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一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我国环境问题分布2.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形成原因地区名称自然背景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人为大兴安岭西侧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风蚀)、草地退化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垦、过牧、过樵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土地荒漠化降水少过樵、过垦黄淮海平原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风蚀、次生盐碱化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多大风,地势低洼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灌溉n南方亚热带丘陵区南方亚热带丘陵区水土流失亚热带丘陵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侵蚀强烈毁林开荒,过度樵采,陡坡开荒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毁林开荒,过度樵采,陡坡开荒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为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处于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稀少不合理利用土地3.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例]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n(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思维流程][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n(3)方案一(文字表达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对点演练]一、选择题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2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解析:1.B 2.D 第1题,由题干材料可知,风蚀荒漠化面积为187.3万平方千米,占荒漠化土地的70%;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这些省份并不是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长江以南部分省份也存在荒漠化问题,东南丘陵和喀斯特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现象。第2题,冻融荒漠化分布在青藏高原上,主要在青海和西藏。n下面两图中图甲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区域较长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3~5题。3.关于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4.关于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大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5.为了预防Ⅲ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发展粮食种植,提高绿化率 ④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发展太阳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3.A 4.B 5.C 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为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减少,旱地增加。第4题,Ⅰ区域位于Ⅱ区域的上游。Ⅰ区域旱地增加必然要增加农业用水量,引用更多河水灌溉,这就导致Ⅱ区域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径流量的减小会加剧土地荒漠化。第5题,从图乙可知,Ⅲ区域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减少,而旱地、农居地增加。为了预防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应控制人口增长;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应合理利用水资源;该区域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可通过开发太阳能等途径来解决能源问题。我国某山区因受人为干扰,形成水土流失。为治理该环境问题,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油松和混交林的方式造林育林。下表为不同土地覆被下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6~8题。降水量/mm降雨强度坡耕地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径流泥沙径流泥沙径流泥沙n量/L量/kg量/L量/kg量/L量/kg33弱15541.31110.11541814很强32739.4290.52122519强1131.2280.3520.66.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强度大B.种植混交林C.种植油松D.开垦坡地7.相同降水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是( )A.混交林地坡耕地油松幼林地B.坡耕地油松幼林地混交林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D.油松幼林地混交林地坡耕地8.据表可知( )A.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B.开垦坡耕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C.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优于自然恢复植被D.油松幼林地的地下根系固土能力强解析:6.D 7.C 8.A 第6题,图表显示降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耕地的泥沙量远远大于混交林地和油松幼林地,该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是开垦坡地。第7题,直接阅读图表即可获知相同降水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C正确。第8题,据表可知森林树种越丰富,水土流失越弱,A正确。开垦坡耕地加剧水土流失;材料没有显示植树造林和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大小数据;油松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较混交林强,因此根系固土能力较弱。故B、C、D错误。二、综合题9.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读我国某区域河流水系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流域基于自然条件下的农业地域特征。(2)比较该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别提出防治措施。(完成表格n内容的填写)地区生态问题防治措施西部东部解析:第(1)题,该区域地形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为山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特征可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类型、农作物熟制等方面回答。第(2)题,西部为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生物减少等生态问题,东部平原地形,河湖密布,易发生湿地萎缩等问题;防治措施从环境问题的成因入手,对应列举。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林业比重较高;西部地区多河谷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以种植喜湿热农作物为主;熟制多为一年两熟。(任意答对四点即可)(2)见下表地区生态问题防治措施西部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制定合理伐育政策、扩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东部湿地萎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湖专题二我国能源问题分析1.中国能源现状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来看,地区总量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分布是北煤、南水和西油气。资源分布和经济布局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能源的流向是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n2.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1)我国能源的资源储量大,但过度开采,能源利用率低,同时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能源消费问题不断增大。(2)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影响着我国能源的生产及消费。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非常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但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仍旧占据主体,这些产业仍旧在污染着我们的环境,危及着我们的生态平衡。(3)我国能源生产过程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善。能源生产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常规能源的正常供应与否,同时还影响环境安全。不安全的能源生产会造成能源浪费,最严重的是还危及人民的生命。如:近年来在高煤价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私营煤矿的矿主只求产出,不顾安全,造成矿难事故频发。(4)我国能源利用与开采的技术落后,导致了能源的浪费。(5)我国能源在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储备丰富,基本上不依赖进口,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我国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致使煤炭的出口有所减少。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近年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解决方案(1)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所谓开发新能源是指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能等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2)增加能源的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3)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制定能源节约利用的产业政策。(4)利用国际市场构筑我国能源安全体系。n必须根据国际市场能源结构现状,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体系,优化我国能源进出口体系,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系数。[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思维流程][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n[对点演练]一、选择题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图甲表示我国五个省区这三种能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图乙表示某种能源在全国的开采状况。读图完成1~2题。1.Ⅰ、Ⅱ、Ⅲ分别代表的能源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是( )A.Ⅰ—天然气,Ⅱ—煤炭,Ⅲ—石油;图乙—石油B.Ⅰ—天然气,Ⅱ—石油,Ⅲ—煤炭;图乙—煤炭C.Ⅰ—天然气,Ⅱ—石油,Ⅲ—煤炭;图乙—石油D.Ⅰ—石油,Ⅱ—天然气,Ⅲ—煤炭;图乙—太阳能2.近年来省区③建立了一批炼铝企业,该省建设炼铝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矿产资源丰富C.廉价水电丰富D.交通发达解析:1.C 2.B 第1题,读图甲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天然气储量较高,内蒙古的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故可判定Ⅰ、Ⅱ、Ⅲ表示的能源种类。读图乙可知该能源生产量较多的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等,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石油的开采状况。第2题,由上题分析③为山西省,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另外,山西铝土矿较为丰富。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但在一些煤炭丰富地区却面临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的困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C.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D.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4.为缓解煤炭丰富地区的环境困局,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n①利用洁净煤技术,加强能源转换,建设坑口电站 ②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综合利用资源 ③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④以煤化工为主,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3.D 4.A 第3题,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第4题,停止开采煤炭资源不现实,应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控制建设煤化工等重型工业的数量,③④错误。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我国各省(区、市)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各省(区、市)的能源都不能自给B.西部各省(区、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C.能源不能自给的省(区、市)都是基本没有常规能源分布的省(区、市)D.能源自给的省(区、市)多煤炭或石油等常规能源6.图中的甲省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有关该省石油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我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该省石油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B.储量丰富,且石油是可再生资源,不会因开采而减少C.距离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近,为石油开发提供了市场条件D.有黑龙江提供的便利水运条件解析:5.D 6.C 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能源自给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山东和河南,这些省级行政单位的煤炭或石油等常规能源丰富。第6题,甲省是黑龙江,该省石油资源丰富,且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离该省不远,为该省的石油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焦作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结合下图完成7~8题。n7.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A.意大利的新工业区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硅谷”D.北京中关村8.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解析:7.B 8.C 第7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最接近。第8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情况。二、综合题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天然气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016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为24.1%,预计2050年将达到30%,届时天然气将基本取代石油或与石油持平成为第一能源。材料二 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然气成为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A.开采、储运难度小B.技术要求低nC.燃烧率高,价格较低D.天然气属可再生能源(3)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与世界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试述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从各种能源所占比重进行比较。第(2)题,天然气具有燃烧率高、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是矿产能源中的清洁能源。第(3)题,从勘探开发、跨区域调配、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答案:(1)中国以煤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世界平均各能源比重差异小,中国差异大(中国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世界平均能源结构多元化)(2)C(3)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加快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天然气开发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