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决胜高考 11页

  • 172.03 KB
  • 2022-07-13 发布

研究高考决胜高考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研究高考决胜高考第一部分、研究2004(一)、总体估计:1•稳定:2004年的试卷与2003年相比较,将继续坚持“三个有助于”的命题原则,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卷仍将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继续坚持“能够综合就综合,不能综合不要勉强”的原则。2.微调:2004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整卷300分,物理试题110分,化学试题110分,生物试题80分,与2003年新课程卷分值相同。物理的110分中选择题7题,共42分,占38.2%.非选择题68分,占61.8%。与2003年旧课程卷相比有微小调整。意味着主观题分值比由2003年旧卷的60%上升到2004年新卷的61.8%3•难度:难度系数0.45。2003年从第二卷抽样结果来看,理、化、生三科得分率比较接近,其中物理为0.37,化学为0.41,生物为0.41,物理的得分率比2002年(0.35)有所提高,化学和生物的得分率比2002年(0.47)有所降低。2004年三科总体难度目标为0.55,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但是,作为选拔考试,我们的期望值也不能过高,预计三科中物理的难度仍将最大,争取达到0.45。试题易中难比例仍保持为3:5:2。(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7的试题是中等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二)、具体特点1.继续坚持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特别是主干知识和前瞻性知识的考查,同时不以知识立意命题,不注重知识体系的覆盖面,而是以能力立意命题,知识能力并重。2003全卷120分中,力学和电学为100分,占83.3%。热、光、原共20分,占16.7%。估计2004年仍将以力、电特别是力电综合为主。2•新课程卷仍将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坚持把考查能力和素质放在首位,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促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3•仍然会加大应用型、科技型题目的份量,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体现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的真理。理科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科学实践,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科学,物理,要以物说理、与实际结合,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物理科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例如:2003年第19题以生活中的碗为背景研究物体的平衡(6分),第22题联系学科前沿介子衰变的问题(6分),第24题计算中子星自转不瓦解的问题(15分),第25题是自行车发电问题(20分),第34题是皮带传送货箱问题(22分),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加强这方面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素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原则,也是理科综合中强调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高考命题之重点。4•会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2003年实验题(第23题)的特色受到学生和中学物理界的好评,主要体现以本为本,全面考查。04实验题会继续要求学生懂得实验原理;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测量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了解误差概念,正确数据等,实验内容由原来的17个增加为19个。例如:23题:首先,根据已知条件;RV二50kQ,RA二40Q,R=250Q,故可视为RV»RA,在运用伏\n安法测电阻时,应该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电路如图甲或乙所示。之所以设计成的,这部分属(2).操作考查,要求写出依图求R值的步骤,这是数据处理。要善于观察,分析和理解伏安曲线上产生的现象、数据。根据U-I图求R值的步骤:一是画直线,二是求斜率。在图1所示的6个点中,自左起第2点偏离直线太远,偶然误差太大,应舍去,不然根本作不出过原点的直线,这是命题者有意设计的,也是实验中经常碰见的。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在求斜率K时,要依据K二/U//I,由于本题U、I坐标均以0为起点,可在直线上选取U、I值比较清楚的一点代入K二U/I即可。计算结果R二229Q。(3).读出50分度游标卡尺所测量的电阻材料的长度与直径分别是:(1)0.800cm,(2)0.194cm,由于5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以厘米作单位时必须读到千分位。(4).根据R=PL/S可得到P=nRd2/4L,将R=229Q,d=0.194X10-2m,L=0.800X10-2m代入得到P=8.46X10-2Qm,这里虽然是基本乘除运算,但每年考试结果表明,由于数字大,又有指数运算夹在其中,仍然有不少考生得不到正确解,有的是数字错误,或小数点不对,或没有按有效数字正确表示,或没有单位及单位不对,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高中学生总是懒得练习基本运算,做题习惯用计算器,这是要务必纠正的问题。5.运用数学表达和计算物理问题仍将是物理科试题的重点和难点。6•试题的情景似曾相识,翻新变化;新颖别致,旧瓶新酒;复杂运动,有分有合。仍将遵循教学大纲,依据新教材,依据考试说明。不一定回避陈题。体现新教材的题目肯定会有一个。8•注重学科内综合,尤其强调学科内力学、电学的交叉、渗透和综合.2003年15题,22题,25题,以及34题共54分属于典型的学科内大综合题.占45%%。这一特色2004年不会改变。9•试题的安排顺序会对物理考试有利。