括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D项正确。A项符合汉赋的特征,B项符合《诗经》的特征,C项符合文人画的特征,均不符合题意。n10.D 由题干中“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和“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可知,该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题干所述作品的特点不符。11.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佛、道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12.B 明朝中后期,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借助神话人物表达对上层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没落贵族世家,目睹家族的衰落对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深有感触,故B项正确;《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的指导下描述了商周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3.C 题干材料反映了人们对三国时期政权正统认识的变化。陈寿是晋朝官员,晋取代曹魏建国,故《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蜀汉政权是刘备建立的,在宋元以后,《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其主要原因是,宋元以来,理学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往往以理学的价值观认识事物,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都被人称道。这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统治者对史学家的干扰,故A项错误;“曹氏篡位”之说依据的是“以蜀汉为正统”,故B项表述不当;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4.B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故选B项。15.A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等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A项正确;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与题意不符,B项排除;平实浅近、句式工整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与题意不符,C项排除;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为汉赋的特点,与题意不符,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2)认识的一致性: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2分)依据:n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2分)(3)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1分)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1分)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1分)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1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