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00 KB
- 2022-07-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一测量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m);33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60分(min)=3600秒(s)1米(m)=10分米(dm)=10厘米(cm)=10毫米(mm)=10微米(μm)=10纳米(nm)23691平方米(m1立方米(m2)=10)=102平方分米(dm立方分米(dm2)=10)=104平方厘米(cm2)=10)=106平方毫米(mm立方毫米(mm2))3336立方厘米(cm393注意:立方分米(dm3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和毫升(mL)等价。31千克(kg)=10克(g)=1069毫克(mg)=10微克(μg)1安培(A)=1033毫安(mA)=10毫伏(mV)=1066微安(μA)微伏(μV)1伏特(V)=101千瓦·时(kw·h)=3.6×10焦(J)6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v=s。t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甲乙v甲r乙V甲OVV甲
\n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6.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二、压力: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F压表示压力)三、压强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2.公式:p=FS,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rgh注意:这是p=FS的推导式,p=rgh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6.连通器: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应用:液位计、茶壶、船闸等。7.大气压强(1)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Pa。5(2)大气压的应用: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四、浮力1.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浮=F下﹣F上。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a.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b.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空,即物体重力G;-4-
\nc.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d.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浮=G﹣T。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r液gV排。注意: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另外中考计算题必考,属于送分题,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4.浮体或悬浮体:F浮=G物=r液gV排[课题一]物体的质量[中考要求]1、知道质量初步概念,单位及换算。2、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题二]物质的密度(一)[中考要求]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会用天平和量筒(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基础课题]物质密度(二)[中考目标]会进行密度公式的变形;理解密度的主要应用。[知识回顾]ρ=m/v测密度(鉴别物质)密度知识应用v=m/ρ测算体积m=ρ/v测算质量[课题四]压强(一)[中考要求]1、知道压力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课题五]压强(二)[中考要求]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应用。[[课题六]压强(三)[中考要求]1、知道大气压、托利拆利实验,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2、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5-
\n3、知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压强的关系。[课题七]浮力(一)[中考要求]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原理解答简单问题。专题三简单机械机械功要点提纲一、杠杆1.完整的杠杆结构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F。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GF=2G定滑轮(轻)模型动滑轮(轻)模型三、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6-
\n2.公式表达:W=Fs,条件:F与s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4.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5.公式表达:P=Wt,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P=Fv。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是千瓦(kW),1kW=1000W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Ek: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记忆公式:Ek=1mv。222.重力势能Ep: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记忆公式:Ep=mgh。3.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课题一]简单机械(一)[中考要求]1、知道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条件。2、能应用杠杆平衡的知识解答问题;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课题二]简单机械(二)[中考要求]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应用;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是变形杠杆,能组装滑轮组,并能解答有关问题。[课题三]机械功和机械能(一)[中考要求]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功原理,理解机械效率。[课题四]机械功和机械能(二)[中考要求]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四声和光要点提纲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7-
\n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音色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8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五、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反射线入射线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反射线入射线i¢rii¢i空气玻璃玻璃r空气折射线折射线ri-8-
\n六、光的色散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2.三原色光:红光,蓝光,绿光。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1.透镜的种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不等式关系:a.u>2f,f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d.u=f,不成像点;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