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2-07-13 发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诗歌鉴赏YSQ\n历年考点20131.主旨理解(联系其他诗句)2.对比20141.意象2.抒情手法20151.意象(联系其他诗句)2.描写角度20161.划线句赏析2.叙事特色20171.内容2.叙事手法、对比手法艺术手法必考\n读懂诗歌审题艺术手法(重中之重/重/重)步骤/重点\n(一)读懂诗歌1.读懂的目标:准确把握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表达了什么志向。2.读诗的一般流程: ①先读题目。 ②留意作者、注释和背景介绍。 ③疏通文句。(留意实词的联想义、句式的省略和倒装) ④抓主要意象、典故等(注意联系诗歌的语境) ⑤联系生活,揣摩情感\n(二)怎样审题?1“问什么”“答什么”。 “问什么”指的是命题者的对这首诗词的具体设问。诗歌鉴赏主要围绕“形象”“思想感情”“语言结构”和“表达手法”等方面来设问。我们的回答要依据“问什么”来定,少答废话。2.“怎么问”“怎么答”。 “怎么答”,要看清楚是“概括”,还是“分析”“赏析”……回答时应注意: “概括”:必须要有归纳,写出概述性的结论。 “分析”:一定要联系诗句,可采用先总后分的模式表述答案。 “赏析”:要围绕手法来分析,基本模式为:运用了……手法,突出了人(景、物)……特点,抒发了作者……情感。 “联系全诗(或全词)”:律诗至少要分析到每一联,绝句要分析到每一句,词要分析到每一阕。!\n(三)艺术手法的知识建构关于艺术手法,之前有下发过这类资料,都看多背才能多得分~~~(四)常见题型的规范答题模式 原则:①先观点后分析②先总后分  ③分点作答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诗人的情感、评价2.诗歌意象:结合诗句阐释物象的含义+诗人的情感3.分析意境: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5.炼字:含义+手法+表达的内容(景物的特征或诗人的情感)6.修辞: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景物的特征或诗人的情感)+艺术效果7.赏析评价诗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景物的特征或诗人的情感)+艺术效果关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等概念 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大致包括三方面的知识:表达方式、修辞、特殊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三)特殊技巧:衬托、对比、烘托、用典、虚实……\n2013(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解析:该诗绝大部分内容描写了公侯朝臣的奢华生活,结尾两句内容与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n2014(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三峡吟 (唐)李端                               (南宋)徐照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猿声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n2015(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n201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n2017(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采地黄卖地黄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