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4页

  • 17.0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7.学生举例。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5.小组讨论。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6.汇报(按方法汇总)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8.分组实验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三、巩固,小结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n(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温度与温度计教材依据《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难点: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板书:温度与温度计)\n(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距地面1,5米处)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5、小结。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n(八)板书设计:刻度平玻璃管上液柱停液泡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