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 M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八单元(45分钟100分)\n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享誉海内外的“烟台苹果”主要采用嫁接技术进行繁殖,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是植物的( )A.分生组织B.营养组织C.输导组织D.保护组织【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形成层的理解。形成层的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属于分生组织。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能否紧密结合是嫁接成败的关键。\n2.成语“作茧自缚”描述的是家蚕生长发育的一个时期。该时期是指(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中A为成虫,B为幼虫,C为蛹,D为受精卵。家蚕“作茧自缚”指的是蛹期。\n\n3.赤眼蜂很小,不能捕食其他昆虫,却能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昆虫的卵内产卵,影响农业害虫繁殖。因此,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 )A.害虫B.益虫C.既无害也无益D.农林害虫【解析】选B。本题考查赤眼蜂与人类的关系。赤眼蜂把卵产在农业害虫的卵内,以害虫卵内的养料为食,影响农业害虫的繁殖,显然赤眼蜂对人类有利,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生物防治。\n4.(2010·菏泽学业考)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A.产卵以后B.幼虫时期C.受精卵D.成虫时期【解析】选D。本题考查蝗虫的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幼虫没有发育完全,活动范围小;成虫有翅能飞翔,有足能跳跃,有咀嚼式口器,活动范围大,主食禾本科作物,危害大。\n5.(2010·南京中考)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D.大熊猫胎生、哺乳【解析】选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n6.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田间调查后,绘制的青蛙数量与季节关系直方图。图中显示青蛙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选B。此题结合青蛙的生殖季节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青蛙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春末夏初,雄蛙通过蛙鸣,吸引雌蛙前来抱对,经过抱对,精子与卵细胞被排放到水中,并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n7.在转基因超级鼠的研制过程中,其性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发生了变化B.受精卵的结构发生了变化C.受精卵的基因发生了变化D.饲养幼鼠的食物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转基因超级鼠的研制过程中,由于在小鼠受精卵内注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因而改变了小鼠受精卵内的基因。\n8.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n【解析】选D。据图可知,基因组成为Bb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这两个基因或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中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后代的性状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基因B和b均可传给后代,当后代的基因组成为bb时,b控制的性状即可表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n9.怀孕妇女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A.取决于妻子,因为妊娠是由女性承担的,而且时间较长B.取决于丈夫的精子是含X染色体还是含Y染色体C.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若秋冬天出生则为男性,若春夏天出生则为女性D.与月亮的圆缺有关【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则发育成女性,若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男性。\n\n10.有些现存的动物仍与它们在一百万年以前生存的形式几乎相同,这一现象最好用什么来解释( )A.这些动物一直发生着变异B.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变化不大C.这些动物用有性生殖来繁殖D.这些动物演化成简单的生物【解析】选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有适于生存环境的变异,也有不适于生存环境的变异。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几乎没有改变,所以生物的变异很小,其生存形式和一百万年以前几乎相同。\n11.如果一种生物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的变异,它会( )A.进化到高等形式B.灭绝C.进化到低等形式D.进化为新种类【解析】选B。这种生物的变异不能适应环境,或不能满足对适应环境所需的变异,即生物不适应环境,所以生物会逐渐灭绝。\n12.(2010·福州学业考)今年4月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部门在灾区开展了大面积的麻疹、甲肝等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看,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解析】选C。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措施。卫生防疫部门在灾区开展了大面积的麻疹、甲肝等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属于保护易感人群。\n1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或胃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C.特定的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n【解析】选C。此题考查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免疫类型的有关知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n14.2010年5月16日是第二十七个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活动。当天,在100多个国家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以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注。我们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是( )A.同情、关心尽力帮助B.远离不接触,以防传染C.不用艾滋病人用过的物品D.不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n【解析】选A。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传播。目前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是可以有效预防。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应当关心他,帮助他,帮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n15.关于口对口吹气法进行的人工呼吸,不正确的做法是( )A.病人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腰带B.