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初中地理总复习的策略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通过复习,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理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下面是谈谈我在近几年来地理总复习中的策略。一、立足教材,理清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网络这是总复习第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整个复习计划里最重要的一环。初中地理中考模块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依照考试说明进行一轮系统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如,在复习世界的居民时,各大洲的人种和宗教学生记起来有点困难,我在指导复习时,先要求学生掌握欧洲的人种和宗教,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只要是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大洲其人种和宗教都和欧洲基本一致,再进一步复习世界其它大洲和地区居民的人种和宗教信仰情况,将原本较难、记忆量较大的知识点建立内在联系,化难为易,学生轻松掌握。二、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注意详略得当,精讲重难点考试说明规定了考点,新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考试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试说明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四本书和乡土地理,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一个考点。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如:课本中的如面积、人口等具体数字,大部分是不要求记的,复习时要大胆舍去,减轻学生复习负担,降低复习难度,提高学生学好,考好的信心。初中地理的重难点有:地球仪、气候类型、等高线、地球运动影响气候等。这些都是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考命题不可不考虑的因素。对上述重难点内容主要是进行知识梳理和重组整合。要多思考怎样化难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突破这些难点。三、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n复习时,选择一些合适的、编写水平较高的课辅资料供学生自学和练习,同时,由老师定期出题进行阶段性考查。通过练习和考试检查,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考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可以发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知识得以消化和巩固。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训练时必须有的放矢。要选择内容代表性、综合性、新颖性、质量高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要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善于对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要讲解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答题角度;要研究怎样运用学科术语恰当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进行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鲜明特色。例如:走进国家里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都是分布在东南部,由此现象结合这几个稠密区的气候联系起来,总结各大洲大陆东岸多为季风气候区、且人口都较稠密这个结论。通过对比总结规律,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挖掘热点问题及发生地区的地理问题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试题围绕这些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等来设计地理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特别是总复习期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与自然”等栏目;多读报,在关注时事热点问题时要多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分析问题,了解如台湾问题、巴以问题、印巴冲突、美伊冲突、黎以冲突、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等问题,并加强政治、历史等知识的融合;特别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当前地理中考的需要。虽然围绕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等来设计试题已成为中考的最常见模式,但题目所涉及的地理问题的答案源自课本。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回归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五、提高学生的地理中考应试能力,培养必胜的信心平时的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在读懂题意、认真审题、仔细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答题技巧等方面进行训练。如指导学生训练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做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将所做的题目中没有把握的题目时不要急着将不确定的答案写到试卷上,而应将它们放到最后,当作突破的重点,回忆对应的课本知识,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试解。例如一些看似较难的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将肯定的错选项先排除,能够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综合题的解答要注意引导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经过反复的训练,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克服怯场心理。\n总之,地理复习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试要求,在进行针对性全面复习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综合性的复习内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能达到最佳的水平。