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7.50 KB
- 2022-07-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大冲刺\n同学们好。2013年高考总复习百天冲刺阶段已经悄然降临,如何把握关键时期的复习方法,贴近高考命题方向,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这一讲我们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真题的分析,解读2013年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准确地把握高考主要考什么?怎样考?同学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做最后的准备和冲刺。那么,未来的高考究竟考什么呢?高考大纲讲的很清楚——那就是\n一、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学科主体内容,突出考查文科综合的四项基本能力。第一条阅读和获取信息,第三条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第二条调动和运用知识,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80方法\n例一:2012新课程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n划出关键句子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关键信息:“田宅逾制”——含义?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思考——何者是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政治措施?经济措施?“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n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n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分析诗书——言论思想自由政治氛围宽松国家大事由社会舆论机构决断精神实质:社会平等思想选C\n▲小结——怎样划出关键句子、词和词组时间、地点、人物、典章制度、费解或似是而非的概念概括性结论性的评价\n3、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描述和叙述的区别?叙述——全面描述——特点▲历史阶段特征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n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解题思路分析18世纪中期法国政治特征——?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大臣权力转移到办事员办事员——直接听命于国王\n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n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分析】自民党众议院议席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已经逐渐下降,显然B项不构成其原因。近代以来发达国家议会民主制基本确立,尽管自民党长期执政,但并不违背其原则,故C项亦为干扰项。二战后,由于美国占领等原因,日本一直与美国结盟,并不影响到重大政局变化,D项所反映的内容与史实不符。自民党执政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农村人口必然减少,故答案为A。【答案】A本小题难度为0.121。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n▲何谓阐释?“阐释”的目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目的挖掘有效信息的深层含义\n2、调动和运用知识教材材料中的知识课外知识生活常识、民俗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和历史概念密切相关的知识\n(1)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n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年号——宋钦宗(丙午)谥号——刘秀封号——商君年号——干支\n(2)计时方法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即“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小时。《祝福》结尾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哔哔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五更相当于现在的A.1点到3点B.3点到5点C.5点到7点D.7点到9点\n(3)婚制例.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作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国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n(4)官职俗称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n(5)文史常识(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n4、论证和探讨问题含义——考查方法考查哪些方法——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分类的方法结合时代特征,推断结论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双重证据的方法\n▲分类的方法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n史论结合的方法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n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解题思路方法关键词——末作文巧末,商业;作,活动,行当;文巧,文过饰非,巧言令色,泛指不务实的活动。精耕农业产生的原因工具技术水利应得结论:限制商业和浮夸,发展农业——扩大地盘材料结论:缺乏史实依据理解不准确原材料不充分原结论不合理\n“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n“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一句——②④第二、三句——信息?现象——家庭生产职能消失?原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革命时期③——二处错误欧洲封建经济解体——十五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不是增多,是减少,被机器生产取代\n选择题新动向(2012年上海历史,3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评分标准:各项可能为0、1、2、3分,只选一项\n9.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解析】A、B项部分正确,仅说明材料中的一个方面;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C项错误。D项最全面;综合AB,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方法),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目的),而非个人的主观推断。【答案】,A、B项1分,C项0分D项3分\n双重证据的方法材料(8分)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9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6分)\n划分层次,画出关键词句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3分)\n概括归纳有效信息,分析含义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文献记载秦统一度量衡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秦权铭文记载,中央丞相负责度量衡统一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秦简记载县和基层官员每年负责校正度量衡规定误差和惩罚标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3分)秦权和秦简都是出土文物,其记载印证补充文献记载,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n命题趋势命题方针——“稳中有变,变中出新”选择题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取消串题、组合题和否定式选择题,思维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材料题形式多样,阅读量适中,突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查科学复习备考的建议与方法选择题——加大难度(引导看书,强化理解运用)材料题——分层次低起点小坡度重反馈勤落实落实五步骤\n怎样落实——?动笔1.划分层次—标点(时地人)类别2.划出关键词、词组和句子3.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4.概括归纳有效信息(简明)5.分析有效信息的深层含义关键时刻每天1—2道有思维含量的选择题按上述方法分析1—2段材料\n同学们,以上通过对高考历史四条能力要求的解读,讲解分析了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正确的方法理解和运用知识。相信同学们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备考方法,在高考中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