清除病人呼吸道内的异物和污物C.每分钟吹气5~10次D.一只手托起病人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口对口吹气【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人工呼吸的相关知识。人工呼吸前要清理呼吸道,使其通畅。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与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一致,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做4~5次心脏挤压。\n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13分)如图是子房纵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n(1)传粉受精后,发育成种皮的是[]______,发育成果皮的是[]______。(2)受精的过程是花粉管里的精子移动出来,精子与[]______融合,形成______。(3)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由受精后的[]______发育成的。(4)桃子是[]______发育而成的,而可食用的部分是由[]______发育成的。\n【解析】子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答案:(1)[6]珠被[9]子房壁(2)[5]卵细胞受精卵(3)[5]卵细胞(4)[3]子房[9]子房壁\n17.(12分)根据鸡卵的结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鸡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供给靠_____。A.卵黄膜B.卵白C.卵黄D.卵白和卵黄(2)供给鸡胚胎发育所需水分的是_____。A.卵黄膜B.卵白C.卵黄D.卵白和卵黄(3)鸡的卵受精后,能发育成雏鸡的主要部分是_____。\n(4)能使卵黄固定在鸡卵中央的是_____。(5)鸡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是由_____供给的。(6)为了较长时间存放鸡蛋,最好的放置方法是_____。【解析】(1)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是卵黄和卵白。(2)供给胚胎发育所需水分的是卵白。(3)卵受精后,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因此发育成雏鸡的是胚盘。(4)能固定卵黄的是系带。(5)供给胚胎发育所需氧气的是气室。(6)因为气室在鸡蛋的钝端,所以要想较长时间的存放,鸡蛋的钝端应向上放置。答案:(1)D(2)B(3)胚盘(4)系带(5)气室(6)钝端向上\n18.(15分)阅读下面文字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很多,其中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来源。基因突变在生物界非常普遍。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进行人工选择。达尔文曾经记载过的“安康羊”(如图)就是普通绵羊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安康羊是18世纪后期,在英格兰一个农民的羊群中发现的。这种羊与正常的绵羊相比,腿短而弯曲,背长,跳跃能力差,甚至不能跳过矮篱笆墙。这种特性的羊便于饲养管理,于是被选择留下来作种羊,最终培育成新的绵羊品种——安康羊。\n问题:(1)安康羊是普通绵羊由于______而发生的变异类型。(2)这种变异能否遗传?为什么?(3)这种变异对于绵羊来说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为什么?\n【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的知识。引起变异的原因有很多,材料中提到的基因突变就是其中的一种,变异的类型可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两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还可根据是否对个体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答案:(1)基因突变(2)能够遗传,因为安康羊表现出的变异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物质的变化,所以这种变异能够遗传。(3)从饲养的角度来说,人们愿意选择这种变异的绵羊。因此这种变异对绵羊的生存与繁衍就是有利变异。但是,如果脱离了人的饲养,安康羊所表现出的变异就是不利变异。因为腿短而弯曲,跳跃能力差等性状是不利于其野外生存的。\n19.(5分)青霉素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由于它能有效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因而成了家喻户晓的灵丹妙药,后来很快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是近些年来,很多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解析】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确实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种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了具有抗药性(抗青霉素)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这些细菌保留并繁衍发展起来,已不再受青霉素药力的影响了。\n答案: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抗药性的,有不抗药性的。抗药性个体因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不抗药性个体被药物杀死而被淘汰。因此现在存活下来的都是抗药性个体,已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n20.(10分)(2009·徐州中考)今年春季,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目前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和地区也发现了一些确诊病例。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专家建议,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要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入手;要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从组成上看,病毒一般都由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n(2)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严格检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3)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抓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旦成功,人们将通过注射疫苗而产生对该病毒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_______。\n【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传染病和病毒的有关知识。(1)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病原体一般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毒的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3)疫苗是将失去致病性的病原体注射入人体内,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对相应的传染病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抗体。\n答案:(1)病原体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核酸)(2)控制传染源(3)抗体\n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