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2-07-13 发布

初中物理论文:中考物理复习指导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一、复习范围八年级(上、下)及九年级物理(全)三本物理书中涵盖的内容,包括课中的探究题目和课后练习中的探究题目。二、指导思想由2007年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可知:中考“物理考试的功能在于通过考试成绩的评定为各类高级中学录取新生提供依据;同时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方面,在促进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面起着导向作用。”“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总结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为了达到为更高一级学校录取服务的目的,考试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即,考试内容总体上应该是简单的,但不能全是简单题目,为了达到筛选的目的,要有适当数量的难题;二、考试要与新一轮课改贴近,一方面要促进教师教学向培养新一代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劳动者转变,一方面要考查学生是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即强调在考试中会有相当数量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具体措施1、总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考试以《课标》为准,所以必然考查上述三个目标。学习中注意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知识点”上,而应该练习进行活学活用。2、关于知识与技能知识指的是基本知识,技能指的是基础技能。《课标》号召注重过程与方法,但没有忽视双基。那么,复习时如何把握这两点呢?对于基础知识,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新教材强调过程,所以有些基础知识并不是直接写在书上,而是留出了空位,或直接留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探究结果,所以要先把教材补充完整再系统读书。基本技能包括范围较广。比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连接电路时应该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研究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应该间隔时间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一般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以及一些常用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电路连接时开关的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状态等等。这些基本技能杂,但并不复杂;相互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并不多,只要多加记忆,还是容易掌握的。3、关于过程与方法\n《课标》要求学生要经历探究过程,《考试说明》对此也提出了考查要求。但过程要如何考查呢?试卷考查与动手操作不同,不能让学生整篇的写出实验过程,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读取,如测密度实验中的质量与体积的读取;实验步骤顺序的选择还是可以考查的。需要注意的是,本类题目通常叙述的内容较多,在读题过程中要保证快、准、全面、抓住要点,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及根本不认真读题而靠平时经验做题。在探究过程中,经历探究过程的目的一方面是经历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体会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某种实验技能的选择、该技能的练习过程、由该过程得到的结论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技能的选择。这是一个思考过程,包括知识(事实)归纳、回忆相关结论、合理猜想、确定影响因素、适当的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表述、评估八个步骤。以《研究水果电池》为例:首先分析得出这是一个电学问题,排除欧姆定律、电功率后,可知只是一个电压相关问题。其次回忆电压相关知识点,及电压表使用方法。然后进行合理猜想,如水果电池的电压是由水果提供的,是由金属片决定的,是由金属片的种类决定的,是两种金属片的差别,或金属片的距离或插入深度决定的。接下来由以上猜想确定电压的影响因素。再确定研究方法,我们现在学习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由本例过多的影响因素决定应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然后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实验过程不够全面,金属片有生锈等不良影响因素。把以上过程思考完毕,考试题目的答案基本就在心中了。4、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包括定时复习——学而实习之;认真练习;爱国思想等等。其中前两方面都纯粹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在卷纸上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考查,但爱国思想可以变相考查,比如问我国古代在磁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还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辉煌是由古人创造的,现在我国在科技方面有那些落后之处,又有哪些科技处于世界领先行列。比如热机的制造技术,磁悬浮列车的研制。 价值观本身是难以捉摸的东西,但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有些意志是值得我们推崇的。比如坚韧的意志,法拉第历时1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焦耳数十年如一日完善实验,牛顿活到老学到老。还有科学家们的敏锐思想。如安培的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安培定则,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提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复习时,只要认真总结一遍,中考时应该就不能丢分。 5、关于复习深度考试内容按深度分为三等,从简到难分别是了解、认识、理解。我可以近似的把它们归纳为辨别、认识、分析计算三个级别。又从试卷结构可以知道简单部分试题占51分,中等难度试题占18分,难题占18分。 这给学生造成了一个错觉,好像是在做练习题时,一定要把题分为三种,一种是简单题,一种题较难,一种最难。再对自己进行定位,有人只写简单题,中考时,看到占有大幅版面的联系实际问题心里就害怕,认定自己做不出来;有人对简单的基础知识又不屑一顾,只练“难题”\n结果高估了自己,中考也拿不到好成绩。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要想正确的学习,先要认识中考中所谓的“难题”。“难题”不难,“难题”主要指“占地面积”较大的联系实际问题。这类题目,往往在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认真读题,象做语文的阅读理解那样把问题分分段,总结出段意,基本上答案就出来了;难题又指运算步骤较多的问题。虽然运算步骤较多,但题目的问题也较多,前一步骤的答案往往是下一个步骤的条件,而且每一个步骤的运算一般都不复杂,如果有复杂步骤,也只是最后一步。综上所述,“难题”是纸老虎,在所谓的18分里,白白送分的题目分值最少也要12分。更别说中等难度题了。所以在复习中应该抛弃多练题的思想,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到教材的阅读与理解上。看书的最低标准:要明白教材每章在讲述什么现象,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规律。其次,要清楚教材是如何引入物理现象并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最高要求:能列举出同类物理现象,并能自主设计实验研究这些物理现象中的规律。达到了以上三点标准,中考物理得满分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6、关于实验探究探究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学习方法是否掌握的具体手段。现今《课标》的总体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书中的所有插图、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探究实验等实验相关内容都要认真阅读、认真总结。而且现在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所有与生活实际无关的问题一律不考,考的内容必须与生活有联系。比如以前考试时计算电功率直接给出条件:一个小灯泡,两端电压是220V,电功率是40W,则小灯泡中流过的电流是多大?现在则改为:一个小灯泡上标有“PZ220-40”,它的含义是什么?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以上两个问题实际是同一问题,只是在已知条件的给出上,第二种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即给出实际问题要学会抽象为物理规律;学会物理规律要学会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我对物理中考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当然,在备考过程中不能迷信方法,要学会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预祝考生中考顺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