7道选择题放在第I卷的最后,4道非选择题放在第II卷的开始,保持了物理思维的一致性,减少了跳跃,有利于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压轴题会不会是化学?希望这样,但可能性不大。第二部分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与2003年《考试说明》进行比对,在理科科目中的物理部分,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调整与变化。对考试内容上的微调:知识块仍为17个,知识点由去年的126个变为今年的131个,增加了5个点。知识内容上新增加的有⑴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I级)(2)导体切割磁感线\n时的感应电动势(I【级)⑶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I级)(4)光导纤维(I级)(5)衰变(I级)⑹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I级),删I]掉的内容有⑴简谐振动中机械能守恒⑵波的反射\n和折射现象,内容单列为独立知识点的有(1)宇宙速度(2)常用的电容器(3)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4)光的衍射;此外有知识点合并的:如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还有的知识内容在排列顺序上更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顺序,主要体现在“原子和原子核”部分。1.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上做了微调:其中力学部分由去年27个I[级点15个I级点,变为今年的26个II级点15个I级点,最显著的变化为第8号知识点: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由II级要求降为I级要求。热学部分中,将“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由II级要求降为I级要求,即今年热学内容中没有II级要求点。电磁学中由去年的16个II级点16个I级点,变为今年的18个II级知识点17个I级知识点。变化突出的是两处。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单列为II级知识点。“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由去年的I级要求上升为今年的II级要求,光学、原子物理部分没有明显变化。从上述变化不难看岀,高考对电磁学内容的能力考查要求有所增强,同时,对紧密联系现实,工农业生产、生活,新技术、高科技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比以前更加重视,进一步体现理科综合考试的特点。2.在对实验考查的说明中,增加了“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很显然,这说明了高考对考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等方面的考查要求是提高了,也更加具体化了。3.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上做了微调:题型分数比例,即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例由去年的约45%:55%调整为今年约40%:60%,试题难易比例仍为2:5:3,在第V部分内容,由去年的“样卷及参考答案”改为今年的“参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并明确指出:“选登参考试卷的目的是希望考生对高考试卷的基本框架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前后对比:客观题去年22个(按生、化、物顺序7:8:7),今年参考卷中客观题21个(比例为5:7:8),在主观题的排列上,今年《考试大纲》参考卷中列出10个题,顺序为4道物理题(实验仍首当其冲),4题化学题,2道生物题。关注信息给予题、半开放性论述题及联系实际的问题。《评分标准》㈠.研究评分标准可以学习解题规范,寻找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㈡.得分点的确定:确定研究对象,定义物理量。如叭S、t、V、a、P、E、等。例1:99年20题: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的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12分)评分标准:正确、清楚说明每步的根据给2分,正确说出\n式中各符号和结果中各项意义的再给2分.例2:2002年第27题: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R没有说明的扣5分.例2:2002年第27题: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R没有说明的扣5分.2•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隐含的物理过程的分析.3•重要条件的叙述和确定(如平衡、加速、相遇等).4.有关图的绘画(受力图、运动过程的变化、变换示意图、波动图象等)。①99年第24题:先后射入磁场的两带电粒子恰好在磁场中给定的P点相遇轨迹图占分4/15o②2000年第21题: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占分6/13。③电路图、实物连接图几乎年年都是重要的得分点。⑤2002年第30题:断0B之间的轻线后,A、B球最后的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图,虽然没赋分,但是个得分的重要依据。5•解题思想的完整性。①2002年第26题运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思想②2002年第30题能量守恒的思想6.建立方程。“国标”一般是见式(方程式)给分。7、数学方法的运用。如:2000年第20题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至嘉峪关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的余弦定理表达式占分5/1208•解方程的过程。99年第23题,有关气体问题解方程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一定要写出来并加以讨论°9•计算结果。数值的有效位、单位、方向、化简等都要达到要求。10.结论的叙述,解的讨论等。如:99年高考第20题,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等。(三)、2003年高考试题(物理部分)研究考生现状(一)基础不牢,知识欠缺1.一无所知,出现盲点例1:2002年理综第15题:夸克问题。要判断质子和中子分别由几个u夸克和d夸克组成。