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1 (8) 68页

  • 2.79 MB
  • 2022-07-14 发布

初中生物中考1 (8)

  • 6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60分钟100分)\n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温度【解析】选D。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植物的开花习性具有节律性,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造成题中所属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温度。\n2.下列食物链可以正确反映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狐→兔→草B.草→兔→狐C.阳光→草→兔→狐D.阳光→草→兔→鹰【解析】选B。食物链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次是初级消费者,再次是次级消费者,最后是最高级消费者,题中只有选项B符合条件,选项C、D中的阳光不是生产者,选项A中三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颠倒。\n3.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n【解析】选C。此题考查了对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图形转换的能力。种子植物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多种器官构成植物体;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每一个系统都由不同的器官组成,而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细胞构成。A项中的1被子植物和\n2裸子植物,3双子叶植物和4单子叶植物是并列关系;B项中4细胞核、3染色体、2DNA、1基因表示包含关系,但与答案相反,D选项中3上皮组织与4肌肉组织为并列关系,C选项中1植物体、2器官、3组织、4细胞为包含关系。\n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调大光圈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D.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n【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的生物学实验。选项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通过调大光圈可以使视野变亮,通过转动反光镜,使其凹面对准通光孔,也可使视野变亮;选项B是错误的,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滴加清水再放标本;选项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其结构包括膝盖下面韧带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大腿的一些肌肉)五部分;选项D,利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现象,可以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n5.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所以鸡翅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则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n构成鸡翅的皮肤属于上皮组织、皮下脂肪属于脂肪组织、肌肉属于肌肉组织、肌腱和骨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故鸡翅是由多种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起来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应属于器官。\n6.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n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设计对照实验要把握控制惟一变量的原则。本实验中探究的是阳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其余温度、水等条件都应该一样。\n7.下列哪种方法能比较好地观察到根毛(  )A.拔出一棵小树苗,用放大镜观察B.拔出一棵草,用放大镜观察C.挖出一棵草,用水洗净泥土,再用放大镜观察D.取几粒小麦种子(或其他种子),进行培养,当幼根长出“白毛”时,再用放大镜进行观察\n【解析】选D。根毛位于根尖的根毛区,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成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由于根毛及根尖都非常细小,易损坏,拔出的小树苗或草不易保存根毛。挖出一棵草,用水洗净泥土,也容易把根毛冲洗掉,不易观察。用培养种子的方法能清楚地看到根尖和根毛。\n8.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与内质网D.高尔基体与叶绿体【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之后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是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ATP的形式被植物利用。\n9.小明从一个甜瓜里共取出50粒发育完全的种子,请问在该瓜发育前,至少有几粒花粉落在了该花雌蕊的柱头上(  )A.50B.49C.25D.100【解析】选A。此题主要考查绿色开花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甜瓜的种子是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来的,每个胚珠受精至少需要一粒花粉,50粒种子至少需要50粒花粉落到该花雌蕊的柱头上。\n10.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表: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n【解析】选B。本题中高锰酸钾的量一定,使其褪色所滴加的蔬菜汁滴数与其维生素C的含量成反比,即滴数越少,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若蔬菜汁的量一定,滴加高锰酸钾的量与蔬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成正比。\n11.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履行后的首次世博会。世界卫生组织曾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上海世博会开创先河,办成第一届“无烟世博”。打造“无烟世博”,这不仅是践行“绿色世博”理念,更是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吸烟的危害不包括(  )A.诱发呼吸系统疾病B.诱发癌症C.影响公共卫生D.引起传染病\n【解析】选D。本题结合“无烟世博”,主要考查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CO、尼古丁等。这些物质可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会诱发肺癌。吸烟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烟雾通过呼吸进入他人体内,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乱扔烟蒂会影响周围环境卫生。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n12.当人体血液流经肺部时,如图能正确表示血液中CO2含量变化的是(  )【解析】选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CO2向肺泡内扩散,血液中CO2浓度逐渐下降。\n13.现有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②④C.③④D.③①【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过度变凸,因此,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n14.下列不属于动物本能行为的是(  )A.蚂蚁筑巢B.鱼类洄游C.导盲犬为主人带路D.大雁秋去春来【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动物后天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的判断、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就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如选项A、B、D。而导盲犬为主人带路是在人的驯养下形成的后天学习行为。\n15.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食物进了冰箱就是进了“保险箱”,就永远不会变质B.屈肘时,肱二头肌呈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呈舒张状态C.饭后剧烈运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D.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n【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冰箱中的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因此,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存食物,但是细菌等微生物还是会在食物中慢慢生长和繁殖,等繁殖多了仍然会使食物变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相互配合,牵拉前臂骨绕肘关节向内翻转完成屈肘动作。