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讲座】高考历史文史常识专题(二)考试研究2010-04-1909:59:57阅读488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7、音乐文娱【2008年广东卷,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2008年海南卷,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例10.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红色——表现忠贞、英勇,如:关羽。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如:曹操。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京剧的角色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8、文史典籍例、如果要查阅《伤寒杂病论》的论述应该查阅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包括经、史、子、集四部。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例12、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A.《诗》、《书》、《礼》、《论语》、《春秋》B.《春秋》、《易》、《论语》、《书》、《诗》C.《易》、《诗》、《书》、《孟子》、《礼》D.《诗》、《书》、《礼》、《易》、《春秋》例13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nA、《杜工部集》(杜甫)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D、《梦溪笔谈》(沈括)9、史学研究【2004年上海卷,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2007年上海卷,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问题:(6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分)(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例14.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10.《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例15.《三字经》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例16.《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古古代主张性本善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1.百家姓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例17.“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封建社会的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n姓并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却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汉朝C.唐朝D.北宋12.史书体例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史书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年代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典章体:以制度为中心。例18.《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练习】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A.赵 B.姬 C.元 D.吴 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n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A.公元前6世纪后期 B.公元前5世纪后期C.公元前6世纪前期 D.公元前4世纪后期 7.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8、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9.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A.佛教 B.道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10.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11.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12.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A.中秋 B.端午 C.清明 D.春节13.在中国纪年法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如2009年是乙丑年,对应的生肖是“牛”。请问“辛亥革命’’这一年对应的生肖应是A.猴 B.羊 C.猪 D.马14.2009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根据相关的基本文史常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A.国号 B.年号 C.谥号 D.庙号15.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①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 ②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③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 ④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n17、历史上,金属工具可以成为地位和身份的代表。成语中就有“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的说法。“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可以追溯到:A、原始社会后期 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18.“感身之戮辱,传畸人于春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是采用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 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 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19.作者自述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著作主旨,立志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史书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20.“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2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忠、孝 B.孝、义 C.节、义 D.忠、义22、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者意志为转移。历史认识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而对于客观历史认识的发展必须首先遵循的治学精神是A.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理论引领、服务现实 D.创思维新、以论带史2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A.中国的文字可追溯到商朝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C.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D.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24、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发生的地点 B.事件的经过 C.事件的结果 D.事件的影响25.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2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27.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n。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BDBBCABB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