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24页

  • 316.00 KB
  • 2022-06-16 发布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n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n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n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n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3、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n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n2、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n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n1平方分米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3、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三、总结 \n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n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分桃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美感。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棒\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西游记中孙悟空给猴子们分桃子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多少个桃子?引入课题----分桃子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探究最高位无余数的除法。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导入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给学生一定时间空间进行讨论,之后不同组汇报结果,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第一种: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这样每个猴子分到24个桃子。第二种: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第三种: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第四种:竖式计算。\n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解题方法,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把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理解其算理;尤其要重点处理用竖式计算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鼓励评价学生相结合的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二)探究最高位有余数的除法。创设情境:花果山有3个猴子,孙悟空将这48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那么每只猴子又能分到多少个?分小组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分看,要求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请学生上黑板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请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课件上示范48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与列竖式的过程。请学生对比反思以上两种分桃子的区别。\n引导学生总结:两竖式都是从十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时,就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与它合起来,再除。一定要注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巩固提升问题情境:现在帮猴子分到了桃子,猴子高兴地准备将分到的桃子领回家,可孙悟空要求这些猴子解决了锦囊中的题目才能领回家。锦囊题目:列竖式计算:63÷384÷6448÷4726÷6学生独立解答,之后同桌交流,请学生汇报,并说出其中的算理。四、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得出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时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这里要注意最高位有余数的除法。五、布置作业必做题:练一练中的第1题。选做题:编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应用题。板书设计:\n\n4、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观察的范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给合生活实际,体验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熟悉、有趣的生活事例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体验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n教学过程:一、趣味故事,引入新课通过“猴子想偷吃桃子,馋得在院墙外直流口水,爬上树想看看地上到底落了多少个桃子……”的故事,让同学们想一想,小猴要想看到所有落在地上的桃子,需要爬多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观察的范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激起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把前面的故事以图画为载体,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引导学生将小猴眼睛、视线抽象为点、线,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受观察范围随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学生动手在纸上操作,分组讨论、交流,反馈方法——两点一线确定范围(两点:观察点、障碍点;一线: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感知、发现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应用新学的知识,做做试一试,巩固新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n试一试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________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再次体验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1,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小猫看到,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图1        图2四、总结体会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老师做一补充。强调学以致用,要学习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五、课后作业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或远离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n板书设计:\n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数学科学严谨认真的研究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教学工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件图片、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n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吧?最近呀,羊村举行了一次长跑比赛,比赛的奖励呢就是前两名可以分别得到一块长方形的地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灰太狼居然赢了,美羊羊获得了第二名,可是灰太狼觉得美羊羊得到的那块地的面积要比自己的大,他很不高兴,叫来村长让它来评评理,村长也犯了难,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你们能不能帮帮村长啊?生:能(通过讲故事导入的方式,可以迅速将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还能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块地吧(展示课件图片),你们能计算出哪一块地的面积?生:长方形土地(长:7m,宽4m)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非常好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那平行四边形(底边7m,邻边5m)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不会算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二、探索比较,掌握新知(一)新知探索,提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怎么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师:好的,同学们发言都很踊跃,很积极,村长很感谢大家给出的建议,但究竟谁猜想的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n师:之前我们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用的是什么方法?生:数格子师:对了,那我们看看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把土地按比例缩小画在方格中,也就是1cm代表土地的1m,不满一格按半格算,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底:11cm,邻边:5cm)你发现了什么?生:面积相等师:正确,面积其实是一样的对吧?但这种方法是不是不太方便啊?你们能从中找出规律吗?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能用这个公式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卡片,看看你能不能用剪和拼的方法来获得长方形。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生:先做一条高,然后沿高剪下,将剪下的三角形拼接到另外一边,得到了长方形(展示拼接成果)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那从这个操作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1、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比哪个大?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n3、你能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小组讨论)生:面积大小没有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归纳一下我们获得的结果,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底×高,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还记得怎么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吗?S=a×h=a•h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必须知道对应的底和高。现在可以用公式帮助村长快速算出两块地的面积大小了吧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师:美羊羊得到了土地,又把它分成了如PPT图片所示的四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送给了其它的羊,请你们计算一下这四块土地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四、总结体会师:好了,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总结:1、用“割补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五、课后作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和你的同桌说一说。\n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