为此,必须知道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特点和电荷守恒定律。即质子就是氢原子核,带正电,电量为e,中子的质量与质子质量几乎相等,但不带电。u夸克和d夸克组成质子和中子时,必须遵守电荷守恒。但有少数同学不知道这两点,因而不能动笔,只能乱猜今年(大纲)加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例2:2002年理综27题:电视机显像管问题。不知道显象管中的电子加速过程应视为初速为零;\n因而失去10分(满分20)。例3:2003年25题。研究自行车摩擦小轮,车轮,小齿轮,大齿轮之间的传动时,要知道它们之间的线速度,角速度关系。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摩擦传动和链条传动一无所知,无法由摩擦小轮的角速度找到大齿轮的角速度。1.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例1:2002年26题:蹦床问题。运动员触网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动量定理时有F二ma或Ft二Zmv,有的同学写出了表达式,但他不知道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因而只写F,漏掉重力mg,结果求出的作用力为900N,而不是正确答案1.5X103N.而本题要对速度矢量进行合成,即求出(v2-v1),有的同学只知道做减法,不知道这里是矢量相减,要设正方向。Zv=10-(-8)=18m/s,可是有的同学做出Zv=10-8=4m/s,下面的加速度或动量变化出现错误。基本得不了分。例2:2003年23题,伏安法测电阻。第一问画电路图,很多人画错。3•记忆不牢,错误百出例:2003年第24题中子星问题。里面有一个方程GMm/R2二ni32R,有的考生向心加速度公式记不准确,写成了mv2R,moR,m2R;球体积公式写成V二3兀R3/4,nR3/3,nR3/44nR2/3,HR3/2等等;密度、体积、质量关系写成M二V/P.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物理也需要记忆容易忘是正常现象想记住才记得住记忆有方法:理解记忆,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类比记忆,运用记忆,反复记忆(二)思维混乱,难以〃链接〃物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很多同学常常提问说:听物理老师讲课都能听懂,就是自己不会做题,这是为什么?有时下不了手,有时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无可奈何,望题兴叹。核心问题是思维能力跟不上,一般性知识与具体题目链接不上去。例:2003年高考理综第34题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1.水平加倾斜两段传送带组合;2.传送一系列货箱;3.要求计算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4.传送带的速度没有直接交待;5.货箱被放置到传送带上后究竟作何运动,深藏不露。本题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第一是理解能力: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理解重力势能、动能和功的概念。1.传送带克服重力对货箱做功2•摩擦力对货箱做功3•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4.—对摩擦力对系统的总功5.电动机对系统做的总功。得分率只有0.05,得零分者占67.2%,得2分者占23%。二者相加占90.2%c第二,推理能力难点一:货箱的速度,难点二:确定损耗的热量。由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归纳相关\n信息,再运用已知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而得到的,如果考生缺乏应有的论证、推理能力,就无法由货箱距离L和T时间内共运送N个货箱而推岀货箱速度。第三,获取知识的能力高考试题中有不少已知条件是隐含的,必须通过阅读试题,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去挖掘,这就是考查阅读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本题题干中虽然没有明说货箱与传送带之间因滑动而存在热损耗,但在字里行间还是间接告诉了这一事实,如果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就等于看不懂这部分文字的含义,也就得不到新的发现,作出准确的判断。再比如题目讲到“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等,都是为了说明电动机对系统作的功只转化为货箱的动能、势能和摩擦热。第四,分析综合能力《考试说明》中对分析综合能力是这样表述的: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三)数理运用,成为“瓶颈”例1:2001年第31题。太阳演化问题。(1)估算太阳质量(2)计算核能(3)估算太阳的寿命。本题对考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数字运算工作量大。抽样难度为0.313,区分度为0.742,有22.6%的考生得零分,得20分以上的考生仅占9.7%,只有0.7%的考生得满分。例2:2003年25题自行车问题。不能由4个关系式推岀角速度3表达式的考生很多,推出表达式计算不出最终结果的考生更多。1•思想上高度重视计算能力的自我提高1.有意识强化计算能力的锻炼,做模拟试题一竿子到底,每道计算题(包括需要计算的选择题)不做出最终结果,决不罢休.2.有意识选择对数学能力要求高,计算量大的题目强化练习3.专题练习:如力学多用三角函数和代数(方程),磁场多用平面几何,热学原子物理多用大数运算,特别是指数运算.5•自己未做完以前绝不看答案,也不问别人4.坚决不用计算器(四)书写混乱,无板无眼1•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1)物理量的设定;(2)物理过程状态的必要分析;(3)隐含条件的分析;(4)研究对象的交代;(5)时间空间的说明;(6)方程的依据(7)结果的讨论等2.文字、数字书写不规范。如大小写不分;字母与其角标不分;前后字母不一致;引用字母与题目不符;答案不用有效数字表达或没有单位等3.不画图。如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等4.不在规定的地方答题(五)心态失调,斗志不旺\n⑴怕苦⑶自卑(5)紧张(2)畏难⑷自满(6)杂念第五部分研究备考策略(-)组织物理复习备考教学的原则系统性基础性能力性(理解、推理、设计和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分析综合)学科性自主性(个异)整体性全体性(二)指导复习的具体做法1、归纳总结知识相串以力学、电学为核心,形成力、热、电、光、原五大板块的知识链.