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 MB
- 2022-07-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n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n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如:范增数目项王主谓宾名词活用作动词掌握方法如何判别词类活用\n\n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种类\n《核按钮》P117\n\n规律五: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或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3、左右欲刃相如。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探究印证:\n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6、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规律四: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n规律二:两(几)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名词可能活用为动词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8、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n9、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这五人的死,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10、顺流而东也。①驰而前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解析】①“前”前面用“而”连接“驰”。名词作动词,译作“上前”。②“惑”原本是名词,“疑惑”;后面用“而”连接“从师”。须翻译成动词“有了疑惑。③“过而能改”中的“过”,后面用“而”连接“能改”。要翻译成动词“有了过错”。规律三:名词前用所、前后用“而”与动词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n11、渔樵于江渚之上。12、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规律一: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n课堂小结:规律总结1、名词+补语: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带补语,这个名词就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为一般动词。2.名词连用:两个名词之间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若为主谓关系,后者活用为动词;若为动宾关系,前者活用为动词。3.而(表修饰)、所+名词4.名词+代词5.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n课堂即时训练:1﹑左右欲刃相如2﹑一狼洞其中3﹑非能水也4﹑二月草已芽5﹑置人所罾鱼腹中6﹑去今之墓而葬焉7、北面而事之。8、无乃尔是过与?识别\n课堂即时训练:1﹑左右欲刃相如2﹑一狼洞其中3﹑非能水也4﹑二月草已芽5﹑置人所罾鱼腹中6﹑去今之墓而葬焉7、北面而事之。8、无乃尔是过与?6“而”前后的名词识别1名+宾语2名+补语3能愿动词+名词4副词+名词5所+名词·········7名+之8名+助词·\n二、名词作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名词的活用\n现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n名词活用为状语:古汉语中,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一、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探究规律:\n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方式。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你替我叫他进来,我要象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并力西向。(《六国论》)[译文:合力向西对付秦国。]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译文:用土筐运往渤海边上。]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黔之驴》)\n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例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译文:一天天地削xuē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灭亡。]例如:(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的田间亲身耕种。](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到上等奖赏。]\n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送回赵国。]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探究规律:\n即时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答案:1、BE(A、隶:像对待奴隶一样,C、面:当面,D、星:像流星一样,BE、王:称王;籍:登记,名作动)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n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使动用法,使……臣服的意思。三、名词的使动用法\n①生死而肉骨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齐威王欲将孙膑④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⑤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肉:使……长肉王:让……称王任命……为将臣:使……为臣(封:疆界,使……成为疆界)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时训练\n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四、名词的意动用法\n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百姓③孟尝君客我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⑤友风而子雨⑥幕天席地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宾客:把……当作宾客。子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时训练幕席鱼肉:以……为鱼肉客:把……当作门客鉴友子\n①阙秦以利晋。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n小结名词的活用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使动名词活用为意动\n锦囊妙计!!!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名词活用歌\n①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伏兵)追亡逐北。(《过秦论》)〔亡、北:溃败(的军队)〕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其后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可带宾语。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词,但较少见。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舞、泣:使……起舞、使……哭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使……跟从,带领)\n一、动词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或主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后面或前面有谓语动词。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亡:逃亡——逃亡的人北:败北——败北的人\n动词活用为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追亡逐北主语位置宾语位置宾语位置到这里的人逃兵规律总结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n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译为:到的人。译为:埋伏的人(伏兵)。\n动词活用为名词(比较)现代汉语:主语(名词、代词)+谓语+宾语(名词、代词)古代汉语:主语(动词、代词)+谓语+宾语(动词、代词)活用为名词\n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n即时训练:翻译下列句子①秋九月,晋侯饮赵盾。②单于愈益欲降武。《汉书·苏武传》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⑤却匈奴七百余里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③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天下。\n动词使动用法练习题①外连横而斗诸侯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③以夭梅病梅为业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⑤李牧连却之⑥中军置酒饮归客⑦生死而肉骨⑧惊天动地⑨可烧而走也⑩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⑪既来之,则安之。⑿项伯杀人,臣活之斗:让……争斗夭、病:使……弯曲,使……生病屈:使……弯腰活命鸣:使……发出声音却:使……退却饮:使……饮酒生:使……活(重生)惊:使……震惊。动,使……震动。走,使……逃跑。陪,使……增加。来:使……来到。动安,使……安居。活:使……生存(不判死刑)\n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n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②不必死节.《报任安书》死为……而死③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n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使动动词活用为使动\n三、形容词的活用\n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忠良、诚实的人)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铁甲、武器)②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苦:因……而痛苦、痛恨)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友善、交好)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着急,逼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绿:使……变绿)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乐:以……为快乐)\n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宾语),活用为名词。1、作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2、作宾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作介词宾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n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将军身披坚执锐以小易大作宾语作宾语作主语聪明的人愚蠢的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小的东西大的东西\n活用类型如何识别如何翻译动词作主语或宾语例:殚其地之出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动词为定语。(出:出产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例:容于远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远近,远近的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较\n四、(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较)现代汉语:主语+……+……+……+宾语主语+……+……+……+宾语古代汉语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形容词)(形容词)活用\n圣明的人,愚蠢的人旧的交情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固塞鄙陋,浅薄的见识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境况即时训练: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吾与苍梧太守有旧3甚恶,不能容于远近4请略陈固陋5居安思危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n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如: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坏、破旧 → 损害)2、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3、且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少:不多 → 缺少)(衰:衰弱 → 减少)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n(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较)现代汉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古代汉语:形容词后带了宾语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n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规律: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宾语交好偏爱\n即时训练: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上多足下,故赦足下。\n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上多足下,故赦足下。形容词+宾语多,赞美。译文:皇上称赞您,所以赦免了您。\n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n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③昂其直,居为奇货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⑦富国强兵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使……变红/变绿[课堂训练]找出句中形容词用作使动的词语并翻译尊:使……尊贵富:使……富裕强:使……强大苦:使……苦累弱:使……削弱昂:使……高昂愚:使……愚笨\n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n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人性质、状态。成以其小,劣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渔人甚异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认为……小译:对……感到奇怪译:以……为羞,对……感到羞耻译:认为……奇特译:认为……奇特\n拓展训练:翻译划线的句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韩非子·难三》“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我曾经听说仲尼(孔子)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刚开始我不相信。吴王夫差认为太宰嚭聪明而伍子胥愚蠢,结果被越国所灭。因此英明的君主把五谷看得很贵重而把金玉看得很轻贱。当年把万户侯当做粪土\n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课堂小结:\n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人的认识人的行动变化者:主语变化者:宾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n四、数词的活用\n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二三其德二三:(一:统一)(四:成为四个人)贰:背离不专一:不忠诚数词用作动词\n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一:专一数词用作形容词\n在文言文中,数词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数词用作副词\n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2、瓜分豆剖.3、自高其能.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6、人皆苦之.7、其勇力不足惮人.8、季文子相宣、成(鲁宣公、成公).9、曾饭友人处.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即时训练:使动,使…抬高,使…增大名作状,像瓜一样,像豆一样意动,认为…高超名作状,像老鼠一样使动,让…做将军意动,以…为苦使动,让…害怕名作动,担任国相名作动,在友人家吃饭形作动,傲视找出词类活用并翻译\n作业:《核按钮》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