饭后剧烈运动,会使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系统,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减少,造成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易形成消化系统疾病,应该饭后半个小时\n后,食物消化完成后再进行剧烈活动。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只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三大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绝大多数营养成分都在小肠内被吸收,故小肠才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n\n16.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C.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n【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通过发酵将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甲烷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从而达到净化废水和污水的效果。还有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n17.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为(  )A.植物界B.动物界C.其他的几个界D.以上都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生物分类的理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再把各界中的生物又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单位。\n18.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红帐子指的是(  )A.果皮B.种皮C.种子D.胚【解析】选B。花生属于果实,谜语中的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红帐子指花生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白胖子指花生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n19.用基因组成为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几率是(  )A.25%B.50%C.75%D.100%【解析】选D。嫁接以后的植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是接穗的性状,基因组成也与接穗的基因组成一样。\n20.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则在显微镜下的视野看到的应是“p”B.在生产实践中,香蕉用组织培养繁殖及豌豆用种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繁殖C.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D.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皮肤与黏膜\n【解析】选C。显微镜下成倒像,“b”在显微镜下应是“q”;豌豆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则是指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即激素调节。\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共60分)21.(9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相同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生长状况相近的绿色植物水草。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n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n(1)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请写出两个),在A、B、C中,最接近自然池塘生态系统的是装置_________。(2)比较装置A、C,小鱼存活时间较短的是装置______。(3)装置D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其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装置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装置____________。\n【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和碳-氧平衡,同时考查分析、观察能力。(1)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水、阳光、温度、空气、泥土、空间等,生物因素有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A、B、C模拟的生态系统中,都具有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A没有生产者(植物)和河泥中的分解者,B没有河泥中的分解者,C最接近池塘生态系统。\n(2)A内没有水草,小鱼消耗尽瓶内的氧气,会窒息而死。而C中,水草光合作用为小鱼呼吸提供氧气,小鱼呼吸为水草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所以存活时间较长。(3)D中水草和小鱼都呼吸,相互争夺氧气,所以存活时间最短。(4)C和D作对照,变量是光,两种所不同的是C内有光,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5)四个装置都放到光下,只有A中没有水草,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呼吸提供氧气。答案:(1)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任选两个)C(2)A(3)氧气(4)光(5)A\n22.(9分)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n(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进行调节。(2)在视野②中,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__________。(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的叶属于______,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_______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n【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和正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图示①物像偏向了视野的右下方,要将物像向左上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图②,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应向右下方移动;视野③与视野②相比,放大倍数增大,应转动安放物镜的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但视野③中物像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视野②中标本重叠,是由于将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清水中后没有展平;叶是器官,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答案:(1)右下方转换器细准焦螺旋(2)没有将叶表皮展平(3)器官保护\n23.(5分)茂名市是荔枝种植示范基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2)“妃子笑”是优良荔枝品种,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最好用_______方法繁殖。\n(3)在荔枝开花期间,果农老王把一些雄花的花蕊取下来并去触碰雌花的花蕊,果农老李则在林中放养了大量蜜蜂,他们这些做法都有利于提高结果率。其中果农老王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防治害虫,果农往往在荔枝开花、结果期间频繁地喷洒农药。试分析评价这样做有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n【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嫁接等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果农老王的做法是人工辅助授粉;喷洒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药物会残留在荔枝中间接进入人体,危害健康。答案:(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2)嫁接或无性繁殖(3)人工辅助授粉(4)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农药残留物会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n24.(8分)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n(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_________。(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n(4)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形成尿液。