\n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B.某金属在单色光照射下发射岀光电子的最大动能随照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C.重核分裂成较轻质量的原子核时,质量一定亏损,放出能量;轻核结合成较重质量的原子核时,质量一定增加,吸收能量D.光导纤维丝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小(A)2•建立模型,以应万变实体理想化模型过程理想化模型结构理想化模型形象化理想模型典型物理情景模型3•降低难度,抓好主干核心知识点(1)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2)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3)平抛、圆周运动、人造卫星、万有引力(4)振动和波(5)动量、动量守恒(6)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7)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改变(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减)速和偏转(9)欧姆定律(10)安培力、洛仑兹力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11)电磁感应定律(12)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折射率(13)各种射线的特征及应用(14)光电效应(15)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16)物理实验4.理解推理,分析在先演绎推理法、归纳综合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排除法、特殊值检验法、反证法、等效替代法、迁移思维法、假设法、对称法、逆向思维法、临界状态讨论法、虚拟法、图解法、估算法。A/vA/v逻辑思维方法有: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演绎、归纳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法、类比法、假设法、数学法、迁移法。迭加法、极限思维法整体法、隔离法、近似处理法、2.科内综合,突出力电例:质量为m、带电荷为+q的小珠,穿在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上,轨道平面水平。空间有分布均匀但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如图1所示。磁感应强度B(t)的规律\n如图2所示。求轨道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已知圆形轨道处感应电场的场强为E二/2r,t二0时刻小珠静止。求时刻t小珠对轨道的作用力F的大小和方向。2.联系实际,科技生产万有引力与航天、波动、射线、新光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能源、宇宙日常生活交通通讯7•以本为本,灵活多变8•加强阅读,信息提炼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所包含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阅读资料时,着重了解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要能读懂图示的含义,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函数关系9•磨练格式,雕刻版面解题格式规范化字母使用规范化单位书写规范化公式书写规范化语言叙述规范化图形图表规范化解答结果规范化1、书写格式:(1)整合条件,统一单位,画图分析(2)理由简述及计算三步曲:原始方程、文字运算、数学计算(3)结果讨论2、术语规范:文字简洁依,由…得,如图求,方向表示,受力图、电路图、字母运算、角标使用3、字迹规范:字、画工整;排版;不准涂、改、贴、超;笔的使用10.动手动脑强化实验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器材选择;实验步骤(实物连接或安装、调试);数据读取与数据处理(代数法?图象法?);误差分析;实验条件的讨论及成功与否的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六部分:研究具体措施措施1:查漏补缺。针对很多学生仍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不清的事实,以10年高考试题为素材,以2004年理综物理《考试说明》列出的126个知识点(其中包括19个实验)、14种实验器材和〃有效数字〃问题为线索,重新选编、组合成几套基础过关题供学生练习。但已经明确删去不考的内容(如热学、光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和有些超难试题(如13人扔沙袋)不要选录。为了防止知识点遗漏,建议按〃考试说明〃的顺序编排,实验部分可以穿插其中,也可以集中组卷。这一工作实际上起到梳辫子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和考查。\n时间安排:2周。4月1日以前搞完。措施2:专题研讨。(1)力与平衡(2)力与直线运动(3)力与抛体运动(4)力与圆周运动(天体与卫星)(5)力与振动、波动(6)力与分子运动(7)力与动量(8)力与动能(9)力与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10)能量转化与守恒(11)磁场与电磁感应(12)光(13)原子、原子核(14)物理模型(15)物理思维方法(16)物理实验方法时间:5周。4月1日一4月30日方法:讲练结合。老师讲,学生讲;课堂练,课外练措施3:套题精练。精选2003年全国各地备考卷,以及最近几个月来外地使用或编写的上乘套卷供学生练习。练习题题量为11题,每套试题可利用随堂练习的办法落到实处,采取抽查+讲评〃的办法代替批改。比如每个班每次批改1一2个组,摸清错误情况,对症下药,时间:3周。5月1日一5月20日讲什么?(1)审题方法:怎样看题读题;怎样消化题意;怎样弄清、挖掘已知条件怎样看清要讨论或求解的内容(2)思维方法:怎样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怎样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分析法);怎样把分段过程综合为整体过程(综合法);怎样开展逻辑推理;(3)模型建立(4)数理运用(5)书写格式谁讲课?一师生结合,尤其让中等及中等偏下学生讲讲多久?-把课内的时间交给学生.措施4:模拟考试(3套)时间:1周半。5月20日一5月30日建议:只讲评,批改,但不要打分措施5:自我调整(包括心理)时间:考前1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