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0 KB
  • 2022-06-27 发布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_古诗词部分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古诗词部分1、按原文填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此诗题目是《》,作者是朝的。“元”的意思是,“但”的意思是,令作者悲伤的原因是,由此可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泊船瓜洲》是朝的诗人的作品,诗中的成为了思乡名句。3、先读古诗,再填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作者是,其中诗中的“故人”是。我们曾经学过这位作者的诗有和;这个故人的诗有。4、古诗《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只是在表达主题的时候,表达的角度不一样,《示儿》是通过作者的来表现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是通过作者的来表现的。5、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请试试你积累了多少。(1)写出描写送别的诗(词)两句:;。(2)写出描写春景的诗(词)两句:;。(3)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两句:;。(4)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两句:;。(5)写出描写亲情的诗(词)两句:;。佳节倍思亲。(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用直线把下面诗题与相应诗句及作者连接起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只留清气满乾坤苏轼《赠汪伦》白银盘里一青螺王冕《望洞庭》欲把西湖比西子李白《默梅》桃花潭水深千尺刘禹锡二、默写出自唐朝和宋朝的古诗(词)各一首。三、写出含有“柳”句和“月”句的诗句各4句。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和作者。1、哪怕是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诗句:,。作者:()2、红军不怕长征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诗句:,。作者:()3、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诗句:,。作者:()4、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呢?诗句:,。作者:()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游园不值》是()朝的()所作,诗题的意思是()。全诗是这(\n),你最喜欢的一句是(),喜欢的原因是()。2、亲情、友情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有不少歌颂亲情、友情的诗句。你能写出一两句来吗?3、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两句。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4)杨柳(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螺。(7)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8)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11)(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4、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 )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4)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才能没( )蹄。(6)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7)泥融飞( ),沙暖睡( )。(8)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9)( )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10)(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 )阴学种(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  (13)留恋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6、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n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词名句归类  1、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 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汉乐府《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 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4、四季类:  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n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示儿》  6、友情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赠汪伦》  7、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静夜思》  8、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 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 游《示儿》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 白《早发白帝城》  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水: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n  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文言文两则》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2、《匆匆》1.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4.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n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3、《桃花心木》1.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2)这样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6、《北京的春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2)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其他略写。(3)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2.重点句理解。(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n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10、《十六年前的回忆》1.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2.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3.重点句的理解。(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答: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2)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答: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12、《为人民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3.重点句理解:(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n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14、《卖火柴的小女孩》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2.重点句理解:(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15、《凡卡》1.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2.对句子的理解。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答: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答: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④\n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18、《跨越百年的美丽》1.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对句子的理解。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答:“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n1.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1)对句子的理解。①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3.词语理解: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成语故事1.“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2.“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3.“邯郸学步”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4.“舍本逐末”“本”是指庄稼和百姓,“末”指的是君王。──“比喻做事不抓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课外书屋1.歌颂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2.动物文学作家作品: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作家椋(liáng)鸠(jiū)石的《孤岛野犬》《赤鸟》都享有盛名。命题材小说: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n古诗、词10首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2、《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春山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意思: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娇媚(可爱)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5、《石灰吟》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报效祖国!  6、《竹石》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是一首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表面上是写竹,实质上是借写竹以写人,表明了诗人坚定乐观、坚定顽强的精神。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n“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8、《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解释:己亥:道光十九年。九州:指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喑:哑。究:终究、毕竟。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意思:(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9、《浣溪沙》苏轼【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意思: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