(5)如果C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___________分泌不足。(6)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________的调节作用。\n【解析】解读图示可获取以下信息:(1)肺泡内的气体通过扩散作用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氧气B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中的二氧化碳(A)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2)任何食物中都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其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三者中只有维生素是有机物。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被消化成小分子且易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n(3)人体内的任何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所产生的废物均由循环系统运输。(4)图中①为消化,②为吸收。(5)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来完成,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是最主要的。答案:(1)维生素(2)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4)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5)胰岛素(6)神经系统和激素\n25.(7分)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n(1)某人患膝关节炎,医生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输液一段时间后,在患者尿液中也检测到药物。根据上图,请指出血液中的药物排出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_____→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______→______→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n(2)医生对该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同时,还给病人开了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请问中药有效药物成分最先进入本题血液循环示意图的_________(填图中血管名称)。(3)医生对该病人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还用一种中药膏外敷在病人的膝关节,并用一种可以发热的灯具对着膝关节进行烘烤。请问这种外敷的中药膏中的药物有效成分是如何穿透皮肤进入发病部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用发热的灯具对着膝关节进行烘烤对治疗关节炎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血液循环。解答本题需要正确认识知识点: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口服中药后,药物首先被小肠吸收,进入小肠内的毛细血管内;外敷药主要通过皮肤中的一些腺体,如汗腺、皮脂腺向内渗透;用发热的灯具对着膝关节进行烘烤,主要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扩散。\n答案:(1)右心房肺静脉肾小球肾小囊(2)肠壁毛细血管(3)药物通过皮肤表面的汗腺和皮脂腺的导管及毛孔向内渗透的(符合题意即可)(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者微循环);可以促进皮肤的汗腺、皮脂腺及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向内渗透(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n26.(8分)如图是家鸽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家鸽的骨骼中最发达的一块是[]__________。(2)家鸽的骨有的很______,有的_____在一起,比较长的骨都是______的,这说明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_______其相适应的。(3)家鸽发达的胸肌附着在[]__________的两侧。\n(4)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这种呼吸方式的气体交换率高,为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5)家鸽的直肠_______,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减轻体重。\n【解析】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发达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胸肌,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大多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鸟类飞行时需要大量能量,除了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外,还有独特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家鸽口中无牙齿,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轻体重。答案:(1)[4]龙骨突(2)薄愈合中空功能(3)[4]龙骨突(4)双重呼吸(5)很短\n27.(8分)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n(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_。(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D.动物聪明的表现\n(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_______、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n【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生态及昆虫的发育等有关知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基本知识点分析: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生物的每一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另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生物的保护色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治虫方法。\n(2)题干及问题分析: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桦尺蛾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可用生物防治法(以鸟治虫、以虫治虫或以菌治虫),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答案:(1)变异BBBb(2)B(3)蛹(4)生物防治(以鸟治虫、以虫治虫或以菌治虫)\n28.(6分)目前,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积极应对,防控措施行之有效。世界各地科研人员正在紧急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射该疫苗可使人体获得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n请结合生物学有关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病毒结构简单,仅由______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但其侵入人体后,增殖速度非常快,对人类危害较大。(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_。A.传播途径B.病原体C.传染源D.抗体(3)若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研制出,注射该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病毒的结构、病原体的概念、预防传染的措施及人体免疫特点的理解与应用。(1)病毒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侵入人体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原料,快速复制自己,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2)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使人患甲流,因此,它属于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传染源则是指能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抗体则是人体内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n(3)把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抗原的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4)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抵抗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1)蛋白质(2)B(3)保护易感人群(4)特异性\n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